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施政報告 曾蔭權腹背受敵

10月14日,香港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進行施政報告。
10月14日,香港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進行施政報告。
Getty Images
第49期
林保華

每年10月,是香港特區政府作施政報告的日子。今年的施政報告是10月14日。除了民生經濟,人們關心的是政制發展,特首與立法會甚麼時候可以實現一人一票的普選。由於今年香港的金融海嘯陰影還沒有完全消退,因此對政府「派糖」並沒有甚麼指望;至於普選,特區政府早已聲言連「路線圖」都沒有,因此今年的施政報告,已經是預料最平淡無奇。雖然如此,卻也掀起一些波浪,倒是事先所預料不到者也。

施政平淡 推「假大空」優勢產業

由於沒有甚麼可以勁爆的消息,本來比較務實的特首曾蔭權,也繼承中華上國的「假大空」精神,描繪畫餅。其中著墨最多的就是推動所謂「六大優勢產業」,分別是教育、醫療、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和文化及創意產業。這六大產業有別於傳統的金融業、房地產業、旅遊業、製造業。其中的製造業,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內遷,已被物流業所取代。

曾蔭權說,這六大優勢產業,現時只占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6~7%,未來若能倍升,將可創造數以萬計的職位。顯然,這是在取悅為失業所困的打工階層。但這六大產業,幾個月前就已經在媒體炒作,人們失去了新鮮感。而炒作這個議題,顯然也是自從2003年中港簽訂CEPA並未能拯救香港經濟,而另外想出來的法寶。這「假大空」計畫,讓人想到曾蔭權的前任董建華,也曾在施政報告中聲稱要建立「數碼港」、「中藥港」、「服裝港」、「汽車修理中心」,乃至「超曼哈頓」等等,董建華後來在北京壓力下,以「腳痛」為名下台。曾蔭權要走董建華老路嗎?

香港大學民調中心於報告當天對超過一千位市民進行調查,在曾蔭權擔任特首以來的5份施政報告中得分最低,只有53.5分,較去年低0.3分。3成受訪者滿意施政報告,比去年跌1個百分點;28%表示不滿意,升2個百分點。對他的評分則為54.2分,比在10月6至11日調查的55.2分,跌了1分。

涉利益輸送 成眾矢之的

更不幸的是,在假大空的同時,他也犯了一個嚴重錯誤,那就是在施政報告中沒有注意到利益迴避,僅僅隔了一天,這點就成為眾矢之的。

事情是這樣的,在這份報告中有一個政策建議,也就是政府隨電費單派發每住戶100元現金券,作為電費增加後市民購買省電電燈泡之用,即粵語中的「慳電膽現金券」。而問題就出在,曾蔭權的親家,是著名的電器商品代理商,約占燈泡市場的三成。因此,這個政策建議就有利益輸送之嫌。於是,本來關注的樓市,以及香港市民的貧窮線的討論,就讓位給「利益輸送」:評論中各種說法都有,有要他下台的、有要廉政公署調查的、或要求政府收回或修改這個政策的。根據香港《蘋果日報》所做的民調,58.9%認為曾蔭權應該申報省電燈泡計畫可能存在的利益關係,59.7%更指曾蔭權應就此向公眾致歉,認為不需要的只占20.2%。

對這個利益衝突該怎麼看?根據香港現行制度,不論是特首、主要官員甚至行政會議成員,他們均毋須申報直系親屬以外人士的利益,所以從制度上,曾蔭權並無違規犯錯。也因為這點,特區政府不想收回這個政策建議,提出這個建議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則自己出來承擔責任。行政會議在聽取曾蔭權及邱騰華交代有關的解說後,同意事件中特首沒涉及利益衝突,做法符合現時特首及主要官員的利益申報要求。

缺政治智慧 保皇黨也反彈

不論事件結果如何,無可否認的是,曾蔭權作為政治人物,尤其是特區行政長官,其政治敏感度是嚴重不足的。2005年3月初,特首董建華在北京見過胡錦濤與溫家寶後回到香港,在政府總部召見曾蔭權,雖然見面內容保密,但是顯然董建華告訴他自己將辭職,而由曾蔭權署理特首,也是繼任特首的前奏。據報導曾蔭權見面後回到自己辦公室時一路吹口哨,其自鳴得意狀溢於言表,成為當時媒體議論的焦點。事後有立法會議員在閒談時取笑他,他聲稱失去了人身自由,並且解釋他的口哨是在吹國歌;顯然,在接受重任以後,他的愛國心油然而生了。這次電燈泡事件說明,他並沒有因此在政治上更成熟一些。

然而這次風波發生後,「保皇黨」的表現更耐人玩味。立法會21日召開施政報告後的首次會議,保皇黨議員竟也加入圍攻行列。中共在香港的外圍政黨民建聯的葉國謙,批評這計畫「有好多漏洞」;例如:計畫的行政費用、省電燈泡券能否被人收購轉用等細節均不清晰,為何要加電費,消費券是不是真正用於購買環保燈泡呢?中共屬下工會組織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也批評市民對計畫中的加電費有強烈反彈,反映這次政府政策不夠細緻、完全是擾民;因此工聯會不會支持任何要加電費的計畫。

即使是代表工商界的政黨自由黨主席劉健儀,也指出計畫有漏洞,因為加電費商戶也要交錢,但是他們卻拿不到省電燈泡券,這很不公道也。連過去曾蔭權屬下保安局長、因強力推行國安法惹出民憤而下台、後來轉戰立法會的葉劉淑儀也不給曾蔭權面子,批評他沒有申報利益,因而必須交代。

這樣連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也向他開火,是否反映他們從北京收到某些信息,北京不再「保曾」呢?果然如是,後面就將有許多好戲看了。

曾蔭權面臨四面楚歌,一直沒有出來公開表態,卻在23日開始離開香港休假4天。這在表示甚麼?更是引出許多遐想:是想冷卻批評,是修身養性,還是表達對某方的不滿?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從被動代工到獲獎品牌,「鈦坦科技」用敏捷思維做企業轉型
一家代工廠商,如何做品牌?一家連「產品是甚麼?客戶是誰?」都不能公開的企業,能做品牌嗎? 來自新加坡、目前全球有四個辦公室、…
香港回憶錄之「獨闖北京」
(續前期)1995年1月,北京隆冬之際,張五常教授上午下令,我下午就趕飛北京。中間兩個小時趕寫幾篇專欄稿,避免開空窗。此行如此倉促,…
美國記者「不付錢」
中美兩國新聞,嚴格說沒法比較,因美國是辦Newspaper(新聞報),中國的報紙雖形式上也是排版印刷等,但卻沒有新聞的靈魂,即新聞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