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日本明和電機(Maywa Denki)、AI影像創作團隊江戶未來式(Hello Edo)、台港新媒體藝術團隊超維度(Dimension Plus)共同合作的《新世紀浮世繪》為「2025台積心築藝術季」系列節目之一,這場穿越日本傳統與未來狂想的視聽盛宴,未演先轟動,本週票房早已售罄。
台中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右)試玩電子音樂蝌蚪。謝平平攝影
記者會上,台中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穿上明和電機招牌藍衣,又把玩了電子音樂蝌蚪(Otamatone)——明和電機自行研發的招牌樂器。明和電機在1994年出道,名字經常被誤以為是電機公司,其演出風格古怪又搞笑。
他們自行研發的音樂道具,常讓人看得目瞪口呆,例如土佐信道肩負八公斤的自製番茄人一邊演出、一邊演出音樂,超維度藝術總監蔡宏賢形容「他身後彷彿有個無人大樂團」。而這次與超維度合作的《新世紀浮世繪》是以日本俳句引子帶出四季、人、戰爭、AI、賽博龐克、太空等六個概念。
浮世繪,為日本江戶時代(約清朝時代)的繪畫形式,題材多為風景、武士、歌舞伎、神怪等。《新世紀浮世繪》導演林欣傑將串起音樂、AI生成影像、燈光、舞台機關等,蔡宏賢稱其為「現代浮世繪的立體卷軸」,觀眾可從其中觀察不同新媒體的同時迸發。
來自香港的林欣傑表示,「超維度」長期觀察空間、氛圍,試圖將各種媒體元素「變成一件事」,成為想像中的宇宙,「拼成新世紀的浮世繪。」除反應世間的美好、人對世間的反省,也含括當代的意義,例如AI的高效與可能產生的後果,「笑完之後,也許會流淚吧。」
三個團隊的合作成果將首次在中劇院演出,蔡宏賢透露,《新世紀浮世繪》除了文字腳本,還有視覺腳本,用以溝通人的動作行為呈現,快速而高效。而林欣傑則與土佐信道面對面溝通,希望突破其過往的演出,估計明和電機在《新世紀浮世繪》會有不同以往的創意;據悉已有許多電子音樂團體準備週末到歌劇院取經。
「科技藝術有快速溝通觀眾的優勢,加上音樂等媒體,可說是大跨域的年代。」蔡宏賢於2008年結識林欣傑,隔年共創「超維度」,專注於科技媒體藝術創作;蔡宏賢對林欣傑的善於表達與超強執行力讚嘆有加,而林欣傑則認為蔡宏賢能將諸多無趣之事轉為深度觀察,口頭述敘就能改變自己對事物的想像,曾有實習生形容蔡宏賢如同賈伯斯般的有才,也因此二人持續合作至今。
邱瑗表示,當時其實看不太懂提案,唯獨可感受到視覺上滿滿的撞擊,「明和電機手感十足」,她希望此二種極端衝突,能在舞台上產生有趣的交集。
台中歌劇院今年演出節目加入許多科技藝術,吸引不少北部藝文粉絲南下,而這場將在5月10、11日在中劇院演出的節目,票房也早已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