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為何要電視辯論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9月16日的第二場電視辯論會吸引了2,300萬人觀看,創下CNN歷史最高收視率。
Getty Images
第161期
穆笑晨

距離2016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多,選戰已經以電視辯論的方式拉開帷幕,隆重登場。

8月6日由福斯電視(FOX)主辦的首場辯論,以及9月16日由美國有線電視網(CNN)主辦的第二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辯論,都吸引了2,300萬人觀看,創下CNN歷史最高收視率,以及體育比賽之外的最高收視率。

此外,總統選舉辯論委員會9月23日宣布了2016美國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地點為老牌辯論場地華盛頓大學、萊特州立大學、朗伍德大學和內華達大學。

為甚麼美國人如此重視辯論?在總統大選這一國家頭等大事上,為何採用辯論方式定江山?為甚麼辯論場地設在大學?

觀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辯論比看選美賽更精采。參選人站一排,都是各方英豪、一方之霸,包括前州長、參議員、地產大亨、前惠普CEO、律師、醫生等人,均非等閒之輩。民眾在臉書上提問,主持人挑出最一針見血的問題發問,每個人只能講一分鐘,若有人質疑,可答辯半分鐘。

有2,300萬考官同時面試的「求職」現場著實火爆。時間極其有限、問題尖銳棘手、對手伺機而動,還要展示政治智慧、個人魅力來拉到選票。究竟是絆倒在白宮門前?還是抓住華山論劍時機問鼎總統大位?處處都是看點。

 

高效率巨型客廳 全民參與思辨

1980年大選期間,卡特的謀士在備忘錄裡寫道:「電視辯論的目的不在於言語爭執,而是讓公民能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應對手法有所比較。」時至今日,這一觀點已成為選前辯論的基礎。選前辯論形式也日趨正規化,將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及其利弊呈現在公眾面前,為全國公民參與思考,理性、公正、平和地選擇與判斷國家大事提供了條件。

電視將總統候選人辯論帶入一個相當於有幾千萬人的巨型客廳,極其經濟有效率,除了電視辯論,再也找不到同時影響那麼多人的場合。若依靠廣告、郵件,或逐一打電話給選民,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金錢和人力。

美國人曾經擔心,這種選前辯論是否導致政黨、國家的消弱與分裂。事實上,面對全民公開、充分的討論,對美國的發展帶來巨大益處,成為全球的一道風景線,其它民主國家也紛紛效仿。

在美國歷史上,有些選舉辯論冗長、沉悶,還夾雜著語言暴力。但候選人之間互相揭短,卻可讓選民認識一件事的各個層面、一個人的全貌。儘管激辯過程看來不夠莊重,但值得慶幸的是,只有足夠優秀的人才敢站在那裡。英國一項調查顯示,英國最害怕的事物當中,死亡名列第四,公開演講名列第三(第一、二名是失去親人與被活埋)。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進行公開電視辯論,否則公開電視辯論一定榮登榜首。參選者戰勝了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至少他們是勇敢的。

此外,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最真實。在緊要關頭,衝口而出的往往是心底的想法。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最善於掩蓋的人也難免露出馬腳。

 

臨場反應體現真實想法

有人抨擊競選電視辯論空洞、吵鬧、娛樂化。的確,電視辯論已不像當初那般死板,簡直是總統選舉過程中最具張力、最有觀賞性的環節。為了爭取選民,總統候選人對於自身形象更加重視,從服裝、髮型、化妝、手勢、眼神到幽默笑料,全都精心準備,不亞於百老匯的首演之夜。這些問鼎總統大位的人們,從40到75歲不等,在台下已練了數十年功,在台上才得到5分鐘,怎能不想方設法吸引大眾的目光?

其實,對於選票投給誰,大多數美國人心裡有數,看電視辯論只是為了進一步確認自己的選擇,但是,對於那些搖擺不定的「中間選民」卻會產生決定性影響。 美國人將2016美國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地點設在大學,目的是與優秀的大學、學生以及社區合作,將總統大選推向全國。不久的將來,國家將由這些大學畢業生執掌,他們必須早日關心國家大事,並參與進去。

 

生活無處不辯論

在現代生活中,辯論無處不在。辯論需要讀書、記錄、思考,這都是深度學習和專題分析的過程。

1.    在學業中,辯論技能可以幫助分析總結、鞏固知識。 2.    在生活中,它有助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跳出框外、理性分析,避免情緒化;它能讓人敢於站出來為自己立場辯護,不是一味充當受氣包。 3.    在工作中,它能讓人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利弊、制定策略。 4.    在職業生涯中,它能幫人順利通過職場面試,爭取到升職、加薪機會。

美國人重視辯論,國家頭等大事也要用辯論方式定奪。印度裔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度裔的辯論能力更強,因此,在子女教育上,華人應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與辯論能力。

台灣同樣總統大選在即,公開電視辯論雖不如美國盛大,但也同樣值得期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伊朗大選餘波蕩漾 再讓國際頭疼四年
6月12日的伊朗總統大選,激進派的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以超過對手兩倍的選票再次當選。這場出乎伊朗人民與國際社會預料的伊朗總統大選結果,…
中國夢踐行者 觸敏感話題
近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2011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在廣州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上,…
惠風文集 - 讀《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多年前就聽朋友介紹過江本勝先生所著《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也看過其中一些水看不同文字、聽不同音樂之後的水結晶照片,…
從反抗形式的極端化看中國的政治危機
從6月28日以來,中國各地在一週之內發生了數起民眾針對政府的暴力行動,一是屬於「街頭政治」類型,…
懂得感恩 身心更健康
人生追求甚麼?有名、有利,都不如擁有「健康」實在。錢能買藥,卻不一定買得了健康生活。 感謝神、感謝他人,或僅僅有感恩之心,多說「謝謝」,…
亞洲政壇的三支「奶油冰淇淋」
聽到日本首相鳩山辭職的新聞,腦海中閃出前日相中曾根康弘評斷(預測)鳩山命運的名言:鳩山的理念像「奶油冰淇淋」,味道甜美但很快就會消融不見。…
減重原因增一條 過胖易使大腦衰老
我們為甚麼要減肥?為了能夠看起來更美一些、身體更健康一些,這是一般需要減肥者的共識。如今減肥的原因還要加上一條,就是可以使人更聰明。…
翁山蘇姬大勝 緬甸邁向民主之路
緬甸總統吳登盛和軍方總司令敏昂萊,11月11日祝賀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多數議席。聯邦團結發展黨代理主席吳泰烏承認執政黨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