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祭出AI晶片出口新規 全球科技戰升溫

▲輝達和超微已預先收到限制出口先進AI晶片的要求。Adobe stock
第250期
文龍

美國10月17日發布出口管制新規,要求企業必須先取得許可證,才能出口受管制晶片或設備到遭美國武器禁運限制的任何國家及其任何公司,管制範圍也擴大到至少15類半導體生產設備,新規30天後生效。

拜登政府10月初預先知會北京,將更新對中國出口人工智慧(AI)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限制規則。此前美國已經限制AI晶片出口中東,以防止中東國家轉售給中國和俄羅斯。

美更新AI晶片出口限制

負責監督出口管制的美國商務部已先行研究了去年首發的出口限制措施。此次更新旨在根據荷蘭和日本的新規定,限制更多晶片製造設備的使用,並彌補目前AI晶片出口限制的一些漏洞。

此前拜登政府派遣了一系列高級官員訪問中國大陸,其中包括8月往訪的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9月也與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會談。

去年10月發布的限制措施,旨在透過切斷北京獲得先進人工智慧晶片的管道,並限制北京從美國進口最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能力,阻止美國技術被用於增強中共的軍事力量。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7月還就美國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向中共官員發出警告。拜登政府也期待習近平能出席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不過,本次發布的規則可能影響習近平決定是否出席。

共同控制世界頂級晶片製造設備的美國、荷蘭和日本,今年稍早同意共同協調。美國10月頒布的規定,可能打擊全球領先的晶片設備製造商、荷蘭最大公司ASML,因為其系統包含有美國的零組件。

輝達和超微再受限制

美國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和超微(AMD),也預先收到美國政府限制向中東國家出口先進人工智慧晶片的要求。

輝達9月初提交給監管部門的一份檔案,披露了新的出口管制要求,內容有:「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華盛頓)通知我們,對運往某些客戶和地區(包括一些中東國家)的A100和H100產品新增了額外的許可要求。」超微也收到類似通知。這兩家公司表示,雖然新的管制措施將影響部分產品出口,但不會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原先的限制規定包含了先進晶片的傳輸速率限制,本次新規加上了新的「性能密度」(Performance Density,PD)閾值限制。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北京和俄羅斯從一些中東國家購買到受限制的晶片。

中美科技戰不斷升級

輿論認為,中美兩國的技術緊張關係出現重大升級。若沒有輝達及超微等公司的美國晶片,中方機構將無法經濟有效地進行用於圖像、影像和語音識別等眾多任務的快速計算。

政治評論員烏凌翔表示,美方切中要害,因為高效能的圖像辨識,在AI系統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過程中占有重要角色,目前輝達相關晶片的全球市占率逾70%,就算是英特爾(Intel)或谷歌(Google)的同類產品都難以取代。

人工智慧被北京當局廣泛用於侵犯人權、實施監控等場域,其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規劃」中,人工智慧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人工智慧對政府了解和控制社會有巨大幫助。

國會議員籲白宮加碼制裁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和該委員會資深成員、民主黨眾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此前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呼籲美國進一步加強對中方的出口管制,以斷絕中共獲取輝達、超微和英特爾等公司生產的高階人工智慧晶片的管道。

先前美國的出口管制條例禁止向中國晶片製造商出口先進晶片和晶片生產設備,傳輸速率每秒600GB以上的晶片不得出口中國大陸。

為應對這一管制要求,輝達迅速為中國市場訂製了A800晶片,將數據傳輸速率卡在每秒400GB,替代該公司更高階、速率可達每秒600GB的A100晶片。輝達表示,A800能夠勝任人工智慧系統開發所需的技術要求。其他美國晶片公司也寄望於中國市場的電腦、伺服器和5G通訊等行業的復甦所帶來的商機,也紛紛效仿輝達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晶片的做法。

以色列是罪魁嗎?

▲自1947年聯合國決議開始,以巴領土的變化:白色是以色列領土,綠色是巴勒斯坦占領區。Adobe Stock
第250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造成重大平民傷亡,以色列進行軍事反擊也導致平民傷亡。全世界對此產生分歧,有支持以色列的,有支持巴勒斯坦的。到底誰更有道理?

支持巴勒斯坦的人主要強調兩點,一是巴勒斯坦難民沒有國家,很可憐;二是巴勒斯坦相對以色列是弱者,我們要同情弱者,站在弱勢一邊。巴勒斯坦人沒有國家,巴勒斯坦難民很可憐,這兩點都是事實。但問題是,這種狀況是誰造成的?都是以色列的責任嗎?

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問題,必須尊重歷史、正視現實,才可能有公正和公平。

5個阿拉伯國家圍毆以色列

巴勒斯坦人沒有國家,以色列人也曾經幾千年沒有國家,到處流浪。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色列人就在中東那塊土地生活,那裡是猶太人的家園。但由於古羅馬帝國的占領,猶太人起義遭鎮壓,後又有鄂圖曼帝國統治,才有猶太人背井離鄉,流落世界各地。

今天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建立和國界的劃定,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劃分和確立的。之前分分合合,沒有什麼誰是誰的歷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1922年,中東那塊現在是以色列、約旦、加薩走廊的地方,都是聯合國前身「國聯」(國際聯盟)授權英國託管的。二戰結束後,聯合國成立,英國結束託管。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在中東那塊土地建立兩個國家:以色列國、巴勒斯坦國。當時聯合國剛成立兩年,才50多個成員,這個《181號決議案》以33票贊成(占聯合國成員58%)、13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

該決議案通過後,猶太人籌備了半年,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了以色列國。兩年後加入聯合國。而巴勒斯坦人卻沒有建國。今天那些譴責、指控以色列不讓巴勒斯坦建國的人,首先要面對一個問題:當年聯合國已通過決議,同意巴勒斯坦人建國,他們為什麼不建立?巴勒斯坦人沒有負起建立自己國家的責任,怎麼能怪在以色列身上?就此對以色列的譴責完全沒有道理。

同樣都得到了聯合國授權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巴勒斯坦卻沒有,這完全是巴勒斯坦知識分子的責任、巴勒斯坦政客們的責任,是他們的失職和無能造成的,跟以色列毫無關係。

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遭到周邊5個阿拉伯國家: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黎巴嫩的聯手入侵,還有巴勒斯坦游擊隊;他們不建立自己的國家,卻把精力用在暴力阻止以色列的生存上。這就是巴勒斯坦精英們的水準和能力。

當時以色列根本沒有正規軍,剛建國第二天,只有3萬多民兵,等於面臨滅頂之災。但以色列人同仇敵愾,流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返回家園,全力抵抗5國入侵,最後贏了這場艱難的戰爭,以色列倖存了。

要霸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土地

為什麼5個阿拉伯國家要武裝入侵剛剛建國的以色列?除了不想讓猶太人在中東生存,背後還有其他目的:要霸占聯合國劃分給以色列建國的那片土地。證據是:被以色列打敗後,他們卻把聯合國劃分給巴勒斯坦人建國的所有土地都瓜分、占領了:埃及占領了加薩走廊,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而這兩塊土地,就是聯合國決議同意巴勒斯坦建國的主要領土。

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是從這個第一次中東戰爭開始,是5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入侵以色列導致產生了70萬難民,巴勒斯坦人無家可歸,流落在埃及占領的加薩走廊和約旦占領的約旦河西岸等地。

今天人們談到巴勒斯坦難民,同情這些無家可歸的人,首先要問,是誰造成的這種狀況?答案很清楚,是阿拉伯國家造成的,是他們聯手發動侵略以色列的戰爭並占領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造成的,他們是罪魁禍首!

