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 經典十選

第261期
文☉愈粼粼 圖☉Adobe Stock
外脆內軟的馬卡龍、緊緻溼潤的費南雪、酥脆柔滑的千層酥,每一種「法式甜點」都蘊藏著令人驚喜的風味。精巧的造型下,是隨時間推疊而出的雋永技藝。

外層薄脆、內餡黏稠的馬卡龍,緊緻溼潤富有彈性的費南雪,派皮層疊、酥脆柔滑的千層酥,每一種「法式甜點」都蘊藏著令人驚喜的風味,袖珍精緻的結構帶來變化多端的口感。法式甜點精巧的造型下,是隨時間推疊而出的雋永技藝,不僅製作技巧高超,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耐心。經典的樣貌蘊含悠久的歷史,一起來認識10款法式甜點的背後故事。

 

馬卡龍

1.馬卡龍

馬卡龍(法語:Macaron)由上下兩塊圓形餅殼組成,中間夾有奶油、果醬、甘納許等各種內餡。馬卡龍圓餅主要以蛋白、杏仁粉、糖粉、細砂糖組成,材料單純卻頗具製作難度。圓餅周圍有一圈微微隆起的褶邊,此部分稱為馬卡龍的「裙邊」,取其宛若蕾絲紗裙外觀之意。人們將馬卡龍是否擁有細緻的裙邊,視為製作是否完美的指標之一。

馬卡龍的由來有許多說法,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源自一場婚姻。相傳馬卡龍起源於義大利的修道院,為修女製作的一種餅乾。1533年義大利名門凱薩琳.德.麥地奇(Caterina de' Medici)嫁給了亨利二世(Henri II),隨著她的出嫁,隨行的義大利甜點師傅將馬卡龍傳入了法國。

然而當時的馬卡龍並非我們現在認知的模樣,過程中的重大改良,源自19世紀中期的巴黎糕點店「Ladurée」,創辦人路易.恩內斯特.拉杜耶(Louis Ernest Ladurée)的姪子皮耶.德芳丹(Pierre Desfontaines )想出了在兩塊馬卡龍圓餅間填入內餡的做法。

20世紀初,著名的法國糕點大師皮耶.艾曼(Pierre Hermé),在馬卡龍的製作上有了突破性的創新,改善了原先較為乾燥易碎的缺點,使馬卡龍的質地更為柔韌且風味平衡,創造出繽紛斑斕的色調與豐富多元的口味,將馬卡龍推上一股新風潮。

馬卡龍的餅殼細膩平滑、無孔洞,色澤均勻柔潤,一口咬下,會先感受到外層薄脆的口感,入口後與香甜的夾餡相互交融,呈現一種綿密黏稠的滋味,人們將之譬喻為「少女的酥胸」,曾經一度風靡全球,讓馬卡龍增添了幾分時髦、奢華的印象,是法式甜點中一抹夢幻浪漫的色彩。

 

可麗露

2.可麗露

可麗露(法語:Cannelé)外型為一小巧的圓柱體,表面有著一條條的溝痕,從正上方看宛如一朵盛開的小花,因其整體外型宛若鈴鐺而又名「天使之鈴」。可麗露主要以麵粉、雞蛋、奶油、砂糖、牛奶調製而成,佐以蘭姆酒、香草莢調味;其麵糊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冷藏熟成,烘烤時需要使用特殊造型的模具。

相傳可麗露起源於18世紀法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波爾多(Bordeaux),早期傳統的葡萄酒製法,會使用大量的蛋白「澄清」酒液,以去除酒中的懸浮雜質。如此留下的大量蛋黃,就被轉至當地的修道院用以製作糕點,可麗露便是這麼誕生的。

可麗露有著深褐色的焦糖外殼,與溼潤、布滿孔洞的香軟內裡。食用時焦香脆口的表層,對比內部富有彈性的柔軟質地,並透著淡淡的蘭姆酒香氣,樸實的外表下隱藏著耐人尋味的豐富口感。

 

瑪德蓮

3.瑪德蓮

瑪德蓮(法語:Madeleine)外型為貝殼形狀的小蛋糕,因而又名「貝殼蛋糕」。主要原料為奶油、麵粉、泡打粉、雞蛋、砂糖,並會加入磨成細絲的檸檬皮,製作時會使用貝殼造型的模具烤製。

瑪德蓮的由來流傳許多故事版本,這邊節選一個較為可愛的故事做介紹。相傳瑪德蓮起源於1755年的法國洛林(Lorraine)地區,當時的洛林公爵──斯坦尼斯瓦夫.萊什琴斯基(Stanisław Leszczyński)在科梅爾西(Commercy)城堡舉行宴會,然而卻發生糕點師傅因爭吵而離去的突發狀況。當時一位名為瑪德蓮.波米耶(Madeleine Paulmier)的侍女,以其從祖母那裡學來的糕點取而代之,並大受好評,成功化解宴會的甜點危機,因而將此蛋糕命名為「瑪德蓮」。

說到瑪德蓮,就不得不提到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自傳式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作品中對瑪德蓮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主角馬賽爾(Marcel)在一個冷冽的冬日,將瑪德蓮浸潤到熱茶中享用,溫郁的茶水沁入了瑪德蓮的香氣,喚起了他對童年時光的記憶。用一只輕巧的小糕點,刻劃了一段無牽無掛的兒時情感,將瑪德蓮推上經典。小說中將瑪德蓮泡進熱茶的食用方式也不妨試試!

外觀呈扇形的瑪德蓮,一面帶有貝殼紋路,一面則為微微鼓起的「凸肚」,金黃的烘烤色澤透著淡淡的檸檬香氣,口感輕盈柔軟、香甜溼潤。

 

費南雪

4.費南雪

費南雪(法語:Financier)是一款長方形的小蛋糕,因外型酷似長條金塊而又名「金磚蛋糕」,烘烤時會使用矩形模具。製作費南雪的主要原料為奶油、麵粉、泡打粉、砂糖、杏仁粉與雞蛋,其中雞蛋僅使用蛋白,以突顯杏仁香氣。最為特殊的部分在於會將奶油烹煮成「焦化奶油」,以帶出濃郁焦香的堅果風味。

據說費南雪起源於19世紀的法國巴黎金融區。工作忙碌的金融從業人士時常沒有時間享用午餐,巴黎證券交易所附近的糕點師傅因而改變了杏仁蛋糕的形狀,使用象徵金塊的矩形模具,製作出呈長條狀的糕點,方便金融人士在忙碌時,可以快速地以手拿著吃。

傳統的費南雪外觀呈現富含光澤的金黃色,質地緊實、毛孔細緻,散發著深邃的堅果氣味,咀嚼時能感受到淡淡的香甜與濃郁溼潤的口感。

 

閃電泡芙

5.閃電泡芙

閃電泡芙(法語:Éclair)為一種長條狀的泡芙,因其法文音譯又名「意可蕾」。製作上會將「泡芙麵糊」以星型或圓形的花嘴擠成長條狀烘烤,再填入各種口味的奶油餡料,最後會在泡芙表面淋上一層閃亮的糖霜。

相傳閃電泡芙起源於法國里昂(Lyon),它的原型是在1850年代被稱為「小公爵夫人」(Petite Duchesse)的糕點,由糕點師安東尼.卡雷姆(Antonin Carême)所發明。閃電泡芙的法語 Éclair具有「閃電、剎那間」等意思,據說是因為這款泡芙有著如閃電般光亮的糖衣,小巧的棒狀讓人很快地就能以手抓著吃完,且其美味程度也如閃電般瞬間就能吃掉一個!

香草、咖啡或巧克力的卡士達奶油餡料為常見的閃電泡芙口味,酥軟輕盈的泡芙外殼,搭配香甜滑順的奶油內餡,呈現出酥脆又柔潤的滋味。泡芙表層光滑的糖霜增添了口感上的層次,與內餡搭配得宜更有映襯之效。正如其名是宛若閃電一閃即逝的可口,瞬間便能消失在唇齒間,令人欲罷不能。

 

千層酥

6.千層酥

千層酥(法語:Mille-feuilles)是一種以層疊的酥皮夾層奶油的糕點,傳統的做法是三層酥皮夾兩層奶油,並會在最頂層的酥皮上,覆上雪白的糖霜,並畫出棕色的巧克力紋飾。製作上會以麵團包裹奶油,藉由多次摺疊麵團再擀平麵團的方式做出酥皮。由於在摺疊和擀開的過程中,麵皮與麵皮間覆有一層薄薄的奶油做隔層,所以當烘烤時奶油遇熱融化,就會產生水蒸氣,透過水蒸氣將麵團隔成一層層的,進而形成鬆脆的多層結構。傳統千層酥的做法為三摺疊,重複進行六次三摺疊,因此完成時會形成729層。

千層酥的由來眾說紛紜,但與酥皮麵團的發明有著很大的關聯。較為主流的說法可追朔至17世紀的一個意外。法國著名畫家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早年曾是一名糕點學徒,有一次他忘記在麵團中加入奶油,因而慌忙地將奶油摺入麵團中設法補救,卻意外誕生出了酥皮。到了19世紀,糕點師安東尼.卡雷姆(Antonin Carême)將酥皮的技法嘗試了多方的運用,也使千層酥更趨近於如今的樣貌,外觀上更為精緻多樣。

以輕盈酥脆的口感聞名的千層酥,外觀為多層派皮組合而成的長方形點心,因烘烤而呈現迷人的焦黃色,夾層間透著柔滑順口的奶油餡料,香草、巧克力或是水果風味的卡士達奶油餡都是常見的口味。若將千層酥的法文Mille-feuilles直譯即是「千片葉子」之意,其風味就如飛舞的葉片般輕盈薄脆,但同時也考驗著食用者,要如何才能吃得優雅、不落下滿桌碎屑。

 

