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大選落幕,堪稱美國史上最大政治冤案的2021年「JAN. 6事件」獲得昭雪指日可待。候任總統川普已經承諾,他上任第一天就將赦免JAN. 6事件的非暴力參與者。但是,我認為從整頓美國政治風氣這點出發,還需要對JAN. 6事件的重新認定以及對相關人員進行國家行政賠償,啟動與此相關的2020大選舞弊的調查。否則,這一政治冤案的昭雪只算完成了一半。
美國史上最大的政治冤案:JAN. 6事件
2021年1月6日發生的「JAN. 6事件」(January 6 United States Capitol Attack,或稱「國會山莊騷亂」),其實只是數千名川普支持者因為對2020大選被操控嚴重不滿,希望華府政界能夠傾聽民意,中止認證並調查民主黨嚴重破壞民主規則的大規模舞弊,為此目標自發聚集華府的抗議活動。當時的現場錄影就表明一些神祕人士參與其中,但此事在未經調查之時就被美國民主黨勢力定為「國會山莊騷亂」,認定為由美國右翼極端主義(川普及其盟友們)操縱的一場意在破壞、拖延、推翻選舉團的計票結果,向國會和時任副總統麥克‧彭斯(Mike Pence)施壓,要求其推翻拜登當選結果的叛亂。這一事件不僅導致美國數千人遭遇牢獄之災,部分人家破人亡,還因一場規模空前、由政府發動的告密活動嚴重毒化了美國政治,讓美國人民對政府、媒體產生嚴重不信任感。
2021年,眾議院成立了一個民主黨主導的「美國眾議院1月6日襲擊事件特別委員會」(United State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the January 6th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對此事進行調查,並在幾個月後發布第一份報告,公布他們對當日致命暴力事件原因的調查結果。媒體更是將參與者說成是主要來自紅州的極端右翼暴力團體,例如:「驕傲男孩」(Proud Boys)、對社會嚴重不滿的失業者這類社會邊緣人。但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社會各階層對當天發生的事情的看法截然不同,對JAN. 6事件定性的質疑從未消失。在2021年8月的哈佛大學/哈里斯民調(Harvard/Harris Poll)中,58%的美國選民表示他們認為該委員會有偏見,而42%的人認為它是公平的。2021年9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只有11%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非常有信心該委員會是公平合理的,另有34%的人有點信心,而54%的大多數人表示他們不太有信心(32%)或完全沒有信心(22%)。且信心具有很強的黨派性:近三分之二的民主黨人和不到四分之一的共和黨人表示他們至少有點信心。
2022年1月,芝加哥大學安全與威脅專案(Chicago Project on Security and Threats)負責人羅伯特‧佩普(Robert Pape)發布一項JAN.6事件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分析了JAN. 6當天因衝破路障而被捕的700多位「暴亂者」的庭審紀錄,發現主流媒體所說非事實:他分析的國會大廈暴亂者中有87%不是「誓言守護者」(Oath Keepers)或「驕傲男孩」等「暴力團體」的成員。佩普說,「我們習慣於將極端分子視為邊緣群體,從JAN.6參與者的人口結構和動機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確實是一幅令人不安的畫面:這些極端分子來自主流。」
佩普報告顯示的結果是:一、被捕者以40~60歲居多,極右翼組織成員的年齡結構年輕得多。許多JAN. 6的暴亂者已經結婚並照顧家庭。二、在因闖入國會大廈而被捕的數百人中,只有7%的人失業——這一水準幾乎相當於當時全國失業率的平均水準。三、JAN. 6參加者當中,超過一半是白領階層,如:企業主、建築師、醫生和律師,甚至英特爾(Intel)的高管。四、很多被捕者來自藍州(民主黨州)。
1月6日之後,主流媒體的報導指稱「叛亂分子」來自美國的深紅色(共和黨)地區。但佩普說,這與事實相去甚遠:被捕的7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來自拜登獲勝的城市,例如舊金山、洛杉磯、紐約市、達拉斯、休斯頓、費城和芝加哥等地,或來自這些城市周邊的郊區,而他們在這些地方基本上是政治少數派,其意見長期得不到表達,心中充滿壓抑憤懣。也就是說,在JAN. 6事件參與者人口構成方面,是白人、就業者和主流人群,媒體向全世界撒了謊。
