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只此一家 - 台灣氣球博物館製造歡樂

只此一家 - 台灣氣球博物館製造歡樂
大倫氣球50週年慶,吸引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參加。
岳翔雲
第70期
岳翔雲

要不是2008年在經濟部與工研院的輔導下,大倫氣球成立了台灣第一座氣球觀光工廠及博物館,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台灣氣球生產工廠已經「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只剩一家,一定要相挺

「加油、加油!」一位頭戴安全帽、身上已經繫滿許多氣球的「刺客」,正努力跳上跳下地用帽子上的針頭去刺搖晃在空中的水球──這是2010年大倫氣球50週年慶的歡樂場景,氣球鐵人大賽熱熱鬧鬧地在「氣球博物館前」舉行。

去年就曾經參觀過氣球博物館的沈先生,一聽到有鐵人大賽就趕緊與朋友報名,他說博物館讓他重新認識了台灣氣球的生產與歷史,而且只剩一家,一定要相挺。

參觀氣球觀光工廠,首先由手工氣球DIY開始,擔任解說導覽的章魚哥猛力地把氣球越打越大,然後問到:「會怕氣球爆炸的請舉手!」待有人舉手後,章魚哥突然說:「好,那我把氣球拿到那裡爆炸!」此話一出,驚叫聲與歡笑聲同時響起,也有小朋友拔腿就跑。

還好大發慈悲的章魚哥並沒有真正引爆氣球(搞不好他也是小生怕怕)。接下來小朋友們就在連連笑聲中製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顆手工氣球。「自己做的耶!」小朋友高興地秀出作品。

博物館執行長游琬渝表示,氣球總是給人歡樂的感覺,希望藉此能提供歡樂給更多的小朋友,館方會透過活動來活潑內容,並藉由導覽解說員的培訓及個人風格的展現,讓每一場解說與導覽充滿樂趣又有知識性。

氣球DIY之後,大夥兒到博物館參觀。這裡保留了近半世紀的老舊廠房、擋風門板和粗糙的水泥地面,還有過去手工製造時期的老氣球模具、半自動機器等,讓人彷彿踏入時光隧道。舊機器搭配老照片,讓人重溫當時生產的艱辛。接著展現的是氣球的發明、製作、台灣氣球的發展。博物館裡更以地圖表示台灣的氣球「飄洋過海」後,行銷到哪幾個國家。最後則是氣球在婚禮喜慶、PARTY宴會、重要節慶上的運用,甚至連放和平鴿這等大事也通常伴有氣球施放。

氣球生產工廠,像是個「大燜鍋」

最特別的經驗,則來自實地參觀製造氣球的現場。今年暑假本來就已經有夠熱了,想不到,博物館裡的生產工廠更熱,像是個「大燜鍋」,還不時飄來濃濃阿摩尼亞味(無害味道)。看解說員講得是口沫橫飛外加汗流浹背,就可以想像實際工廠裡的線上工人,一定是更難熬。

難怪大倫工廠裡的標語,除了寫著「改變是為了成長,成長是為了成就夢想」這類激勵人心的話,一面牆上還有員工自己寫的「忍」字。雖是令人莞爾,不過更讓人感同身受。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這麼走一趟,不會發覺到看似簡單的氣球生產,竟然需要經過上膠、灌模、脫粉、上色等多重手續,其中還有好幾次的沖洗與三溫暖,才能生產出一顆繽紛多彩的氣球。此外,沒有真正體驗過這又悶又熱的環境,也很難想像五顏六色、象徵歡樂的氣球是這樣製造出來的。蓮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想來氣球也可以「出悶臭而繽紛」。

「我不做,誰來做?」

體驗式的氣球觀光工廠成立後,讓沒沒無聞的大倫躍上檯面,也讓稀鬆平常的氣球引起注意,就像帶給人們歡笑的小丑,卸下神祕面紗。總經理游善伯表示,設立觀光工廠最初的構想只是開放給國內外客戶參觀,希望保存氣球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但游善伯也有一番豪氣:「這是一種責任,大倫都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氣球工廠了,我不做,誰來做?當然是大倫最有資格!」

大倫氣球博物館強調以「為小朋友創造歡樂」為目標。執行長游琬渝表示,除了一般的導覽參觀,博物館還會適時推出相關活動,如鐵人大賽、媽咪我愛你、吹雞胿丫(台語:吹氣球)、擲水球大戰以及活動攝影比賽等,讓民眾在參與中、在歡樂中認識氣球。

導覽結束後,櫻桃姊姊最後帶著小朋友玩氣球「直升機」,想不到裝上葉片的氣球一鬆手,氣球直升機就飛天而去,令小朋友興奮不已!也讓小朋友忍不住衝到販賣部「血拚」一番,帶些好玩又新奇的氣球,如直升機、賽車、海豚、蘋果等回去秀一下。如果想發揮創意做出不同造型動物或其他花式變化,還可買本氣球工具書回去研究參考。

遊覽車剛一停穩,許多小朋友就衝著進來,可見氣球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地位與期待。結束時,再看著小朋友人手一包,彼此談論著:「你買了甚麼?」就可想見這群小朋友正歡歡喜喜地結束一場知性又有樂趣的參觀行程。

走一趟氣球博物館實地瞭解氣球是怎麼「吹」出來的,也可以玩玩氣球享受童年回憶與歡樂。

過去印有兔寶寶與「Rabbit」商標的氣球,雖然曾陪著許多人度過童年時光,但是現在,大倫重新規劃品牌策略,以「PROLLOON」及活力玉兔新Logo,來彰顯氣球專業製造及塑造歡樂與活力的形象。原本從事OEM的大倫,企圖從觀光工廠的舞台出發,邁向自有品牌經營之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新店開張 麥當勞也講「風水」
  中國古代根據「風水」來安排物件擺放和數量,目的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健康、和諧和興旺。「風水」之說一向被認為是華人的傳統文化,…
生命的智慧與芬芳
誰能拒絕嬰兒的笑容,看著他們笑得一臉純真燦爛,為「思無邪」下了最貼切的註解,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註解,孔子卻用了《詩經》的全部內容來闡述。…
紋面的太魯閣族武士
  畫面中目光如電、氣宇軒昂的是太魯閣族原住民歌手――伊祭‧達道。他在2007年榮獲金曲獎原住民語歌手獎,得獎後前往世界各地表演,…
《信報》為何封殺「香江第一健筆」?
7月31日,被稱為「香江第一健筆」的練乙錚在《信報》發表了〈別了《信報》〉,記述他被《信報》停筆的經過,…
中國灰色的商業環境再度受質疑
儘管中國在「力拓案」中暫時取得了「國家資本主義對自由資本主義的勝利」,(參見《看》雜誌45期「澳洲力拓案 「間諜門」轟動全球」專題報導)…
常見的芭樂品種與挑選方法
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芭樂,高纖維、低熱量與富含維生素C的營養價值,成為許多人日常的果品選擇。 芭樂俗稱「拔仔」,正式名稱為「番石榴…
日本電車族 「卡位」有訣竅
日本的電車在早、晚尖峰時間總是擁入大量通勤與上班人潮,要搭上擠滿人的電車簡直像是打仗。如果沒有座位,隨著人潮不斷擠來擠去,…
助人為樂的「貴人」
在章思廣和郭逸萍的築夢故事中,有一位「貴人」在兩人創業的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讓他們得以度過難關。這位關鍵人物是助人為樂的「松園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