眾所周知,中東很多國家因為地下有石油,所以實實在在是富得流油,等於躺在錢袋上。只要這些阿拉伯國家(阿拉伯聯盟有22個成員國)能收留、接納巴勒斯坦的難民,巴勒斯坦人就不會那麼悲慘。但是至今這些阿拉伯國家都拒絕接受巴勒斯坦難民,這些難民要千里迢迢逃到歐洲去。所以那些阿拉伯國家現在高喊什麼巴勒斯坦難民處境多麼糟糕,實在是虛偽透頂,因為他們只要稍做些努力,就能改善這些難民的生存環境。

所以難民問題,是原教旨的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不讓這個聯合國決議同意建立的國家在中東存在,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的藉口而已。

剷除哈馬斯 以阿才可能有和平

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5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入侵以色列失敗了。1967年,他們經過19年謀劃準備,再次聯手要入侵。雙方力量非常懸殊,以色列不能束手待斃,決定先發制人,結果再次打敗5個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乘勝追擊,占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奪取了敘利亞攻擊以色列的戰略要地「戈蘭高地」。但戰後第10天,以色列內閣就通過決議「用土地換和平」,只要周圍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只要不再把猶太人趕到大海,以色列就奉還占領的土地。後來埃及承認了以色列,雙方建交,以色列就把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而敘利亞至今不承認以色列,戈蘭高地就沒有還。

對加薩走廊也如此,早在1994年,以色列就把80%的加薩領土交給巴勒斯坦人管理,更在2005年全部撤軍,包括已在那裡生活了多年的以色列居民也都撤到以色列境內;把全部的加薩還給了巴勒斯坦人。但哈馬斯們卻把加薩變成了軍事攻擊以色列的基地,在以軍撤出後的三年內,哈馬斯們就往以色列境內發射了6,000多枚火箭炮,造成眾多平民死傷。所以過去的中東戰爭也好、以巴衝突也好,這次的哈馬斯突襲以色列等等,真正的原因,也是問題的關鍵,就是這些極端伊斯蘭分子不讓以色列生存!

今天,所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人,都應該支持以色列剷除哈馬斯,因為哈馬斯綁架了巴勒斯坦人民,在濫殺以色列平民的同時,把巴勒斯坦人民當作擋箭牌,不顧自己人民的死活。所以說,哈馬斯才是造成巴勒斯坦人民今天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有剷除了哈馬斯這些恐怖主義分子,不要讓他們繼續綁架自己的人民,巴勒斯坦的難民問題、巴勒斯坦建國的問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最終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才有可能性。

香港夜繽紛 難解金融困

▲今年2月香港疫情解封後,香港經濟並沒有明顯的反彈,金融中心地位大為減色。Adobe Stock
第250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香港長期是國際金融中心,但是自從2020年實施《香港國安法》後,大量人才與資金逃出,金融中心地位大為減色。

股匯市低迷,「搶才」失敗

香港政府統計處2022年中期的數字顯示,該年首季,香港金融及保險業就業人數不足28萬,按年減少7,000人。截至2021財政年度3月底止,具有核數師監管職能的財務匯報局局內整體員工流失率就高達30%。而該財政年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市場上承接約85.8億港元沽盤(賣盤),以捍衛聯繫匯率制度(固定匯率制的一種,即固定本國貨幣與某特定外幣之匯率),銀行體系的結餘,6月24日減少至約2,333.08億元。由2022年5月至6月的短短一個多月間,金管局14度出手,總共動用1,042.8億沽(賣)美元、買港元,以致銀行體系總結餘流失逾30%。

這個情況在這一年多內沒有發生根本轉變,而且還在繼續,尤其隨著中國經濟的惡化而惡化。如果以香港股市作為標竿的話,港股最高點出現在2018年1月29日,恆生指數是33484點,當時高過台股加權指數兩萬多點;然而今年10月19日的港股恆生指數是17,295.89點,台灣加權指數是16452.73點,兩者差距不到一千點,可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動搖。

香港的「搶才」計畫沒有成功。去年12月啟動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截至今年2月,來自中國的申請案高達8,325宗,占整體95%,來自美、加、澳的申請案則分別僅占1%。那只能是香港更加「中國化」,尤其是金融人才更是如此。「中國化」就是習近平的本意,包括所有宗教的「中國化」。

「地攤經濟」救不了內需不振

今年2月香港疫情解封後,香港經濟並沒有明顯的反彈,尤其內需不振,一開始還推給香港外遊人多,經過半年還沒有什麼起色後,香港特區政府終於撿來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地攤經濟」,以各種花招吸引遊客。

例如啟德郵輪碼頭8月18日首日舉辦市集,主要出售本地特色手信(即伴手禮),可是現場人流不多。「名勝世界壹號」郵輪下午抵港後大部分旅客把握時間到市區觀光,有檔主(市集攤位主)及旅客認為市集缺乏宣傳和指示不足。

2023年9月14日推出「香港夜繽紛」,民望一直偏低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夜繽紛」的構思背景是,市民的生活習慣因為三年疫情而改變,晚上比較少外出,商鋪、食肆或商場都提早關門,市民的選擇好像也就減少了,因此政府研究以「夜市」來推動夜間經濟。

活動及措施包括:商場延長營業時間以增加人流,並於2023年9月下旬起在部分海濱劃出小販認可區擺攤,在灣仔海濱長廊一帶舉辦「海濱遊藝坊」,設立香港地道街頭小食的熟食攤位、大排檔、紀念品、手信區為主題,在晚間舉行大型表演節目及活動等等。被選中的地區還有觀塘海濱等地。

但是實施結果不佳,除了10月1日放國慶煙花結束,在灣仔海濱觀看焰火的人群順便逛一下夜市後逐漸散去。國慶煙花總算吸引大量市民觀賞,也使尖沙嘴及中環不少食肆爆滿,部分餐廳更可做到兩輪生意,估計業界由中秋至國慶每日約4億元營業額,情况不俗。

其他時間均乏善可陳,到晚上8點鐘已經沒有什麼人流了。原來他們許多人去深圳消費,因為那裡東西便宜,花色品種多,服務態度也不錯。豈止夜市,各色商鋪都很多,例如在深圳的商場中菜館吃4至5道菜只需約170元人民幣,一道黑醋松子魚在港收費過百元,深圳只需60多元;有人曾在兩地超市就同一農場出產的南瓜價格比較,香港售90元,內地僅售約20元。而港幣兌人民幣相差並不多。再想想九七前是中國人來香港取經,尤其是服務態度,現在卻倒過來了。因為香港市民對現實不滿,豈能好好的為顧客服務?還不是擺出一張臭臉?

至於夜間高消費的酒吧,因為大量中產階級與高檔客移民與遷走,生意也大受影響。桑拿(三溫暖)業的情況比疫情期間更差。而股市連番下跌,大家荷包羞澀,「全民皆窮」,哪裡能提振消費?

 

香港內需不振,於是香港特區政府還把希望放在中秋國慶節的中國黃金週,然而迎來的還是失望。Adobe Stock

▲香港內需不振,於是香港特區政府還把希望放在中秋國慶節的中國黃金週,然而迎來的還是失望。Adobe Stock

 

黃金週迎不來黃金

於是香港特區政府還把希望放在中秋國慶節的中國黃金週,然而迎來的還是失望。十一黃金週自9月29日中秋節開始,首日訪港中國旅客人數較疫情前的2018年同期減半。據香港入境處數據,9月30日黃金週第二天,約有15.9萬中國訪客人次入境,仍較2018年同日的26.1萬人次少近四成,但比今年五一黃金週第二天約15.6萬人次增約2%。踏入一連3日的中秋國慶假期長週末,亦是疫後中國和香港通關後首個十一黃金週,據入境處數據,截至10月1日晚9時,經高鐵西九站入境人次為48,472,出境人次為50,959,出境人數還是多過入境人數。另有不少趁黃金週訪港的中國客稱,行程還是以遊覽景點為主,消費為次。

一連8日的中秋十一國慶黃金週10月6日結束,據香港入境處表示,其間累計109.2萬內地旅客訪港,日均13.6萬。據香港媒體統計,與疫前2018年十一黃金週比較,香港日均中國客入境人次恢復水平遜於澳門,香港回復約六成,澳門則回復約八成。今年中秋十一黃金週約110萬中國旅客訪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稱,8月旅客只達新冠疫情前3年平均八成,仍未重回疫前水平,國慶黃金週也是恢復八成。

依賴「一帶一路」重生?