國王餅

7.國王餅

國王餅(法語:Galette des rois)為一種杏仁奶油餡餅,製作上會在酥皮間填入卡士達杏仁奶油餡後密封烘烤,是法國1月6日的「主顯節」會食用的傳統糕點。

主顯節為慶祝耶穌基督首次顯露的日子,在這天法國北部地區會食用國王餅。人們在製作餡餅時,會將一個小小的陶瓷偶(法語:fève)藏入其中,吃到瓷偶的人,會戴上硬紙卡做的皇冠,可以享有當一整天的國王或皇后的特權,接受眾人的祝福。

陶瓷偶的法文fève,其實是「蠶豆」的意思。這個習俗源自古羅馬時代的農神節,為祭祀農神薩圖恩努斯(Saturnus)會舉行慶典,羅馬人會在糕點內放入蠶豆,不分社會階層,吃到蠶豆者可以當一日國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演變成今日的國王餅。

國王餅為一圓形餡餅,深褐色表皮帶著烘烤的光澤,酥皮上會以刀劃出典雅的幾何紋飾,看了令人食慾大開。酥脆的外皮交織濃郁的杏仁奶油內餡,風味甜美令人回味,而尋找藏於餡餅中的小瓷偶也頗具趣味性!精巧可愛的瓷偶,造型琳瑯滿目,甚至引發收藏熱潮。

 

歐培拉

8.歐培拉

歐培拉(法語:Opéra)也直譯為「歌劇院蛋糕」,是一款經典的巧克力甜點。歐培拉具有多層的結構,原則上會有三層為浸漬過咖啡糖漿的杏仁海綿蛋糕,其餘各層則由咖啡奶油與甘納許相互堆疊。整個蛋糕的最上方會覆上一層輕薄的巧克力,有時會加上金箔點綴,或是放上印有 Opéra字樣的巧克力裝飾。

相傳歐培拉出自法國糕點師路易.克利希(Louis Clichy)之手,他想出了以不同層次堆疊蛋糕的歐培拉原型,並以自己的名字為蛋糕命名。而後路易.克利希將糕點店轉讓他人,其食譜幾經輾轉,1955年由糕點店「Dalloyau」再次推出,並將蛋糕更名為「Opéra」,命名靈感取自巴黎市中心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輝煌壯麗的歌劇院與蛋糕俐落高雅的外型有幾分神似。

歐培拉外型為一精緻的長方形小蛋糕,優雅的咖啡色與米色層層相交,頂層的金箔飾樣映襯著黑底的巧克力,顯得精緻而隆重。享用時可同時品嚐到濃郁的巧克力、微苦的咖啡香氣與杏仁的堅果風味,口感醇厚甜潤,整體散發出一種濃烈的氣質,令人沉醉。

 

蒙布朗

9.蒙布朗

蒙布朗(法語:Mont-Blanc)又稱「栗子蛋糕」,經典做法是在蛋白餅上,佐以香緹鮮奶油,並以花嘴擠上細絲狀的糖漬栗子泥。其名稱取自法國與義大利交界處的「白朗峰」,白朗峰為歐洲阿爾卑斯山脈之最高峰,長年白雪皚皚的白朗峰山頂,與蒙布朗甜點外型神似。蒙布朗法語之意即為「白色山峰」。

關於蒙布朗的由來有多種版本,較普遍的說法認為蒙布朗的原型起源於15世紀的義大利,在17世紀時傳入法國。1903年甜點師安托萬.隆佩爾梅耶(Antoine Rumpelmayer)在法國巴黎創立了甜點店「Salon de thé Angelina」,並創作出蒙布朗甜點,並由此發揚光大。

經典的蒙布朗,最底層為蛋白餅,是一種將蛋白和砂糖打發後烘烤製成的甜點,口感酥脆細膩。甜膩的蛋白餅搭配上絲滑輕盈、富有空氣感的香緹鮮奶油,兩者襯托著甜點的主角:有著自然香氣與滋味柔潤甜美的糖漬栗子泥,是一款濃郁又豐盈的秋日甜點。

 

檸檬塔

10.檸檬塔

檸檬塔(法文:Tarte au citron)為一款以酸甜風味著稱的經典法式甜點。傳統的檸檬塔會以奶油、蛋黃、糖、麵粉等材料製作出「甜塔皮」,並以此為基底搭配金黃的檸檬奶油餡料。製作上有先將塔皮預烤再填入檸檬內餡一起烘烤的方式,抑或兩者同時烘烤的做法。

檸檬塔的由來難以考究,有說法認為檸檬塔可能起源於地中海一帶,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適合檸檬生長,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都有類似的甜點足跡。法國東南部的城市芒通(Menton)是檸檬的盛產地,於每年2月中旬左右,都會舉辦檸檬季,相傳檸檬塔便是由此開始流行普及。

經典的檸檬塔呈現鮮豔的亮黃色,檸檬餡表層晶瑩光滑富有彈性,入口後會先感受到一股鮮明的酸勁,而後湧上微微的甜分在口舌間打轉,結合塔皮的奶香味,和諧的酸與甜相互交融。清新的酸味暢快淋漓,為這款甜點注入生氣,也是檸檬塔最大的亮點。

「瘋阿婆」的末劫預言

▲「瘋阿婆」生活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而她所唱述的事件都是後來發生的。Adobe Stock
第261期
青蓮

 

說起預言,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些歷史上著名的預言大師。其實在民間,也有很多看起來毫不起眼,甚至是瘋瘋癲癲的人,他們的瘋言瘋語都被印證,人們這才驚覺,這或許就是有意安排讓世人知曉的未來預言。

「瘋阿婆」瘋言瘋語成真

大約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河北省保定地區曾有一位姓馮的孤老阿婆,好端端的就瘋了,拄著杖子滿街跑,走到哪裡說到哪裡、唱到哪裡。開始本地人都不知怎麼回事,也聽不明白她唱的、說的是什麼。大家都覺得一個瘋老婆子,可能就是一些瘋言瘋語罷了,也不以為意,有時候聽她唱得好玩,還和她打趣。

但慢慢的人們覺察到了瘋老婆子的怪異,她並不是隨口亂唱、亂說的。她唱到哪家門口,哪家隨後必會出事,而且和她唱的事情都能吻合。好像她是在提前告知要出什麼事。

這種事發生多了,人們再也不敢隨意調侃瘋老太婆,而是開始認真對待她所說的、所唱的事情。「瘋阿婆」的名氣也在十里八鄉流傳開來。

瘋阿婆當時唱的東西,不但有鄉鄰之間日常將要發生的事情,還有國家之後將要發生的變化以及重大事件。人們驚奇的發現,她唱的東西都一一實現了。

瘋阿婆曾經唱道:「花錢沒有眼兒,抽菸沒有桿兒,穿鞋沒有臉兒。」果然,後來銅錢變成了紙鈔,菸桿、菸袋變成捲菸,手縫的布鞋變成了現在樣式繁多的鞋,瘋阿婆真實預言了後世的生活。

瘋阿婆唱:「中華民國大改良,拆了大寺蓋學堂,怎麼拆的怎麼蓋上。」有人認為,這就是民國時期,為了普及大眾教育,政府曾經拆寺院蓋學校;後來的文革期間,也搗毀了許多寺廟;如今中共政府為了發展旅遊業,將許多寺廟列為歷史遺跡,重新修復對遊客開放,寺廟旅遊成為中國旅遊業的重要部分。

瘋阿婆唱:「日頭東落,火把舉起,君臣顛倒,無糧無米。」有人理解到,「日頭東落」指抗日戰爭中,位於中國東面的日本戰敗;「火把舉起,君臣顛倒」喻指中共在日本戰敗後與國民政府展開內戰,國民政府被顛覆,中共篡奪政權;「無糧無米」指中共建政後反覆搞政治運動,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巨大破壞,出現了「大饑荒」等人間慘劇。

因為「瘋阿婆」生活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而她所唱述的事件都是後來發生的,後人驗證之餘,愈發覺得這個瘋老太婆不是一般人。

人類將遭逢巨大變故

瘋阿婆過世後,人們意識到,瘋阿婆或許不是真的瘋了,而是得到了神的點化,用這樣的方式將神的警示傳達給眾生。於是當地人就將她所唱的東西記錄下來,留待驗證。

在中國歷史上的著名預言中,幾乎都提到人類將要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對於人類生命的毀滅程度慘烈無比。而這個事件將發生在中共紅色政權覆滅之際。瘋阿婆的預言也不例外。

瘋阿婆曾唱道:「紅花滿園落,黃花遍地開。」有人認為,「紅花」指中共紅色政權,「滿園落」隱喻中共滅亡之際,所有的追隨者,都將隨著中共一起凋落、覆滅。而「黃花」,則比喻佛法。在東方的宗教傳統中,金黃色象徵佛法。這兩句的意思是:中共將在一場大災難中滅亡,其後佛法將輝煌人間。

剩下的是活神仙

而這場「大劫難」非常慘烈:「屍骨成山,血流成河」;「敲了又敲,淘了又淘」;「粗蘿篩細蘿撣,剩下的是活神仙,好人在樹尖也死不了,壞人鑽老鼠窟窿也跑不了」;「粗蘿篩了細蘿撣,十人就有九人死,剩下一人當神仙」。

其中最後兩句和韓國著名預言《格庵遺錄》中說的「十戶難剩一」,以及中國明朝劉伯溫的〈太白山碑文〉預言中的「貧者一萬剩一千,富者一萬剩二三」,驚人地一致。

瘋婆婆說的話或許正在實現。瘟疫、地震、洪水、高溫、乾旱,一個接著一個的災難接踵而至,無數生命在這一場又一場的天災人禍中消逝。

神慈悲於人,早就提醒人們要如何避免末劫之難,不知人是否能夠感知到神的悲憫?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貿易戰下隱藏間諜活動

▲歐盟委員會2024年10月4日通過針對進口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關稅案,歐盟和中國的貿易戰益發激烈。Adobe Stock
第261期
哨子先生

歐盟委員會2024年10月4日通過針對進口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關稅案,確定將加徵最高達35%的反補貼關稅,預計11月開始實施,為期五年。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外媒報導,法、義等國表示贊成,德、匈等五國則反對,有高達12國最終投下棄權票,其中包括原本表態支持加稅的西班牙。這顯示不少歐盟成員國都擔心事後會遭到中國報復。

