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存在高智慧的「地底人」?

▲有人認為北極和南極就是地心的入口,它們通常被強力的磁場控制著,也叫做「星門」。Adobe Stock
第264期
青蓮

地球內部是否存在生命,科學界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地函(地殼與地核之間的區域)數十億年以來都沒有任何變化,那裡很可能成為維持長期生命、穩定居住的場所,因此,「地底人」有存在的可能性。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外包技術員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Edward Joseph Snowden)曾經在「世界年代記」(Worldstone Chronicles)網站公布一項機密文件,文件中提到:「遠高於人類智慧的種族——地底人存在於地球的地函中。」

斯諾登表示,他看到的文件中寫著一些智慧高過人類的種族之類的內容。據說,其中還涉及到一些目擊事件,聲稱有研究發現,海底的裂縫中噴出熱水,UFO從海底起飛,直接進入到太陽軌道。

斯諾登說:「國防部國防高等研究計畫局(DARPA)的大部分人確信地函中存在著遠比現代人類聰明的人類。」

南北極中心的洞穴

難道地心是空的嗎?那裡真的有生命存在嗎?有科學家表示,地函自數十億年以來都沒有任何變化,成為維持長期生命、穩定居住的場所是完全可能的。

關於地球空洞論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1967年1月,美國氣象衛星ESSA3拍攝到一張看起來像是北極中心洞穴的畫面,但當時很多科學家否定了這一說法,認為這只不過是拍攝光線的問題。

但其後阿波羅11號和16號從宇宙空間拍攝北極點的畫面中,又拍攝到類似洞穴的圓形低凹畫面,這讓ESSA3的照片重新被確認。除了北極,在南極也拍攝到類似的空洞畫面,空洞內部還有某種發光體發出耀眼光線。有人認為北極和南極就是地心的入口,它們通常被強力的磁場控制著,也叫做「星門」。「星門」內部的中央是發光的太陽。有人認為那裡是異三維的異空間,UFO從那裡飛進飛出。

1946年8月26日,美國海軍派遣了名為「跳高作業」的大型部隊前往北極,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該部隊遇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當時主導調查的巴德少將告訴智利的《信使報》說:「飛機越過極點,看到了很大的未知世界的中心點。美國有必要採取緊急防衛措施,這並不是什麼無用、不安的煽動。如果新的戰爭發生,美國將遭受到從北極到南極以驚人的速度移動的飛行物體的攻擊。」

據說巴德少將通過北極上空時,遇到了從巨大洞穴中以超高速飛翔而來的UFO,令他大吃一驚。據巴德的體驗,美國政府應該知道地球內部有空洞,那個洞穴裡可能存在著具有高度文明的「地底人」。分析家推測,「地底人」的技術遠遠超過地球人。

另一處地心入口

除了北極和南極,還有一個地方也被認為是地心入口,那就是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脈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超過海拔7,350公尺,還有許多座超過8,000公尺。

1994年,科學家們赫然發現,底部竟然沒有「山根」,也就是說如此巨大的山脈竟然像空中樓閣一般浮在青藏高原上面。這一發現顛覆了科學家的觀念,令人不敢相信。

所謂「山根」,在地質學上是指山脈在重力作用下穿透地殼、深入地球內部的根基,也是地球地函的組成部分。根據一般力學原理,山脈的體積越大、越重,「山根」就會越大、越深,這樣才能保證山脈的穩定性,實現受力的平衡。

青藏高原的「香格里拉」

青藏高原的地殼並不是很厚,按理說像喜馬拉雅山這樣的巨大山脈,其重力應該會令其穿透地函,在地球深處埋入巨大山根,但實際上卻沒有「山根」,這也成為了青藏高原幾十年來的一個未解之謎。

有確切的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阿尼瑪卿山之下,存在一個面積約10至15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間。這讓人不禁聯想起藏傳佛教的一個傳說:極樂之地「香格里拉」(Shambala,或稱香巴拉)就在喜馬拉雅山的底下,而西藏的大德喇嘛們世代看護著那個極隱祕的入口。

關於地心世界入口的猜測還有很多,也許不久的將來,人們終將揭開這些未解之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