不過香港特首李家超也想到妙計,那就是10月17日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峰會論壇,即使許多國家元首沒有出席,香港還是派了70個人的龐大代表團,人數多到無法全體入場,部分在外看直播。李家超表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全力為沿線的企業和經濟體提供所需的高質量專業配套,包括項目融資、風險管理、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建築工程、航運物流、創新科技等。他邀請各地企業家來港建立「一帶一路辦公室」,推動更多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高質量發展項目。「一帶一路」正在走下坡,有損習近平顏面,通過這次會議能否刺激重生?可是香港的人才呢?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不能靠地攤經濟與本地或旅遊消費來支撐。必須找出人才、錢財流失的原因。然而這根本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沒人敢啟齒,唯恐觸犯《香港國安法》。人人都怕觸犯《香港國安法》,如何能夠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巴(哈)衝突正在撕裂美國左派陣營

▲10月20日,數千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廣場進行伊斯蘭祈禱,場面頗為壯觀。Getty Images
第250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以巴衝突的火焰正在燃燒,但對美國來說,這次戰爭比俄烏戰爭更難應付。俄烏戰爭期間,美國與北約內部基本能夠控制局面,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內部,基本上保持著己方代表正義的敘事。但這次以巴衝突剛起,在正義與邪惡定義方面,在國際社會中,美以一方與阿拉伯世界各自言說已經不算嚴重的事情,最嚴重的是美國、歐盟各國內部支持哈瑪斯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英、法、德等國不得不採取懲罰措施,例如取消外國抗議者的簽證遣返回國。10月18日,美國國會大廈正被數百名民主黨的哈瑪斯支持者占領。10月20日,數千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廣場進行伊斯蘭祈禱,場面頗為壯觀。

值得深入分析的是:與2020年美國大選不同,那一次是左派聯盟全方位操控選舉引發美國保守派與左派陣營大分裂,這次分裂主要發生於左派陣營內部,那年號稱Leberal的左派為贏得選舉吸納的Far Left(如今號稱Woke(覺醒主義)),如今正與他們緊張對峙。

民主黨內巴(哈)支持者遠多於以色列支持者

蓋洛普(Gallup)自今(2023)年3月以來就以巴衝突對美國人進行一項追蹤調查,民意調查發現,美國人支持以色列的逾半,達54%;支持巴勒斯坦人則只有31%;只有15%的人沒有偏好。但美國民主黨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率為49%,遠高於美國平均水準;對以色列的支持率僅為38%,遠低於美國平均水準。另外兩個資料更耐人尋味:70%以上的猶太人支持民主黨,共和黨的人對以色列的支持度反而高達78%。就在眾議院的民主黨議員要求白宮降低對以色列的支持度之時,美國共和黨籍的參議員湯姆.柯頓(Tom Cotton)敦促國土安全部驅逐支持哈瑪斯的外國人。

喬什.保羅(Josh Paul)在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局負責監督向美國盟友的武器轉讓,他在該職位工作長達11年之久。為抗議拜登政府繼續向以色列援助武器,美國國務院負責武器轉讓的官員辭職。他在辭職信中(10月18日)寫道,拜登政府「盲目支持某一方」導致了以下政策決定:「目光短淺、具有破壞性、不公正,並且與我們公開擁護的價值觀相矛盾。」

美國大中學校園成為以巴衝突的第二戰場

哈佛最先出現支持哈瑪斯的簽名活動。10月10日,由34個哈佛大學學生組織組成的聯盟表示,以色列該為此事件負全責。聲明強調以色列政權對巴勒斯坦人的持續壓迫,呼籲哈佛大學社區採取行動,制止對巴勒斯坦人的持續打擊。聲明的最後寫道:「為了學生的安全,所有最初簽署組織的名字在此時被隱藏。」

這所大學所發生的一切,在美國教育界很有代表性。許多美國大學已成為巴以雙方抗議活動的爆發點,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史丹佛大學等精英高校都捲入這場「爭議漩渦」,學生之間的對立關係達到白熱化。

這種分裂也發生在高中。新澤西的Cherry Hill East高中,在學生當中,也響應了哈瑪斯全球憤怒日的號召,因以巴衝突發生嚴重分裂。

以上情景與中國文革初期一樣,全國大中學生(包括部分五年級以上的小學生)都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參加文化大革命的大辯論。

10月18日,在舊金山一個阿拉伯聯盟組織的操作下,舊金山各地的高中生走上街頭,抗議以色列對加薩(Gaza)的轟炸,並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爭停火。

工商界猶太人抗議反以:合上支票本、開列就業黑名單

猶太富商一直是美國各大學慷慨的捐助者。大學發生的哈瑪斯支持抗議活動終於引發美國商界大老們的強烈反彈。畢業於哈佛的億萬富翁、對沖基金首席執行官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和其他幾位商界領袖要求哈佛大學公布學生姓名。阿克曼在社交平台表示:「在發表支持恐怖分子行動的聲明時,一個人不應該躲在盾牌後面。」到目前為止,至少有十幾位企業高管支持比爾.阿克曼拒絕僱用哈佛學生團體成員的呼籲,其中包括沙拉連鎖店Sweetgreen的首席執行官喬納森.紐曼(Jonathan Newman)等,一致表示不會聘用這些哈瑪斯支持者。

在職的員工發表攻擊猶太人的言論,則會被解僱。花旗銀行解僱了25歲的雇員諾齊瑪.胡賽諾娃(Nozima Husainova),原因是她公開支持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謀殺數百萬猶太人的決定。花旗銀行在發給《每日郵報》的信中作以下聲明:「我們解僱了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令人反感的反猶太主義言論的人。我們譴責反猶太主義和所有仇恨言論,並且不會容忍這種行為在我們的銀行發生。」

哈佛大學校長蓋伊(Claudine Gay)和包括15名院長在內的高級領導層10月12日發表聲明,稱他們「對哈瑪斯本週針對以色列公民的襲擊造成的死亡和破壞感到心碎」。但聲明避免直接提及這封學生信或對此的反應。

哈佛校方的態度引起其重要捐助者億萬富翁、「維多利亞的祕密」(Victoria's Secret)的創始人列斯利.韋克斯納(Leslie Wexner)的不滿,他在一封措辭嚴厲的信中正式切斷了與哈佛大學的所有聯繫和財務支持,這封信的開頭稱哈佛大學為「哈瑪斯哈佛」(Hamas Harvard),直言「哈佛大學領導層未能針對以色列無辜平民被野蠻謀殺採取明確的立場,這讓我們感到震驚和噁心。」

其他的學校也難免遭遇合上支票簿的待遇。賓夕法尼亞大學目前已遭遇三例,前美國駐華大使、曾任猶他州州長的洪博培(Jon Huntsman),抗議賓州大學在以色列遭受哈瑪斯攻擊後表現的沉默,他的家族基金會將對賓大「合上支票本」。緊接著,賓州大學另外兩位金主喬納森.雅各布森(Jonathan Jacobson)與迪克.沃夫(Dick Wolf)(電視連續劇《法網遊龍》(Law & Order)的製片人)都通知賓大停止捐款,三人的公開信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賓大已經令人無法辨認,賓大所代表的價值不是美國價值,迪克.沃夫還要求賓州大學校長與董事會主席辭職。

自由派(Leberal)立場的網刊《The Free Press》發表〈捐助者的反抗能拯救美國大學嗎?〉一文,列舉了美國大學出現支持哈瑪斯的抗議之後,商界大老們用合上支票本、停止聘用、開列聘用黑名單等方式表達憤怒的多個事例之後,提出是Woke(覺醒主義)對美國大學實行了「制度俘獲」,毒害了美國大學。這一反思其實回避了猶太人與Leberal自身的責任。

