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奇異苗族 演繹現代版「山頂洞人」

奇異苗族 演繹現代版「山頂洞人」
洞中小學的孩子們正快樂的玩著跳繩。
Getting Images
第4期
陳祐欣
洞口外,裏面讀書、說話、工作、雞鳴豬叫,夾雜鍋碗瓢盆一片嗡嗡回聲交響,猶如播放一曲遠古的歌謠;一進洞,回聲消失,各種聲音清晰可辨……

  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海拔約1,800多公尺的叢山之間,住著一群隱居山林的「穴居人」,這個被中國國家旅遊局證實為亞洲唯一現存的「穴居部落」,雖然生活清苦,但仍希望下一代能沿襲這種生活方式。

從貴州紫雲縣城驅車,沿青山對峙的峽谷逆格凸河而上四十公里,再隨著地表塌陷亂石堆積出的陡坡向上攀登,穿過蔥鬱的竹林,宛如跨越古今交錯的時間隧道,眼前終於出現這個最後的苗族穴居部落......

二十戶苗人 一住一甲子

「穴居部落」共有二十戶苗族人家,他們自1950年代遷徙到現在居住的洞穴,這一住就是將近六十年。整個巨大的洞穴,是經過數千年的風侵、水蝕和地震的交互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洞穴深230公尺,寬115公尺,高近50公尺,冬暖夏涼,沒有蚊蟲叮咬。從洞外一眼望去,洞口幾間無頂的磚砌房屋和一個小操場、籃球架、升起的國旗,這就是屬於部落的洞中小學。靠近洞口還散布著幾十座同樣沒有屋頂的竹製房子,好似舞台布景般,人們就在這舞台上天天演繹著真實的「山頂洞人」古樸生活。

此地擁有喀斯特自然地貌,飲水基本上靠著鐘乳石承接洞頂終年不斷滴下的甘泉,而穀物則種植在洞口附近的山坡上。在洞口外,只聽到裏面讀書、說話、工作、雞鳴豬叫和鍋碗瓢盆一片嗡嗡回聲交響,猶如播放一曲遠古的歌謠;一進洞,回聲消失,各種聲音清晰可辨。據說,這種聲學現象與洞頂密布的溶蝕「漩渦」有關。

躲避共產黨的桃花源人

對於城市的人來說,看見洞中人奇特的隱居生活,或許會認為彷彿是世外桃源一般。事實上,這幾戶人家的日子比山下人清苦,和外界聯繫也不方便,從貴州省省會貴陽市抵達穴居部落,大約需要花費三小時的車程,還要在陡峭的岩石小徑上步行一小時。離最近的醫院也要花兩個多小時的路程。

但是,他們大多怡然自得,寧願維持現狀,甚至希望自己後代沿襲這種生活方式。山下也許對他們有誘惑,但始終敵不過這個洞穴之家。而這些苗族人家當初為什麼要搬到這裏居住?有的人私下透露,是為了躲避1949年共產黨的暴力革命而到這裏來的。這個理由倒和陶淵明筆下描述的桃花源人「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的景況相似。

洞中居住著吳、王、羅、梁四個姓氏二十戶的一百多位苗族人,雖然座落隱密的山間,但是生活並不閉塞。屋與屋之間簡單地用竹籬相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家還有「門牌號碼」。細細的小路曾是洞中居民了解山外世界的唯一途徑,但現在這裏有通訊信號和電,有幾戶人家有電視機,但是除了電視機,家裏面基本上還是「家徒四壁」。

貴州穴居族人建立在巨大山洞內的小學,學生們正在上課。

 

洞中無甲子 寒盡不知年

洞中人大都穿自己織布做的衣服,只有五十歲以上的婦女還穿帶有苗族印的傳統服裝,年紀稍長的人只會講幾個簡單的漢語單詞。雖然生活很艱苦,然而,走進洞中人家,熱情好客的苗家人就會送上自釀的包穀酒,按風俗,如果你喝得「乒乓」躺倒,主人就覺臉上有光。喝過酒後,便可在他們家裏自由出入、四處閒逛,看他們推磨碾穀,紡紗織布、養雞、養鴨、養豬、養蜂、養鳥,拉風箱燒飯,領略樸實無偽的洞中日常生活。

一些族人靠外出打工維生,留在家的都忙從山下運沙石修水窖,以抒解洞內取水困難的危機。在洞中,飲水是一個大問題,旱季時洞中的水就不夠用了。

至今維持穴居的族人多數人都不願意走出山洞,他們認為,貴州多雨,而洞內卻不漏雨;洞外潮濕不易儲存柴火,洞內卻因群居而備感安全。總之,這些「山頂洞人」看起來一點都不想搬離開他們的「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周星馳在人群中「西遊降魔」
華人導演中,周星馳是我的最愛。他的作品中,我覺得《西遊降魔篇》調性獨特,內涵深刻。這部嚴肅的電影,探討的只有兩個字──修煉。 …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走出虛擬人生
年節與家人拜訪親戚。一進門,叔叔嬸嬸立刻起身至門口迎接。大家寒暄時,我看到客廳裡坐著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著iPhone,…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神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根據《…
黃毓民的那些年
香港97後的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已經揭曉,泛民(泛民主派)是大敗還是小敗雖然有爭議,但是認為大敗的看法占優勢。認為小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