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焦點4:北歐福利典範,台灣想學習?

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對全球132個國家進行調查後,評選出了「世界最幸福國家」,2010年第一名為丹麥。圖為丹麥哥本哈根港邊的國寶雕像小美人魚銅像。
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對全球132個國家進行調查後,評選出了「世界最幸福國家」,2010年第一名為丹麥。圖為丹麥哥本哈根港邊的國寶雕像小美人魚銅像。
Getty Images
第67期
李唐峰
歐洲的福利一向知名,尤其是北歐各國。多少年來,媒體競相報導瑞典、丹麥等國「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期盼著台灣也成為那樣「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憂無慮的烏托邦。
高福利,靠的是高稅收;透過高稅賦及累進稅率,將比較富有者的財富重新分配給比較窮的人。也就是說,北歐把「平等」的價值看得至高無上。

問題1:福利國家,好像共產國家?

在瑞典,有這麼一句話人人會背:「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別人聰明、比別人重要、比別人知道得多。」在丹麥,這個被稱為「洋特法則」(Jante Law)的無形規範,同樣人人耳熟能詳。

曾經撰寫《芬蘭驚艷》、《驚歎愛爾蘭》、《驚喜挪威》3本書的知名作家吳祥輝就曾寫道:「『洋特法則』正是北歐最重要的社會基石。只有『團隊精神』,不容『個人英雄主義』。只有平等,絕無特權。批評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捨此基本『倫理道德』,北歐社會將傾頹。北歐『福利國』會瓦解。」

違反「洋特法則」,就會被視為對社會存有懷疑和敵意,破壞社會的團結和安定。這個法則,把「平等」看得比「自由」重要,而且更看重「結果平等」,而非「機會平等」。

這樣的論點,怎麼感覺很像共產主義?

其實,北歐福利國家用重稅收、高福利來重新分配財富,的確跟共產主義有相似之處。但為甚麼北歐社會主義成功了,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區,而共產主義卻已成明日黃花?

台灣如果想要學習瑞典、丹麥,務必探究其中關鍵。

問題2:制度是否建立在民主、人權之上?

在中國大陸出生長大,嫁到丹麥11年,現在在丹麥政府部門擔任祕書的文君表示:「北歐人民可不認為他們是共產主義,即使是最左派的社會民主黨也否認他們是馬克思那一套。」

為甚麼?文君說:「第一個最重要的區別是,這裡的人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決定的,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人民選擇的。也就是說,他們這樣的制度是建立在民主、人權之上;他們把自己非常嚴格地跟馬克思主義分開,證明這邊人是明白的,有思考過的。」

所以,「洋特法則」這樣子的潛規則,是人民發自內心、由內而生,已深根在每一個北歐人民的思想中、根植在文化裡,而非像共產黨那樣用外來的方式、用暴力改變。

問題3:人民是否善良,政府是否廉能?

「第二個因素,也是更重要因素是,北歐這個民族特別善良,北歐四國都很純樸。」10年前離開中國,走遍歐美,現在居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翠微如此分析。

丹麥的文君也透露:「我們在這兒的華人,許多人去過很多國家,大家心裡都有個共同想法,就是這兒最好。不像中國,大鍋飯、共產黨把中華文化與儒家思想都給打亂,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爭個頭破血流。」

道德高,相當程度彰顯在政府的清廉上。十多年前,瑞典人可以自由閱讀官方文件,除了國防、央行雙率、外交等法律明文規定不能看的文件,其餘政府公文、公務員公務電子郵件、會面紀錄、電話錄音,民眾都能看。而丹麥人,也隨時可以上網查詢丹麥皇室主要成員的預算,包括女王、王夫、王子、王妃,明細一清二楚。

也就是說,想學北歐,就得具備「政府透明廉能、人民純樸善良、尊重民主人權」這個根本條件,否則就是緣木求魚。「見賢思齊」固然立意良善,但是絕對不能一味地套用,想要在條件不成熟時,硬施加這樣的制度在社會上,很可能就得用「暴力」剝奪一部分人的基本人權,那就是邪惡的共產主義。

從另一方面來看,其實幸福的北歐在追求「平等」之餘,自然也會讓人民損失一定程度的「自由」,台灣在熱烈地吹捧「北歐」時,也得注意這些被掩蓋的事實。

問題4:享受福利,人民無憂無慮?

