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蘭陽博物館 展演蘭陽文化與精神

蘭陽博物館 展演蘭陽文化與精神
龜山島守護著山海相偎的蘭陽平原。
第91期
曾允盈
被雪山山脈遮蔽的蘭陽平原,透過海域向太平洋敞開;土地上的人們殊有的地方情感和與自然交融共存的地理經驗,透過蘭陽博物館的呈現,型塑成為觀看自我的一種方式。

這片土地累積著屬於這裡的時間,雖然沒有辦法回溯到最開始之初,但是在腦子或血肉裡,我們實則攜帶著千代百代的記憶。

外觀傳達與土地共鳴的地方精神

生於斯長於斯,我終究是帶著情感認識它,從外觀至內部,從建築到軟體,都充滿人的趣味。蘭陽博物館籌建了19年,2010年於烏石港區落成,等待時日的淬鍊,讓博物館能夠展演宜蘭在地的文化、歷史與精神。

座落在烏石港就有多重意義:首先,被溼地包圍的館區,保留這片水域的自然生態,刻意避免接觸水域,實踐與環境共生的現代目標;加以曾經商賈雲集、繁華一時的頭城鎮的烏石港,是宜蘭貨物進出的咽喉,這個歷史空間,與頭城老街、東北角風景區,將代表人文與自然的景觀充分綰合在一起。

從遠處乍看蘭陽博物館,就像一座東北角沿岸的礁石,具體表現宜蘭北關地區獨特且深具代表性的單面山地形;建築外牆用多重質感的石材方塊狀拼貼,象徵俯瞰蘭陽平原時阡陌縱橫的農家景色,外觀就能傳達與土地共鳴的地方精神。現代博物館的建築必須兼顧機能與象徵意義,展現層層意涵與風貌,在綠色溼地的環繞中,蘭陽博物館的景致很有特色。

特展區:

社區文化產業 兼具創意與趣味

展覽分有常設展、特展與兒童探索區。第一次參觀時正值特展「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展」,手創的概念提示著胼手胝足的精神,同時融合地方特色,展示生活上物的使用的獨特之處。這些正在發生的生活型態,結合當代對於生活美學的強調,宜蘭地區的特色社區、在地的工藝師與設計師,以文化產業的創意,共同計畫完成具代表性的產物。

珍珠社區以稻作為主,稻草如今成為社區產業的素材,作品「故事巢」巨大得可以容納幾個小朋友,用稻草編織成水滴的形狀,正面開了口,搖擺地垂掛在展覽場裡引人注目。設計概念是象徵著夢想的國度,在都市的人們可以發現自己想像的空間;除此之外,當時展示的方式,是故事巢從天花板懸掛而下,規律的擺盪就像是在母親子宮裡搖晃的狀態,一個最為安全的角落與逃遁的空間。

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與設計師們的創作,同樣意味深長。其中船板家具是用廢棄的木頭船材製成,餐桌椅和餐桌雖然陳舊卻是資源的永續生產,引申的寓意也頗為動人:坐在驚濤駭浪的記憶之間,也能坐擁風平浪靜的閒適。另外,夜間出海集中魚群的集魚燈,搖身成為桌燈與立燈,一樣用廢五金線纏繞、一樣點亮光明,換了位置則趣味乍現。

大家都抬頭看著正在旋轉演奏的「竹樂」,這是近年致力研發竹類樂器的鑑湖堂文化協會與設計師的成果。它懸掛天花板,既是一盞燈,也是由56支高低不同音階的竹管組成的演奏樂器,重複演奏代表宜蘭的〈丟丟銅仔〉,曲調輕鬆;同時兼具實用與美感,更顛覆物質顛覆視覺,多重的感受讓現場圍觀的人群驚呼。

透過透明的幾何稜型玻璃窗戶,大量多重折射的自然採光,使整座博物館相當明亮,建築的幾何線條繁複卻和諧,設計饒富趣味。參觀完一樓的特展,走上階梯達挑高的二樓,一幅巨型的蘭陽平原展示在眼前,這一側是蘭陽溪川流的稻作平原,入海後與遠方的龜山島遙遙相望,充分建構宜蘭山海相偎的地理經驗,接著說上幾個關於山林、平原、海的人文故事。

常設展區:

山層表現各種海拔自然生態

常設展的樓層從上到下分別為山層、平原層、海層,以蘭陽平原的自然為基調,最特別的是設計水從高處落下,貫穿三個樓層,呈現蘭陽多雨的地域特色。

山層一層,以綠為基調,布置成一座迷霧森林,宜蘭多雨的氣候和山勢,讓檜木、山毛櫸繁茂生長,現場移植生長的林木,參觀者可以想像宜蘭境內高山的林木繁盛。羅東鎮早年即是一片叢林,舊名老懂,是原住民的猴子之意,太平山更以生產檜木聞名。蘭陽境內多數原住民為泰雅族,身為山林之子,檜木霧林是祖靈的原鄉,絕不會任意砍伐。山層表現出宜蘭各種海拔的自然生態與森林歷史,人類與植物的密切關係絕對超過想像。

