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古早的時代印記 三峽老街

幾經翻修的三峽老街,一次次蛻變樣貌,其中蘊藏的歷史與藝術地位,卻是難以抹滅。
幾經翻修的三峽老街,一次次蛻變樣貌,其中蘊藏的歷史與藝術地位,卻是難以抹滅。
曾漢東
第37期
曾云

來到三峽老街,好似走進時光隧道。幾經翻修的老街,一次次蛻變樣貌,其中蘊藏的歷史與藝術地位,卻是難以抹滅。三峽如今已成觀光勝地,我帶著期盼,與遊人們一同走入記憶裡的時空。 

紅磚拱廊古樸華麗

三峽舊名三角湧,清朝乾隆年間,渡海來台的移民,坐船沿淡水河至大漢溪畔的三峽開墾,逐漸聚成村落。因此,三峽的歷史可說是台灣北部發展的縮影,記錄了早期墾拓的歷程。

三角湧老街,兩旁古老的紅磚樓房,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產物,它們見證了歷史。紅磚拱廊隨日光轉換投射,四時皆不同。在老街一個下午,遊人如織,來往穿梭於一座座紅磚圓拱下的低矮長廊。古樸而華麗的老街,美輪美奐的建築充滿了異國風情,卻又到處散發著懷舊情懷。

巴洛克式的立面牌樓,多少行號、店號和堂號精巧地雕刻在上頭,訴說著早期繁華的商業經歷。其中又以掛有「染」字招牌的染布坊數量最多,與早期此處大量植有染製原料「菁樹」密切相關,然歷經時代變遷,染布坊多已改行,從前做生意的普遍手法,如今引人發思古之幽情。 

具體的文化紀念碑觀光佳所

三峽老街這樣具體的文化紀念碑,成為觀光遊覽的佳所。古老富特色的樓房裡,處處飄香。台北縣十大伴手禮之一的金牛角麵包,如今是三峽著名的特產;糖蔥與醬菜是令人懷念的古早味;傳統裹上花生粉的麻糬、以花生粉加麥芽糖現場製作的花生糖,我聞香上前張望,一張木桌上看似簡單卻熟練的手藝操作,香味四溢,令人趨之若鶩。

尚有以天然原料製作的手工香皂,各式香味讓人連洗手都能擁有好心情,如今名滿全台的手工香皂,可是老闆努力打拚的成果;百年陶坊店面布置古樸,琳瑯滿目的陶製品,亦時間累積的成果,與三峽老街的建築相互輝映;水晶琉璃的現場燒製,吸引了遊客好奇的目光;漫步過典雅的唐服店,古代女子溫柔婉約之美浮現腦海…… 

清水祖師廟中華藝術之美

彎過一個街區,我們來到在地民眾信仰中心──清水祖師廟,這座以石為基、以木為頂的傳統南方廟宇建築,於清乾隆建廟至今共歷經三度重建,至今仍在進行中。

祖師廟中每一處精雕細琢、匠心獨運的藝術成品,都是耗費幾多時光,集聚多少巧思才得以造就,精細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讚嘆不已。第三回重建的主事者李梅樹,將畢生精力投入弘揚中華藝術,建築雕刻之美在此經典呈現。於多數人而言,它不僅是宗教信仰的重鎮,更是雕刻藝術的極致展演。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祖師廟前的廣場,假日時總能見到幾位陀螺高手展示技藝。他們對打陀螺滿腔熱情,先是靈活地把玩,再精準巧妙地將陀螺拋投到半空中高架上的定點,而陀螺依然旋轉不止,引來圍觀民眾鼓掌叫好,熱鬧萬分,成為老街特色之一。 

藍染展示館體驗手工藍染

鄰近的藍染展示館,位於三峽歷史博物館旁,建築同樣保留原始樣貌。染布業供給早期墾拓社會基本需求,如今則成為令人緬懷的傳統手工藝。當時的三角湧栽植可製染料的菁樹,加以清澈的三峽溪水可用以漂洗、晾晒染布,染布業盛極一時。我拾級而上,展示館規模不大,室內布置整齊溫馨,也提供遊客體驗手工藍染。

我們徒步穿越許多窄仄巷弄,三峽地區淳樸的民風、傳統的磚瓦和古老的生活方式盡現眼前。這座河港小鎮,雖歷經滄桑歲月,略顯斑駁破落,卻因歷史的痕跡,特出於現代化的都市之外,成為絕佳的觀光勝地。

身為遠方遊人的我,即使未曾居住於此,也並不熟諳台北城的發展史,同樣能被這古老的時代印記打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輔導「真假仙」
我準備瞭解一下事情的始末,才詢問家瑋老師班上的小女生第一句話,卻馬上被她嚴肅地堵了回來。她指出我用詞不當,我試著解釋,但是,…
遲來一百多年的道歉
就「被偷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向澳洲原住民道歉。什麼叫「被偷盜的一代」?澳洲政府為什麼要為此道歉?…
回顧世界三年抗疫背後的政治考量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2022年12月,…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這堂課,康維光教你──「就算沒頭路,永保信念就能找對路。」 走進位於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內的台灣玻璃館,館內玻璃工藝作品琳瑯滿目,…
中國人海外消費正悄然轉型
近年來,中國人在海外瘋狂購物,「暴買」、「狂掃」等諸多報導不時見諸報端、網路,刺激著國外商家以及民眾的神經。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連續下滑、…
貝珠工藝的古與今 尤瑪‧達陸談連結國際的貝珠文化
你知道生活在高山的台灣泰雅族人竟有與索羅門群島互通的「語言」嗎?不是真的語言,而是「貝珠文化」。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之「遙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