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且看留白處

互通有無 玄妙可見
Getting Images
第5期
岳玹
現代人不妨放空自己,從「有」到「無」,展現更高的智慧。

有一句話叫:「莫讓青春留白。」這句話似乎把「留白」看成一件壞事。不過,東方傳統卻把「留白」當成一種境界。其中有若干學問,令人深省!

留白奧妙之處

「留白」在藝術中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例如:編輯版面時,低手往往會把版面填滿;高手就會善用留白,讓主題突顯。當然,大多數讀者不會注意到留白處;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卻早已被「留白」所影響,這就是奧妙之處。

又如夜空,人們多看月亮、看星星。可是,無月無星之處卻有大片的留白。可以說,人眼所不見之處都是留白。留白的領域其實更為廣闊,只是現代人越來越狹隘,終於忽視了「留白」的地位,終至於人們忙忙碌碌於用廢物把可貴的留白填滿,而不知如何從留白處創造出更多的存在!

無形勝有形

古人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過,人們知人論世往往從「為」的角度出發,看看這個人幹了什麼。如果是這樣,那麼顏回就是庸庸碌碌之徒。可是,孔夫子卻稱讚顏回。為什麼呢?顏回就是很窮,但是卻不改其樂。為什麼這麼不積極用世的人會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為什麼伯夷叔齊兩個人會在史記的列傳裡被列為第一。他們又無顯赫之事功,為什麼只因為「不食周朝的食物而餓死」就被列第一呢?他們留下的是什麼?懂得看其留白,看其「有所不為」的部分就知道古人論人的標準。他們重視的是無形的精神。

再說一個人物──韓信。他明明本事很大,為什麼會鬧到去要飯呢?為什麼要從人家胯下鑽過去呢?這是他「有所不為」的地方。正因為他堅守這個「有所不為處」,所以他日後又做出一番一般人做不出的大事業出來。後來,他明明可以起兵造反,鼎立為三,他為什麼不呢?也是因為他「有所不為」,當然,他最後被殺了。他是不是失敗了?不是!他留在人們的心目中了,成就了大有!

如果這個世界大家都往「有」的那個部分去「為」,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走向爭奪與毀滅。如果,這個世界很多人的心靈層次很高,能出入「有為」與「無為」之間,這個世界就會均衡。

淺見「極端有為」

可惜的是,現代人不重視這一套。所以,當代人的價值觀是極端有為的。這個價值觀是這樣的:「有錢是好、清貧不好」;「忙一點好,無事不好」;「做一點什麼比什麼都不做好」。

如果,大家都把「無」當成不好,那就會像現代人這樣,幾乎每個人都把自己丟在追求「有」的生活中,那麼最後就成為「有」的奴隸。如果,人懂得用留白來提升自己,那人就懂得如何退於無,出於有,終可契入於道中。如果連「無」不見了都沒警覺,那麼事情可就嚴重了!

深慮「無中的有」

從歷史的角度看也一樣。寫史是亂世最好寫,因為幾乎每天都有題材可以記錄。相反的,上古之太平世很難寫,於是古代只有宗廟祭祀的時候才會留下若干紀錄。或是古人鑄鼎要留給子孫什麼時,才會有這些紀錄。其實,從看其留白處的角度來看,「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沒有人所認為的聖人,也就沒有所謂的大盜,沒有什麼可記的正好是太平的最佳明證。懂得「沒有」與「有」的互通之道,才會理解歷史的基點與定位。

從看的角度來說,一般人都著重在「說了什麼」、「寫了什麼」;可是有幾個人留意「沒說什麼」、「沒寫什麼」。然後再自問:「為什麼沒說」、「為什麼沒寫」。再思索一下:「沒說的是什麼」、「沒寫的是什麼」。然後,懂得從已知的「有」去領悟與展現更多藏在「無中的有」,那就是智慧。

老子說過:「大音希聲」、「大器晚成」等等。其實,看看老子留白的地方,也許道理背後的道理會自己說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來自印度的傻瓜Andy 推廣辛香料理「一切都好」
人氣祕訣:1. 根據店面地段,分析消費族群,推出不同價位與風味的菜色。2. 親自挑選食材、香料,並嚴格把關來源,維持食材用料一致性。3.…
台商會長張昭倫:台灣人應學習放長線
現任土耳其台商會長張昭倫來到土耳其已經二十多年,當年因為在美國留學讀書時結識土耳其丈夫而遠嫁異地,…
德同意歐債防火牆 歐元區短多長空
眾所矚目下,德國憲法法院終於在9月12日判決德國議會6月批准「歐債新防火牆案」不違憲,清除了解決歐債危機的主要障礙。…
美律員工必讀寶典──《用心經營》
「董事長會跟你講滿多的。」這是跟在廖祿立身邊十年的祕書在採訪前給記者的「提醒」。 在各種場合經常講「品德」、「真誠溝通」,…
生育數量的未解之謎
從19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注意到幾乎每個國家的生育數量都呈現了明顯的季節性。以美國為例,每年生育數量最少的季節是冬季,最少的月份是1月…
人情味深焙香醇咖啡 感受萬華新舊交融的魅力(上)
漫步街頭,突然發現對面的郵局是一棟漂亮的老屋,立刻駐足拍照。目標明明是咖啡廳,卻一路被數量驚人的服飾店集中區、…
王鼎時間科藝體驗館
目前台灣尚未有以時間為主題的觀光工廠,王鼎是台灣少數擁有自主技術與自有品牌的精密鐘錶公司,除了體驗館做為企業品牌形象加分之外,…
中國看病貴?27次調降藥價下不來
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3月28日起部分藥品降價,期望緩解中國長期存在的「看病貴」問題。 這已是近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