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祭月、遊月,此物最相思!

月亮自古就是中國詩詞吟誦的對象。圖為嘉義市孔廟與滿月。
王嘉益
第46期
齊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這是唐朝宰相兼著名詩人張九齡所寫的〈望月懷遠〉,意思是指長夜漫漫,遠隔兩地的有情人,在此時抬頭仰望皎潔的明月思念著對方,別離的相思及愁緒占滿心胸,徹夜難眠。

明月,千古相思情的寄託

古今多少文人騷客藉明月寄相思,「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到中秋分外明,也格外圓,這種圓滿切合了中國人追求凡事圓滿的心理,因而中秋成了家人團圓的節日。而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情。

明月寄相思,多情人寄語明月表真心。而情人們也都希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所以有人說,最好不要在月亮下分手,以免見月思人,見月傷情。觸景傷情古今皆同!

嫦娥飲仙藥,飛往月宮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引述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典故,當然,帶著作者李商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漢代《淮南子》及民間有多個嫦娥奔月傳說版本留傳,其中之一為:勤苦修煉的后羿及嫦娥終於獲得仙人所賜予的仙藥,他兩正欲一同服食仙藥,功成圓滿。此時,大地卻出現了十個太陽,遍地烤焦,生靈塗炭……

后羿心憂百姓不願離去,卻在慌亂中灑翻了仙藥。面對可怕的大地,他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師父並借得神弓,終於射落九個太陽還大地清朗。而喝下仙藥的嫦娥已經圓滿功成「白日飛昇」,她冉冉地飛往月宮,失了仙藥的后羿追之不及,兩人依依相望愈隔愈遠,最終只留下后羿一人在人間臨月悵惘。

多麼動人的故事!

唐玄宗遊月宮,得《霓裳羽衣曲》

另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唐玄宗遊月宮了。這個故事出自《明皇雜錄》,在《太平廣記》裡也有記載,而《初刻拍案驚奇》裡的故事則比較生動有趣。

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如銀,萬里一碧。玄宗在宮中笙歌進酒,憑玉欄,仰蒼穹,賞皓月,不覺襟懷曠盪。玄宗心思:「此月普照萬方,如此光燦,其中必有非常好處。聽說嫦娥竊藥奔月。既有宮殿,定可遊觀。只是如何得上去?」於是玄宗急請當時著名的修道人法善法師前來。

只見法善將手中板笏一擲,現出一條銀色長橋,那頭直接著月內。法善就扶著玄宗,踱上橋去,隨走過處橋便隨滅。只覺得才走了不到一里多,就到了一個地方,這裡露下沾衣寒氣逼人。面前有座玲攏四柱牌樓,上面有個大匾額,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金字。二人從大門進入,庭前有一株枝葉繁茂的巨大桂樹,樹下有無數白衣仙女,乘著白鸞起舞;這邊庭階上,也有一羣拿著樂器伴奏的白衣仙女。她們看見二人走進來,既不奇怪也不理睬,不為所動繼續吹奏著。

玄宗聽著仙樂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法善指道:「這些仙女稱作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叫《紫雲曲》。」玄宗素來熟通音律及舞蹈,於是默記心中,回到人間回憶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並把曲子和舞蹈傳與楊貴妃,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國民間祭月的習俗之所以在唐代以後迅速流行,與玄宗遊月宮的傳說有很密切的關係。

祭月,表達崇拜和敬畏

中國人拜月,除了來自感念奔月的嫦娥及唐明皇遊月宮聞仙樂的傳說外,又因中國人非常崇拜月亮,它是中國人心中的宇宙精靈,並認為月中有人類生命的護佑神。《禮記》早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及「秋暮夕月」。意思是說古代天子春天要祭拜太陽,秋天要祭拜月亮。祭拜太陽是在早上,祭拜月亮是在晚上。

而「秋暮夕月」是指: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祭月是表明上天給予秋天豐收喜悅的感恩,酬神祭祖,向月神祈年、祈生育等;人們通過祭祀表達對月亮的崇拜和敬畏。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大陸各地至今仍遺留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慈禧逃難中,不忘祭月

祭月的習俗流傳至後代,八月十五晚上在屋外庭院擺設香案來敬奉月神,而這天回娘家探親的婦女,必須返回婆家團圓,民間有「寧留女一秋,不許過中秋」的俗諺。

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曾經提及關於慈禧難中祭月的事。

清朝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慈禧太后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雖在慌亂之中也不忘舊禮,便在寄寓院中舉行祭月之禮。晚飯後按著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奠「太陰君」。「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碗清茶、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就這樣,由皇后帶著妃子、格格和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隨行的宮女說:「我們都是逃跑在外的,更加敬畏神,唯恐有一點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害。」所以一有給神鬼磕頭的機會,大家都是爭著參加,在難中,對神更加敬畏、虔誠。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唐書.太宗記》中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從此中秋節就成為年中節日了。「中秋」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的「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就是因為這個八月位居古代曆法孟、仲、季三秋之中的「仲」,而且八月十五日也恰恰是中間,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稱為「中秋」一直沿用至今了。

漢代枚乘所著的《七發》中,有這樣一段敘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濤於廣陵之曲江」應是有關賞月較早之記載。還有唐明皇賞月行:「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到唐宋時才開始盛行。宋朝時,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吃月餅的由來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於祭月、饋贈親友。

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據蒙古族文化耆老說: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元蒙統治者恐懼民眾起來抵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命令屬下把「起義」的紙條藏入餅裡,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很快就攻下元大都。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用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從此民間過「八月節」和「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下來。而「八月十五」對蒙古族來說,是一忌日,故其人不過中秋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陳姍姍的「青出於藍」
 去過日本逛過百貨公司的人,對於日本百貨公司所陳列的高級和服一定有著深刻的印象,那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日幣起跳的價格令人挑眉。…
不只吃得健康 更為下一代創造可以生存的空間
您知道50年前的人吃一把波菜可以攝取到的鐵質,現在的人卻需要吃25把波菜才能攝取到嗎?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下的萊茵河畔,…
華裔加拿大世界小姐 不准赴中參賽?
第65屆世界小姐總決賽12月19日晚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結果由23歲的西班牙小姐Mireia Lalaguna Royo獲得冠軍,…
古代也有發達的科技
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談到「古時候」,就是指完全沒有電力,晚上一片漆黑、沒有燈光的純樸的農村社會;許多工作只能依賴人力,…
戀戀獅頭山
 遙望山壁,數個由石窟鑿成的天然廟宇隱約在目,走近其中,陪伴著青燈古佛的出家人,加深了遊子對入山修道的認識與想像;…
全球競爭 印度憑甚麼勝出?
這個國家,剛在2014年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這個國家,…
我要如何成為工學博士
我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擁有「土木技師」和「工學博士」的頭銜。回想起來,成就今日的我,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世界經濟緩成長 「雙底衰退」機會低
先前幾個月,世界經濟「二次探底」還只是停留在警告和預測層面,但最近全球投資人似乎深切感受到經濟二次下行的風險。不管是歐洲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