果不其然,中國商務部10月8日宣布對歐盟白蘭地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相關產品的經營者必須繳納高達39%的保證金。這讓白蘭地最大產地法國的相關企業急得跳腳,法國貿易部長普里馬斯(Sophie Primas)表示,中共的報復措施完全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將透過歐盟訴諸世貿組織。

不只白蘭地,中國政府也對歐盟的豬肉、部分乳製品等進口農產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被認為是在針對西班牙、荷蘭、愛爾蘭等國。

中國電動汽車強勢入侵歐洲

這場歐盟與中國間的「反補貼大戰」從2023年11月開始。歐盟在2023年底啟動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並於2023年7月加徵臨時關稅,稅率從7.8%到35.3%不等,疊加在現有的10%汽車進口稅上,最高可課徵45%的關稅。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強調,此舉是為了保護歐洲本土產業免受中國廉價電動汽車的衝擊,特別是獲得了巨額政府補貼的中國企業。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調查,目前在歐盟市場中註冊上牌的中國產電動汽車比例,已經從2020年的3.5%,暴增到了2024年第二季的27.2%。其中,中國品牌汽車的比例從1.9%上升到14.1%。另一組數據還顯示,當前中國迫切需要出口消化掉的閒置電車,每年高達300萬輛,相當於歐盟市場規模的兩倍。另外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總共出口了15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有將近50萬輛流入歐洲市場。中國正急於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的電車產能,以強化在全球電車市場的影響力。

歐盟各國存在強烈分歧 德國最反對

歐盟內部一直以來對於是否應該加徵關稅意見不一。不以汽車為主要產業的法國、義大利和希臘等國首先舉手贊成,認為應該優先保護本土汽車產業。但是以汽車產業作為經濟命脈的德國,始終不贊同。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表示,希望透過跟中國談判的方式解決廉價電動車過度傾銷歐洲的問題,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也警告,歐盟與中國的貿易戰,對歐洲汽車業弊大於利。

德國汽車產業每年營收超過5,000億歐元,占德國GDP的5%,直接僱用約82萬人。該產業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相當高。2023年,德國汽車企業在中國賣了超過370萬輛汽車,此外還有大量汽車零部件銷往中國。

專家也分析,歐盟加徵關稅後,勢必會影響中、德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聯合開發和技術合作,德國進口中國電動車跟零部件的成本也會上升,影響德國整體市場。

反觀法國總統馬克宏,雖然在習近平今年5月訪問巴黎時積極展現親和力,試圖在商貿合作上有更多進展。但是在依賴中國市場上,法國的程度遠遠低於德國。以2023年為例,中、德貿易總額達2,531億歐元,占德國外貿總額約8.7%,德國對中貿易逆差為580億歐元。中、法貿易額僅789億歐元,占法國外貿總額略超4%,法國貿易逆差不到50億歐元。

就在歐盟通過加徵關稅的表決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賓士和寶馬集團(BMW),都發聲明反對加徵關稅。

 

德國另類選擇黨議員克拉的中國籍助理在今年4月因涉嫌為中共提供情報而被警方逮捕。Getty Images

▲德國另類選擇黨議員克拉的中國籍助理在今年4月因涉嫌為中共提供情報而被警方逮捕。Getty Images

 

德媒:德國已成中共經濟和間諜滲透的首要目標

德國的這一決定表面上看起來是基於自身產業利益,但從最近的報導來看,原因可能不僅止於此。《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德國政府雖然在2023年7月公布中國戰略報告,將北京定位為「系統性對手」,提出去風險和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總體目標。但歐洲議會前政治顧問、目前在台灣東華大學任任教的匈牙利學者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指出,德國的實際行為與其對中戰略並不一致,政府內部對相關政策的態度存在明顯分歧,「柏林對中國的態度正受到政黨政治的影響」。

不只是政黨政治影響,還有間諜問題存在。今年4月,一名中國男子郭建遭德國警方逮捕,罪名是涉嫌為中國情報機構從事間諜活動。這名男子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歐洲議會的代表性候選人馬克西米利安.克拉(Maximilian Krah)的助理,這件事在歐洲間引起軒然大波,大家擔憂中國間諜早已滲透進歐盟,德國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10月1日,德國媒體《中德意志報》(Mitteldeutsche Zeitung)發表一篇名為〈落入間諜的視線〉(Im Fadenkreuz von Spionen)的文章,其中寫道:「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政客克拉於當前案件中所扮演的具體角色,必須等待進一步調查。因為有可能克拉僅是遭一名中國高明間諜所蒙蔽,而為其打開進入歐盟議會的內部的大門。」

文章說,克拉助理是中國間諜的事件,證實了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等機構多年以來一直發出的警告──德國已成為外國情報機構的目標。

 

專家認為歐盟祭出的反補貼關稅力道不足,難以完全遏止中國電車產業滲透歐洲。圖為中國比亞迪電動汽車。Adobe Stock

▲專家認為歐盟祭出的反補貼關稅力道不足,難以完全遏止中國電車產業滲透歐洲。圖為中國比亞迪電動汽車。Adobe Stock

 

新的關稅政策 恐難成功遏制中國電動汽車擴張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反補貼關稅,有辦法阻止中國電動車產業入侵嗎?不幸的是,根據各方專家的分析來看,不太可能。

美國經濟研究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研究小組認為,歐盟必須將關稅提高到至少50%,但遇到能控制大部分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製造商,如比亞迪等大廠,門檻可能要更高。以中國汽車巨頭比亞迪(BYD)為例,目前就算徵收17%的關稅,比亞迪今年最新款的Dolphin車型仍比特斯拉Model 3便宜約23,270美元(約新台幣74.46萬元)。

美國汽車研究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執行長麥凱比(Joseph McCabe)表示,現行關稅並沒有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構成嚴重威脅,因為歐洲與中國的原始設備製造商有緊密聯繫。儘管歐盟努力透過關稅限制進口,但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仍在推出更新、更便宜的產品。

總部位於上海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思睿集團」首席資訊長馬暉洪強調,歐盟若真的想扼殺中國電動車產業,關稅就必須徵收到300%。

歐盟反補貼關稅將於11月開始實施,中歐雙方仍在進行談判,但從中國商務部在10月17日舉行的記者會態度來看,協商似乎沒有太多進展,歐盟態度仍然強硬。

管吃管住?中國看守所爆滿!

▲隨著中國經濟衰退,生活壓力驟升,民眾容易傾向選擇鋌而走險,不惜犯罪以餬口飯吃。Getty Images
第261期
哨子先生

最近中國網路流傳一則笑話,十一長假前夕,原本預期觀光景點會人滿為患,沒想到先爆滿的竟是「看守所」。

有幾名律師近期在網上爆料,這幾年中國各地看守所已經擠爆了,甚至不少地方正在打算擴建看守所。這樣的現象,顯示了中共以維穩優先、嚴打敏感行為,甚至「輕罪重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一名來自四川的律師王瑞日前在網上分享,他在看守所會見當事人時,目睹12人的監室關了20多人,10公尺長的大通鋪人擠人,都得側著睡。他還說,因為今年抓太多人了,中國多地都在計畫擴建看守所。這段訪談影片引發網友熱議,不少律師和曾經被關押者也陸續分享自己在看守所的見聞,例如:設計16人的監舍卻住了24人、新進犯人只能睡地上或廳區等。

根據中國最高檢察院7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批准逮捕36.7萬人,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18.5%。該院3月發布的刑事檢察工作白皮書指出,2023年全國決定起訴168.8萬人,比2022年同期上升17.3%。中國最高人民法院7月19日也公布,2024年上半年判處定罪78.8萬人,比2023年同期增長8.47%。

抓捕、被定罪人數的增加,僅因民眾犯罪率上升嗎?綜合各專家分析後,背後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經濟衰退 民眾鋌而走險

逢甲大學助理教授林展暉說,中國經濟疲軟,青年失業率上升、企業裁員、工廠倒閉。當人們為了「餬口飯吃」,竊盜、搶劫等罪行頻發。加上內需萎縮,房價、物價等生活成本高漲,也助長人們恐為「吃免費牢飯」而從事犯罪。此外,地下經濟、「黃賭毒」犯行或非法傳銷、詐騙等新型經濟犯罪更是與日俱增,企業違法虛開發票、合約詐騙等也越來越多。說白了就是經濟不好了,大家活不下去,也只能靠犯罪掙錢了。

近期,全球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預估,2024年中國將無法實現經濟成長率5%的目標。《路透社》10月15日公布調查指出,中國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4.8%,且2025年成長率可能更進一步降至4.5%。而且參與《路透社》調查的70名經濟學家,有超過半數將7月預測時的數字下修,顯示專家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普遍悲觀。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遊走灰色地帶、挑戰法律底線賺錢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普遍。

原因二:合法行為輕罪化 輕罪行為重罪化

許多律師都發覺,這幾年許多不傷大雅的違法行為,還不需要嚴重到被定罪的內容,例如做個小買賣沒有經營許可,就被中共定為「非法經營」入罪。或是資金周轉不靈拖欠一些錢,也可能被定罪為詐騙或合約詐騙而判刑。甚至還出現到山上採野菜、到河裡撈魚蝦、打麻將、開小茶館也可能被定罪。例如十一長假時,西安一名女子因發布「西安下雪」影片,被警方認定造謠並處行政拘留。這類小題大作的執法手段,引發不少爭議。

林展暉分析,中共現況以「維穩」優先,大幅擴大國安定義、拉高社會維穩層級,導致「合法行為輕罪化,輕罪行為重罪化」,這才是看守所爆滿最主要的原因。林展暉表示:「中共在刑事打擊面不斷地擴大,透過所謂的以刑治國。除了經濟犯罪的維穩外,群體性抗議、政治問題都必須通過國安法規來進行維穩,會花這麼大的心力抓捕,就代表你(中共政權)不穩定,可能現在不滿習近平的聲音、社會的抗議行動其實是越來越多了。」

 

中國十一長假期間,各地增派執法人員密集巡視,就怕有任何敏感行為出現。Getty Images

▲中國十一長假期間,各地增派執法人員密集巡視,就怕有任何敏感行為出現。Getty Images

 

