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中國處境 引發寒蟬效應

▲北京當局針對外企高管人員的調查及限制出境措施,引發寒蟬效應。Adobe Stock
第250期
文龍

根據投資、消費、就業等資料顯示,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外資和外資企業也不斷撤離。北京當局針對外企高管人員的調查及限制出境措施,引發寒蟬效應。

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的資料顯示,製造業活動連續第5個月萎縮;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中國外貿出口同比連續第4個月下降。出口這一昔日可靠的經濟增長引擎的熄火,幾乎對日益加深的經濟萎靡雪上加霜。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資料,讓外界認為中國經濟不是當局宣傳的「向好」,而是「向壞」,甚至越來越壞。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三駕馬車幾乎全面熄火;中國房地產債務危機不斷爆發,債務額度都是天文數字;消費者沒有信心,不肯消費。這一切都彰顯中國經濟前景更加黯淡。

外國投資者拋售中國企業股票的趨勢,第三季度明顯加強。因中國宏觀經濟前景黯淡和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危機,外資創下「滬港通」(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建立的交易和結算互聯互通機制)在2014年開通以來季度拋售淨值的最高紀錄,拋售標的主要集中在金融類股和個人消費相關企業的股票。整體而言,外國投資人持續減持中國企業股票、外國資金外流數量不斷增加,和中美兩國的利率政策,以及中國整體經商環境惡化有明顯關聯。

中國成為外企高層禁區

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真正感到危險的是,中國的經商環境全面惡化。北京當局為應對中美關係緊張局勢而全面強化國內控制,雖然一面加強招商引資,極力挽留在中外企,但另一方面卻在打擊外資。

現在外國人去中國出差之前要三思而後行,一些外國企業高層甚至因為擔心可能不被中共允許出境而不敢去中國。

一些外企改變對中國的旅行政策,包括取消不必要、非緊急的行程,並且要求員工要結伴同行,不要一個人入境中國。為了避免公司業務或工作人員受影響,有些外企還採取了「隔離」措施,也就是不再將中國業務視為全球經營範疇的一部分,而是切割出來單獨處理。

伴隨美中關係日趨緊張,加上中國近期新修訂《數據安全法》及《反間諜法》,有些美國企業還調查了員工的背景,避免指派具有軍事背景、雙重國籍或發表過敏感言論及批評過北京經濟政策的人員到中國出差。

美國國務院6月更新了對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的公民旅遊指南,把中國劃入風險第二高的級別,建議旅客重新考慮是否要前往中國,因為可能無端被限制出境或拘留。

企業旅行和安全顧問表示,美國大公司的一個主要擔憂是員工可能被暫時或長期禁止離開中國大陸。美國風險顧問公司德安華(Kroll)駐香港的一名高層,在過去兩個月內被禁止離開中國大陸,日本野村控股一名高層也被禁止離開中國。

人權團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此前的報告顯示,目前很難估計究竟有多少外籍人士被北京當局限制出境,但保守估計至少有幾萬人。根據中國最高法院的法律資料庫的資訊顯示,2016~2020年中共當局提到出境禁令的次數比以往增加了8倍。

中國商業環境惡化

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5~6月的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325名會員中,略多於一半的會員對未來5年的業務前景持樂觀態度,這是自1999年該調查開始以來的最低水準。

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9月底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持續加劇的雙邊緊張局勢正在影響美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包括銷售不振、利潤下降、投資取消或延後。

據該委員會的最新年度調查,對中國業務未來5年前景表示悲觀的公司比例,從去年21%上升至28%,創下新高;持樂觀看法的比例下降至49%的紀錄低點;43%的受訪企業表示,過去12個月中國的商業環境惡化;與三年前相比,83%的公司表示信心下降。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公司表示,過去一年減少或暫停在中國的投資計畫,遠高於去年的22%,創下紀錄新高。這預示未來幾年美國企業的商業活動將進一步下降,原因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和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在中國銷售產品的限制增多。

「大多數公司在中國依然獲利,並認可中國市場對其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性。」該委員會稱,「美國企業信心和未來投資的反彈速度將取決於中美決策者的政策走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首部空拍紀錄片 齊柏林讓你《看見台灣》
台灣影史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賽德克‧巴萊》配樂)配樂、齊柏林執導與拍攝,歷時五年、花費近億,…
九項看似平常卻暗藏危險的食物
食安、茶安問題此起彼落之際,讓人憂心的是,除了農藥或不當化學成分消費者難以辨識之外,一些看起來安全或者你認為乾淨的食物,往往也暗藏危險,…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魄力從哪裡來?
一個人做事果斷明快,會稱讚他很有魄力;一個人性格豪邁,做事大格局,會說他很有氣魄;一個人體型魁梧,會形容他體魄強健。當一個人老不成材、…
大陸觀光客來台 最想看甚麼?
根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中國國家旅遊局提出陸客赴台四大原則,並且把這四大原則正式通知幾家大型旅行社。這四大要求是:一、誠信,…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來去台灣玻璃館看伍佰燒玻璃!!」「伍佰燒玻璃?」有沒有搞錯?怎麼不是演唱會呢? 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