goods

中秋話明月 望月思故鄉

第136期
雲中君

我在十六歲那年考取了大學,從此離開故鄉,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涯。四十六歲那年我曾自豪地對周圍的朋友說,我已經去過了四十六個國家。同時令我失落的是已經三十年沒回過故鄉了。在異國他鄉謀生不免含辛茹苦,歷經重重磨難。每當靜思養神之際,腦中時常閃現故鄉的山河風光。然而,最讓我懷念的景物卻不是綠水青山,而是故鄉的中秋明月。

憶往》騷人墨客好詠月

中國古人對中秋明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文人們更是望月懷人,經常把明月當作古詩詞中的題材。詩仙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名句,婦孺皆知,膾炙人口。詩聖杜甫也有〈月夜憶舍弟〉那樣的千古佳句:「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同樣寫得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首詞更是千古絕句。每當黃曆八月十五,總是觸動詩人墨客興致勃發、借月抒情。有風花雪月的清雅悠閑,有登高遠眺的磅礴氣勢,亦有睹月思人的情懷,以及抑鬱不得志的愁緒。

遙想蘇軾當年,因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各地為官。但他不忘親情,多次要求調任到離其弟蘇轍較近的地方,以求兄弟團聚。然而,與胞弟蘇轍闊別七年,這個願望始終未能實現。那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他望著一輪明月,心潮起伏,酒至酣濃之時,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以喻高遠的情懷,及表達對親人的思念。這首詞成千古絕唱,為後人傳誦。

思鄉》月餅由來與中秋神話

童年時最快樂的記憶之一就是與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點燈籠。那時只覺得月餅美味可口,卻不知道其真正的來歷,為甚麼要在中秋之夜吃月餅?問過許多老人,也都說法不一。一說在唐高祖李淵的武德年間,大將軍李靖出征突厥,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吐蕃商人前來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就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

另一說起源於朱元璋起兵之時,他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的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的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可惜,近年來月餅只有花紋,已不見小紙片的蹤影。月餅所隱含的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已經蕩然無存。

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也流傳甚廣。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黃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在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秋節一直是一個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仰望長天,感嘆造物主的偉大,也感恩那故鄉的明月時常給我溫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再見無能的刺激消費方案
台灣經濟再度陷入衰退,馬政府再度推出振興經濟政策,也再度遭到各界的批評,幾年來馬政府執政能力不只沒有進步,似乎還變得更糟。…
試解大衛魔術之謎
喜歡魔術表演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他被譽為是近代最偉大的魔術大師毫不為過。…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得來素蔬食連鎖 靠電商與CRM 加盟店一個月就能打平
得來素,是全台擁有17間店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以素食早餐、素食連鎖這樣少見的模式,在早午餐市場、連鎖加盟市場裡開拓出一塊利基。…
二十年後 六四英雄有了下落
多少年來,1989年六四那天,「王維林」孤身擋中共軍隊坦克車的照片已成為一個勇氣的象徵。直到今日,王維林的生死謎團才終於水落石出。…
《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
老店的經營之道 堅持傳統+突破創新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統計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底台灣企業總數為118.5萬家,其中企業經營五年的存活率為75.73…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