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坐擁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

坐擁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
鹿港老街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古市街」。
張新宸
第82期
張新宸
令老外傾心的古市街 ----- 相較於台灣多處保留日據時期歷史建築的老街,鹿港老街可說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古市街」。走在鋪著紅地磚的街道,瀏覽兩旁古意盎然的街屋,老街特殊的文化氣質,不覺令人興起一縷思古幽情。

 

鹿港曾是早期大陸移民台灣中部最重要的登陸港口,也是台灣與大陸直接對渡的貿易商港。清乾隆五十年至道光三十年是鹿港商業的全盛時期,與台南、萬華並列「一府、二鹿、三艋舺」盛譽。後來雖然因泥沙淤積喪失港口功能而沒落,卻保留大量歷史建築、民俗工藝等文化資產,值得漫步優遊、細細品味。


天后宮人氣旺 新祖宮有來頭

要避免走馬看花式的旅遊,深度欣賞鹿港傳統建築之美,感受昔日商賈雲集的熱鬧景象,從先民與大陸往來貿易、沿河岸興築的「古市街」──鹿港老街開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將車子停在鹿港人潮最多的景點──媽祖廟「天后宮」附近,目光所及,除了一般遊客,還有一群群「戶外教學」的師生。廟旁的市集熱鬧非凡,各式海鮮小吃、著名糕點散發著陣陣誘人的香氣,讓人食指大動。雖非用餐時間,仍忍不住買了一包鹿港特產「炸蝦猴」,不顧形象地邊走邊吃。

從天后宮旁的民生路進入,遇到埔頭街左轉即是「鹿港老街」。信步而行,不久發現另一座媽祖廟「新祖宮」,雖然規模不如天后宮,遊客也寥寥無幾,卻大有來頭。相傳是由平定「林爽文之亂」的清將福康安奏請乾隆皇帝,於1788年撥款建造的,是全台唯一「公幣勅建」的媽祖廟。廟門上的「清乾隆帝敕建天后宮」匾額及牌樓旁「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充分顯示它的氣派。
 

清代閩南式建築保存完整

鹿港老街泛指埔頭街、瑤林街、後車巷、大有街、泉州街、金盛巷一帶。清朝時期鹿港曾經郊商雲集、貿易發達,移民多為來自泉州的富商。市鎮發展過程中,港口附近因臨近河道,成為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瑤林街與埔頭街即是當時「船頭行」(擁有船隻的貿易商)為進行兩岸間大宗貨品交易,沿著河岸建築的街道,極具歷史文化價值;1986年由政府出資整修並規劃為「鹿港古蹟保存區」。

從新祖宮往前行不遠,眼前出現一座有別於四周閩式建築的「鹿港公會堂」,原是鹿港八郊之一「廈郊」所有,日據時期遭拆除改建,是當時鹿港最大的西式會堂建築,目前已變身「鹿港藝文館」,成為一處藝文展覽的空間。

相較於台灣多處保留日據時期歷史建築的老街,鹿港老街可說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古市街」。走在鋪著紅地磚的街道,瀏覽兩旁古意盎然的街屋,經過整修的街屋立面,有古樸的傳統木板門窗,或象徵富裕與貴氣的彩繪,屋簷下掛著姓氏燈及門楣上貼著各具特色、以主人姓名或店家行號為聯首的對聯,突顯老街特殊的文化氣質,不覺令人興起一縷思古幽情。
 

昔日船頭行變身民俗藝品店

為了配合古色古香的街屋,當地居民將昔日的「船頭行」變身為傳統美食、童玩或民俗藝品店。曾經繁華喧囂、盛極一時的市集,如今成為遊客悠閒探訪的古樸街道,可惜其中藝品和飾物多半來自中國大陸,無法彰顯當地傳統民俗工藝的特色。倒是有幾家販賣糕點如鳳眼糕、牛舌餅、麵茶的店家,仍堅持古法製造,保持傳統美味,值得品嚐。

老街沒有汽車行駛,安步當車倒也悠閒自在,偶爾與幾位騎鐵馬的遊客擦身而過,這種省力便捷的方式也不錯。懷舊商店琳琅滿目的民俗藝品,不僅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吸引外國遊客好奇地圍在店門口品頭論足。
 

松林居 隘門 半邊井

已故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故居「松林居」位於埔頭街上。鹿港因寺廟眾多,精雕細琢的木雕技藝名聞遐邇,造就許多知名的木雕工藝家,李松林即是一方代表;其足跡遍布全台各大寺廟建築,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創作。

