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喉舌專欄批美國人「無德無信」?

「無德無信美國人」遭普遍質疑後改名為「你不瞭解的美國人」。
網路擷圖
第134期
穆一然

中共官媒人民網近日開設專欄「無德無信美國人」引發熱議,中國網民幾乎一邊倒地質疑人民網的用意。有媒體指出,這種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的做法,才是失德。也有評論指出,一個國家級媒體以貼大字報的套路給別國人民扣大帽子,可謂「壯舉」。在遭到普遍性質疑與批評後,人民網此專欄現已改名。

無德無信美國人?

5月22日,人民網「無德無信美國人」專欄刊文〈侮辱中國乘客 美聯航拒不道歉〉,報導中講述一位劉先生遭遇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超賣機票,劉先生買了機票卻只能第二天走,在與客服人員爭論時被威脅:「再說話我就叫員警來抓你!」甚至被撕毀乘客登機牌。劉先生多次投訴美聯航,得到的回覆卻「全是官話,拒不道歉」。報導中還引述業內人士的說法,表示這位美聯航客服人員的過火行為實屬罕見。在此之前,中國乘客有過多次被美聯航欺負的事件發生。

這則報導隨後被鳳凰網、央視網等官方微博關注,紛紛轉載。也引發網民熱議。

人民網「無德無信美國人」專欄創建於2013年3月,至今共有6篇文章,內容涉及航空、電信公司、人事外包服務公司等的欺詐行為。每一篇都附有英文翻譯。

該專欄的報導前還有一段「編者按」,解釋開設此專欄的用意:「絕大部分中國人印象中,美國人都是誠實守信、品德善良的人。但是,在美國生活久了,就會發現被誤導了。今天,我們開設一個新欄目,叫『無德無信美國人』,意思並不是說所有的美國人都缺乏誠信、道德低下,而是將大家在美國遇到的美國人與事的另一面呈現給大家,幫助大家全面認識美國和美國人。」

專欄取名很失德

對此,大陸的媒體和民眾卻有不一樣的解讀。新浪評論以「專欄取名很失德」為題在微博上寫道:「某官網開通專欄,取名『無德無信美國人』,自稱目的是讓中國人全面瞭解美國人。本身就極其片面的欄目名稱怎麼可能帶給受眾全面的瞭解。這裡看不到『全面』,看到的只是醜陋。批判不是比醜,更不能靠打擊別人抬高自己,這樣做是失德。」

中國資深博主黎蝸藤在文章〈「無德無信美國人」是赤裸裸的歧視〉中指出,這個專欄的標題把美國人作為一個群體再加上一個「無德無信」的標籤,本身就是一個惡劣的種族歧視或者地域歧視,「即便在毛時代反美最為激烈的時候,宣傳中也是把『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嚴格區分的:美國政府是邪惡的,但是美國人民是善良的。」文章並指,人民網用公權力詆毀別國人民是嚴重違背新聞職業道德和做人的良知,但「最後,我猜想,人民網編輯對美國人的仇視這一點,可能不是一個事實。一句著名的話是:反美是工作,親美是生活。」

「竟然發動民間力量攻擊另一國人民,聞所未聞。這臉真丟大了。」袁裕來律師如此評論道。一些網民揶揄人民網大搞「異地監督」:「在全國人民都希望監督自己政府的時候,我們的喉舌卻去監督美國了。」還有一些網民建議人民網開設「無德無信中國官員」專欄,「相信會有更多的素材和點擊率。」

你不瞭解的美國人

一位旅美多年的華僑表示,自己在中國和美國各生活了24年,無德無信的人在哪個國家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客觀地講,國內無德無信的人大大的超過美國人,尤其是幹部和商人,官商勾結,狼狽為奸,幾乎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大官大貪,小官小貪。」

學者吳祚來以另一角度分析道,「每一個國家都有無德無信的人,但世界上有多少個無德無信的政府,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不用開專欄介紹。」

在遭到轟炸性的質疑後,人民網此專欄現改為「你不瞭解的美國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永遠年輕的老人
假日偷得半日閒,本想去車埕吃個懷舊便當,乘著小火車到集集感受小鎮風情,無奈遊客如織,…
萬寶祿林淑惠 國中老師變身酵素女王
處理不完的公務、接不完的電話、開不完的會議,總是拿起電話來仔細交代祕書每日工作流程,每天忙進忙出的萬寶祿生技董事長林淑惠,卻依然活力十足,…
上海世博會之殤
中國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一直成為媒體鏡頭追逐的目標。只是這追逐分成中國防火牆的牆裡牆外。牆裡的中國媒體,追逐的是世博會的陽面,如它的宏大、…
川揚菜銀翼餐廳 名流俊士眷戀一甲子的美味
銀翼餐廳是不少台灣政商名流和文人雅士喜愛的聚集之地。歷任總統蔣中正、嚴家淦和蔣經國,歷任總司令和黨政軍高官,少帥張學良、趙四小姐、…
春天的甜蜜饗宴(之二)
本系列照片,記錄的是阿丹自製楓糖的「甜蜜」經驗。 上一期介紹了阿丹如何從楓樹上收集楓樹汁,本期呈現的則是他的私人「加工廠」──…
握握手 好朋友
「握握手,好朋友!」小孩子們吵架,大人往往是這麼勸架的。長大以後,慢慢兒的,「握手」成了社交禮儀,雖然有肢體接觸,可是可以完全不帶有情感…
驚爆中共內鬥最大醜聞 公安局長夜奔美國領館!
2月6日,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愛將、原重慶市公安局長、「打黑英雄」王立軍失勢降級後四天,出人意料地躲進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台灣阿甘的心願
人稱「台灣阿甘」的張文彥,跑出自己人生的佳境後,也希望以自身跑步經驗提供幫助,帶動更多視障者參與盲跑運動,兩年前,張文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