以上700多人,只是佩普分析庭審紀錄的數字。據美國司法部報告,2024年逮捕了1,572名涉嫌參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騷亂的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4%。
此案波及之廣,還包括前川普政府的總統助理、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以及《國防生產法》政策協調員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他因拒絕到聯邦眾議院JAN. 6特別委員會作證而以藐視國會罪被判刑。
共和黨調查報告多方澄清JAN. 6真相
對JAN. 6事件的定性幾乎全由執政的民主黨操控。JAN. 6特別委員會的9名委員中,7名是民主黨議員,2名共和黨議員是川普反對者,從成立到2023年1月3日解散的兩年中,都是民主黨的政治武器。直到2023年第118屆美國國會當中,共和黨在眾議院中占據多數之後,才有力量對JAN. 6特別委員會的工作進行審查。
2024年12月17日,眾議院共和黨人發布了一份近130頁的中期報告。負責調查的眾議院行政監督小組委員會主席、喬治亞州共和黨人巴瑞‧勞德米爾克(Barry Loudermilk)在報告的介紹中寫道,他的團隊的調查結果表明,「1月6日在美國國會大廈發生的事件並非只有一個原因」,「這是多個層面和多個實體在情報、安全和領導方面的一系列失誤」。這份報告顯示,在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指示下,JAN. 6委員會和議員壓制了與該委員會陳述相矛盾的證據,繞開了一名關鍵證人的法律代表,並刪除了與調查有關的超過100萬組的數位資料。在提供給勞德米爾克的工作人員的檔案中,「特別委員會提供了100多份加密的、有密碼保護的檔案,但從未提供過密碼。」勞德米爾克對此表示:「與許多政府醜聞一樣,掩蓋證據使我們尋找事實和揭露真相的努力變得更加困難。」
這份報告還揭露了幾個關鍵事實:前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裴洛西在JAN. 6事件中的作用;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Christopher Miller)「駁回了川普總統2021年1月3日的命令,即使用任何和所有必要的軍事資產來確保2021年1月6日計畫的示威活動的安全」。國防部故意推遲了1月6日向國會大廈部署國民警衛隊的時間,以及國防部監察長故意隱瞞了拖延的程度,以構建有利於國防部和五角大樓領導層的敘事;JAN. 6委員會副主席麗茲‧錢尼(Liz Cheney)與白宮前幕僚長助手卡西迪‧哈欽森(Cassidy Hutchinson)相勾結,讓她提供假證詞,聲稱時任總統川普試圖暴力劫持他的豪華轎車,並在騷亂發生時開車前往國會大廈。
這份128頁的中期報告在結論中指出JAN. 6特別委員會的「失敗和政治化」,「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耗資數百萬美元成立的特別委員會是一種政治武器,其唯一目的是欺騙公眾,讓公眾將1月6日的暴力事件歸咎於川普總統,並玷汙他第一任總統任期的聲譽。」並建議對前共和黨眾議員麗茲‧錢尼進行刑事調查,以此作為調查的結束。
司法部檢察長報告首次承認在JAN. 6事件中安插多名聯邦特工
12月11日,聯邦調查局長克里斯多福‧瑞伊(Christopher Wray)宣布將在川普明年1月上任之前先行請辭,次日司法部的監察長邁克爾‧霍洛維茨(Michael Horowitz)就公布了聯邦調查局如何介入了「JAN. 6事件」的報告。
霍洛維茨的這份報告確認了一個眾所周知但是聯邦調查局堅不承認的事實,那就是人群中有26名聯邦調查局(FBI)祕密線人出現在1月6日的抗議現場(即前面提到的神祕人物),其中三人是應FBI要求到場的,一人於2021年1月6日進入國會大廈。在場還有另外三名祕密線人也進入了國會大廈,這些人中沒有一人受到起訴。但是報告並未提到幾個關鍵點,例如祕密線人的任務是什麼?他們在暴力衝擊國會的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那個被許多視頻拍到始終在煽動和平抗議中的愛國者去衝擊國會大廈的詹姆斯‧雷‧艾普斯(James Ray Epps)到底跟聯邦調查局有沒有關係?