「回飛鏢」之痛應該引發反思

西方社會均知道,猶太人由於流浪千年與受迫害的歷史,存在非常強烈的受害者意識,偏左是其思想特點。創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馬克思是猶太人;在美國的大學的人文社科領域,猶太人占主導地位;美國傳媒界的幾大名媒體全都是猶太人老闆;美國左派的祖師級人物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就是猶太人。如果不是美國大學、媒體迅速推進Leberal價值觀,最近這幾年又完成了從Leberal到Woke的轉換,美國大學不會被極左Woke占領。極左的覺醒派在2020年「黑命貴」(BLM)運動(我稱之為「美國文革」)期間拋棄了這些Leberal,不代表Leberal就與大學的極左化脫離了干係。

據網上資料:全美名牌大學的教授,猶太人占了三分之一;全美律師行業的從業人員,猶太人占了四分之一;在《富比士》(Forbes)發布的美國富豪排行榜中,Top10當中有一半是猶太人;世人耳熟能詳的巴菲特、比爾.蓋茨、祖克伯、洛克菲勒、摩根、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等等超級大富豪,全是猶太人。在美國前400位富豪中,猶太人的占比高達48%,可謂是一句話總結,「美國的錢袋子掌握在猶太人的手中」。參眾兩院535名議員中,猶太人占比一直都遠高於其人口在全美總人口中的占比,以117屆國會為例(2021年1月3日至2023年1月3日),猶太人在眾議院中獲25席,占比為5.8%;在參議院中獲8席,占比為8.2%,而當年猶太人口在全美總人口當中的占比為2.3%。

必須說明的是,與BLM及LGBTQI+(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酷兒(疑性戀者)、Intersex雙性人、無性戀等的縮寫)不同,猶太人不依靠種族配額照顧,不依仗白人主體社會對黑奴制的負債感並壓制亞裔升入精英大學的機會,他們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進入各行各業並成為該行業的精英。

至今為止,以巴衝突後在美國各地尤其是華府、紐約、舊金山的以巴支持者的對峙,仍然在繼續,雙方互有輸贏:

1. 大學生支持巴─哈完勝,校方不敢批評並採取措施;

2. 猶太金主紛紛關上對大學的支票本;

3. 全美三家最權威的報社:《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內部的猶太人高級編輯占了大多數;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總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副總裁、美國NBC新聞總裁,清一色是猶太人;臉書創始人祖克伯是猶太人。

主流媒體輿論基本可管可控,臉書上的援巴言論基本消失;

4. 全美八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哥倫比亞、二十世紀福克斯、派拉蒙、環球、新線、米高梅和迪士尼,背後老闆都是猶太人。據美國律政電視連續劇《法庭女王》(The Good Wife)中的女主角說,好萊塢不敢支持以色列。暫時不知原因。

 

2023以巴衝突後美國出現的反以(其實也是反猶的一種形式),展現了偏左的精英族群與Woke派的對峙,對美國與世界的影響甚為深遠。Adobe Stock

▲2023以巴衝突後美國出現的反以(其實也是反猶的一種形式),展現了偏左的精英族群與Woke派的對峙,對美國與世界的影響甚為深遠。Adobe Stock

 

美國自二戰之後,從未出現過規模這麼大的反猶活動,本世紀初曾有冒頭,但小布希任總統期間,曾經簽署《全球反猶太主義審查法》(Global Anti-Semitism Review Act),這部法律對何謂反猶太主義有非常詳細的條款,因此,反猶主義不能冒頭。2023以巴衝突後美國出現的這種反以(其實也是反猶的一種形式),展現了一個偏左的精英族群與自己長期支持、教育、加上輿論引導發展成勢的Woke派的對峙,對美國與世界的影響甚為深遠。

多少人買金融商品是為了捧場?

▲有經驗的理專,通常會從適合投資人的入門級普通商品開始推薦,而客人一般來說也樂於照單接受,多少買一些。Adobe Stock
第250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這一陣子陸續有好幾位老友問我某一金融商品的細節,並希望筆者提供建議。我很清楚,他們的問題與其說是金融商品,不如說是面對金融行銷,要如何「體面地」拒絕。因為這幾位朋友,雖然職業各有不同,但大抵上屬公認收入不錯的行業,且工作繁忙無暇理財,遑論仔細研究。他們當然是金融機構理財部門亟欲爭取的對象。

請不要誤會,這不是一篇討伐無良理專或譴責金融商品的文章,畢竟,筆者過去也曾在銷售部門服務過。理財商品只要訂價合理,條件清楚明確,又適合投資人屬性,就不能說有什麼不妥了。

理財顧問的收入主要來自佣金

讀者也許會問,如果理專所推銷的商品你不喜歡,一口拒絕就好了,有什麼困難?但就像我一位朋友說的,有時候,還真是說不出口。因為來訪的理專是非常優秀的年輕人,除了擁有亮麗的學歷和證照之外,服務更是專業、勤奮、有耐心。加上之前對方推薦的投資建議都很不錯、都有賺錢,如果你這次沒有跟他買商品,他一毛錢都拿不到。於心何忍!

相對上,有經驗的理專,通常會從適合投資人的入門級普通商品開始推薦,而客人一般來說也樂於照單接受,多少買一些。這是很好的業務關係,雙方互蒙其利,合作愉快。

但服務一段時期之後,尤其在多頭市場之下,投資人有不錯的獲利。於是,除了彼此更加熟識之外,投資人更存著一份感激的心。這時,理專就會鼓勵投資人升級,買進一些更為「高檔」、更為複雜的新奇商品。但這種商品對投資人來說,往往艱澀難懂,很多細節需要注意,連老手都不一定有把握。重點是,這類複雜或新奇商品,通常佣金或銷售獎金高很多,也是銀行推銷的重點。

這時投資人陷入兩難:論服務與交情,還有以前在理專的建議下投資獲利的事實,實在很難拒絕;但話說回來,現在這個商品真的有點複雜,搞半天還是似懂非懂,實在不放心。更令人掙扎的是,雖然買了怕賠錢,但更怕沒買,白白錯失一次賺錢的機會。在理專的介紹下,這種商品「下檔風險有限,獲利機會很大」,「機會難得」,「只推薦給尊榮客戶」,「大家搶著要,我是特別幫你hold住這個額度的」,「今天就要決定,不然就買不到了」。

複雜或新奇的金融商品,投資人在購買之前,最需要的是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但正當你最需要理財顧問時,他卻急於成交,催促你當下就決定。因為業務老手都知道,如果這時不加緊成交,而讓你「回去再考慮考慮」,那就沒機會了。當然,他的銷售獎金也泡湯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每隔一陣子,理專總會好心地為你分析投資組合,建議你汰弱留強,賣掉一些,並買進另一些商品。

免費的最貴

當你最需要理財顧問為你提供專業知識,並從你的利益出發,去分析評估商品時,理財顧問卻站在商品的「賣方」,用盡各種策略讓你簽下買進同意書。他若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為你審慎評估,要你冷靜,不要衝動購買,那就是腦筋壞掉。因為沒有成交,就沒有收入。

投資人就好比進法院打官司,律師卻是對方幫你請的,官司必敗無疑。理財顧問的收入來自銷售佣金,這種制度不改,不論主管機關如何嚴格規範,問題永遠存在。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但以台灣現況,要投資人花錢請投資顧問幫自己量身打造,設計投資組合並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認為這是免費的服務,投資人也習以為常。除了所謂的股友社報明牌之外,正規理財顧問要向投資人收顧問費,比登天還難!

