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數位足跡抹不去 個人隱私難確保

在網路分享越多個人資訊,無形中會洩漏更多個人隱私。
在網路分享越多個人資訊,無形中會洩漏更多個人隱私。
Getty Images
第62期
葉弘怡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可以被儲存下來,保留一段很長時間,甚至一輩子。今日,在網路上的每分每秒都有人分享關於自己、家人及朋友的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與社交網站帶來的風潮著實令人驚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一切將把人類帶向何方?

現代生活中,做甚麼事幾乎都會留下痕跡。搭捷運、打手機、收email、無線上網等,生活細節都被數位方式記載、散布,甚至販賣。想將資料收回或回復原狀,幾乎不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這些資料對不同族群如朋友、同事、競爭對手、政府或犯罪集團來說,具備相當高的價值。舉例來說,你家遭宵小侵入,只因為你在網上張貼即將遠遊的消息,而犯罪集團很快便能查出你的真實身分與住家地址。所有先進科技所衍生的安全性問題,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私家偵探史蒂芬‧雷本(Steven Rambam)很明白地說:「隱私已死。」他善於利用數位足跡,找出失蹤人口或通緝犯所在地。他曾在美國福斯(Fox)電視台新聞節目露了一手,只動了幾下滑鼠,就將記者背景調查得一清二楚,包括地址、生日、小孩姓名、社會安全號碼等等。過去他收取數千美元酬勞,幫客戶找出這些資料;現在只要點幾次滑鼠就一目瞭然,完全免費。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Facebook創辦人馬克‧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則認為,隱私權的觀念已過時。他說,過去五、六年來,人們開始寫部落格,數位分享服務大量崛起,人們分享越來越多樣化的資訊,也對更多人敞開心胸。社會常規正隨著時間轉變,而Facebook的角色就是持續創新,以反映這個常規。

真是如此嗎?至少美國參議員不同意。Facebook於近日加入第三方合作網站功能,用戶可從Facebook連結CNN新聞、Pandora音樂及ESPN體育頻道,個人資料也隨之分享至外部網站,任其存取,引爆隱私權爭議。參議員查理‧舒默(Charles Schumer)因此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出請求,調查Facebook、Twitter及MySpace等網站的用戶隱私權維護情況,並敦促FTC盡早制訂相關保護法規。

網路發展到這一步,關鍵或許不在政府如何保護我們,也不能完全將責任擔在網路公司身上,畢竟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最大的危險可能來自自己。如同史蒂芬‧雷本所說的,網路搜尋之所以神通廣大,大部分的原因是:你自己放上去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95 國大團結 巴黎氣候協定抗暖化
2015年12月12日,在一片掌聲中,全球氣候峰會終於通過了由195個參與國共同協商完成的氣候協議草案。…
中國樓市「金九銀十」今何在?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十餘年裡,每年的9月至10月都會迎來一波銷售高峰,被業內人士稱為「金九銀十」。然而2017年中國各地在限購、限貸…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令人神馳的花蓮海岸之旅
有句話說:「花蓮的土會黏人。」是壯濶的大山大海孕育出寬宏的特性來廣納異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定居。 得天獨厚的海岸線,…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
菫色的大稻埕碼頭
菫色的橋、菫色的微光、菫色的招牌,連空氣也充滿了菫色的紫羅蘭花語,這是大稻埕碼頭給我的夜晚印象。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錦瑟〉,真切卻又感傷,…
排灣族迎親隊伍
這是阿丹記錄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原住民婚禮的完結篇。婚禮當天,排灣族新郎會率領載著禮物的轎子隊伍,浩浩蕩蕩地親自到新娘家迎親。畫面中…
香港關注溫州鐵路災難
由於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每發生甚麼大事件,香港市民都有「患難與共」的心情,覺得不知道甚麼時候,類似的事件也可能在香港發生。於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