川普因JAN. 6事件遭遇起訴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參加2024年總統競選以來,為了阻止他的參選,民主黨系的檢察官不斷對他提起各種訴訟的各種官司,美國媒體也樂此不疲地誇大報導——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的首席主持人之一喬治‧史蒂芬諾伯羅斯(George Stephanopoulos),在一次採訪中稱川普本人也曾在民事案件中被判定犯有強姦罪。川普對該媒體提起的誹謗訴訟,ABC新聞要求和解,向川普支付了1,500萬美元的賠償和一封致歉信。這些官司經過不斷淘洗「證據」、「證人」,最後勉強「成立」的是五宗刑事案件,當中兩起與2020大選有關,一起是喬治亞州「翻盤未遂」案,該案民主黨籍主控檢察官法妮‧威利斯(Fanny Willis)因利益衝突遭遇資格審議,2024年6月5日,喬治亞州上訴法院作出裁決,叫停該案的全部法律程式,直至審議完這一刑事訴訟的主控檢察官法妮‧威利斯是否有資格留任。2023年8月發起的聯邦刑事訴訟「涉嫌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案,川普被控炒作所謂總統選舉存在大面積舞弊的謊言,施壓時任副總統彭斯干擾選舉人團選票統計,並試圖利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推遲國會確認拜登勝選等。7月1日,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川普在該案中享有一定程度的刑事起訴豁免權,並指示下級法院重新評估川普的哪些行為是不能被起訴的「公職行為」。此後,該案被擱置。
從川普總統本人的遭遇,到1,000多名在獄中服刑的JAN. 6事件參與者,還有1月6日在國會大廈被安保人員開槍打死的美國空軍退伍軍官阿什莉‧巴比特(Ashli Babbit)等數位死者,以及因被起訴面臨過大壓力而自殺者,都需要對JAN. 6事件重新調查並懲治製造冤案的罪魁。
▲JAN.6事件後美國民主黨鼓動的告密潮對美國人際關係的嚴重破壞。不敢想像這類事情會發生在世界仰望的「民主燈塔」美國。Getty Images
並非政治笑話:JAN. 6事件定讞者希望拜登預防性赦免
JAN. 6事件有多冤?參與JAN. 6特別委員會的成員心裡很清楚。來自於密西西比州的民主黨籍非裔議員本尼‧湯普森(Bennie Thompson)被委任為JAN. 6特別委員會主席,當拜登對他五毒俱全的兒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簽發了「從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1日期間犯下或可能犯下或參與的危害美國的罪行」予以全面赦免的特赦令之後,還陸續赦免了1,500多人之時(不包括此前赦免的6,500餘人),這位議員先生有點心慌,12月12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表示,如果拜登總統提出預防性赦免(Preemptive Pardon),他願意接受。
從「預防性赦免」一詞的出現,可以管窺現階段美國政治之荒謬。最高法院對於《憲法》規定的總統赦免權的解釋稱「總統的赦免權是無限的,除彈劾案件外,適用於法律上已知的所有罪行,可以在法律訴訟程序開始之前,或在訴訟程序未決期間,或在定罪和判決之後行使很久以後」,但是對於「在法律訴訟程序開始之前」或檢察官提交起訴之前的罪行的赦免,卻是前所未有。目前,對JAN. 6特別委員會的委員,沒有任何人、任何組織對他們當中任何人發起訴訟,拜登也還未對他們表示任何擔心的情況下,JAN. 6特別委員會主席湯普森這麼急切地公開表示願意接受拜登對所有該委員會成員的赦免,無異於承認了這個委員會犯了罪。目前已知的是這個委員會已經銷毀了他們非法調查的所有紀錄,麗茲‧錢尼勾結證人做偽證,其他究竟還做了什麼,還得等進一步的調查。
我這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曾親身經歷過中國文革結束後的「平反潮」,也親眼見證了JAN.6事件後美國民主黨鼓動的告密潮對美國人際關係的嚴重破壞。派遣特工參加群眾抗議並製造事端這種手法,中國1989年「六四」運動時曾使用過,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更是密集使用。如果不是親見親聞,簡直不敢想像這類事情會發生在世界仰望的「民主燈塔」美國。因此,我特別盼望川普政府2.0回歸之後,還JAN. 6事件受害者公平與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