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如何传播理念?

Thinkstock
第152期
戴士杰
「如果一句话可以改变一间企业的命运,我愿当说那一句话的人。」
不论您是企业老板、中高阶主管、团队领导者,还是小小的基层工作者,在公司遇到的一切大小问题,都欢迎您来函提问!《看》杂志特约企管顾问戴士杰将竭诚提供您创新的见解!

问:某人权团体经营困难,负责人秉持热诚,但年事已高,坚持多年终究有些挫折与无力感。倒不完全是经费短缺问题,而是觉得要「卖理念」不是那么容易。究竟「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的经营和推广,有甚么要领?

 

答: 这是个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烦恼。

这世界上还有甚么比「卖理念」、「不营利」更高尚的事情了?君不见许多宗教团体反而比企业经营得还要成功?君不见许多企业拚了老命想替自己的公司寻找更崇高的价值观,好让员工能够为企业牺牲奉献?

所以,先别无力和挫折了,您愿意为这个世界、为善良的理念服务,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先替自己鼓鼓掌吧。

很多商业模式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商业化」,纷纷向非营利组织效法,所以,请容我这个NPO的外行人来提醒您,到底营利组织向非营利组织学习了甚么:

 

一、    审视组织提供的价值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是人们变得冷漠,而是每个人每天都有太多事情要关心。(不信您打开您的手机,统计一下您一天要照顾多少个APP?)

所以,既然要关心的事情太多,如果与我「无关」的事情,我当然不愿意关心喽。因此,如果贵组织提供的价值,不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每个人都觉得很陌生、与我无关,当然很难引起共鸣。

那么人们关心甚么呢?

过去,非营利组织通常是使用「同理心」的角度来打动群众,但光这样其实很薄弱(而且竞争者太多了)。想要走出差异化,必须提供更强烈被需要的价值。

请容我引述《获利世代》一书中的归纳,提出几个非营利组织较容易提供的价值:

1.    新需求:看见未来趋势,有一天,人们会需要您的服务。 2.    效能改善:让世界更好、让人们的生活更好,我也会受益。 3.    别人不想做的:例如穷人银行、乡村电话等等,财团不愿做的。 4.    风险降低:有一天,我或我的亲人可能也会需要这个组织的帮助。例如瑞士的空中救援服务REGA的捐助概念,就是基于空中救援非常昂贵,如果我是经常登山的人,花点小钱维持它的运作,反而有一天我可能受益。 5.    提高可及性:过去我没有机会得到的(例如可能负担不起),现在有机会可以得到,例如补助落后国家一学童一笔电的计划。 6.    便利性:人都是想做好事的(我指的是正常有同理心的人),只是有时候做好事很麻烦。如果您让做好事变得很简单呢? 例如,红十字会与航空业者合作,请空姐向游客收取用不着的零钱外币,捐助给非洲饥童,不但帮您解决零钱太多的困扰,又顺便做了好事。(其实人们才不清楚是捐给非洲还是南极洲,对吧?)

 

二、    说故事

或许您会说,我提供的价值,很难引起多数人关心,怎么办?

您可以先别急着收掉这个组织。不妨想想,或许,您只是缺乏说故事的本领。

「如何说故事」这件事本身就可以出好几本书了,在此不赘述。简单地说,可分为以下步骤:

1.    让听众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痛苦或迫切性(引发同理心)。 2.    提供解决痛苦的方案(就是贵组织了)。 3.    证明这个方案有效。 4.    号召听众行动(不管是做甚么,如捐钱、留资料、按赞等)。

如果您有兴趣研究怎么说故事,不妨参考《视觉沟通的法则》一书,或者是TED相关的丛书(17分钟都是在号召听众行动啊),或是上KickStarter看看全世界的高手如何靠说故事就募到大笔金钱。

 

三、    群众力量

「就算会说故事,也不可能说故事给全世界的人听。」但在这个时代是有可能的。

当我们自己缺乏智慧的时候,过去我们会仰赖香烟、仰赖大师、仰赖顾问、仰赖神赐您一个好点子。这个年头,您可以仰赖大众,也就是「集体智慧」的概念。

把您的故事不厌其烦地说给很多人听(当然,一开始找对的地方讲很重要,不然您会挫折),号召他们加入您,然后请他们一起思考怎么说给更多人听。

透过网络科技、社群媒体……不断地说故事、号召行动。总有一天,传统媒体这头大恐龙也会注意到您的故事,然后就引起更多人关注。您,就有可能改变世界。

 

戴士杰简介:

他,看多了企业内反复发生的故事。 24岁,写了第一本管理书,从此开展专栏作家生涯。 25岁,放弃念博士,创办顾问公司,并在多家知名企业、大专院校授课。 33岁,看见自己的局限,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现任软件业策略长一职。

「当局者迷,说破了,其实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提问信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油畫修復師蔡舜任 歐洲大師唯一台灣傳人
他是第一位取得義大利翡冷翠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學士學位、油畫修復師執照的台灣學生,也是歐洲修復大師Stefano…
帶孩子回台東種米,范逸嫻創立品牌「源天然」
  春意盎然的大清早,搭上羅永昌、范逸嫻夫妻的休旅車,前往「池上鄉最高的田」。車上除了夫妻倆,…
松林中蛻變的彩蝶
春天,最適合散步。今晨,久違的陽光溫暖催促著我晒一晒沉鬱的心,找尋失落已久的悸動。那芳齡已18的「小紅」車伴著我,…
《P民報》針砭時弊 觸犯敏感神經遭封
近日,廣受大陸網友歡迎的《P民報》被新浪微博強行刪除。《P民報》是以電子報形式出刊,於今年6月由大陸網友創辦,…
澳洲總理陸克文的「滿清困惑」
最近澳洲政壇上發生了兩件被稱為「醜聞」的大事,一是澳洲國防部長接受華裔商人劉海燕的祕密資助;…
旺生企業郭瓊英 成就鰻魚女王品牌之路
旺生企業董事長郭瓊英,經營鰻魚出口超過四十年。葉俊宏攝影 旺生包裝廠員工排排坐,挑揀分類鰻魚。葉俊宏攝影「刷!刷!刷!」…
節儉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消費總是快樂的,於是,我們很自然地以為,減少消費就是減少快樂,所以節儉是一種自我克制的不得已行為。我們進一步以為,節儉之所以存在,…
香港擬推簡體字 引外界爭議
 香港教育局近日提出更新中文科課程,建議將簡體字納入中、小學教材中,引起外界爭議。去年12月,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