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編竹藝織夢想的右手

正專注削竹篾的瓊文,這是竹編工藝中最困難的部分。
正專注削竹篾的瓊文,這是竹編工藝中最困難的部分。
第3期
梁若蘭
單手劈竹子,析厚薄,她用膝蓋和嘴巴協同完成;
挑、壓、彈,插、繞、穿,塑形編製,左臂與腳指都用上。
竹編姑娘總是微笑著輕聲細語,
那張樂觀笑顏,比她美麗的藝品更動人。

夏日的某一天,逛完台中縣石岡鄉土牛客家文物館後,原本正準備要離開,在不經意回眸的瞬間,視線卻突然被廣場另一邊,擺滿了精緻美麗的竹編藝品攤位所吸引。

我的腳步隨著我的心移動到小攤前,豔麗的陽光下,一個長髮及肩的年輕女孩,正專注且熟練地,編織著手中尚未完成的作品。此時,她柔靜的臉龐微仰,對造訪者報以略帶靦腆的笑容。

一頂寬圓的草帽戴在頭上,算是對豔陽的交待,但汗水仍是一滴滴從她的額間流下。儘管如此,她總是微笑且輕聲細語地,回答我的詢價和對藝品的種種好奇。在深入交談的當下,我才發現她的身體並非如常人般便利,而柔弱外表下所流露出,那種不畏苦的堅毅神情和樂觀笑容,竟似乎比美麗的藝品更扣人心弦。

那一刻,我發現自己這顆浮動如雲的好奇心,不知何時已從竹編藝品悄悄地轉移到她的身上。

只有右手靈活,缺是圓的開始

石岡鄉是一個勤儉樸實的客家小城,也是瓊文出生的地方。出生後三個月,因為腦部受到細菌感染等因素,導致她身體留下缺陷,只有右半邊可以靈活動作。不過,身體上的缺陷卻不曾在瓊文心裏造成殘缺,從小只要是農忙時期,她就會幫忙務農的父母採收,學習盡量替家中分擔一些工作。

農家生活的艱辛,看在她的眼裏,成了一種逐夢踏實的體會;她堅信只要自己肯做,一步一腳印的累積經驗,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她。因此只要能幫忙家裏的,她都會盡力去做。

瓊文的父母對子女在課業上的要求是自動自發,但禮儀上就特別嚴格。他們認為書盡量唸好即可,唯有做人的基本原則與禮貌,是一定要做好的。原來,掛在她臉上的微笑與說話的輕柔語調,不是一種生意上常見的語言,而是一直含藏內在、溫柔敦厚的教養。

嚮往古代生活,熱愛傳統文化

在台灣,身為客家人卻不太會說客家話的情況似乎已相當普遍。同是客家人的瓊文,藉由參加石岡鄉客家協會辦的客家歌謠班,開始深入接觸客家文化。透過這樣的機緣,她對客家歌謠、文化與文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學會了自已的母語。

在樹德科技大學就讀時,為了想發揚客家文化,她創立了客家歌謠班,擔任指導教師,教同學們唱傳統客家山歌、小調與創新流行歌曲,從中讓他們了解客家的民俗風情,這樣的經驗使她感到生命更加豐盛和充實。

瓊文非常喜歡傳統的文物,在舉世追求科學文明帶來的所謂「進步現代生活」中,她卻宛若天邊一顆寂寥的晨星,嚮往著能過古代的生活。她說:「我非常喜歡三合院,從以前就很希望自已的住家也是一間三合院,尤其是鄉下田野間的三合院,每當出去旅行時,如果看到老式的建築,我的目光都會在這裏多停一會。此外,對於以前人們生活上的用品,例如農具、家具等等也非常喜歡。」

大學四年中,她就努力的收集許許多多的客家文物、竹藝品等,來滿足她內心那小小卻也不易實現的渴望。收集竹藝品之外,瓊文也試著自己製作,竹籤屋就是她嘗試的第一個竹編藝品。憑著自己對三合院的熱愛和熟稔,大二時她花了一整個暑假和一整個寒假,在沒有任何人指導的情況下,做了又拆、拆了又做,好不容易才在不斷地摸索中,完成了這個讓她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作品,也帶出她對竹編藝術的學習興趣。

