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進發(紀錄片導演,榮獲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高榮譽「白金牌獎」)──
只要心是正的、是善良的,是為別人著想的,我想你所表現出來的那股氣是會讓其他生命感動的。(《看》第01期「封面故事」)
葉又戩(散播愛與歡樂的首都客運司機)──
人跟人之間就像一面鏡子,你對鏡子裡的他笑,他也會對你笑。(《看》第19期「認真臉譜」)
李傳仁(宜蘭「李傳仁手工麻糬」創辦人)──
最好是師傅不要做的,你都撿來做。如果師傅都很勤奮,你就沒得做,也學不到東西。(《看》第20期「認真臉譜」)
劉孟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部落格「意識型態咖啡」版主)──
很多人可能覺得出去就業,最重要的就是具備專業知識,但我們在調查中,包括問卷,第一個浮出來的問題一定是:工作態度。(《看》第26期「封面故事」)
蘇清標(楊氏太極拳傳人,太極拳國家級教授、裁判)──
(將所習拳法進行改動)那可是欺師滅祖的行為,師父就是這樣傳下來的,這就是師門。……這是傳承的問題,如果不是只跟一個人學,而是跟好幾個人學,那他的核心價值就不會固定在一個。(《看》第36期「封面故事」)
邱德仁(宜蘭縣三星鄉果農,專門種植茂谷柑)──
我不會為求賣得好價錢,就做特殊防腐處理,讓水果貯存得久一點。……賣多少算多少,賣得少生活就過得簡單一點,甚麼樣的日子都能過,九孔、龍蝦很美味,清湯麵條也不錯。(《看》第30期「我的現場」)
梁敬思(荷商「ING安智」銀行前台灣區總裁)──
如果我見過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以後,不論該企業報表多漂亮或者簡報資料多麼地完整,假使我對負責人的品格有疑慮,或是有種說不出的負面直覺,我寧可敬鬼神而遠之。(《看》第34期「封面故事」)
程春益(萬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也許法律上沒有問題,可是道德上我們會考慮。所以我們寧可丟掉一個案子,不賺那筆錢。(《看》第48期「封面故事」)
廖祿立(美律實業董事長、創辦人)──
這十餘年來的工作經驗告訴我,一個人肯用心,並且能起而行,遠比聰明才智高來得重要。(《看》第66期「封面故事」)
廖德蘭(國姓空手道隊教練,累積近600面獎牌)──
空手道有一個很好的規範就是『空手無先手』,練習空手道的人絕不能先出手去打人。(《看》第71期「認真臉譜」)
大衛.喬高與大衛.麥塔斯(加拿大政治家David Kilgour與加拿大人權律師David Matas,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說出口號「Never Again!」(永不再發生!)很容易,可是要做到並不容易。事實擺在面前,二戰後,大屠殺又一直發生,對柬埔寨人的屠殺,對非洲胡圖族(Hutu)、圖西(Tutsi)族、索馬利亞(Somalis)人的屠殺,對波士尼亞(Bosnins)人的屠殺,到現在是對法輪功信仰者的屠殺。……匯集世界各地的「個人」力量,最有辦法提升人們對人權的尊重。(《看》第92期「認真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