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由王作榮教授 對九年國教的批評 看十二年國教

新政策中考試與競爭仍難避免,目前要考試競爭的學校照常要考試競爭。圖為2011年末代2次國中基測後,建中考場學生開心歡呼。林伯東攝影
第113期
陳博志

政府正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政策,但社會上有極多疑慮。最近經濟學界舉辦「王作榮教授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我和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的鍾俊文教授負責整理王教授有關教育的主張,其中王教授對九年國教的批評竟和目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問題極為類似。

一、王作榮教授對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批評

1967年6月27日蔣中正總統提出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主張,政府機關馬上著手籌備。1967年8月王作榮教授指出「默察月餘以來,政府主管官員所採取的行動和發表的言論……頗多可商榷之處。因其關係重大,深恐一著下錯,滿盤皆輸,乃敢以匹夫之身,貢其芻蕘之見」。

王教授指出:「綜觀政府措施與各方言論,有兩點值得特別注意,一是只是單從義務教育延長三年著眼,未能……全盤籌劃教育改革……,一是未能將技術問題和政策問題分清楚……可能輕重倒置」。王教授又說:「我們舉辦新式教育……是失敗的……原因是我們的各階段教育,並無配合國家需要,定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整套政策」。

目前的十二年國教政策一樣只在技術細節盤算,未從國家需要掌握教育之目標及具體做法。

二、十二年國教政策陷在免費免試的細節

國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健康的國民,整體教育應該提升人民的素質能力,以做為國家發展的基礎。我國目前教育的問題極大,學生在中小學不只未能得到良好的人格及素質培養,學校中甚至常有歧視和霸凌等問題,而對學生之心靈造成創傷和扭曲。

我們也未能做好因材施教並提高大學和職校的品質,以致青年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產業及社會各界常找不到所需的人才。教育改革應該由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來解決這些問題,但目前的十二年國教卻像王作榮教授當年所指責的一樣,只重視免費和考試等細節。

馬總統自己就說:「十二年國教首要就是免費,最大的問題在於免試部分」(2012年3月26日)。但免費就是可以免費多讀三年,也就是王作榮教授所批評的以延長三年為著眼,而未考慮這三年要教育甚麼。而我國目前大部分人民並非沒錢受教育,而是花太多錢在升學競爭,政府應把有限的經費用於幫助窮人求學,而非全面性的免學費。

何況全面免學費並齊一公私立學費的結果,政府增加鉅額支出,而有些學校則因免於競爭淘汰壓力而更不改進。對此馬總統雖說「要加強評鑑……來提升品質」,但這也正是王作榮教授所批評的統制教育思想,政府連公立學校公營事業都管不好,怎有能力管好只是學費由政府出錢的私校?

三、由細節來看,免試也是假的

更嚴重的是政府重視的這些細節問題也都沒有做好,甚至是做假的。政府規劃免試入學75%以上,也就是有25%可為甄選或考試入學,所以考試和競爭仍在。但政策中的75%免試入學卻有點誇大誤導人民,因為它包含了目前錄取分數很低或招不滿額的各種高中職和五專之名額。

實質上目前真正有很大入學考試競爭的學校可能已不到25%,新政策並沒有顯著降低考試壓力。若以每年20萬學生來算,25%即5萬人,恐怕比目前所有明星學校的招生人數還多。所以其他因素和心態若不改,目前要考試競爭的學校照常要考試競爭。政府方案所採取的複雜方式,可能反而造成更大的競爭壓力和不公平。而為了保障既有特權,政府的方案還讓私立學校及部分公立學校可有國中部直升高中的後門。

四、以特色之名偷渡的明星學校教育

明星學校是個爭議很大的問題,應好好討論再做決定,但政府選擇逃避問題。政府不敢承認明星學校,也不敢廢除明星學校,結果用「特色教育」的名稱來偷渡,名不正言不順,不無可能造成更大扭曲。在現有方案下,明星學校將以數學、科學、自然、語文等等名目開立特色班,而照常招收成績高的學生,教育部的「入學方式政策說明」也已很體貼地規定學校得「將特色課程列為必(選)修課程,實施對象擴及全校學生」。

換言之,某明星學校可以特色為名,分別招收對數學、理化、英文等等科目加重計分的多班好學生,然後全校進行實質上一致或少有特色之教學。但人口較少地區之學校卻不易同時招很多班「特色」學生,因此無法玩上述把戲,結果是明星學校更集中在大都會,造成更多不公平。

政府應面對明星學校和將部分課程菁英集中教育之利弊,而找出適當的對策,如黃武雄教授的私校化,或朱敬一教授的資優班,或者其他方案,而不是逃避問題,甚至用特色教育來蒙混。而在政府方案中的特色都是指某方面甚至考試成績的資優,因此無法擺脫升學競爭的思考及壓力。而真正特色教育其實也可能是放棄某些學科,例如不必修數學的學校有可能讓很多缺乏數學天分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政府卻未考慮這種可能性。