原因三:中共加強嚴打 剷除派系兼創造收入

嚴打,指的是「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曾被中共指控犯下「顛覆國家罪」而遭中共關押5年的台灣社運人士李明哲分析,中國法檢機關今年抓捕人數大增,可能與習近平政府換屆期間,中共領導班子假借「掃黑除惡」名義,打擊不同派系勢力有關。另外他也認為,地方政府在財政嚴重吃緊下,極有可能為增加財政收入提高抓捕率。

李明哲說,看守所爆滿有助地方政府按關押人頭向省政府請領日常經費補助,或增加「罰沒收入」(罰款與沒收收入的統稱),也就是如果抓到經濟犯罪者,可將財產沒收充公,或藉著提高交通、商業違規等各類罰款金額,為地方政府創造財源。

在看守所的日用品和伙食升級,都要自費購買,如果看守所關押者眾多,他們買東西就成了看守所重要的收入來源。李明哲認為,現在經濟下滑,看守所為了生存、地方政府為了創造收入,這些被長期默許的賺錢手法,可能促使他們抓更多人進來。

李明哲強調,這是中國法律「沒有標準」的惡果,當局放任警察灰色地帶抓人的「人治」,演變成地方政府一缺錢就抓人的另一種「人治」。

不過這種把涉嫌犯罪的人口都抓進去看守所,作為維穩和賺錢手段後,難道當地政府就高枕無憂了嗎?林展暉說,中國犯罪人口如果繼續快速增加,恐怕也將拖垮中國財政。他以看守所平均每人伙食費20元人民幣為例,若為「免費牢飯」入獄者眾,最終肯定會形成龐大的財政負擔。

有不少中國網友也分享身邊案例,說在上海生活過不下去了,乾脆進去吃牢飯,因為「中國管吃管住的地方只有這了」。

科技創新值萬金 馬斯克或成首位兆元富翁

▲2024年10月14日,SpaceX獵鷹重型火箭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台起飛。Getty Images
第261期
路克、高芸

馬斯克(Elon Musk)的龐大商業帝國涵蓋電動汽車、社交媒體、太空火箭以及腦植入技術,或許將讓他成為全球首位兆元(美金)富翁。

馬斯克的商業成就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和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作為電動車第一品牌特斯拉(Tesla)的掌舵人,他目前已是全球首富,身價約達2,560億美元(約新台幣8.2兆元)。

據總部在英國的跨國集團「英富曼」(Informa)旗下的研究機構Informa Connect Academy預測,馬斯克有望在2027年成為第一位兆元富翁。他的淨資產以每年約110%的速度增長,使他成為最有可能突破「1兆美金」門檻的富豪人選。

另兩名兆元富豪的角逐者

然而,馬斯克也面臨著競爭者。Informa認為,輝達(NVIDIA)的崛起或許會讓其執行長黃仁勳在2028年成為兆元富翁。輝達的電腦晶片為人工智慧(AI)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根據《彭博社》報導,黃仁勳的淨資產已達到1,090億美元(約新台幣3.5兆元)。

印度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的億萬富翁高塔姆‧阿達尼(Gautam Adani)也有望在2028年進入兆元富翁俱樂部。

馬斯克能否首先突破1兆美元大關,取決於他最重要的資產特斯拉的未來。特斯拉作為他創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大約7,100億美元,超過了可口可樂、美國銀行和波音的市值總和。

馬斯克擁有特斯拉約13%股份,按近期市值計算,這些股份價值約930億美元。他還擁有與其備受爭議的薪酬方案相關的3.03億股期權。雖然這一方案曾遭法官駁回,但最終還是得到了股東的支持和批准。

如果特斯拉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馬斯克的財富可能很快突破1兆美元大關。「韋德布希證券」(Wedbush Securities)的資深股票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說:「隨著特斯拉在全自動駕駛、機器人計程車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持續進展,馬斯克顯然已為未來幾年打下堅實基礎。」

依靠特斯拉持續成長

當然未來充滿變數,特斯拉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來自價格更具競爭力的中國對手。特斯拉曾經因為銷售疲軟,在2022年股價暴跌三分之二。此外,特斯拉多次召回車輛,尤其是與自動駕駛功能相關的軟體問題。

馬斯克曾透露,2008年特斯拉曾面臨破產危機,但最終獲得一筆關鍵貸款才避免倒閉。2018年他因聲稱「已獲得資金」,以每股420美元私有化特斯拉,遭到監管機構和股東質疑,最終不得不支付巨額罰款並辭去董事長職務。

儘管如此,艾夫斯表示:「馬斯克多次在特斯拉面臨困境時力挽狂瀾,無論反對者和懷疑者如何質疑,他都成功帶領特斯拉走出危機。」

然而,馬斯克的個人爭議也對特斯拉的品牌構成風險。近期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質疑,為何前總統川普遭遇兩次暗殺企圖,而現任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卡賀錦麗沒有遇襲,因而招致批評。雖然馬斯克後來刪除了該貼文並表示這是一個玩笑,但依然引發了公眾熱議。

 

世界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Getty Images

▲世界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Getty Images

 

其他新創投資事業

除了特斯拉,馬斯克還擁有專營基礎設施和隧道建設的「鑽洞公司」(The Boring Company)以及人工智慧初創公司xAI的股份。SpaceX也是他的另一大資產,這家太空公司2024年10月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由非政府主導的太空漫步,SpaceX的「星艦」(Starship)近期第5次試飛,成功返回地球,創造人類太空史。馬斯克擁有SpaceX約42%的股份,這家公司的估值在2023年6月達到2,100億美元。

此外,馬斯克還創立了腦晶片植入公司Neuralink,致力於幫助癱瘓患者恢復行動能力。馬斯克的部分財富也來自他備受爭議的社交媒體平台X(前身為推特)。他於2022年以440億美元收購該平台,但其價值在收購後,因為廣告收入大幅流失,市值迅速縮水。

科幻成為現實

特斯拉持續研發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和全自駕計程車Robotaxi近期也有了新突破。特斯拉7月在上海舉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簡稱WAIC)期間發布多款重磅產品,引發業界關注。馬斯克向公眾介紹機器人廂型車、無人駕駛計程車和人形機器人等多項創新成果。

全自動駕駛的機器人廂型車可搭乘載20人或用於運輸貨物,獨特之處在於沒有傳統的車輪、擋風玻璃、方向盤和駕駛艙,其設計靈感來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風格列車。

為應對複雜路況,該車配備了先進的自動水平懸掛系統,可根據路面情況自動調節車身高度。業內專家認為,這款車不僅適用於普通道路,還可能在「鑽洞公司」設計的隧道和拉斯維加斯環路(Las Vegas Loop)等特殊環境中發揮作用。

特斯拉還推出了一款創新的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這是一款雙座車型,採用時尚的鷗翼門設計,緊湊的車身設計非常適合在街道穿梭,可減少交通堵塞。Robotaxi可提供安全高效率的乘坐體驗,該車售價不到3萬美元,沒有方向盤和踏板,完全依靠自動駕駛技術運行。

除了革新性的交通工具,特斯拉還展示了多功能人形機器人Optimus。這款機器人配備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感測器,能在複雜環境中活動自如,協助完成從流水線作業到日常護理,再到危險區域探索等多種任務,應用前景廣闊,可望對多個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馬斯克還提出令人興奮的設想:藉由自動駕駛技術,自用車可以在主人工作或休息時變身為無人駕駛的計程車,為車主創造額外收入。這不僅能抵消擁有車輛的成本,還能最大化投資回報,開啟自用車創造收入的新時代。

這些創新技術為未來交通描繪了令人興奮的藍圖,一些分析師看好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巨大發展潛力,另一些人則對其落地時間表和實際應用成效持謹慎態度。

不過,隨著這些概念不斷發展,它們有望徹底改變人們對交通工具和自動化技術的認知。若是馬斯克的商業帝國持續科技研發並成功商品化,其財富亦將跟著水漲船高。

川普當選 美國獲勝 台灣受益

▲美國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11月初揭曉。Adobe Stock
第261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看》雜誌261期出刊之時(11月5日)恰是2024美國大選投票之日,提前兩週預測結果,是評論家大忌。但以我在美國35年來觀察政治、撰寫評論,尤其研究大選的經驗,還是斗膽預測,這場大選,如果左派民主黨不嚴重作弊,一定是川普勝選、重返白宮!這不僅對美國內政、外交,對台灣的經濟和安全以及整個世界局勢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川普再次執政,首先會把重點放在經濟上。美國GDP產值全球第一,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經濟繁榮,自然帶動全球,也促台灣市場蓬勃。台灣是美國第10大貿易夥伴。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台灣排第10名,可見美台經濟連結之密切,影響之大。

減稅:經濟蓬勃的秘訣

川普的經濟政策主要三條,第一是減稅。上次川普執政已把美國企業稅從35%(全球最高)降至21%,這次要再降至15%。川普執政四年,美國經濟之所以蓬勃,和減稅有直接關係。企業有錢,就會擴大再生產,增加招工,自然降低失業率。大眾有錢,才更敢消費。美國大眾消費占GDP產值(2023年是25兆美元)的70%!

