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尋找台灣好新聞

Getty Images
第118期
鄭少凡

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一次台大新聞所入學考口試時,一位資訊科技系的考生也來報考,他向口試委員們講述為何他要報考與其專長相差那麼遠的系所。

該生表示,自己近年得到一種罕見的疾病,本來一切已無望了,身心陷入低潮。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篇討論該疾病的專題報導,讓他找到醫療的線索和希望,於是幸運地就此重獲新生與健康!

因此他想報考新聞所,希望自己能寫出這樣的新聞,幫助需要的人!

由此可見,一則新聞播報出來後,影響的層面有多大,誰也無法預測……

張錦華在一次演講中,也為新聞對社會的影響下了註解:「新聞太重要了!新聞可以改變一個政策,它可以推倒一個內閣、它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它也可以掀起一場戰爭,更可以記錄一段不容竄改的歷史。它也可以很小,可以讓我們知道今天是不是要下雨了?在我們去買菜的時候,讓我們知道是不是菜價要漲了?有人讀了一則好新聞,可能改變他的一生;也有人讀了一則不好的新聞,可能就此結束了人生……

綜觀當今台灣社會的媒體環境,不禁令人感到憂心。近來在台灣社會喧騰得沸沸揚揚的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的重大貪汙案中,名嘴胡忠信爆料稱他手上有「長崎原子彈」般的內幕資料,結果後來拿不出證據只好對社會大眾道歉。這或許只是媒體亂象中的一環:政論節目黨派立場分明,煽動性強,喜愛炒作政治議題、批鬥政治對手,對於公共議題卻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商業媒體除了存在黨派對立,為了追求收視率甚而將新聞娛樂化、綜藝化,同時缺乏國際視野,對公共議題也鮮少深入探討,加上置入性行銷嚴重,新聞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此外,台灣公民新聞也處於萌芽階段,要成為強而有力的發聲渠道,還有一段距離。

卓越新聞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曾經如此描述過台灣新聞的亂象:「(台灣這)一個三萬六千平方米的地方,卻有七個整天播放的新聞頻道,又有這麼多吱吱喳喳的新聞時事節目,能說台灣的新聞不奇妙嗎?但是,看起來魅力無窮的新聞,竟然可信度曾低到1%,社會上批評新聞的聲音更是無日無之,能說台灣的新聞不詭異嗎?……台灣社會需要新聞,亦盼望提升新聞品質,乃不爭之事實。」

在一片媒體亂象中,究竟台灣有沒有真正符合媒體良知的好平台或好節目?您看過或聽過「新頭殼」、《獨立特派員》、《有話好說》、《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嗎?或許在其中,讀者可以思索:台灣需要甚麼樣的媒體?媒體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甚麼是好新聞?

能判別並支持正派媒體與新聞,這是作為現代公民的一個重要課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日本單身經濟席捲各行業
日本因為少子化趨勢導致人口數逐漸下降,但家庭數卻不減反增,因為越來越多老年人獨居及年輕人晚婚或不婚,造成過去30年來單身家庭數與日俱增,…
核心戰開打 「習核心」逼宮「江核心」
2016年元月起,中共11個省和直轄市的書記先後喊出「習核心」的說法,喊破了中共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舊核心未死、新核心登場」的局面,…
火車快飛
「把把!我要玩風車!」火車上,一對父女親密的互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那是一個甜美稚嫩的小女孩,坐在爸爸懷中,嬌嗔地大聲說著話,…
想減重?應避免6 項適得其反的方法
肥胖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減肥因而成為熱門話題。有許多人用盡所有方法想要瘦身,但減重後往往適得其反,不是營養不足就是在短時間內復胖,…
蜂族三部曲之二 勇者工蜂
就在蜂巢的附近,工蜂1345正獨自漫無目的地到處飛行著。今天,她正在履行此生中的最後一項任務:維護整個蜂巢安全的警戒工作。執行完這項職務後…
瞧瞧人家的「問責」!——兼議三聚氰胺限量
中國的毒奶粉事件爆發後,據說「問責」一詞突然時髦起來。甚麼是問責呢?黨員被開除黨籍了?官員被免職了?還有沒有別的呢?一般來說,…
誓約
石雕藝術家雕鑿了一座母猴哺乳的石雕,小猴子抱著母猴的乳房,睜著兩顆圓滾滾的大眼珠,猛力吸吮著。母猴則閉著雙眼摟著小猴子,一臉欣慰的神情。…
房產崩盤效應 產能過剩將拖垮中國經濟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4月4日抵達中國,開啟為期六天的訪問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