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小而美 台灣的多元品牌戰略

小而美 台灣的多元品牌戰略
「2010年台灣國際品牌」第一名為宏碁(acer)。圖為acer小筆電與代言的美國職棒好手王建明。
Getty Images
第73期
張頌宇

「台灣是製造業研究班,品牌小學部。」這是台灣「品牌先生」──宏碁創辦人施振榮,2005年在經濟部舉辦的一個討論會上,急聲催促台灣要趕緊加快腳步推動品牌,提醒台灣企業首先要認清的一個事實。

隨著全球商業競爭日趨激烈,推動台灣品牌發展已刻不容緩。經濟部自2003年開始,委託知名顧問公司「國際品牌」(Interbrand)公司為台灣國際品牌做品牌鑑價,每年公布「台灣十大國際品牌」。2006年起,更擴大推動為期7年的「品牌台灣」(Branding Taiwan)發展計畫,包括成立的品牌創投基金、品牌人才培訓等,希望2012年台灣可出現名列「全球百大」的品牌。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發展品牌、加強研發是台灣產業轉型的方向,未來十年是國內品牌發展的關鍵十年。

關鍵1:到底,台灣品牌有多少價值?

Interbrand甫於9月中旬公布第11屆「最佳全球品牌」(Best Global Brand)百大排行榜,其中可口可樂、IBM和微軟和去年相同,繼續雄踞前3名;4至10名依序是谷歌(Google)、奇異、麥當勞、英特爾、諾基亞、迪士尼和惠普。前十大品牌中,美國企業包辦9家,唯一例外的是排名第8的芬蘭手機大廠諾基亞。

稍後,經濟部也公布由國貿局主辦、外貿協會及Interbrand承辦的「2010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結果,前5名分別為宏碁(acer)、宏達國際(HTC)、華碩(Asus)、趨勢科技(Trend Micro)及康師傅控股(Master Kong),且這5項品牌價值均超過10億美元,已達成2003年第一屆設定的目標之一,即於2012年達到5家超過10億美元。不過,台灣國際品牌的推動,在2003年時還設定了另一項目標,也就是希望2012年有台灣品牌晉升「國際百大」。此目標能否達成呢?

由目前情況看來,答案是:希望不大。因為2010年全球百大品牌中,亞洲企業今年無人擠入前十大,豐田因汽車召修問題,7年來首度摔出前十大,但仍名列第11,居亞洲企業之首。而亞洲品牌只有日本6家及韓國2家擠入百大,分別是日本的豐田(Toyota)、本田汽車(Honda),Canon、Sony、Nintendo(任天堂)、Panasonic,以及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現代汽車(Hyundai)兩家。此外,11連霸的國際百大品牌之首的美國可口可樂,品牌價值高達704.5億美元,是台灣品牌價值前二十大的7倍,差距不可謂不大。顯見亞洲品牌的經營能力相較於先進國家而言,仍屬薄弱。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李吉仁教授在《滾動吧,品牌TW!》推薦序中提到,建立一個有價值的品牌,尤其是擠進世界百大,誠非易事。他認為,全球百大品牌的廠商僅集中於13個國家,其中過半數為美國品牌,亞洲地區也僅有日本與韓國不到十個品牌能夠入列,顯見其難度。台灣雖然有不少具國際知名度的企業,甚至進入財星全球五百大(Fortune Global 500)的企業,但由於多屬B2B(Business To Business,指企業對企業的營銷關係)而非B2C(Business to Customer,指企業對消費者的營銷關係)的品牌,也因此無法進入百大品牌。

那麼,台灣企業發展品牌的前景在哪裡?