在希臘爆發債務危機之後,政府的財政狀況、公債比率變成眾所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在歐洲各國財政緊縮、減少福利後,更顯示出高福利制度下可能帶來的問題。

高福利的優點其實正是它的缺點──讓所有人民無憂無慮。當人民無憂無慮,就養成了他們過度仰賴政府的習慣,使得自己失去學習、成長的意願與能力。席捲歐洲的罷工潮,正是這些勞工、工會,過去接受了太多的福利,今天要將這些福利取消,他們當然會站上街頭抗爭。

甚至在人民道德普遍較高的北歐也一樣。今年5月,丹麥政府為了降低財政負擔,決定縮減240億丹麥克朗(約32億歐元)的預算。其中失業救濟金的領取由4年減少至2年、許多成人教育課程將被取消、針對兒童及殘障人士的補貼金也被不同程度地削減。結果引發160多個不同工會及組織近8萬名成員,6月8日聚集在丹麥國會大廈舉行示威抗議。

這就是所謂「由奢入儉難」,舉世皆然。

失業者待遇優厚,「懶漢也能過日子」,必然讓社會缺乏創新、生氣,沒有成長的動能。儘管因為北歐人素質好,比較誠實,多數人還是老老實實工作,不想偷奸耍滑;但不可避免的是,還是有些人利用這套制度謀取私利。尤其是來自國外的移民,許多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回教徒)常常不工作,光生小孩就可以領錢,這也讓北歐人開始愈來愈排外。

在高稅收的情況下,北歐各國近50多年來,政府龐大,很少有新創的私人企業;許多的瑞典人回到傳統的「以物易物」模式,律師以法律服務與牙醫交換看牙服務;也有人寧可把公司設在國外也不願負擔高課稅……

人民在面對愈來愈高的稅收下,似乎也面臨了飽和點,不斷地在抗拒加稅。

年輕人或許正在反省:太過幸福,就缺少了可能性。他們不止不喜歡共產主義,偏左的福利思潮也不受青睞。在丹麥,文君觀察到:「從五、六年前開始,北歐差不多都選了比較靠右的政黨,也就是比較支持小政府。我聽一些媒體分析,現在年輕人思想比較靠右邊了。」

一般人總覺得「外國的月亮好像比較圓」、「別人家的草看起來比較綠」。但真是如此嗎?北歐各國在面對愈來愈激烈的經濟衝擊下,都已經在慢慢轉變,我們是否真的想一味地向它們學習?而我們又真的有那樣的條件嗎?這些都值得國人深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小鎮的街與車
美國的武漢肺炎疫情逐步升高之際,身在紐約州的阿丹捎來了對「家鄉」台灣的問候與祝福,並稱讚台灣:「做得好!」他順道報平安,在紐約下達「居家令…
孤獨的況味
沒有嚐過孤單的滋味,不懂得品嘗陪伴的甘美,無法體會寂寞的靈魂對朋友之間喜悅加乘的企羨。 曾經,我很羨慕住宅大樓電梯裡的一隻狗。…
大東山「化妝師」呂華苑 成就美國第一夫人的珍珠項鍊
2009年,全球最富裕、最有權力以及新興經濟體組合而成的二十大工業國集團(G20)高峰會在倫敦舉行。在各國第一夫人群聚的晚宴上,…
有感於麥可‧傑克森的驟逝
我從未看麥可‧傑克森的搖滾音樂會,但僅從他去世後各大電視台反復播放的他的演唱片段,就可以看出他的確是個相當有才華的流行樂歌手,…
2013年1月全球大事
歐巴馬宣布嚴格管制槍枝 1月14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被稱為「最嚴格的槍枝管控法案」,紐約州州長隨即在15日簽署該法案,成為全美第一個州。…
重返人間 《山河令》墮落天使的自我救贖(二)
由龔俊與張哲瀚主演的陸劇《山河令》,捧紅了兩人,也在豆瓣締造了8.6的評分,是2021年初紅極一時的網路劇。 該劇講述鬼谷谷主溫客行(…
熱情洋溢話扶桑
扶桑又名「大紅花」,是各地庭院、公園、堤岸和田梗等,到處都可看到的花木。由於生性強健,容易繁殖,只要把老熟枝條插在土中,…
購物平台SHOPPING99 跨足媒體產業 投入內容經濟
陳昶任、彭思齊夫妻檔2000年共同創辦耐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轉戰電商平台成立女子購物網站「SHOPPIN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