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虛擬企業

大媒體小故事

Getty Images
第51期
陳彥宏

12. 捷足先登

 

這陣子,處處都能看到一個廣告標語──「一則新聞一頓飽」。這是吳金虎副總大力推動「全民記者」的創意構思,陸續出現在各大求職網站的首頁,也在最熱門的8點檔電視節目的廣告中播出。

在吳金虎的想法中,這是降低記者成本、提高新聞即時性、擴大採訪地區覆蓋面,一舉三得的最好方式。現在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能拍、能錄、能上網,人人都能採訪,文字、影音由記者完成之後再上傳,節省了昂貴的器材費,後製中心只要專心負責「品管」。

加入「全民記者」的方式很簡單,只要申請帳號,完成遠距教學後,就能成為東科媒體集團的記者。上傳的新聞刊登之後,系統會自動搭配合適的廣告連結。瀏覽新聞的網友點擊後,如果進行消費,其中的5%就是記者的報酬。

這只是東科媒體「全民」計畫的一部分。將來還有「全民社論」、「全民副刊」的計畫。吳金虎企圖把東科媒體打造成最大、最賺錢的線上新聞以及廣告自動媒合平台。

「全民記者」開始的第一週,吳金虎每天在辦公室看著一則則熱騰騰的新聞冒出來,和預期中的一樣美好,總是笑得合不攏嘴。然而,發展至記者人數破千的慶功宴之後,狀況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後製中心的品管組是最先發現苗頭不對的。

2013年12月3日這一天,是負責「商業類新聞」品管的李桂芹的生日。但是,事情可沒有特別順利,她覺得今天的記者彷彿都在捉弄她,盡出一些奇怪的招式。

把工作交接給下一班的趙喜春之後,李桂芹馬上去和組長張惠芳反應今天的情況。

「惠芳姊,今天有一些奇怪的現象,我覺得妳一定要知道!」

「桂芹生日快樂!」惠芳突然冒出這句,讓桂芹有點受寵若驚。

「呵?那今天有甚麼奇怪的現象?」

「今天有兩件棘手的事。有一個新記者去採訪第一位諾貝爾經濟獎女性得主歐絲瓊來台灣的演講,他把一個新聞事件拆成5件:機場抵台記者會、逛夜市、演講內容、演講時的Q&A、演講後的採訪。像在做專題報導,可是合起來又比專題短少太多了。」

「喔,新記者喔?那妳怎麼處理的呢?」

「我就依照慣例,一則一則分開審,統統都通過啦。」

「這樣處理很恰當,我知道了。第二件呢?」

「第二件也是新記者。他去中央銀行的例行記者會,會上央行總裁突然宣布升息。他就上傳了一則50字不到的新聞來給我審。這,這只是新聞摘要吧!我馬上請他把前因後果加上去。10分鐘後,有另一個記者顯然也在現場,傳了一則500字的新聞,還有照片。可惜我們的政策規定『捷足先登』,就把他的退回去了。不然我還真想用他的稿。」桂芹有點無奈地說:「又過了10分鐘,前一個人把改好的新聞加上照片送上來了。因為改好了,符合標準也就讓他通過了。」

「這樣處理得很好,兩件都很好。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先照著慣例和規定做就對了。」惠芳總是像太陽一樣暖暖的,善於鼓勵、讚美她的組員。

「謝謝,真開心。那這兩件事是怎麼回事呢?感覺好像在透露甚麼徵兆。惠芳姊妳有看法嗎?」

「幾週前吳副總寄了一封e-mail通知說『全民記者』計畫啟動,這就是原因。」

桂芹一副不解的表情:「我們不就審稿嗎?誰當記者都一樣吧?這和我們有甚麼關係?」

惠芳進一步解析:「一件拆5件,是因為記者上傳的新聞件數越多,記者被附加的廣告越多,收入就有機會更多。這是『全民記者』的報酬方式會引發的問題。而記者先傳草稿再修,這是『捷足先登』的規定容易引發的問題。以前記者的報酬方式不同,記者人數不多,照分派範圍去採訪,所以沒有這些問題。」

「嗯。那,還是聽不出來和審稿有甚麼關係耶。」

「這和審稿的工作當然有關,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妳的工作量。以前審一件的,現在變5件。以前不用管重複退稿的事,以後可能還會出現一件新聞三、四個記者都上傳稿件。」

「這真的很累!今天生日還這麼累。」桂芹無奈地喊著。

「快去慶祝生日吧,生日快樂!以後遇到怪怪的事也一樣要和我說喔。」

「好啦!拜囉!」

關掉視訊,惠芳想著:「記者衝新聞數量、搶時間,會對新聞品質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件事不管的話,影響會越來越大。」她看著手機通訊錄裡兩個名字「資通部副總雷新榮」、「民調中心主任魯統利」,想著要打給誰比較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從被動代工到獲獎品牌,「鈦坦科技」用敏捷思維做企業轉型
一家代工廠商,如何做品牌?一家連「產品是甚麼?客戶是誰?」都不能公開的企業,能做品牌嗎? 來自新加坡、目前全球有四個辦公室、…
香港回憶錄之「獨闖北京」
(續前期)1995年1月,北京隆冬之際,張五常教授上午下令,我下午就趕飛北京。中間兩個小時趕寫幾篇專欄稿,避免開空窗。此行如此倉促,…
美國記者「不付錢」
中美兩國新聞,嚴格說沒法比較,因美國是辦Newspaper(新聞報),中國的報紙雖形式上也是排版印刷等,但卻沒有新聞的靈魂,即新聞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