關鍵2:多元品牌,「小而美」的台灣

由於台灣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施振榮在《品牌,笑一個》書中及公開場合多次提到,台灣和韓國的國情不同、企業文化不同,產業分工不一,不像韓國可以傾舉國之力支持諸如三星等幾個大財團在國際稱霸。台灣也不需要模仿別人,走別人走過的路,而應該樹立自己的「品牌戰略觀點」,走出自己的模式與出路。以中小企業為多數的台灣,施振榮認為應發展「多元品牌」,也就是發展很多「國際小眾知名的小品牌」是台灣應採行的策略。

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洪順慶在《品牌,笑一個》序文中表示,品牌,是行銷之根,沒有品牌的行銷就是無根的行銷。他認為行銷是企業最重要的功能,而沒有品牌的企業在行銷的紅海中,就像無舵的船一樣,終日漂浮,無所依賴,只能低價廝殺。所以,「品牌,不只是行銷之根,更是企業經營之根。」

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則認為,「組織如人,品牌如魂。」而品牌建立想要成功,關鍵在於其能一致性及持續性。只不過執著與耐久恰好是人性的天敵,才會致使品牌經營在多數企業中變得困難。

全球品牌戰略大師瓦利.歐林斯(Wally Olins)表示,品牌的塑造與形象提升不是一場選戰,而是項計畫,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久才會有所改變。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則在《品牌,笑一個》推薦序文中舉例提到,近二十年來台灣機械零組件產業深耕歐日市場,推動ISO9001認證、產學合作,經過努力,如今已有很多業者的營業額超越整機大廠,總產值也已超越工具機,不但有「小而美」的品牌,台灣機械零組件的名聲也逐漸遠播。

發展品牌,台灣雖起步晚,又以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占多數,掌握其精髓,用心經營,仍有機會發展「小而美」的品牌。施振榮也認為,小公司打品牌更有利,因為易於控制成本和布局。

發展品牌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工程,雖然「走出自己」是一項艱難但又無法忽視的品牌之路,然而,台灣企業的韌性不容小覷。本期封面故事,就要介紹三家「小而美」的台灣中小企業力求「自創品牌」的經營之路,包括打造本土「迪士尼」肖像品牌「BUGU咕咕寶貝」的馬林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鎖定「營養製劑」生技新領域的生機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第一個在日本創立的台灣設計師配件品牌「Pure De Sign」。

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三個品牌的催生者,都是年輕台灣女性!是否女性的特質,有助於品牌的創立?讀者可由報導中尋找蛛絲馬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新店開張 麥當勞也講「風水」
  中國古代根據「風水」來安排物件擺放和數量,目的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健康、和諧和興旺。「風水」之說一向被認為是華人的傳統文化,…
生命的智慧與芬芳
誰能拒絕嬰兒的笑容,看著他們笑得一臉純真燦爛,為「思無邪」下了最貼切的註解,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註解,孔子卻用了《詩經》的全部內容來闡述。…
紋面的太魯閣族武士
  畫面中目光如電、氣宇軒昂的是太魯閣族原住民歌手――伊祭‧達道。他在2007年榮獲金曲獎原住民語歌手獎,得獎後前往世界各地表演,…
《信報》為何封殺「香江第一健筆」?
7月31日,被稱為「香江第一健筆」的練乙錚在《信報》發表了〈別了《信報》〉,記述他被《信報》停筆的經過,…
中國灰色的商業環境再度受質疑
儘管中國在「力拓案」中暫時取得了「國家資本主義對自由資本主義的勝利」,(參見《看》雜誌45期「澳洲力拓案 「間諜門」轟動全球」專題報導)…
常見的芭樂品種與挑選方法
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芭樂,高纖維、低熱量與富含維生素C的營養價值,成為許多人日常的果品選擇。 芭樂俗稱「拔仔」,正式名稱為「番石榴…
日本電車族 「卡位」有訣竅
日本的電車在早、晚尖峰時間總是擁入大量通勤與上班人潮,要搭上擠滿人的電車簡直像是打仗。如果沒有座位,隨著人潮不斷擠來擠去,…
助人為樂的「貴人」
在章思廣和郭逸萍的築夢故事中,有一位「貴人」在兩人創業的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讓他們得以度過難關。這位關鍵人物是助人為樂的「松園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