減稅,是經濟蓬勃的良方。但全世界的左派政府,都要增稅,要搜刮民財,然後政府擴大規模、擴大官僚主義。美國的左派民主黨政府還熱衷對外大撒幣,拜登政府已給烏克蘭2,000億美元援助(相當於烏克蘭戰前38年的軍費開支),還給了哈馬斯的巴勒斯坦22億美元、阿富汗的塔列班19億美元援助。從某種意義上,哈馬斯的存活、塔列班的壯大,都是拜登等左派政府在滋養。

川普抓經濟的第二個措施,就是解除拜登、賀錦麗對開採石油的禁令。川普上次執政時,美國一躍成為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全球第一大石油產出國,使美國油價驟降。油價降低,是制止物價飛漲的關鍵之一,因所有食品等製作成本都和油價有關。川普在競選大會承諾,重返白宮後,一年之內將把電費降一半。就是他要解除石油開採禁令、促頁岩油等自由開發,使美國重新能源充足、電力充沛,價格降低。這對千家萬戶的電費負擔、各行各業的能源成本,都是一個福音。拜登、賀錦麗掌權,是不懂開採石油會降低油價嗎?不是。他們是要以保護環境為由,反對市場經濟,推行他們所謂的綠色新政的社會主義。

 

美國大選也是民主黨左派(藍州)和共和黨右派(紅州)的對抗。Adobe Stock

▲美國大選也是民主黨左派(藍州)和共和黨右派(紅州)的對抗。Adobe Stock

 

逼美國企業回歸 阻非法移民湧入

川普的第三個經濟政策是提高關稅,那些熱衷到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他們的產品再回銷美國,將因關稅提高而賺不到什麼錢,迫使他們把企業遷回美國本土,以有利於川普強調的「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現在美國東部的阿拉巴馬州等,其企業成本(人工等)和中國沿海城市已不差上下,美國企業其實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已賺不到多少錢,再加上中國官員的官僚主義、勒索管制等等,已使美國等外資怨聲載道,川普的高關稅,更會促使他們回歸本土,這對美國經濟也是利好。

在拜登任內,官方數字就有740萬非法移民湧入。美國50個州,有37個州的人口不到740萬。拜登、賀錦麗之所以縱容非法移民湧入美國,是因將來特赦後,這些人就會成為左派民主黨的票源。如美國人口最多的加州,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曾在那裡當選州長,但1986年實行大赦後,大量移民有了投票權,加州就變成了左派主導的藍州,一直到今天。非法移民、票源、掌權,這是左派民主黨的三部曲戰略。即使不馬上大赦,非法移民也可列入美國人口普查,美國眾議院的435個席位,是按人口分配的,哪個州人口增加,就席位擴大。民主黨就可利用非法移民的人頭數,增加其國會席位。所以川普上任就要邊境建牆,其中重要原因是阻止左派民主黨利用非法移民,走向民主黨的一黨獨大、一黨專權。

 

烏戰結束,川普總統會把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轉回亞洲,以制約防範中共和北韓為主。這對台灣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Adobe Stock

▲烏戰結束,川普總統會把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轉回亞洲,以制約防範中共和北韓為主。這對台灣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Adobe Stock

 

美國84年來第一個沒發動過戰爭的總統

在外交政策上,川普也與拜登、賀錦麗大相徑庭。首先會致力結束烏克蘭戰爭。只要川普執政,烏戰就會停火,因為川普會停止美國的金援。只要沒有美國的軍援,澤倫斯基就沒法繼續打下去,只能跟俄國談判,找到雙方都可接受的折衷方案,結束戰爭,挽救生命。而繼續打下去,除了消耗生命,哪一方都沒有決定性勝利的可能。烏戰結束,川普總統會像他第一次執政時那樣,把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轉回亞洲,以制約防範中共和北韓為主。這對台灣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從川普的副手(James Vance)范斯的幾次談話都可看出,他比川普更清楚明確闡述了「全球戰略重心放在亞洲」的必要性,范斯甚至公開說,烏克蘭對美國不具有戰略意義,而台灣具有。所以,川普、范斯政府會更重視台灣安全、台美關係的戰略利益。

在對北韓政策上,川普會跟他第一次執政時同樣靈活,胡蘿蔔加大棒,軟硬兼施,雙管齊下,給金正恩「面子」,美國拿到北韓停止試射彈道飛彈(橫跨日本上空)的「裡子」。美國和北韓關係解凍、對話,不僅對東北亞安全,對台海局勢穩定也有助力。

在中東政策上,川普回歸,更會有利於以色列。上次川普執政,首次出訪的國家不是傳統盟友的英國,也不是亞洲盟國日本,更不是中國或南韓,而是中東重要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川普總統在那裡主持了34個阿拉伯、穆斯林國家的峰會,形成了遏阻伊朗的戰略聯盟,營造出空前有利於以色列的政治環境;川普還一手促成了四個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和以色列建交。川普重返白宮,會重啟這種策略,中東局勢會更趨穩定。

隨著烏戰結束,美俄關係會朝向緩解方向,雖然無法回到從前,但不會惡化。川普和普丁之間有溝通餘地,而且雙方都會有願望。另外,川普政府和北京的關係也會改善,除了在台灣問題上,川普會明確告訴習近平不可對台動武(他上次執政時,就當面明確告訴過習近平)之外,其他方面,美中關係不會惡化,還會朝向更多合作,因為川普要的不是戰爭、不是對抗,而是大家合作發展經濟。

上述這些無容置疑,因為都是川普第一次執政四年時實行過的。所以他重返白宮,只會更強化,而且更會選對下屬,執行得更有成效。

美國過去84年來,唯一沒有發動過戰爭的總統是川普。但他不是靠妥協、綏靖,而是靠強大軍力增加威懾力、事先阻止。著有《談判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的川普總統非常注重,並深諳溝通談判之道,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戰爭,這是《孫子兵法》的最高戰爭境界——和平。川普之前執政四年做到了,他重返白宮會做得更好。所以川普勝選,是美國的福音,也是台灣等所有民主國家的幸運。

中國暴力救市 香港是沾光還是遭殃?

▲美國聯準會降息後,中國股市開出一波慶祝行情。圖為2024年9月27日,中國上海一座天橋上顯示著上海和深圳股票指數的數字。Getty Images
第261期
林保華

中國用《港區國安法》控制香港後,香港這個全球金融中心變成金融遺址,港股指數也被台股追上及超過。而中國股市更不必說了。而中國的經濟下行,香港恆生指數權值股中的中資股占一半以上,恆指當然跟著下行,而暴力救市時,港股當然也被捲進去,已經無法按照市場經濟原則來運作了。

到今(2024)年9月,中國股市跌不停,投資人損失慘重。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間,A股投資人平均累計損失18.42萬人民幣,而今年以來中國股市續跌,投資人預料將邁向第4年虧損。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多次發文哀鳴股市投資失利。知名財經媒體評論家「平說財經張平」在《搜狐號》發文指出,中國股市跌不停,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新股發行價過高、上市公司業績不佳、散戶投機而不投資、股票莊家(操盤手)設局坑殺散戶等。

降準降息 中國股市反轉?

9月下旬,隨著美國聯準會降息,中國也配合降準降息,考慮設立股市穩定基金,將為陷入困境的股市釋放至少8,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資金支持。消息曝光後,中國內地及香港股市大幅上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9月2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設立互換工具,允許證券公司、基金和保險公司利用央行的流動性資金購買股票;也計畫設立專門的再貸款機構,提供上市公司和大股東買回庫存和增加持股。滬深300指數為此一天飆漲4.3%,創下2020年7月以來的最佳單日漲幅。

國慶黃金週的前一週(9月23日~27日),滬指累計上漲12.81%,創2008年11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深證成指累計上漲17.83%,創1996年4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創業板指上漲22.71%,創史上最大單週漲幅。A股當週暴漲9.6兆元人民幣成交量,創史上最大單週漲幅。《華夏時報》報導,A股市場樂觀情緒空前高漲。9月26日晚間,中信證券以「幹」為題發文稱,當天召開的9月政治局會議罕見分析經濟形勢,涉及財政、貨幣、資本市場、就業、民營經濟等領域政策。總結起來就一個字—— 幹!幹字當頭、眾志成城。

香港不遑多讓,在滬港通、深港通協力下,港股成交額高達4,457億港元,打破2021年7月27日的3,606億港元紀錄,創歷史新高,帶動恒生指數上漲707點或3.55%,至20,632點收盤。全週計,恒指累升2,373點,升幅13%,是1998年10月16日以來最大一週升幅,國指累升14.39%,科指更累升20.23%,創紀錄最大升幅。但主要是中資股在升,包括內房股。期間,由於台灣股市正處調整期,又遇上颱風假,所以一度再被港股超越。

此後就關注假後升勢能否持續。中國放假一週,香港一天,其他股市不放假,這對假後的中國股市肯定有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這個「組合拳」夠不夠力?由於中國禁止「妄議中央」,所以中國的股評大致讚好者眾,外界則未必如此。

股市好轉,掌聲四起,中國一下湧現百萬新股民,他們不乏二十幾歲者,他們以為憑愛國熱情,股市就可以飛漲,因此借錢進場;香港的相關資訊比較自由,知道股市的風險而比較冷靜、理性,但亦難逃一劫。

 

香港資訊相對開放,因此香港股市的跌勢比中國急。Adobe Stock

▲香港資訊相對開放,因此香港股市的跌勢比中國急。Adobe Stock

 

刺激經濟落空 股市應聲下跌

10月8日,黃金週後首日開場,中國發改委舉行記者會,未有如市場預期公布萬億刺激經濟方案,而是重申現有的政策,令外界大失所望。隨後,中國和香港股市應聲下跌。A股一開市已為全日最高位,上證指數以3674.4點開出,暴漲10.12%;滬深300指數開盤則來到4450.37點,漲幅為10.76%,不過隨後都雙雙拉回,有股民悲喊:「今天才剛買就賠錢了!」有的吃不下飯。但上證指數還是比假前上漲4.59%。中國股市的大跌是在當天港股暴跌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9日,滬指跌6.62%,深證成指跌8.15%,創業板指跌10.59%。期間中國有一百多家公司因為業績倒退等原因而趁高價倒貨,減持公司股票而割韭菜,給股市增加壓力。