 

大多數投資人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某個商品如何分析、某檔基金或股票好不好,而是應該先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與習慣,並克制投資行為上的偏差。Adobe Stock

▲大多數投資人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某個商品如何分析、某檔基金或股票好不好,而是應該先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與習慣,並克制投資行為上的偏差。Adobe Stock

 

然而,大多數投資人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某個商品如何分析、某檔基金或股票好不好、美國會繼續升息與否等具體研究;而是應該先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與習慣,並克制投資行為上的偏差。但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與克制投資行為偏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培養,最好有專業人士從旁協助。

投資人應該先求理念正確,再談個別投資細節。如果投資理念不健全,投資行為犯了經典錯誤,那不管你買什麼股票或金融商品,終究要虧損收場。嚴重的甚至會虧掉畢生積蓄,傾家蕩產。多年前的連動債事件、人民幣RTF(Mini US Dollar to Chinese Renminbi Futures,小型美元兌人民幣期貨)風暴等殷鑑不遠。幾年前全球處於低利率時,還有銀行鼓勵投資人拿房子來辦抵押貸款,把借來的錢放在財富管理帳戶,以便購買財富管理部門所推薦的各種商品。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

對投資人很重要的事:從正確投資理念出發,為投資人規劃策略與投資組合,是不收錢的;但相對沒那麼要緊的金融商品銷售,卻是業者提供服務的獲利主力。這樣的結構對投資人還是金融機構比較有利?但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回歸基本功

總之,投資人要明白,理專在銷售商品的關鍵時刻,立場必然是銷售方。投資人買這些金融商品之前,最好先充實自己的理財知識。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以為機會難得,深怕錯失良機。更不要為了「尊榮服務」而買一大堆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商品。

只要按部就班,單純投資好公司或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持之以恆,累積財富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終身教育不能只靠既有學校、文憑證照以及政府補貼

▲終身學習和教育是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很重要的事。Adobe Stock
第250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終身學習和教育是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很重要的事,國人也已努力多年,但面對世界新的發展,仍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我們要釐清終身教育的各種可能目標,再討論該用那些手段方法來進行,才能做好目前和未來該做的終身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多樣化學習

先就大目標來說,大家對為何現在更需要終身教育的看法可能相當一致。從生產面來看,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而且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極為快速,所以人民必須要持續學習新的知識,產業和國家才能有國際競爭力來維持高度的生產和所得。而從生活面來看,人類的壽命、所得和休閒時間都在增加之中,人們也要學習更多文化、藝術、運動、科學和人文知識乃至各種新技術,才能充分享受人生。

而這些知識能力很多樣化,很多甚至是新發展出來的,所以不可能在求學階段就全部學會,很多是要到工作乃至退休後,因應當時的需求和興趣及新發展再去學習。所以終身學習和教育變得比以前重要很多。我們要思考終身教育問題時,最須記得的就是終身教育的內容非常多樣化,而且有些是很新甚至還不確定的新知識,所以不可能一種機構、一種制度就可以決定和包辦所有終身教育的需要。多樣化和自由化是必要的做法。

很多人談到終身教育時常想到現在學校因少子化而經營不下去的問題,因此建議現存學校要走向終身教育。現存教育機構擁有的設備、人員和知識,當然可以改來從事終身教育,但由於新知識發展很快且多樣化,其中有很多可能不是現存機構所能勝任和快速反應。因此終身教育雖是某些現存教育機構可以發展的方向,但終身教育的目的是改善國家未來的發展及人民的生活,我們不能為了給某些現存機構活路,而阻礙更適合的機構加入終身教育。

現在終身教育的內容、合適的教育方式以及所需的時間都很多樣化,不宜只能由既有學校等特定機構來提供。讓公益團體、熱心人士乃至營利事業及外國機構,都能用實體和網路等等不同方式提供終身教育,可以使教育的內容更多樣化,更迅速提供必要的知識,也更有效率。這並不是說要完全自由放任不需任何政府規範和管理,而是希望政府和人民想做任何規範時,都要想到是否會對終身教育的及時性、多樣化以及效率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終身學習和教育是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很重要的事。Adobe Stock

▲政府在終身教育問題上,同樣重要的是學校教育要如何配合。Adobe Stock

 

政府應扮演的角色

而由於生產研發事業是最須快速跟上新知識的組織,其員工或想成為其員工的人常需要不少新知識的教育,因此這些事業自己或與人合作來做相關的新知識教育,常是一種較能精準掌握最新知識的做法。我們不只在制度上要讓這些事業可以從事這類教育,也應該提供資訊及一些服務機構或機制來協助他們辦理這類教育。而機構和員工在這類教育中分別要得到的權利和義務,也要政府和有心人研究適當的制度規範,以及合理的合作模式,以讓雙方都可得到公平的報酬和保障。

1. 釐清文憑和證照的利弊

政府除了要小心別讓終身教育的權利專屬於現存機構或有限的特權單位之外,也要注意某些善意而且有不少人支持的做法可能產生的不良副作用。一個已經出現很久的問題就是文憑和證照的利弊。文憑主義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於是有些在職或終身教育變成學生以取得文憑、而學校以取得利益為目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內容不只被忽視,甚至產生廣泛的抄襲等弊端。想要維持文憑之品質的政策雖可能有其利益,但也可能進一步鼓勵文憑主義,施行上必須小心做到真正防止弊端,而不是給不良的文憑更多保證。終身教育多出於實在的需求和利益,因此不宜再用文憑來鼓勵,也不宜隨便對文憑給加薪升等等獎勵。

證照像是學校後教育的文憑,不少工作也確實有藉要求擁有證照來確保工作品質的必要。證照在目前的終身教育中已扮演重要的誘因甚至強制性的作用。但證照文憑主義也在發展之中。終身教育中哪些要證照,或哪些人員要定期強制教育,該有仔細的研究,不要讓證照和強制教育變成形式和文憑主義,而失去原本教育的目的,甚至成為某些單位的賺錢生意而已。

2. 政府宜審慎補貼經費

很多人在談終身教育時也常提到政府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出錢。在理想中,政府若花更多經費來鼓勵甚至直接從事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應該可有更多的成果。終身教育現在既然這麼重要,當然有很多人認為政府應該給終身教育更多經費。然而經濟學理指出,各種活動應該在其帶給社會的總利益大於帶給活動者私人的利益時,才適合由政府出錢負擔其間的差異。而由於學校後的終身教育多半出於受教育者工作或生活上的需求,常有明顯的私人利益,所以只要政府和社會能提供教育機會,受教者多半有能力且願意自己負擔成本,需要政府補貼的情況不像學校和基礎教育那麼多,政府不宜隨便多花錢。

由於終身教育有多樣化、短期性、小規模以及新發展甚至效益仍不確定等等特性,因此較不便於政府的管理監督。政府較多的經費支持有可能引來較多的競租也就是爭取政府補助之利益的行為,甚至有更多虛假或詐騙式的終身教育活動來爭取經費,以致反而扭曲了教育的方向。這是對終身教育的經費支持必須更小心的另一個原因。

3. 學校教育的配合

政府在終身教育問題上,同樣重要的是學校教育要如何配合。終身教育更重要了,表示學校教育不能也不必把所有未來可能要的知識都教給學生,而是只要先教一定需要且在學校時就學習會更適當的知識,並且一定要培養學生將來能再學習必要知識的能力。因此學校教育也要改革。而這部分政府的權力和責任比在學校後教育更大,該做的事更多。

古早時代的知識或政府認為重要的知識有限,例如只有四書五經,於是常要學生先把它背下來,不懂也沒關係,好像以後自然會懂。這種填鴨的思想一直流傳到現在,不少知識都要硬塞到學生的課程中。學更多當然也很不錯,但知識快速進步而使終身教育變成更重要這個現象,也表示現在學校教育要學生學的東西有一些可能會過時而變成白學的,也有一些可能未來要用時再學會更合用及有效率。而為了培養將來的再學習能力,有更多基本的知識也許又須在學校中就學會。有太多東西該學,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卻無法全部容納,所以學校教育內容必須仔細檢討而有所取捨。這問題必有很多不同看法和爭議,但我們必須面對它做必要的改革。

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是在學生更小時就開始注意其能力和性向,而嘗試做學習重點的分流,不符合其能力及未來發展需要的課程可以減少,而增加其有興趣和潛力的課程。這樣讓不同方向的學生有不同課程,或可減少多年來一律要背多少文言文及學多少數學這類爭議。但對學生能力和性向的判斷或學習方向的選擇也可能在後來又改變,因此也要有讓學生可以改變方向的教育途徑。終身教育變重要之後,教育應該變成一個多路線前進且有交流道可變換路線的路網,而不是以前只有一條或少數幾條路的教育。

