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4年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再次誕生百萬首獎

睽違四年再次舉辦的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備受國際矚目。(圖:陶博館)
謝平平

由鶯歌陶瓷博物館主辦之「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因疫情之故,停辦4年,今年參賽作品也創下歷年新高。5月2日,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宣布,首獎得主為佐藤雅之(Masayuki Sato,日),將可獲得100萬台幣。其次,金獎得主為權真姬(Kwon Jin Hee,韓)、銀獎為黃婧(中)、銅獎得主為Yulia Batyrova(俄)與Marat Mukhametov(俄)。

2024的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有來自5大洲、66國,共1,216件參賽作品,較上屆增加484件,突破該展自2004年以來的歷史紀錄,第一階段書面審查,共有81件作品進入決選。

陶博館館長張啟文表示,7位國際評審委員包括國際陶藝學會(IAC)主席Torbjørn Kvasbø、獲頒「臺灣陶藝獎」成就獎的陶藝家劉鎮洲、日本首座縣立專業陶藝美術館「茨城縣陶藝美術館」館長金子賢治、前國美館館長薛保瑕、知名陶藝家鄧惠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Susan Beiner、韓國獨立策展人林美善等,涵蓋陶藝各相關領域。

經過二階段審查,佐藤雅之 (Masayuki Sato)作品《貝殼鳥巢 22-05(喧鬧與繁華)》脫穎而出,獲得首獎。

金獎:韓國・權真姬,《概念核心_甕》

銀獎:中國・黃婧,《回#12》

銅獎:俄羅斯・Yulia Batyrova、Marat Mukhametov,《白鳥III》

另有優選9件、評審推薦獎7件,共有20件獲獎,完整得獎名單可上陶博館官方網站http://www.ceramics.ntpc.gov.tw查詢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邁入20週年,每2年以作品競賽、主題策展模式輪替舉辦,為全球首創,于玟表示,自「作品競賽」中可看見當代陶藝創作廣度,從「主題策展」中可探討陶瓷文化深度,經過9屆成果累積,已有超過3千人次的國內、外創作者參與,使鶯歌成為國際陶藝展覽的重要據點之一,期待陶博館能以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為藝文交流平台,與新北市美術館共同打造鶯歌藝術城,為新北市民提供可欣賞國際藝術作品的文化場域。

「2024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預計在陶博館3樓特展室展出至2025年4月6日,展覽期間將陸續推出國際講座、工作營等系列活動,由國際評審及得獎者向民眾分享藝文評論與創作示範等,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陶博館官網、粉專得知更詳細訊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蒜頭糖廠蛻變展風華
午後的嘉南平原,天朗氣清,蒸溽的熱氣伴隨我們來到嘉義的蒜頭糖廠。因此地早年聚集很多有錢人家,算來是頭,即稱「算頭」;後這個村落通稱蒜頭村,…
香港主權轉移11週年
正當台灣因為馬英九當選總統加速兩岸統合步伐,中國觀光客在7月4日駕臨台灣,是福還是禍引發激烈爭議時,7月1日,…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加拿大布查特花園紀行
布查特花園堪稱「花卉博物館」,廣受全世界園藝愛好者的青睞。以前曾在名不見經傳的日本三重縣鳥羽市,參觀過一個內容豐富的「海洋博物館」。…
懂得感恩 身心更健康
人生追求甚麼?有名、有利,都不如擁有「健康」實在。錢能買藥,卻不一定買得了健康生活。 感謝神、感謝他人,或僅僅有感恩之心,多說「謝謝」,…
「馬習會」對台灣政治影響有多大?
11月7日的「馬習會」,不少觀察者都用放大鏡找尋其積極意義,比如習打破兩岸領導人不相見的慣例,互稱「先生」,因此算是承認一國兩府的平等地位…
東莞千餘兒童失蹤 父母無奈巡街
「我親愛的寶貝,你離開媽媽已經486天,寶貝你一定覺得奇怪怎麼會離開媽媽?媽媽沒有離開你喔!媽媽的心永遠都會跟你在一起,媽媽真的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