香港股市除一天休市外均保持正常交易,恆生指數自2024年9月30日收盤的21133點升至10月7日收市的23099點,升幅達9.3%。這樣與中國黃金週以前的股市收盤指數出現相當大的差距,不可能讓香港人白賺這個差距而讓中國股民吃虧,於是港股就承接隔夜美股下跌,低開250點後跌幅逐步擴大,恒指最多跌逾2,300點,收盤仍跌2,172點,以點數計為歷來最大單日跌幅,失守兩萬一關口。「北水」(中國來的資金)重臨加上交投熾熱,港股全日成交金額逾6,200億港元,隔一週多後再創歷史新高。港股大市成交6,204億港元,較上日增1.09倍,打破9月30日單日成交紀錄5,058億港元。「北水」早市曾淨流出,全日則淨流入20.66億元。港交所(0388)最多跌16%,收市仍跌逾13%;重磅科網股重挫,美團(3690)跌逾15%;騰訊(0700)、阿里(9988)及小米(1810)跌約8%。內房股賣壓重,龍湖(0960)跌22%,為表現最差權值股;融創(1918)、萬科(2202)、旭輝(0884)急跌逾三成;雅居樂(3383)跌41%。連日急升的券商股亦回吐,中金(3908)、招商證券(6099)皆跌逾三成。

經過過山車式的大動盪後,升跌幅逐漸收窄,大家期待中國有進一步的救市計畫。然而金錢救急只能是暫時的,最終還要靠股市基本面。香港跌勢比中國急,是因為香港資訊相對比較開放,對中國的救市計畫期望相對較低,不如中國以為愛國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香港近日房屋銷售暢旺,但來自「祖國」的資金不知能堅持多久。Adobe Stock

▲香港近日房屋銷售暢旺,但來自「祖國」的資金不知能堅持多久。Adobe Stock

 

李嘉誠父子「落跑」

中國要改善經濟狀況,不在於撒錢,而是要改革。從股市情況看,內房股的壓力還是很大,因此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否則很難提升內部消費。現在要像2008年那樣4兆救市已經遠遠不夠,因為內房股的規模已經擴充多少?而救房的資金是否會被轉移到股市,就看相關人的操守了。這點我沒有信心。

香港今後怎麼辦?近日房屋銷售暢旺,但是相信是撤辣後來自「祖國」的資金,不知能堅持多久?長和創辦人兼資深顧問李嘉誠、長和主席李澤鉅父子持有的家族信託「Li Ka Shing (Canada) Foundation」,以及李氏私人公司「Silvery Ring Limited」,在10月14及17日分別減持郵儲行7851.7萬H股及2280.1萬H股,每股減持的平均價分別為4.6711港元及4.7375港元,分別套現近3.67億港元及1.08億港元,合計4.75億港元。

相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以及港澳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霽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會見匯豐控股主席杜嘉祺一行。夏寶龍對匯控始終看好中國和香港的發展,著眼長遠、面向未來,積極參與內地和香港經濟建設表示讚賞。夏寶龍強調,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商業環境,為各國企業在香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夏寶龍希望匯控繼續發揮優勢,積極參與中國發展和對外開放,為香港繁榮發展多做貢獻。

香港的炎黃子孫與鬼佬似乎對前景看法不盡相同。看看哪一個更準?

美國2024大選 事關美國國運與世界未來

▲拜登任期內,美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希望盡快結束「拜登通膨」。Adobe Stock
第261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

寫這篇文章之時,美國大選的形勢已經分明。從明局上來看,川普一方優勢明顯,尤其是10月15日賀錦麗在《福斯新聞》(Fox News)的採訪中翻車之後,賀錦麗選情陷入崩塌式下滑。川普之所以能夠在真實選民中占據極大優勢,只因其競選議題切中了美國選民真正關心的問題。主要包括:經濟類的通貨膨脹、就業,以及社會治安、非法移民、子女教育、醫療等所有民生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拜登執政四年為美國人民帶來的重創。

拜登通脹讓美國中低收入階層貧困化

拜登任期內,美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食品等基本日用品持續漲價,就連左媒也不得不承認這是自1972年以來40年來最高水準,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希望盡快結束「拜登通膨」(Bidenflation)。

所謂「拜登通膨」,其實是政府開支急劇擴張引起。拜登政府上任伊始就以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擬出一系列投入極其龐大的公共支出計畫,規模超過6兆美元,占美國GDP的30%。其中以抄中國當年大規模基礎建設刺激經濟的作業為主,推廣綠色能源、發放福利為次,這一系列政策最初被美媒冠名為「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此後加上拜登、賀錦麗開放邊境引進2.000萬非法移民,2022年3月俄烏戰爭以來的對外軍事援助等開支,拜登任期內已經增發國債10兆左右,截至10月21日,設置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區的第六大道上「國債鐘」(Debt Clock)顯示的美國國債總額為35.77兆,美國人口現為3.33億,意味著美國人均(包括剛出生的嬰兒在內)負債超過10萬美元。

在物價與房價方面,拜登通膨尤其明顯:

1. 物價

《Moneywise》理財網站基於美國勞工統計局、聯邦住房局和線上房地產服務網站《Redfin》資料的一項分析指出,未來幾年,美國通貨膨脹率或將繼續超過大多數行業工資的漲幅。過去5年中,97%的職業工資漲幅未能跟上通膨,服務員是唯一實際工資成長的行業。

2. 房價

據美國房地產研究機構《Point2》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最大的100個大城市中,有68個城市的房價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漲了一倍,尤其是在2021年拜登上台之後,房價如同坐上了雲霄飛車般一飛衝天。調查顯示,當下美國租金成本漲幅遠高於整體通膨率,月租金中位數上漲10%,至1,100美元。在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供給緊張和需求激增的影響下,美國的平均房價從20萬美元左右漲到了40萬美元。報告指出,即使在2019年,部分城市的房價也只有現在的一半,房價上漲已經讓許多新生代的美國人絕望,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努力也買不起房了。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FED)2024年5月發布了《2023年美國家庭經濟福祉報告》(Report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U.S. Households in 2023),報告顯示,儘管2023年美國通膨有所放緩,但它繼續對美國人的生計造成沉重打擊。美國家庭現金儲備總量已從2021年末的18.0兆美元下降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17.8兆美元,且仍有下降趨勢。調查結果顯示,在截至2023年10月的一年,有17%的受訪成年人表示,無法全額支付所有帳單;有63%的成年人表示,手頭現金剛夠支付400美元的緊急開支。但福利等各種開支,導致近兩年時間內美國公共債務增加了10兆。

在如何降低通膨上,賀錦麗曾有數次面臨記者提問,在9月10日與川普辯論之前她背誦什麼是通膨,在辯論中回答「我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沒有一次提到具體方式,這讓一些中間選民很失望。

川普的競選主張中,針對「拜登通膨」對症下藥,比如:降低天然氣和電力成本、裁減政府冗員並提高政府效率、為企業減稅讓製造業重歸美國(即鼓勵企業私人投資而非政府投資)、驅逐非法移民減少政府開支。據「美國移民改革聯盟」(Federation for American Immigration Reform)今年5月的報告顯示,僅在2023年這一年,美國納稅人為2,000萬非法移民支付了1,507億美元。此外,結束烏克蘭戰爭以減少戰爭外援,都是降低政府開支的方式。

 

非法移民大量湧入已經破壞美國人的財產安全。Adobe Stock

▲非法移民大量湧入已經破壞美國人的財產安全。Adobe Stock

 

拜登、賀錦麗政府摧毀了美國人民的生活安全

拜登、賀錦麗政府如何摧毀了美國人民的生活安全?擇其大端,就是引進2,000萬非法移民,並修改法律,降低犯罪標準,輕罪不罰。

1. 非法移民正在摧毀城市與社區安全。

關於美國拜登政府三年半時間內放進非法移民2,000多萬,其目的是為了讓非移成為民主黨的票倉,給美國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其中包括擊潰城市秩序等。這些我已在〈2024美國大選的關注焦點:非法移民〉(《看》雜誌第260期)詳細分析過,本文補述一點情況,指出非法移民大量湧入已經破壞美國人的財產安全。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不再是民主黨政府的律條。

以紐約市為例,紐約市左派長期執政,曾頒布法律保護占領房屋者的「權益」,一旦房子被霸占了30天,要趕走占屋者便非常困難,房主必須採取法律手段才能將其驅逐,這個過程要花高昂的律師費,且令人筋疲力盡。從2023年開始,非法移民尤其是委內瑞拉黑幫利用這條法律,在紐約幾乎是有組織、有計畫地占領房主正在租售的房屋(squatter,意指未經允許即住下來的人),發生了不少血腥案件。在華人聚居的法拉盛(Flushing),一名女子發現有人未經允許入住她從父母繼承的一棟價值百萬美元的房子,於是她換了門鎖,反而被警方逮捕。另一起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在曼哈頓,一名女子從歐洲返回,發現其已故母親的公寓被兩個人占用,這兩位非法占房者殺害了她並將其肢解後藏於行李袋中。這些涉及非法占屋者的事件頻繁發生,讓許多紐約人對他們的權利和紐約法律產生了疑問。在巨大的壓力下,紐約市不得不修改相關法規。同類事件在舊金山、洛杉磯、亞特蘭大等城市也發生多起。

不僅是個人房屋被占,租房公司也不能倖免。從2023年12月開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Aurora)發生多起委內瑞拉黑幫非法占領當地居民的公寓樓並收取租金的案例。被占多處房產的房產管理公司「CBZ Management」(總部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僱用的管理者拒絕占領者侵入,就會被殘酷毆打。「CBZ Management」管理層表示,他們曾請求當地警方和聯邦調查局幫助制止敲詐勒索行為,但警方與聯邦調查局(FBI)拒絕介入,向政府求助也未得到幫助。

美國的邊境危機最終為化為美國國內社區的治安危機,沒有人比邊境巡邏人員更清楚這點。10月13日,「全國邊境巡邏委員會」(National Border Patrol Council)代表全體邊境巡邏人員正式表態支持川普,該委員會主席說:「如果我們讓邊境沙皇賀錦麗贏得這次選舉,這個偉大國家的每個城市、每個社區都將下地獄」。

2. 拜登政府縱容「零元購」,摧毀美國的零售商和社區。

放縱犯罪,是民主黨一方的長期政策。在民主黨執政的州,多年前就開始修改降低犯罪標準,使暴力罪犯無需保釋就能釋放,堪稱樣板的是2014年加州議會提出《第47號提案》(Prop 47),根據該法案,盜竊950美金以下由重罪(felony)改為輕罪(misdemeanor),無需懲罰。該法案最後交付公投,以58%贊成的比例通過。推動並支持該法案的主體是加州民主黨人士,後被紐約芝加哥等其他民主黨城市仿效。2020年5月,「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簡稱BLM)活動中發生大量搶劫商店的行為不受懲罰,均是依據此類「法律」,仿效加州。