台灣黑豆復耕路

▲為製作台灣黑豆醬油,瑞春默默展開復耕台灣黑豆之路。Adobe Stock
第250期
謝平平

醬油原料分為黑豆、黃豆,同屬「大豆」家族,目前以黃豆為大宗。但在清領時期,台灣家戶自行釀製醬油的原料,皆為黑豆。

黑豆,可以作為主作物,也可以作為輪耕作物,幫助地力修復。西螺大媽廟前晒黑豆,就是瑞春醬油第四代、現任副總經理鍾政達幼年時的印象。

但隨著貿易開放,國外大豆價格更趨便宜,包括東南亞、中國大陸、美加等地的黑豆,紛紛進口台灣,曾經年產6萬公噸的台灣黑豆產量日益下降,甚至「斷貨」。

2008年,協力廠提議瑞春醬油「製作台灣黑豆的醬油」,鍾政達表示,自己努力致電產銷班、農會,耗時一年卻找不到人合作。後經環球科技大學老師、台南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吳昭慧幫忙,才找到願意合作的農夫,開始了台灣黑豆「復耕」之路。

瑞春醬油一次煮醬需要1,000公斤黑豆,單次種植收成遠遠不夠,經多次翻種,收成數量才達到了煮醬的最低門檻。

2011年,雲林業者向當時的總統馬英九陳情,表達無台灣黑豆可以使用,於是農糧署將大豆納入契作獎勵,農改場也進行技術輔導,產量大增。2012年,契作面積達468公頃。

而瑞春這款使用台灣黑豆釀造的醬油名為「台灣好醬」,至今每年契作黑豆面積達100公頃。鍾政達希望,未來能將祖業繼續承傳下去。

 

 

 

相關文章:

百年老店瑞春醬油 獲選金馬60伴手好禮

從古代製醬一窺「治大國若烹小鮮」之理

從古代製醬一窺「治大國若烹小鮮」之理

▲美味的食品,離不開講究的醬料。Adobe Stock
第250期
謝平平

古代商湯因有賢相伊尹輔佐,滅了夏朝暴君桀,建立商朝。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與出身廚師的伊尹有莫大關係。但烹小鮮與治大國有何關係?若從古代王室對飲食的講究破解,或許可一窺堂奧。

 

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與出身廚師的伊尹有莫大關係。Adobe Stock

▲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與出身廚師的伊尹有莫大關係。Adobe Stock

 

根據《周禮》記載,負責王室貴族飲食分工相當仔細,有膳夫、庖人、漁人、鱉人、酒人、漿人等,各司其職。几案上有飯、飲、膳、各地進貢的饈與珍等。而醬也是飲食相當重要的一環,有專用器皿「豆」,上面是盤狀,下方是長柄連圈足。

孔子出生在沒落貴族家庭中,曾言:「不得其醬,不食。」或許當時料理手法較為陽春,因而醬的運用對飲食而言,相當重要。但古代沒有食品化學工廠,所有調味用醬都要自行製作,相關職位就有鹽人、醢(音同海)人、醯(音同西,醋)人等。

《周禮.天官》有云:「醢人掌四豆之實,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魚醢、鴈醢。」「醢」是將肉切碎再發酵出來的油,類似魚露,用以調味,因此魚露也稱「魚醬油」。學者推斷,醢人負責製作的「醢」應是醬油前身。

重要的是,要能掌握王室用餐節奏,讓王室龍心大悅,廚師不但要能調和各種味道,還要掌握出菜順序、節奏,百人規模的廚房秩序必定井井有條,管理有方。由此來看,烹小鮮與治大國都需要相當的指揮能力。

順帶一提,周朝製醬材料為肉類;直到漢朝才出現以黑豆製成的醬油,名為「豆醬」;而目前流傳的食譜中有明確記載「醬油」者,約在宋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豆粕晒乾後,可做成豆豉。今日醬油工廠則在陶缸中加入蔭瓜、香樹子,與黑豆交相疊放置,經120日曝晒後,取出即是醬菜。

 

 

 

 

相關文章:

百年老店瑞春醬油 獲選金馬60伴手好禮

台灣黑豆復耕路

百年老店瑞春醬油 獲選金馬60伴手好禮

▲瑞春醬油總經理鍾政衛(右)擅長研發,副總經理鍾政達(左)擅長行銷,兄弟共同守護百年老店瑞春醬油。謝平平攝影
第250期
謝平平

醬油,是烹調美食不可或缺的要角,每個會開伙的家庭都備有二罐以上的醬油,在熱炒、醃滷、燉煮、蘸醬等不同用途上,增添色、香、味。清領時期,台灣人慣以黑豆釀製醬油,日人治台期間,才引入黃豆製醬油與工業化生產,這也大大改變台灣的醬油文化。

 

早年瑞春醬油人工裝瓶。瑞春醬油提供

▲早年瑞春醬油人工裝瓶。瑞春醬油提供

 

台灣醬油史:黑豆、黃豆醬油並存

據台灣省商會聯合會醬油小組統計,二戰後,醬油工廠遍布全台,共有411家。原料有黃豆,也有黑豆;製造方法有手工釀造,也有水解黃豆胺基酸的做法,甚至混合二者而成。目前全台知名家用醬油、同時也是商用醬油主要供應商,均為黃豆製醬油。

然而,黑豆釀製醬油有種天然香味,與水解黃豆胺基酸味道不同,尤其在滷東西之時,差異更大。雲林縣西螺鎮因水質、日照等優良條件,手工釀造黑豆醬油有獨特甘甜味,取名「壺底油」或「蔭油」,擁有一票死忠愛好者。西螺老牌「瑞春醬油」在第三代負責人鍾朱洪拍板下,放棄黃豆醬油,全力打造台灣黑豆醬油第一品牌。

財經節目主持人、《財訊》社長謝金河曾說,希望西螺醬油有朝一日能像龜甲萬醬油行銷全球。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目前所剩家數並不多。守在西螺的瑞春醬油營業超過百年,目前由第四代接棒,依舊守著祖輩傳統,但在研發創新與電商鏖戰中,他們從未缺席。

一頁辛酸史:西螺名產強渡濁水溪

瑞春醬油創立於1921年,日本殖民政府開始以「懷柔政策」統治台灣,藝文活動逐日興盛,西螺商業活動相當活絡。根據副總經理鍾政達在戶政機關查到的紀錄,1927年,第一代創辦人、曾祖父鍾琴已是「瑞春醬油工廠廠長」,應是已打下相當的基礎。

鍾政達記得,小時候跟長輩送醬油到斗六,往往在莿桐就被民眾攔車買完醬油,只能返回工廠載運第二批,「每次都要跑二趟,才到得了斗六。」

在雲林被秒殺的醬油,在北部各大超市卻都買不到。2003年鍾政達進入家族事業後,立刻著手準備上架各大通路。「100家通路的上架費用是20萬,二個產品有二個條碼,共要40萬。」瑞春是西螺三大醬油品牌之一(另二大品牌是丸莊醬油及大同醬油),他的提案立刻遭到父親反對。

為了讓自家醬油可以渡過濁水溪,鍾政達自掏腰包布局北部通路、參展、在台北希望廣場擺攤,「瑞春在雲林很有名,但我們不懂行銷,上架通路後也賣不出去。」一百多萬的存款數年間僅餘千元,伴隨他南來北往的一條牛仔褲縫縫補補,還捨不得丟。

 

瑞春醬油邀請知名作家吳淡如代言,打開行銷全台的大門。謝平平攝影

▲瑞春醬油邀請知名作家吳淡如代言,打開行銷全台的大門。謝平平攝影

 

他不死心,再試購物台通路,又邀請知名作家吳淡如代言,新開發的松露醬油透過名人代言,銷售量竟占全公司業績15%,為他們打開行銷全台的大門,從此無往不利。

 