平原層傳達各種生活樣貌

蘭陽平原由河水沖積而成,平原層的展出透過雨、泉,傳達各種水源型塑的自然環境與生活樣貌。蘭陽溪經平原川流入海,透過鳥瞰蘭陽溪、冬山河的河道變遷,帶來一種較為宏觀的視野,身在其中我們可能不曾注意,自然的改變卻不曾停留。

除地理的歷史,人類在土地上的生存方式,也讓我很感興趣。

十八世紀族群遷徙之前,從日據時代迄今,境內已有六十四個被記錄的史前遺址,完全早於歷史時代。噶瑪蘭人、泰雅族、漢人交織成今日的蘭陽經驗,移民排他的來時傷痕無法也不需刻意遺忘,而是透過看見他人反思自己。約在一千年前抵達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多數與水共生濱水而生,他們與泰雅族都有自己族屬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祖訓,漢語對其的命名和識別其實都與他們無干。透過這裡的介紹,可以看到這些民族的生活表象。

除此之外,蘭陽地區的民俗祭典,是地區年度盛事,頭城的中元搶孤自清代開始有近二百年歷史,是場激烈的普渡儀式。開蘭歷經天災、疾疫及戰爭,為祈求消災解厄並祭拜犧牲的靈魂,每年由附近八大莊的居民,集資舉辦普渡儀式。透過幾種地方性的民俗紀事,加深集體記憶與團結力量。

海洋層展示人與海的相依

常設展的海洋層展示宜蘭人與海洋的相互依存。作為遊子的燈塔,海上的龜山島是宜蘭最親切的海洋景觀。當繞過三貂角,綿延東北角的海岸線會讓遊人深刻難忘──礁溪的斷層海岸有大量單面山、豆腐岬地形,其間散落數個以海為生的小漁村、小漁港,都頗為特殊;進入蘭陽溪的沖積海岸,有沙灘、沙崙、砂丘帶等沖刷地形;再往南行,蘇花斷層的特殊海岬地形,讓蘇澳港成為天然良港,更是這個地方仰賴的生活條件。

宜蘭總是親海,即使登上內陸的群山,龜山島與太平洋也始終沒有隱沒,反而成為方位的指引。然而海洋資源並非取用不竭,接近海域認識海域,更需有保育珍惜的決心。

博物館是我們嘗試透視一個文化或族群的窗口。蘭陽博物館的展示以不同樓層的地理類別,已提示地域作為認識方式的展覽目的。被雪山山脈遮蔽的蘭陽平原,實能透過海域向太平洋敞開,土地上的人們殊有的地方情感和與自然交融共存的地理經驗,透過蘭陽博物館的呈現,型塑成為觀看自我的一種方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俄烏戰雲不散 五大面向撥雲見日
在全球化的當下,戰爭不再是兩國私鬥,而是經常有深層多方面的因素在背後。當今俄烏戰爭,值得關注者至少有五個面向:烏克蘭與中共、烏克蘭與美國、…
波蘭總統華勒沙也當過共產黨線民?!
眾所周知,共產黨統治主要靠公開的暴力和宣傳。另外還有一個隱密但也是人所共知的方式,是靠大量線民,地毯式監控,全面控制社會。…
溫情滿人間
1. 封麥最後一夜 江蕙與前經紀人感動和解  台語天后江蕙9月13日在高雄為自己44年的藝界人生劃下終點。…
拉薩的朝聖者
西藏,雪山佛國,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隨著青藏鐵路大開入藏方便之門,旅人如織地湧來,想要一睹這化外之地的勝景。然而,…
秋江水冷鴨先知
歷史上花錢最多的奧運會結束了。在經歷了十幾天精心營造的「舉國狂歡」的氣氛之後,很多人在問:花這麼多錢辦奧運,值嗎?奧運開完了,…
行道樹的故事
等綠燈過馬路的空檔,看看人行道上一整排的老樹。說它老,是因為它滄桑的氣息,不見青春的輕盈步履,取而代之的是盤根錯節的沉重。我摸摸粗糙的樹皮…
英國興起「前世療法」找病根
英國最近興起一種有別於現代醫學的替代療法──「追溯前世療法」(Past-life Regression Therapy),…
長白山可能噴發 威力更甚冰島火山
冰島火山噴發造成的惡夢尚未完全消退,近日又傳出位於中國東北及北韓邊境的長白山(韓國稱白頭山)極有可能在2014至2015年間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