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為何要電視辯論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9月16日的第二場電視辯論會吸引了2,300萬人觀看,創下CNN歷史最高收視率。
Getty Images
第161期
穆笑晨

距離2016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多,選戰已經以電視辯論的方式拉開帷幕,隆重登場。

8月6日由福斯電視(FOX)主辦的首場辯論,以及9月16日由美國有線電視網(CNN)主辦的第二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辯論,都吸引了2,300萬人觀看,創下CNN歷史最高收視率,以及體育比賽之外的最高收視率。

此外,總統選舉辯論委員會9月23日宣布了2016美國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地點為老牌辯論場地華盛頓大學、萊特州立大學、朗伍德大學和內華達大學。

為甚麼美國人如此重視辯論?在總統大選這一國家頭等大事上,為何採用辯論方式定江山?為甚麼辯論場地設在大學?

觀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辯論比看選美賽更精采。參選人站一排,都是各方英豪、一方之霸,包括前州長、參議員、地產大亨、前惠普CEO、律師、醫生等人,均非等閒之輩。民眾在臉書上提問,主持人挑出最一針見血的問題發問,每個人只能講一分鐘,若有人質疑,可答辯半分鐘。

有2,300萬考官同時面試的「求職」現場著實火爆。時間極其有限、問題尖銳棘手、對手伺機而動,還要展示政治智慧、個人魅力來拉到選票。究竟是絆倒在白宮門前?還是抓住華山論劍時機問鼎總統大位?處處都是看點。

 

高效率巨型客廳 全民參與思辨

1980年大選期間,卡特的謀士在備忘錄裡寫道:「電視辯論的目的不在於言語爭執,而是讓公民能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應對手法有所比較。」時至今日,這一觀點已成為選前辯論的基礎。選前辯論形式也日趨正規化,將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及其利弊呈現在公眾面前,為全國公民參與思考,理性、公正、平和地選擇與判斷國家大事提供了條件。

電視將總統候選人辯論帶入一個相當於有幾千萬人的巨型客廳,極其經濟有效率,除了電視辯論,再也找不到同時影響那麼多人的場合。若依靠廣告、郵件,或逐一打電話給選民,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金錢和人力。

美國人曾經擔心,這種選前辯論是否導致政黨、國家的消弱與分裂。事實上,面對全民公開、充分的討論,對美國的發展帶來巨大益處,成為全球的一道風景線,其它民主國家也紛紛效仿。

在美國歷史上,有些選舉辯論冗長、沉悶,還夾雜著語言暴力。但候選人之間互相揭短,卻可讓選民認識一件事的各個層面、一個人的全貌。儘管激辯過程看來不夠莊重,但值得慶幸的是,只有足夠優秀的人才敢站在那裡。英國一項調查顯示,英國最害怕的事物當中,死亡名列第四,公開演講名列第三(第一、二名是失去親人與被活埋)。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進行公開電視辯論,否則公開電視辯論一定榮登榜首。參選者戰勝了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至少他們是勇敢的。

此外,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最真實。在緊要關頭,衝口而出的往往是心底的想法。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最善於掩蓋的人也難免露出馬腳。

 

臨場反應體現真實想法

有人抨擊競選電視辯論空洞、吵鬧、娛樂化。的確,電視辯論已不像當初那般死板,簡直是總統選舉過程中最具張力、最有觀賞性的環節。為了爭取選民,總統候選人對於自身形象更加重視,從服裝、髮型、化妝、手勢、眼神到幽默笑料,全都精心準備,不亞於百老匯的首演之夜。這些問鼎總統大位的人們,從40到75歲不等,在台下已練了數十年功,在台上才得到5分鐘,怎能不想方設法吸引大眾的目光?

其實,對於選票投給誰,大多數美國人心裡有數,看電視辯論只是為了進一步確認自己的選擇,但是,對於那些搖擺不定的「中間選民」卻會產生決定性影響。 美國人將2016美國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地點設在大學,目的是與優秀的大學、學生以及社區合作,將總統大選推向全國。不久的將來,國家將由這些大學畢業生執掌,他們必須早日關心國家大事,並參與進去。

 

生活無處不辯論

在現代生活中,辯論無處不在。辯論需要讀書、記錄、思考,這都是深度學習和專題分析的過程。

1.    在學業中,辯論技能可以幫助分析總結、鞏固知識。 2.    在生活中,它有助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跳出框外、理性分析,避免情緒化;它能讓人敢於站出來為自己立場辯護,不是一味充當受氣包。 3.    在工作中,它能讓人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利弊、制定策略。 4.    在職業生涯中,它能幫人順利通過職場面試,爭取到升職、加薪機會。

美國人重視辯論,國家頭等大事也要用辯論方式定奪。印度裔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度裔的辯論能力更強,因此,在子女教育上,華人應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與辯論能力。

台灣同樣總統大選在即,公開電視辯論雖不如美國盛大,但也同樣值得期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首部空拍紀錄片 齊柏林讓你《看見台灣》
台灣影史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賽德克‧巴萊》配樂)配樂、齊柏林執導與拍攝,歷時五年、花費近億,…
九項看似平常卻暗藏危險的食物
食安、茶安問題此起彼落之際,讓人憂心的是,除了農藥或不當化學成分消費者難以辨識之外,一些看起來安全或者你認為乾淨的食物,往往也暗藏危險,…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魄力從哪裡來?
一個人做事果斷明快,會稱讚他很有魄力;一個人性格豪邁,做事大格局,會說他很有氣魄;一個人體型魁梧,會形容他體魄強健。當一個人老不成材、…
大陸觀光客來台 最想看甚麼?
根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中國國家旅遊局提出陸客赴台四大原則,並且把這四大原則正式通知幾家大型旅行社。這四大要求是:一、誠信,…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來去台灣玻璃館看伍佰燒玻璃!!」「伍佰燒玻璃?」有沒有搞錯?怎麼不是演唱會呢? 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