練習劈竹技巧,摸索自己的路

大學畢業前夕,瓊文開始思考未來的工作,考慮到自已的身體會比一般人受到更多的限制,於是想朝自已的興趣發展。她尋找所有關於「竹藝」的相關資訊,好不容易找到了當時住在潭子的徐暋盛,並利用大四下學期,往返於學校與潭子間,向徐老師學習竹編技藝與知識。

畢業後透過徐暋盛提供的資訊,她參加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舉辦的竹編研習營,在這裏認識了徐老師的老師──國寶級大師李榮烈。或許是想考驗她,一開始李榮烈便告訴她:「兩隻手的都做不好了,你一隻手學做竹編會很辛苦的。」但勇於嘗試也從不輕言放棄的個性,反而激發她努力學習的意志,也讓李榮烈在報名截止前的最後一天,收她為學生。

學竹編的辛苦過程,若非親歷其境可能很難想像。不管是劈竹子或者是在編製時,一有做不好或沒有辦法用一隻手完成時,李榮烈總是勸她放棄這份工作,甚至會建議她:「妳可以去學畫畫啊!畫圖用一隻手就可以很輕鬆地完成,不是很好嗎?」她一臉微笑而已。我似乎漸漸能明瞭初見時,那在她臉上綻放的堅毅神情,是如何一點一滴被刻劃的。

她不斷地練習劈竹的技巧,也慢慢地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已的方法。例如,用腳膝蓋夾住竹片、當要竹片撕得更薄時,就用嘴巴咬住竹片,然後用右手去控制竹片的厚薄度;在編製時就靠左手臂去雕塑出形狀與腳指去編製。

偶爾,當她因為編竹器受傷時,李榮烈還會著急的喊:「我叫妳不要學,妳就要學!」說完後仍是一旁耐心的不斷指導她。體會到恩師的責備與阻撓,其實是內心牽掛和關懷的反影,讓李榮烈成了學習竹編之路上,瓊文最想感謝的人。

給自已機會,就有希望

瓊文目前學會了各種壓、挑、三角與六角孔、單和雙輪口等編法,她較擅長於器具類編織,如各式各樣的提籃、花器與水果盤,其中又以花器最為拿手。此外,對於小吊飾像球、竹蓮花、魚等欣賞類編織,也多有涉獵。

為了持續提升竹編的技藝,每週六她都會到草屯工藝研究所參加竹編研習,至於原本週日在客家文物館前的擺攤,也已改至石岡鄉情人木橋風景區。

她期許自己竹編的技術能愈來愈熟練,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技巧,製作出一些較有曲線與編法較為複雜的花器,希望有一天可以走出屬於自已風格的竹編之路,用竹編藝術來實現與滿足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希望將來能夠擁有一間屬於自已的工作室,讓一些對竹編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同來分享和切磋。

面對生命之路上難免會遇到的風霜和冰雪,瓊文常樂觀的勉勵自己:「不要想你失去什麼,而要想你還擁有什麼?只要給自已機會,就有希望。」下次若您有機會到石岡鄉去,記得在情人木橋邊放緩您的腳步,相信您也一定會被那努力綻放生命熱力的美麗身影吸引,走近那認真擁抱夢想的竹編姑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再見無能的刺激消費方案
台灣經濟再度陷入衰退,馬政府再度推出振興經濟政策,也再度遭到各界的批評,幾年來馬政府執政能力不只沒有進步,似乎還變得更糟。…
試解大衛魔術之謎
喜歡魔術表演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他被譽為是近代最偉大的魔術大師毫不為過。…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得來素蔬食連鎖 靠電商與CRM 加盟店一個月就能打平
得來素,是全台擁有17間店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以素食早餐、素食連鎖這樣少見的模式,在早午餐市場、連鎖加盟市場裡開拓出一塊利基。…
二十年後 六四英雄有了下落
多少年來,1989年六四那天,「王維林」孤身擋中共軍隊坦克車的照片已成為一個勇氣的象徵。直到今日,王維林的生死謎團才終於水落石出。…
《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
老店的經營之道 堅持傳統+突破創新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統計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底台灣企業總數為118.5萬家,其中企業經營五年的存活率為75.73…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