加州蛻變成犯罪天堂,自此開始。比較諷刺的是,即使加州大幅度降低犯罪標準,2022年在全美25個大城市中,舊金山整體搶劫率排名第5,凶殺率排名第6。

自從2020年5月「黑命貴」在全美得勢之後,「零元購」(Zero-dollar Shopping)蔚為風潮,民主黨治理的城市,例如:紐約、費城、芝加哥、底特律、曼菲斯都經常發生這類以黑人為主的有組織盜搶行為。根據全美零售全調查,所有零售損失的37%是由於外部盜竊造成的。2021年與盜竊相關的損失已經接近950億美元,約占美國全年總零售額的1.4%。2022年零售安全調查發現,10家零售商中有8家報告稱,2022年「暴力和侵略」事件有所增加。2022年,商店因零售盜竊造成的損失估計達866億美元,2023年以來,每年超過千億元。金融公司「第一資本」(Capital One)預測,到2025年,這一數字可能達到1,150億美元。其中,幾大民主黨管理的著名城市都是「零元購」這類盜竊搶劫案件的高發之地,2022年,紐約市盜竊投訴數量共報了50,698 起投訴,不少零售商被迫關門。

政府的職責之一就是保護邊境,對外防止侵略,對內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與財產安全,拜登、賀錦麗政府有意放棄這兩項基本責任,置美國人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於不顧。這樣的政府,自然不受美國人民歡迎,這是2024年美國大選中賀錦麗選情崩盤的主要原因。

2024年大選結果事關國運

本文寫完之時,離美國大選日只有13天了。這次大選結果將如何?我並不樂觀。因為這次民主黨完全罔顧真實民意,頑固堅持重施2020盜選故技:通過左派民調顯示「民意」,配合戰場州推遲計票,用幾天時間灌票,然後宣布勝選,州議會認證通過,提交國會參議院。

我說民主黨不需要真實民意,是因為本次大選,左派的全球化議題,比如:氣候、盟友安全(其實就是幾場戰爭的援助)、各種進步主義主張等,完全在競選中消失了,賀錦麗幾乎不在公開言論中談及。在相關採訪與辯論中,賀錦麗除了在非洲移民、拜登政績方面答非所問之外,還照抄一些川普主張,比如:小費不收稅、恢復開採天然氣與石油等。儘管真實選情不妙,民主黨對這次選舉仍然勢在必得,底氣何在?祕訣就在美國的地方選舉管理有隙可乘:一、美國沒有負責選舉的全國性機構;二、根據美國各州選民身分識別法,截至2024年4月,已有35個州要求選民在選舉日出示身分證明才能投票,其餘15個州(民主黨州)「無需出示任何身分證件」;三、計票過程是否透明,取決於當地選舉中心計票時聘請的監督員是否盡職公正。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市官員的文章就做在投票站工作人員的安排上。2024年8月初,底特律選舉委員會任命了2,337名民主黨監察員、310名共和黨監察員。據共和黨調查,其中至少有100人被證實是冒充共和黨人的民主黨人;四、事後法律追訴不能改變選舉結果。

因此,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相當程度上是每一個地方政府選舉官員的良心帳。

我在〈2024美國大選的明局與暗牌〉(台灣《上報》,2024年10月21日)一文中指出,10月中旬之後,美國大選局勢已經明朗。從明局來看,賀錦麗一方由於兩次接受媒體採訪嚴重失分,選情出現崩塌式下滑;川普一方的選情越來越好,而且與2016年、2020年兩屆完全不同,除了選民支持之外,各界名人公開力挺,包括不少民主黨人、矽谷名人、華爾街大老均表態支持川普,川普一方勝選是大概率事件。暗牌是:民主黨主政的州有15個規定選民投票無須驗證身分,決定大選最後贏家的7大戰場州在身分驗證上有6州持此政策。

以喬治亞州為例,《亞特蘭大憲法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10月中下旬之交的民調顯示:川普以47%比43%領先賀錦麗;60%受訪者認為美國在錯誤方向。選民最關心問題依序為:通膨、物價飛漲(19%)、經濟和就業(17%)、保衛民主(17%)、非法移民(14%)。

面對這種不利的形勢,喬治亞州州務卿又準備重施2020年盜選故技。10月20日,該州州務卿布瑞德‧拉芬斯珀格(Brad Raffensperger)在接受CBS的《面對國家》(Face the Nation)節目採訪時公開宣布:「75%的選票總數將在選舉之夜晚上8點之前公布……我們將等待的是不遲於 11月8日(週五) 到達的海外選票 。」

美國海外人員在2023年總數為280萬(外交、駐軍、駐外商務人員等),今年民主黨宣布共有700萬海外選票需要等待選後才來,人們已經在質疑為何一年之內突增420萬海外美國選民。但喬治亞州務卿這筆選民數字帳漏洞百出,是很容易被揭穿的謊言:喬治亞州人口共1061.74萬,18歲以下占比約20%,也就是說有選舉資格的最多800餘萬,25%人口約為210萬左右。喬治亞是全美第八人口大州。州務卿宣布的數字,就算按民主黨宣傳的全美海外人員700萬計算,喬治亞占了三分之一弱。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數字,只能說,喬治亞州接到的灌票命令是這個數字。順便說一聲,這位州務卿2020年大選中為民主黨立下的功勞曾得到民主黨高度讚揚。

完全由民主黨操控的密西根州、反對川普的共和黨建制派掌權的賓西法尼亞州的州務卿,早在今年8、9月間就正式宣布選舉結果將延遲數天公布。

 

美國是否健康,關係到世界走向何方。期望那個曾經美好的憲政美國歸來。Adobe Stock

▲美國是否健康,關係到世界走向何方。期望那個曾經美好的憲政美國歸來。Adobe Stock

 

對美國的祈願

我曾是美式民主的無條件崇拜者。2015年歐洲難民潮讓我對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現狀開始反思。自2016年以來我集中精力關注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的變化,在經歷了2020年及2024年兩屆大選,隨著我對美國政治演變的了解逐漸深入,我越來越能體會到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湯瑪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之痛。自歐巴馬宣稱要「改變」(Change)美國以來,他多次寫文章談過,歐巴馬時期扶持的一些組織與教育專案,如:「黑命貴」、「反法西斯主義」(Antifa,anti-fascist的英文縮寫)、LGBTQI+(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變性人、Queer酷兒或疑性戀者、Intersex雙性人,加上無性戀等的縮寫)、批判性種族理論、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多元、平等、共融)等,導致公眾的價值觀不斷被教育界和媒體侵蝕,美國逐步走向墮落,「如今已經進入一個不可逆轉的時刻(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懷疑那就是我們要被帶到的時刻,任何人對此都無能為力。」

但我還是心存希望。在我被迫流亡時,是美國收留了我,我一直將美國視為第二祖國與家鄉。更何況,美國是否健康,關係到世界走向何方。2020年以來的教訓是:一個失去選舉誠信的美國,將使世界陷入混亂無序與戰爭。

我期望那個曾經美好的憲政美國歸來,世界需要它。

談選股

▲ETF屬於被動型投資。Getty Images
第261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是的,在指數化被動投資當道的今天,談「選股」是一個相當不討好的主題。畢竟,還有誰願意花無數的時間研究股票,結果報酬率卻不如買進持有一檔ETF。然而,誠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名言:「當你發現自己站在大多數的一方時,就是該停下來反省的時候了。」股市就是這麼奇怪,當主流發展到一個極致時,往往也是反轉的開始。或許,現在應該反向思考,談一談選股了。

被動投資 vs. 主動投資

何以如此?「被動投資」(一般又稱指數投資,通常以長期持有、分散風險的方式進行投資)之所以有效,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市場有足夠的「主動投資」(積極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人研究並操作股票,使得股票價格有效反映基本面。今假設所有人都不研究股票,每個人都被動投資,那麼股價就會和基本面脫鉤,而使得被動投資失靈。說白了,就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成分股太貴,「非ETF」成分股太便宜。當然,目前還不至於太離譜,而且市場有自我調節的力量:若趨勢不斷往被動投資發展,造成股價漸漸偏離基本面時,一方面被動投資所買的成分股太貴,影響日後投資績效;一方面僅存的少數主動投資人,更容易發現市場價格錯誤而操作獲利。於是被動投資減少而主動投資增加。

總之,「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之消長,有一個動態關係。當被動投資過熱,主動投資的獲利機會就相對增加。

主張被動投資者總認為,投資人自己研究選股是非常困難的事,往往費盡心力結果卻是徒勞無功。乍看之下,的確如此。市場有無以數計的投資機構與專業分析人員,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地研究股票,業餘投資人豈有機會?但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今ETF當道,台灣50或VOO等主要ETF已經成為大型法人的主要投資部位。主動投資已經大幅縮減,人員配置亦隨之精簡。

選股不難: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此外,投資人要善用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模仿機構投資人。

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一向主張,業餘投資人只要稍稍花一點時間關注生活小事,就可以做好選股工作,並打敗高薪的職業分析師。他在《打敗華爾街》(Beating the Street)中記述了波士頓郊區一所學校的老師,茉莉西女士(Ms. Morrissey)帶領一群七年級生,以紙上模擬方式進行投資的故事。他們選出了沃爾瑪(Walmart)、耐吉(Nike)、迪士尼(Disney)、泛泰(Pentech)、Gap、百事可樂等生活上所接觸得到且產品或服務令人由衷喜歡的公司。他們的投資組合在1990~1991二年期間的報酬率高達69.6%,同期間S&P 500僅有26.08%。

《世上最簡單的投資策略》(The World’s Simplest Stock Picking Strategy)作者愛德華‧萊恩(Edward Ryan)延續林區的觀念,認為專業人士擅長財報分析、產業研究、股票評價等,但往往見樹不見林,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受與熱愛程度。而這正是業餘投資人可以發揮所長之處。業餘投資人只要稍微留意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就不難找到蘋果、臉書、亞馬遜、好市多等超級好股票。這些股票,反而專業投資人會因股票價格、風險等種種因素而躊躇不前或不能長期持有。

