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暢遊利嘉林道 飽覽生態之美

利嘉林道是最佳的植物生態教室。
利嘉林道是最佳的植物生態教室。
藍慧中
第60期
藍慧中

「噓──快看!」清晨薄霧迷濛的林間小徑上,一公一母二隻藍腹鷴突然出現在我們車子正前方約30公尺處,一派悠哉地踱著方步覓食,享受著美好的兩人世界。 

三遇森林神祕客──藍腹鷴

不期而遇,驚豔加上興奮,車子立刻熄了火,大家屏氣凝神、目不轉睛,盯著在潮濕路面昂首闊步、披著深藍華麗羽衣的雄藍腹鷴。拿起相機,輕輕慢慢地搖下車窗,想探身留下紀錄,藍腹鷴警覺被打攪了,瞬間飛進路旁樹叢,快速消失。

專家曾說台灣藍腹鷴是森林裡最神祕的大鳥,因為生性機警羞怯,數量稀少,觀察不易,所以鳥類專家始終無法深入瞭解牠們。2009年媒體也曾報導加拿大賞鳥專家彼得因為多年前來台賞鳥時,被藍腹鷴美麗的深藍身軀吸引,因而愛上台灣生態,進而促成一項國際會議在台舉行。

正驚喜這難得的豔遇,另一隻藍腹鷴又出現了,不待我們反應,牠跳躍幾步後,很快沒入草叢。回程再經過這幽暗潮濕的路段時,又一隻藍腹鷴突然騰空飛越前方路面,姿態優雅,羽翅燦爛華麗,瞬間照亮了迷濛的山林。這趟利嘉林道賞鳥行,我們有幸見到了三次這令人難以捉摸的森林神祕客。

伐木古道50種鳥類出沒

利嘉林道在台東市郊貫穿卑南鄉的大巴六九山,原是一條伐木古道,也是卑南族的狩獵場。入山口有座大石頭,原住民入山打獵前一定會在此祭拜山神祈求平安。

清晨不到6點,我們已經在爬坡的林道上了。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大清早也是賞鳥黃金時段。利嘉林道人為干擾少,是台東賞鳥的精華路線,據說已記錄多達50種以上的鳥類。

沿路不時看到虎鶇,牠是冬季候鳥,春天了還在林間飛來飛去,難不成已變成此地的新移民?春天時咕嚕咕嚕求偶聲不斷的五色鳥、冠羽畫眉清脆的「to meet you──」,把幽靜的林間伴奏得熱鬧非凡。突然,前方出現一個快速滾動的綠色毛球,定睛一看,原來是翠翼鳩,綠色圓滾滾的身材,往前奔跑時就像一團毛球在滾動。鳥兒的各種可愛神態,讓賞鳥人樂在其中。

150種蕨類 生態體系完整

利嘉源自卑南族語,形容「肥沃的土地上長出茂盛的芋頭葉」。林道全長約39公里,在海拔50公尺至1,500公尺間,是野生動物棲息地及台灣獼猴自然保護區,豐富的林相,孕育出完整的生態體系。

沿途每隔一段就可看到「當心蛙類、減速避讓」以及「當心鳥擊、請減速」的警示牌,林道還設有螢火蟲步道以及樹冠層體驗區,據說要先在體驗區練習快速攀繩上樹的本領,才能觀察到在樹上的橙腹樹蛙。

綠色植物在此間盡情地生長,光是蕨類據說就多達150多種。近幾年鄰近的泰安村與利嘉村成立了利嘉林道發展協會,努力營造一個綠樹成蔭、螢光飛舞、處處蛙鳴鳥叫的生態樂園。走在林道上,處處可以感受到這兒原住民維護自然生態的用心。

長尾尖櫧採種園培育苗木

在林道約10公里處,還有一個長尾尖櫧採種園區。長尾尖櫧是一種常綠喬木,隨風拂動時就像少女的玉手,所以又稱為「柔荑」。由於松鼠嗜食長尾尖櫧種子,使林木面臨滅絕危機,台東林管處因此設置採種園,解決培育苗木的問題。這兒的觀景亭可以看日出、遠眺台東平原和都蘭山。再持續往上,就直達雙鬼湖保護區。

此處視野更為遼闊,風景也大不相同。群山層層疊疊、無窮無盡,輕柔多姿的雲彩在山間變幻,林道則在峭壁和山崖之間無止境地向前延伸。人煙罕至的高處,鳥兒活潑、大樹雄偉,風景壯麗,就連岩縫中的野花小草也十分動人,它們不在意身軀渺小、不在意是否引人注意,只是認真活著,在大自然中展現強韌的生命力。

站在高山上,與藍天更接近,身心都能感受明亮和純淨。看著山巒、樹木、花草和林道,一點一點被晨光覆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一會兒陽光已遍照山林大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從被動代工到獲獎品牌,「鈦坦科技」用敏捷思維做企業轉型
一家代工廠商,如何做品牌?一家連「產品是甚麼?客戶是誰?」都不能公開的企業,能做品牌嗎? 來自新加坡、目前全球有四個辦公室、…
香港回憶錄之「獨闖北京」
(續前期)1995年1月,北京隆冬之際,張五常教授上午下令,我下午就趕飛北京。中間兩個小時趕寫幾篇專欄稿,避免開空窗。此行如此倉促,…
美國記者「不付錢」
中美兩國新聞,嚴格說沒法比較,因美國是辦Newspaper(新聞報),中國的報紙雖形式上也是排版印刷等,但卻沒有新聞的靈魂,即新聞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