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事

埃及三大歷久不衰的金字塔

埃及三大歷久不衰的金字塔
吉薩金字塔由門卡拉金字塔(左)、卡夫拉金字塔(中)和胡夫金字塔(右)三座巨大的金字塔組成。
Getting Images
第4期
席上珍
金字塔的建築技術,一直是人們長久以來探討的熱門話題,特別是現存規模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究竟是如何完成建造的,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埃及是地球上聞名的文明古國之一。但是由於古埃及的文化歷史在後世被毀滅,國家也不再復興,使得後人對古埃及所留下的許多事物難以理解,所以現代人一提到古埃及,總是感到無比的好奇與神秘。

「金字塔」(Pyramids)可以說是埃及的代表性地標。雖然金字塔不是埃及獨有,但迄今在埃及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110座,在世界上可以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盛產地。目前在埃及的觀光勝地吉薩(Giza)地區,有三座巨大而且外形仍保留的比較完整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或稱大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Pyramid of Khafre)和門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Menkaure)。這三座吉薩金字塔(Pyramids of Giza)曾在兩千五百年前,被希臘經師費隆(Philo)歌頌為「七大世界奇觀」(這七大奇觀是:羅德斯島巨像奧林匹亞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法洛斯燈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提密斯神殿以及毛索洛斯王陵墓)。而在這遠古的「七大世界奇觀」中,吉薩金字塔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築。至於其他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的金字塔群或位於埃及其他地方的金字塔,在外形上都可以看到呈現出崩塌或破碎的狀態。

匪夷所思的建築工程技術

金字塔的建築技術,一直是人們長久以來探討的熱門話題,特別是現存規模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究竟是如何完成建造的,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公尺,因為頂端的剝落,目前高度僅存136.5公尺,塔基呈正方形,塔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邊長約230.37公尺,占地面積5.29萬平方公尺。塔的本身並非是一般的石頭構成,而是由高達230萬至250萬塊石灰岩建成,每塊石灰岩重量由1.5至160噸不一,平均重約2.5噸。如此多而巨大的石塊,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如何搬運?又如何鑿成規則的石塊?最後再建構成如此龐大的建築?至今仍讓科學家無法說明清楚。

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並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學術界的傳統理論認為,可能是埃及人先用銅製的工具在附近的採石場將石灰石鑿成規則的石塊,用滾木運到現場後,再拖上斜坡,最後用楔子和槓桿等將石塊吊到塔體上。另一種推測認為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質滾軸將石塊拉上去,土堆是環繞金字塔螺旋上升。不過,由於運送巨石建造斜坡本身就是很艱鉅的工程,加上金字塔的巨石結構排列得非常密合,因此,如何將最合適的石塊放到確切的位置,並且建構得如此巨大,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一般科學家普遍認為建造胡夫金字塔需要10萬人,並歷時20年。不過,因為古埃及的尼羅河經常氾濫,人民生活並不富裕,平時非常努力耕作才能溫飽。若只是在每年休耕期的三個月時間內建造大金字塔,不論如何計算,都很難想像古埃及人可以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現代研究古埃及的學者,前後推測了30種以上建造的方法,並經過分析檢驗,結果都發現:以當時埃及人的技術與能力,這些方法都「難以實現」。

高明的古技術與材料

美國費城爵碩大學(Drexel University)的材料工程學教授麥克.巴所姆(Michel Barsoum),2006年12月在《美國陶瓷協會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陳述了他的論點,他認為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在建造過程中,一部份採用巨石堆砌,另一部份則是將混凝土灌入高處的模子內建成的。

巴所姆教授在三年的時間裏研究了超過1,000張金字塔石塊的顯微照片並經過化學組成分析後,推斷金字塔大部份結構確實是由鑿制的石塊構成,但是卻使用混凝土焦灌於關鍵部位。最後他提出埃及吉薩的金字塔是由兩種石頭建成的:一種是來自採石場的天然石灰石,另一種卻是「人造石塊」。巴所姆的研究,解答了一些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如:金字塔石塊的擺放為何如此精準?以及斜坡的坡度應當有多大才能把石塊運到建造中的金字塔上層。如果當時人們真的是採用人造灌注的方法,就可以不需要長長的斜坡運石塊,並能準確建構出金字塔需要的角度了。

在建築材料方面,可以看到金字塔的混凝土歷經至少數千年而依舊十分堅固。而且,比起目前世界上最廣泛使用,壽命卻僅有150年的建築材料:波特蘭水泥,不僅相對便宜,而且能減少約90%因生產而生的二氧化碳污染。更實際的是,這種用於金字塔混凝土的石灰石,其實是一種很容易取得的材料。

神秘的智慧來自何處?

因為這些金字塔都位於埃及,使得人們猜測這些金字塔的完成,多半都是來自古埃及人的智慧。然而,從建構的方式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圍繞在大金字塔或分散在埃及其他地方的金字塔的結構,並沒有大金字塔般的嚴謹,甚至保存的年代也不如大金字塔長久。如果大金字塔真的是埃及人某個時期的文明產物,那麼埃及人既然能建構如此巨大的建築物,為什麼不見其他相似的技術或能力建構而成的產物?而且,在數千年前,人們就能擁有如此精良的技術,就更讓我們無法理解當時的人究竟是怎麼樣的生活方式,是過著上古原始民族的生活?還是過著比我們現在更文明的生活?

那麼,有沒有可能大金字塔其實也不是古埃及建造的?而是古埃及人發現了大金字塔之後,也認為這是某種文明的遺物,然後模仿著建造了許多的金字塔。

然而,就如同我們經常用現代的理論去模仿古代科技一般,也許外在樣子對了,卻無法如同古代神奇的技術所造的物品一樣,產生相同神效。例如:現代人研究中草藥,用分子醫學方式把中草藥的成份一個個分離後分析,卻發現單該成份會傷害人體。殊不知在中草藥的使用上從不會分離任何分子,而是綜合的草藥療效,並且還需要配合時令或患者虛寒體質而給予不同的處方。也因此,不管現代人如何的研究,都不容易還原古代科技的真實面。

如果大金字塔真的只是古埃及人的發現,也就難怪雖然相傳金字塔是法老(國王)的陵墓,但考古學家卻從沒有在金字塔中找到過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也許古埃及人也在利用各種方式推論金字塔的用途,其中最被接受的方式可能是當做陵墓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