從埔頭街32號與34號之間的巷道進入後車巷,有一座建於1830年的磚造「隘門」遺跡,是目前鹿港碩果僅存的隘門,可防止盜賊入侵及作為角頭爭奪地盤的交界處。

瑤林街上一戶門楣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一口「半邊井」述說著先民濃厚的人情味:窄心仁厚的富人將圍牆築造在井口上,半邊井口留於牆外,讓沒有能力鑿井的民眾取水使用。這是古人「富而有德」的典範,可惜當今已不多見。
 

九曲巷 街屋錯落有致

鹿港的古巷道迂迴彎曲,雖然是寒流來襲的嚴冬,老街卻沒有臨海地區特有的「寒風刺骨」,原來是先民為了抵擋冷冽的東北季風,故意將街屋蓋得參差錯落,彎曲巷道也有利於居民抵禦盜賊入侵,這就是鹿港著名的「九曲巷」。

金盛巷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曲折特色最明顯的九曲巷。清代文人墨客吟詩夜宴的「十宜樓」,及少婦引頸企盼遠赴唐山應試的新婚夫婿歸來的「意樓」就在此巷。如今「十宜樓」僅留下橫跨金盛巷、連接東西二樓的「跑馬樓」,「意樓」也人去樓空,徒留當年主人離家前種植的楊桃樹依然枝葉茂盛,讓遊客遐想那「見樹如見人」的淒美故事。
 

今昔建築 交錯並置

走出古街道,來到百餘年前鹿港最具特色的「五福大街」──中山路,當時由於路面狹窄及為了防止盜匪入侵,在街道中間加蓋屋頂,又稱為「不見天街」。可惜日治時代因實施道路拓寬工程,於1934年將不見天街拆除,有計畫地重建街屋立面為巴洛克式建築,但每間房屋的欄杆或女兒牆呈現不同的裝飾與圖騰,甚至有商家將自己的姓氏以羅馬拼音的方式嵌入。仔細觀察十分有趣。

這些日據時代的建築錯落於現代建築間,一樓的店面也是現代與傳統交錯,許多鹿港特有的民俗技藝如雕刻、刺繡、燈籠、製香、製扇等特色店家藏身其中,還有裝飾得十分古早味的懷舊餐廳,吸引著來鹿港體驗古鎮風情的遊客。

回到天后宮旁的商店街,空氣中飄散著各種小吃的香氣,頓覺飢腸轆轆,迫不及待地來盤蚵仔煎大快朵頤,臨行前也不能免俗地帶了幾盒鹿港特產,回去與親友分享。

鹿港還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散布在小鎮的各個角落,只可惜時間已經不早,只好期待下次再來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景氣低迷中 美國6個最夯職業
自2008年金融海嘯襲擊,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在景氣一片低迷之際,以下6個職業卻逆勢成長,前景看好: 1. 護理人員:…
LKK董事長級樂團 飆歌圓夢
講到band,一般人馬上就會聯想到西洋、年輕、瘋狂,再來就是搖滾加重金屬。提到董事長,一般人腦海中則會浮現出一副老成、嚴肅,…
手信坊開創台灣米食文化傳奇
雖然下著濛濛細雨,「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週六一早依然擠滿了參訪人潮,除了學校團體、闔家親子遊外,還有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團體。 看來,…
迪化街區的歷史風華
找了一個中午時分,和朋友前往迪化街品嚐傳說中的美味小吃。從中山捷運站往南京西路,步行約十幾分鐘,周遭開始出現販賣布匹、織物材料的店家,…
終結小兒麻痺 台灣扶輪單車環島
近日,從美國一路爆紅到台灣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吸引眾多企業名人、影視明星加入,紛紛拿起冰水往頭上倒…
蝶舞 徑香 「花自在」- 逆著風的男人 & 不會煮菜的女人
有人說林惠陽是逆著風的男人,也有人說他拿著拐杖跑得比別人都快、想得比別人多,他則開玩笑說自己「講出一口好菜」,…
谷歌電郵系統遭駭客攻擊
搜索引擎巨頭谷歌(Google)最近表達了不願再配合中共對自由資訊的過濾,並揚言退出中國市場。這項宣告震撼了全球。這項決定是突然的嗎?…
新疆加強網控 翻牆列為暴力恐怖活動
中共當局不斷強化控制互聯網。新疆公安廳已將曾在大陸廣泛使用的手機翻牆軟體列為「暴力恐怖軟體」;大陸網民的翻牆舉動,也被當局視作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