梅、蘭、竹、菊「四君子」禮盒,是瑞春的招牌禮盒。瑞春醬油提供

▲梅、蘭、竹、菊「四君子」禮盒,是瑞春的招牌禮盒。瑞春醬油提供

 

力爭上游:從「梅蘭竹菊」醬油到金馬60時尚伴手禮

從第一代創業開始,瑞春在百年間面臨原物料管控、戰爭、現代化工廠的引進,還有食品安全規定的變動,如:竹篩改為白鐵盤、柴燒改為天然氣、布袋覆蓋熟豆改為蒸汽管加熱、手工裝瓶改為自動化。要存活下來,除了產品極受歡迎,也倚賴掌舵者的心胸與長遠布局。

瑞春第三代負責人鍾朱洪,曾任雲林醬類公會理事長、台灣省醬類公會理事,見多識廣,保留了傳統釀造流程,也引進自動化流程。察覺到社會富裕後的送禮需求,他將醬油分為梅、蘭、竹、菊四個等級,日常炒菜使用菊級醬油,送人則購買竹級以上,並推出禮盒包裝,提升醬油在民眾心中的地位。

 

總經理鍾政衛檢查陶缸中的黑豆,準備加鹽封缸,進行約120日的曝晒,之後即可獲得醬油原汁。謝平平攝影

▲總經理鍾政衛檢查陶缸中的黑豆,準備加鹽封缸,進行約120日的曝晒,之後即可獲得醬油原汁。謝平平攝影

 

副總經理鍾政達鍾情《三國演義》,推出「五虎醬」禮盒,內有諸葛亮「八陣圖」。謝平平攝影

▲副總經理鍾政達鍾情《三國演義》,推出「五虎醬」禮盒,內有諸葛亮「八陣圖」。謝平平攝影

 

瑞春第四代么弟鍾政衛,3歲就跟著媽媽林淑媛(現任董事長)進出發酵室,不遑多讓,也研發出不少新口味,如:松露、紅麴醬油,增加不同烹調風味。2010年,哥哥鍾政達將各種口味醬油包裝為「五虎醬」禮盒,包括黑豆醬油、紅麴醬油膏、白醬油、蒜蓉醬油膏、香菇素蠔油等。他因熱愛《三國演義》,再以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等作為不同風味醬油的代表,內裝還附上諸葛亮「八陣圖」,是兄弟攜手打造的代表作。

鍾政達知道很難過父親那一關,「當初還不很流行這種行銷方式」,他因此申請育成中心計畫案,並以此說服父親,「以前還要印DM宣傳,這一、二年,一個過年就賣完了。」3,000份在過年期間銷售一空,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瑞春醬油、阿甘薯叔推出聯名禮盒「春響甘露」,獲「金馬獎」選為60週年伴手禮。瑞春醬油提供

▲瑞春醬油、阿甘薯叔推出聯名禮盒「春響甘露」,獲「金馬獎」選為60週年伴手禮。瑞春醬油提供

 

有了這次經驗,「瑞春醬油」與「阿甘薯叔」推出聯名禮盒「春響甘露」,再獲「金馬獎」選為60週年伴手禮,白蔭油代表20歲、30歲是蒜蓉醬油膏、40歲咖啡醬油、50歲洋蔥醬油、60歲茶釀醬油,瓶瓶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意涵,別出心裁,也凸顯瑞春的研發能力。

 

瑞春官網於2003年7月上線,至今年營業額破千萬。網路擷圖

▲瑞春官網於2003年7月上線,至今年營業額破千萬。網路擷圖

 

早早進入電商:官網銷售破千萬

若非生在醬油世家,目前負責網路行銷的鍾政達應是標準宅男,但也因生在鍾家,正好幫助百年老店轉型。2003年他回到雲林第一步,先建立官網,並加入電子商務。當年彩色螢幕手機剛問世不久,手機鏡頭僅有10萬畫素,瑞春官網已可讓消費者玩遊戲,7月上線,年底營業額2萬,隔年7萬,「今年我估計破千萬。」

當年,消費者匯款完畢,需傳真單據到公司,讓會計對帳,倉庫才能出貨,鍾政達到處詢問「虛擬帳號」的設立。虛擬帳號不會個資外洩,消費者也不用報上轉帳帳號後5碼,是當今許多知名公司都會採用的方法。但20年前,沒有銀行知道何謂虛擬帳號,最後是彰化銀行總行資訊室給他肯定回覆。

在網路剛起步的年代,鍾政達靠著《PCHome》雜誌學到最新的電子商務知識,包括虛擬帳號、網站行銷等,「消費者訂貨,24小時內送達,也是學他們的,這會給消費者很棒的體驗。」長輩對電腦完全不了解,他因此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不受阻礙。

「流量在哪,商機就在哪。」因為極早就進入電商領域,PCHome、奇摩、郵政商城等都曾經評估比較。鍾政達分析,PCHome後台介面容易、開通價格僅4位數、提供銷售數據分析,相較於其他電商平台,後台全是程式碼、開通費用高達數十萬,自然更獲消費者青睞。

商場如戰場,即使他對PCHome感情極深,連雜誌訂閱都超過20年,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認,PCHome上架費偏高,還要抽成;因此,瑞春也在momo、蝦皮陸續開店,銷售量以momo居冠。他透露,近期也將推出瑞春LINE商店購物。

 

瑞春醬油觀光工廠占地6,000坪,擁有全台最多釀造用陶缸,還可參觀醬油製造過程。瑞春醬油提供

▲瑞春醬油觀光工廠占地6,000坪,擁有全台最多釀造用陶缸,還可參觀醬油製造過程。瑞春醬油提供

 

百年老店轉型:不斷定上一代,但要「與時俱進」

「所有簡單的事情,在老店執行起來都變得很複雜。」在電商大獲全勝之時,公司E化卻讓他踢到鐵板,「門市小姐甘願花幾個小時找客戶資料,也不願把資料敲進電腦中建檔。」他經常氣到七竅生煙,只得另聘工讀生建檔,數年後終告完成E化。

當初,他怕弟弟一人面對一群資深員工,難以應付,因此辭掉銀行的鐵飯碗工作,回到雲林共同打拼。他表示,新一代接觸的都是新技術、看的是年輕市場,會有「誰與爭鋒」的錯覺。當初有經銷商提醒他,不要以自己的觀念去斷定上一代,但要「與時俱進」。兄弟合作,一點一滴將現代管理、行銷融入公司之中,「現在門市小姐還會建議我要裝POS機。」

 

瑞春擁有全台最大黑豆醬油釀造場地,共有2,500只陶缸,每只陶缸上覆蓋17公斤陶蓋。瑞春醬油提供

▲瑞春擁有全台最大黑豆醬油釀造場地,共有2,500只陶缸,每只陶缸上覆蓋17公斤陶蓋。瑞春醬油提供

 

2022年8月,瑞春醬油觀光工廠風光開幕了,占地6,000坪,黑豆蒸煮、製麴、下甕曝晒、裝瓶等過程一覽無遺,戶外2,500只陶缸一字排開,相當壯觀。賣場則陳列著招牌醬油、頂級螺王醬油、梅蘭竹菊醬油、無糖醬油、五虎醬禮盒等,也有黑豆咖啡等周邊商品,經常有機關團體前來參觀。

 

瑞春與在地國小合作,希望將上一代的精神毫不保留地傳出去。瑞春醬油提供

▲瑞春與在地國小合作,希望將上一代的精神毫不保留地傳出去。瑞春醬油提供

 

百年老店的經驗,是揣在懷裡的珍寶,以新時代技術,打開全齡市場,延續企業精神,對瑞春第四代而言,他們已經做到了。瑞春現在也與在地國小、西螺農工合作,希望將上一代的精神毫不保留地傳出去。

 

 

 

相關文章:

從古代製醬一窺「治大國若烹小鮮」之理

台灣黑豆復耕路

創新突破的第一步:確認你的問題

▲破框思維法裡第一步的目標是要幫助你:選出一個你想要解決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Adobe Stock
第250期
天下雜誌提供
您認為創新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嗎?並不見得!其實多數你認為的創新都其來有自,不是忽然出現的,而是很多的脈絡跟滋養,最後長出來的。
比方說,在沒有冰箱的時代如何做出冰淇淋?牛頓是怎麼構思出萬有引力?BNT/輝瑞如何破紀錄地快速研發出新冠疫苗?
在當今社會,我們面對的許多問題,都沒有現成的解答。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教授與其團隊,運用最先進的認知神經科學並耗費十年時間鑽研,提出一套破框思維地圖。她提出「問題,在僵固的框內;解答,總在框框之外」的見解,以及一套實務上可行、按部就班的6個明確步驟,以醞釀出最創新有用的構想。
這套方法就集結在《破框思維的技術》一書中,不論是在商業、管理、藝術、音樂、醫藥等領域,或是各行各業的任何人、任何組織,都可以因時因地策略性複製其思考過程,提出突破性的重要創意解方,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更驚人的是,本書作者艾恩嘉教授是一位盲人!能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深度研究,是需要何等的創造力。或許從本書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

破框思維的技術:哥倫比亞商學院創新思考必修課6個構思步驟 X 3項思考工具,解決任何情境下你想要處理、卻不知從何下手的痛點

書名:破框思維的技術:哥倫比亞商學院創新思考必修課6個構思步驟 X 3項思考工具,解決任何情境下你想要處理、卻不知從何下手的痛點

作者: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

譯者:吳書榆

出版社:天下雜誌

類別:創意、自我成長、思考

出版日期:2023年8月30日

 

 

 

破框思維的起點是選定問題,並正確理解與定義。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我有1小時的時間來解決問題,我會花55分鐘去思考問題,然後花5分鐘思考解決方案。」

這也是破框思維法的起點。破框思維法裡第一步的目標是要幫助你:選出一個你想要解決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在破框思維法中,你要學習不要認為問題會自己跳出來。就像愛因斯坦一樣,你要從各種觀點出發,一再地重寫再重寫、建構再建構問題,這樣才能找到最有意義且可以解決的問題。雖然這是應該花最多時間的步驟,但通常我們花在這裡的時間都最少。找到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才能邁向成功。

 

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團隊,與他們為了新冠病毒確診者陸續研究改良的呼吸器(資料來源為美國太空總署)。天下雜誌提供

▲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團隊,與他們為了新冠病毒確診者陸續研究改良的呼吸器(資料來源為美國太空總署)。天下雜誌提供

 

你要如何拯救全世界?

我寫這本書的時間,剛好是這個世界遭遇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 flu)以來最嚴重的疫情之時;當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奪走約5,000萬條人命。截至2022年7月,新冠病毒疫情預估已經害全球640萬人死亡。

身在處處皆有聰慧且充滿好奇心英才的一流大學裡,我常聽到學生講起一些高貴的夢想,例如「我想拯救全世界」,新冠疫情正是展現這類行動的絕佳好時機。但是,這個問題這麼大,而且極度錯綜複雜,你要從哪裡下手?還好,有很多很勇敢的創新者大步向前,替我們指路。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位創新者。史黛西.柏蘭(Stacey Boland)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裡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簡稱JPL)的專案工程師,她的工作和一項衛星任務有關,負責追蹤不同類型的空氣汙染,然後檢視空汙數據和地球上的人類身體健康之間有什麼關聯性。

當新冠疫情席捲全世界,她的辦公室也關閉了,於是她回家工作。她在家裡仍和團隊保持聯繫,他們決定,與其不斷揣測會怎麼樣,不如問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可以做什麼。有什麼是他們可以做的嗎?

他們每天都開視訊會議,問團隊:「我們有誰可以幫忙做點什麼事嗎?」他們會去讀新聞,並列出清單:

◆ 我們能幫忙解決口罩短缺的問題嗎?

◆ 我們能修正供應鏈中斷的問題嗎?

◆ 我們能不能設計出什麼裝置,讓人們不再去碰觸臉部?

◆ 我們能不能設計出替代的手部消毒裝置,以緩解短缺問題?

這些都是重要問題,都需要解決,但是噴射推進實驗室團隊理解,要有成果,他們必須選定一個他們專精、而且能取用適當資源加以解決的問題。時效是重點。他們判定,正確的做法是僅聚焦在他們知道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上面,因此,團隊每天修改他們的問題排名清單。

他們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根據自身的專業,他們能解決什麼問題?

此時,新聞媒體傳出呼吸器短缺的消息。沒有呼吸器,再加上醫療供應鏈中斷,急診室裡要靠呼吸器才可能活下來的新冠病毒確診者,有很多都在跟死神拔河。

 

傳統呼吸器(資料來源為維基共享資源)。天下雜誌提供

▲傳統呼吸器(資料來源為維基共享資源)。天下雜誌提供

 

團隊每天討論兩次,讓每個人可以把重心放在有意義且是他們可解決的問題上:我們要怎樣做出呼吸器,幫忙緩減設備短缺的問題?在會議當中與開完會之後,柏蘭會去思考呼吸器裡哪一個部分是拯救確診病患所必要的。醫院使用的呼吸器有很多功能,如果只是治療新冠病毒確診者,醫生要用到那些功能?他們可不可以做出一個零件比較少但同樣有用的呼吸器?能不能做成更便於攜帶?能不能把呼吸器簡化,讓一般人都能操作?

訪談過醫療領域的專家之後,柏蘭和團隊理解到,以多數確診病例來說,並不需要用到一整部呼吸器裡的全部功能。他們馬上開始勾畫簡易型呼吸器的藍圖,柏蘭負責撰寫手冊,在開始設計之前先決定機器要有哪些功能;這一切,他們都是透過電腦視訊在遠端完成。寫出來的手冊簡單易懂,不管你使用的是哪一種語言都沒問題:圖說很清楚表達哪一個部分是要用來達成哪一種目的。

太空總署裡有一則阿波羅十三號(Apollo 13)任務時流傳下來的著名傳說,所有工程師都知之甚詳:主系統在位於太空中時關閉了,團隊成員必須用太空船裡現有的設備拼湊出解決方案。柏蘭和噴射推進實驗室團隊也發揮了同樣的精神:由於供應鏈因為疫情而中斷,他們只使用自己已知如何取得的零件。

噴射推進實驗室做出來呼吸器稱為VITAL呼吸器,只用了團隊可以透過現有商業與製造業管道可取得的零件。他們和太空總署合作,並在加州理工學院管理之下,取得授權協議,他們收到96件提案,從中選出全球28家夥伴合作,確定這個世界上任何需要傳統呼吸器的地方,隨時都可以製造出這款機器。VITAL呼吸器的原型產品大小如手提箱一般,重約10磅(約4.5公斤),只用了400個零件,相比之下,傳統的呼吸器裡面有約2,500到2,800個零件。

紐約市的西奈山醫院(Mt. Sinai Hospital)在疫情之始就是熱區,當他們把原型機送到這家醫院時,大獲醫療人員好評:VITAL呼吸器不僅效能很好,而且看起來與感覺起來都像是醫院會使用的設備。由於輕便好帶,這款機器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地方使用。產品指南寫得很清楚,機器的構造也很簡單,按鍵和旋鈕只有傳統呼吸器的一半。傳統呼吸器多數只能由呼吸治療人員在病患身上操作,但VITAL呼吸器很簡單,而且有足夠用的功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了緊急使用,所有受過訓練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都可操作。

柏蘭和隊友僅僅花了37天,就完成破框思維中的所有步驟。第一個關鍵步驟,是找到要解決的正確問題。請注意,他們用了幾個步驟限縮問題:從「新冠疫情」到「呼吸器」,然後再到「某種類型的呼吸器」。他們找到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問題,但也非常實際,是他們可掌握的範疇。這就是你改變世界的方法。

(以上節選自《破框思維的技術》Part TWO第3章〈步驟一:選定問題〉第88頁~第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