五、優質化恐是虛假的口號

不敢去動明星及實驗學校的結果,政府只好要人民畫餅充飢。政府和馬總統的說法是要讓其他高中職變好,大家就不會再搶明星高中。這種說法表面正確,事實上卻可能不易做到。五年前面對房價上漲的爭議,馬總統說正確的政策不是抑制房價,而是要提高所得追上房價。但結果所得沒增加,房價倒是上漲很多。優質化不是喊口號就可達成。

不過教育部已明確說103年就要把優質高中職的比率提高到80%。這會不會又是一個633?不會,因為依教育部之定義,目前已有60%是優質。但若真已有60%為優質,何來升學壓力?優質標準若是教育部自己定義而不符人民之判斷,100%是優質學校也可能只是畫在紙上的餅。教育部若有將高中職真正普遍優質化的信心,何必又在方案中說要「持續擴增繁星推廣名額達15%」?

六、大學入學壓力必須先行降低

教育要正常化,特別是要降低升學壓力,不能只看某一級教育。水管的末端出口若是太小,中間的管子怎麼轉彎怎麼改為多管,都無法降低水壓。大學入學競爭壓力不減,十二年國教即難降低升學壓力,目前的免費、免試、以及奇怪的特色招生,都不易使教育正常化。

教育部說將要「調整大學招生機制」,但這只是「將要」,不知會變成怎樣,學生和家長當然不會笨到現在就不準備面對仍可能存在的升學競爭。事實上,目前大學已太多,仍有極大升學壓力的原因是有些學校被人們認為出路差很多,甚至是白唸的,所以大家仍要搶進少數學校。這部分不改,只改入學方法,除非用抽籤,否則也降不了升學壓力。王作榮教授幾十年前就由大學和職校生的出路來談教育改革,同時出路問題也正是配合國家發展的需要,政府避而不談,恰是王教授所說的本末輕重倒置。

七、教育要配合國家的需要

目前教育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畢業生沒工作。三十多年前王作榮教授就擔心大專畢業生失業在家的問題。這問題目前已極嚴重,但十二年國教的相關教育政策卻沒有具體對策。而在許多人失業的同時,企業界也常覺得找不到可用之人才,王教授四十多年前就說:「要想解決人力供需失調問題,有效運用人力資源……必須教育、經濟等各有關單位共同負起責任來,從若干根本之點做起」。但我們的教改似乎只是高層下令而教育官員在搞。

八、政策沒有好好檢討

馬總統說十二年國教政策「有些意見不一致,還要整合」,教育部應「每天檢討,每月管好」。這指示很好。但別的不說,一年前現任國科會主委和副主委的朱敬一教授及賀陳弘教授分別曾對十二年國教有許多批評,現在人員整合進政府了,意見卻不見得被採行。

朱教授說:「十二年國教……不是為了延長年限……不是為了擴大假免試而推動」,「如果有若干公立高中竟然大多數學生是以競逐方式入學,那麼我拒絕承認這是十二年國教」。

賀陳弘教授和王作榮教授一樣重視提高國民品質等基本教育目標,而提到恢復國中正常教育,去除大規模的霸凌行為,避免有錢人藉補習和經費支援等方式打敗窮人,由應試教育走向適性學習,培養樂於追求知識之人才,明辨菁英教育等主張,從而說「教育部推出的方案是新瓶舊酒,完全不瞭解時代發展……價值觀糊塗,看不到視野與配套,卻全盤陷於如何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之餖飣,成就必小,遺禍將大,可嘆其淪為假的十二年國教」。

這些一年前的不同意見,現在的方案依然不理。十二年國教政策該檢討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政府再這樣捨本逐末且不知檢討,將失去一個改革教育的重大機會,甚至對國家人民造成更多傷害。

作者簡介: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漫威火了 好萊塢為何「腰桿漸挺」?
最近漫威(Marvel)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全球競爭 印度憑甚麼勝出?
這個國家,剛在2014年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這個國家,…
在台中都會公園遇上悠閒
從南側的入口進入西邊車道,迎接我們的是一片寬闊的綠。整齊規劃的樹林、平整的道路,以及一望無際的寬廣空間,旋即虜獲了我們的心………
千里馬必須先了解伯樂
曾於惠普、德州儀器、鴻海與富士康擔任高階主管的程天縱,2012年退休後創立「Terry&Friends」創業社群,…
坐在父親肩上的第一名模
輕輕挽著父親的手,林志玲含笑走來。環抱著父親,鏡頭前兩人自在地相視而笑。2016年甫在台北開了名為「不同繁想」的個人畫展,…
沒有人才?跟曹操學!
受到《三國演義》影響,曹操在後人的心目中,始終是個反面人物,戲劇中的一張大白臉,尤其深植人心。而經常被我們掛在嘴邊的「說曹操,曹操就到」…
省思2015 諾貝爾文學、和平、經濟獎
2015年諾貝爾獎6大獎項得主生理學或醫學獎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愛爾蘭)、大村智(日本)、屠呦呦(中國)。…
前西和雄善用日本技術在台用心推廣「好菇道」
前西和雄小檔案現職:台灣北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學歷:信州大學農業研究所碩士經歷:1996年:進入日本HOKUTO株式會社擔任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