 

業餘投資人要往冷門、小型、陌生的產業尋找好股票,比較有機會勝過專業投資機構。Adobe Stock

▲業餘投資人要往冷門、小型、陌生的產業尋找好股票,比較有機會勝過專業投資機構。Adobe Stock

 

尋找冷門股

歌林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布魯斯‧格林沃德(Bruce Greenwald)認為,業餘投資人要往冷門、小型、陌生的產業尋找好股票,比較有機會勝過專業投資機構。大型機構對熱門股早就研究透澈,而且派員反覆訪談,其專業與資訊掌握能力,絕非業餘投資人所能望其項背。但冷僻陌生產業就不同了,尤其是沒有名氣的小型股,根本乏人問津。因此大家都一樣不熟。有的法人機構甚至有篩選機制,把這些冷門股剔除在研究名單之外,直到這些股票上漲之後,引起市場關注,才納入研究範圍。因此,業餘投資人在這塊反而沒有限制,擁有優勢。

但冷門股有搞頭嗎?有的,而且值得挖掘。格林沃德認為,壟斷能力是企業長期獲利的基礎,但除了天然壟斷具有全面性之外,長期壟斷能力通常只存在於地區性或狹小產業區隔範圍內。在這個小區域內,只容許一家業者存在,例如深山裡的雜貨店或加油站。

或許你會認為,這種區域性的壟斷不具成長空間。其實不然,有時候可以因為某種無法預知的因素,小企業會成長為國際級企業。例如美國電塔公司(American Tower Corp,代號AMT)原本只是美國電台(American Radio System)的一個單位,1995年成立後,不斷併購各州的電塔,終於成為全國性的電塔系統,而於1998年獨立為公司,並不斷向國外擴張。電塔為手機通訊所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目前該公司已名列全球500大企業。十年前,美國電塔在華爾街還是個陌生的名字,根據美國私人投顧公司Motley Fool的一篇文章,已經有個別投資人發現並長期持有。

其實,台灣有許多企業,產品一般人並不熟悉,卻銷往世界各地,有著驚人的競爭力,就是所謂的「隱形冠軍」。這些隱形冠軍儘管經營實績很好,通常規模尚不足以列入主要市值型ETF,僅有少數以小型股為成分的ETF會納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這種ETF彌補台灣50的不足,但喜歡挖寶的投資人不妨自己去探索。

主、被動並存 享受投資樂趣

其實,投資人不必選邊站。我們可以主、被動並存,既持有ETF也持有個股。至於二者的比例,可依個人偏好調整。有的人偏重被動投資,偶而選股,可以八成ETF,二成個股;如果你喜歡研究股票,分析個別企業,當然可以積極一些,一半一半或是更多的個股。

最後,容筆者提一下個人的感覺:雖說投資就是為了獲利,但研究個股,選擇自己的投資組合,其趣味和持有ETF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選到長期的優質企業,那是一種喜悅卻又不足為外人道的感受。總之,不必固守一個陣營,我們可以主、被動並行,魚與熊掌兼得。

談廢除死刑與羈押柯文哲

▲2024年9月20日台灣廢除死刑聯盟執行董事林心怡(右四)在台灣憲法法院裁定保留死刑後舉行的新聞記者會上發言。Getty Images
第261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廢不廢除死刑是存在已久的爭議,最近大法官有關死刑的決議再度引起討論。而民眾黨柯文哲主席被羈押一事也引起是否公平的爭議。兩種爭議有一個重要的共同原因,即判和不判死以及押或不押人中間都有個很大的利害差距,怎麼判都有一方不服氣,而負責判決的人也常很難做決定。如果我們能設法縮小不同判決間的利害差距,判決可以更客觀精確,是否公平的爭議可以減少,也可更符合社會整體的福利。

如何降低「廢死」爭議?

用大家比較熟悉的學校成績為例,可以清楚看到判定結果之間的利害差距太大所可能造成的問題。如果成績制度是不到60分的就要退學,而60分以上的則可以拿獎學金,則不少學生可能覺得很不公平,因為同樣能力和用功的學生,張三只一題不小心寫錯就退學,而李四只因考試前恰好念到一個和考題相同的題目而拿獎學金。如果部分成績不是用答案明確的測驗題決定,而要由老師主觀判定給分,老師也會有難以決定的困擾,有時候老師可能會有主觀而不公平的決定,有些老師則會盡量寬鬆或放水做好人。

所以我們常給老師比較多的選擇,讓不同判定之間對學生的利害差距縮小,而使老師可做更精準而客觀的判定,以減少不公平和爭議。例如60分以下、50分以上的可以補考,就是要搜集更多資訊之後再做判定。通常也要二分之一以上的科目不及格,也就是要好幾個老師都做不利的判定,才會被退學或留級。而要拿獎學金,常要平均成績80分以上才可能。由這例子來看,縮小死不死刑和押不押人之間的利害差距,也可使爭議減少而更公平。

判不判死刑,對相關的人而言本身就是很大的差異。而我們現在若不判死刑就只能判無期徒刑,以前只要關10年就可假釋,現在也只須關25年就可假釋,而且還可能有遇到大赦的機會。這使死刑和非死刑間的利害差距很大,因此使很多人認為廢死對犯人的懲罰乃至對社會的警惕作用都太小。這是不少人反對廢死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在現行的無期徒期之外再加上一些可能更有懲罰性、隔離性或者導正性的處置,法官可以有更多較精準的選擇,反對廢死的民意就會減少。目前法務部已朝這個方向在規劃,大家也可努力研究有那些方法可以比現行的無期徒刑更理想,更接近死刑,甚至可以更合理替代死刑。

主張廢死的部分原因也是擔心法官的裁量權太大而造成不必要的甚至不正確的死刑,因此訂定較嚴格而明確的死刑條件,也可減少堅持廢死刑的民意。大法官會議最近的解釋大致就是朝這個方向調整。至於哪些條件值得考慮,社會大眾也可以多思考並提出意見。

廢不廢死的主張有部分是基於理念、感情、道德乃至宗教的理由,這些理由很難被科學、道理,甚至利益說服,因此廢不廢死的爭議會有一些人堅持到底而不易完全消除。政府或社會如果想要完全消除爭議或支持某一方,可能不易達成目標,反而會讓爭議持續下去,而若由前述兩個方向同時調整,縮小死刑和非死刑之間的處罰差距,廢不廢死的歧見雖然仍在,但雙方堅持的人數及意見衝突的程度應可以減少,因而較可能透過民主的方式達成對雙方和社會都有利的暫時性妥協方案。而在妥協方案施行一段時間之後,依累積的經驗再做檢討。

如何降低「羈押」爭議?

羈押和不押的利益差距也很大,並更可能造成對於其判定是否公平合理的質疑。為防止逃亡串供等問題,羈押有時的確有必要,因此大概很少人會主張廢除羈押制度。但基於偵察期間很多資訊不宜公開的現實限制,要不要羈押的判決無法清楚向大眾說明,檢調和法院已經掌握和須待羈押再進一步調查的分別有那些資料,於是利害關係人和大眾難免會質疑羈押的必要性和公正性。若涉及政治人物時,更可能有政治力量介入宣傳操作,而傷害司法的公信力。

但羈押制度不能廢除,司法單位也不能為取信於人民而公布所有資訊、懷疑以及待查的事項,以致反使有些嫌犯得以脫逃、串證和滅證。所以降低押與不押之間對嫌犯非必要的傷害差距,是較可能降低爭議的方法。這包括降低羈押本身的不必要傷害,以及增加不羈押時可以防止逃亡、串供、滅證等行為的處置兩類辦法。

後一類辦法已不少,如限制居住出海和裝電子腳鐐。現在也許可再研究多一些高科技的辦法,以降低羈押的必要性,以及縮小嫌犯押或不押之間自由和利益之差距。而更值得努力的是降低羈押時不必要的傷害。有些案子嫌犯的相關人士會指責司法機關是押人取供,有些不喜歡某些案子嫌犯的人,也說押起來他就會乖乖認罪。會有這種說法的原因,是羈押的日子和環境確實不好過,對一些人而言甚至像是在刑求逼供。這不僅可能不公平,也不合人道精神。

給予「無罪推定」者應有的人權

十多年前有位大企業家帶著他曾被羈押而後來證明無罪的高層幹部到台灣智庫找我,那位傑出的年輕人說起被押時的情況又再痛哭。我現在想起來仍很難過想流淚。看守所關的人尚未被判罪,應該是無罪推定,但他們實際的生活甚至不如已經定罪的監獄犯人。道理上羈押的目的只在防止逃亡、串供、滅證等行為,最好不能有超過這些目的的不必要傷害。但我們因為經費和人員的限制,卻使被羈押的人生活在很差的環境和待遇。這是我們亟該改善的地方。那位企業家希望台灣智庫能促進必要的改善,我也曾向幾位高層人士建議,但我們顯然還有很多可以改善之處,我覺得對不起他們的期望。這也是我寫這篇外行人文章的重要原因。

要如何改善,當然要專業人士及有經驗的人來提出意見。但投入更多經費、人力以及現代化設備也是必要的。有人可能認為不應為犯罪者花太多錢,但看守所羈押的人本來就仍未定罪,該有合理的人權和生活環境,而不是在讓他受到不該有的待遇卻證明無罪之後,再給他們一點點金錢補償。而如果我們在不羈押而可防串供逃亡等方面有更多有效的方法,要羈押的人數會減少,也較易改善其環境。

即使是確定有罪的人,司法的目的也是要藉合適的處罰來降低犯罪行為,而不是報復,因此政府仍應該花相當經費給他們合宜的待遇。但不少人可能不認同這種想法,例如最近有人主張以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來取代部分死刑時,另有人即反對說,為什麼要用人民的錢來養犯罪者。因此,要改善監獄待遇甚至看守所待遇和人權,可能還要有更多想法和實際方法上的溝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