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阿哥養成記」 展出清宮文武雙全的三語教育

▲故宮「阿哥養成記」展出清代文書珍品。謝平平攝影
第248期
謝平平

清宮劇因灑狗血劇情,收視率屢創新高,觀眾對乾隆皇的皇子永珹、永瑆、永瑢等大名耳熟能詳。但除了心機與爭鬥,阿哥的養成幾乎看不到。其實,清宮規制嚴格,從宮人僕役到皇子嬪妃,皆有所循,這也是大清國祚得以維持二百餘年的原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阿哥養成記」特展,讓民眾了解大清皇室如何培養文武雙全的皇子,如何訓練滿、蒙、漢三語教育,圖片精彩、說明淺顯易懂,非常適合親子一起共賞。

 

康熙皇帝對西方科學很看重,除了自己學習,也令皇子研讀,此為《幾何原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康熙皇帝對西方科學很看重,除了自己學習,也令皇子研讀,此為《幾何原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展覽中除有「阿哥上學去」、「阿哥的功課表」、「阿哥的老師們」三個單元,還整理出一份皇子的一日行程,相信讀者看了必會自嘆弗如。阿哥們的學習內容也相當多樣,雜揉中西科學,包括天文、曆法、數學、樂律,強調文武合一。

 

清王朝皇子們還要讀宋代《帝學》,此為袖珍本。謝平平攝影

▲清王朝皇子們還要讀宋代《帝學》,此為袖珍本。謝平平攝影

 

幼稚園不吃糖背書先 滿蒙漢文一起教

皇子人品關乎大清命運,因此滿族入關後,將中原經典著作譯成滿文,進行八旗漢化,這些書籍包括《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大學》、《中庸》、《史記》、《漢書》等。皇子在幼稚園中班時,就可能開始唸誦啟蒙教材,六歲背四書五經,七歲學詩,之後再學策論、經史,進度由父母決定,但最遲六歲就會開始進入書房讀書。

因非漢人,皇子在書房中先從滿文、蒙文讀起,再學漢文。故宮助理研究員葉淑慧表示,從清代筆記如《養吉齋叢錄》中可以知道,傍晚放學後,還要練騎射、繼續背誦滿蒙語文、複習漢文等,全年上課僅休息五日,包括自己的生日。皇子們的學習時間約在六歲至十五歲。

清宮自律 陪讀也培養感情

皇子的教育有系統,清宮起床、用膳也按表操課,當時未有西方鐘錶,但早上三點起床梳洗,中午十一點午睡,晚上八點左右就寢,太監、宮女一刻不誤,相當神奇。

為了不讓上課太無聊,其他皇室子弟也會陪讀,如親王、貝勒、郡王之子,未來可能繼承大位或成為皇帝左右手,養成教育自然不能含混帶過,此外,皇子一起唸書,也有良善競爭的意味。

在台灣過世的愛新覺羅毓鋆曾是溥儀的陪讀,先祖為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據其弟子回憶,毓鋆曾言,皇子多在十二歲就能完整背誦儒家經典著作《十三經》,他因晚了一年,而被其母責備。

 

嘉慶皇帝囑咐製作的漢、滿文雙語《宗室訓》,掛在上書房中提醒皇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嘉慶皇帝囑咐製作的漢、滿文雙語《宗室訓》,掛在上書房中提醒皇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馬上民族 祖宗騎射功夫不能忘

除了讀書,皇子另一件重要的功課就是騎射,葉淑慧表示,現場展出之《清嘉慶御製宗室訓》內容就特別強調母語(滿語)與騎射的重要。大概是為了避免後代子孫入關後,嬌生慣養,因此皇子年約十歲就開始訓練騎射、習武,如太極拳。清宮大內高手多,武術教練也不難尋。

在台渡過餘生的溥心畬是知名書畫家,但很少人知道,他還是武術高手,王家誠《溥心畬傳》中提及,「他挽起衣袖,稍一運力作彎弓射箭的姿式,左臂內側的肌肉,竟能轉向小臂上方。他告訴學生,如此可以避免為弓弦刮傷。」

不只溥老,武藝精湛的毓鋆出身愛新覺羅家族,抗日時期,曾在東北暗殺多名日本人,來台後,僅有親近的弟子偶然見過。此次展覽也可見清皇子到騎射所使用的扳指。

不只百姓庶民要三更燈火五更天的苦讀,參加科舉考試,皇子們更是被嚴格督導。但也有少數例外,如清末被慈禧太后選中的大阿哥溥儁(端郡王載漪之子),聰明善巧,但其父喜好聲色犬馬,溥儁有樣學樣,素行不良,曾遭慈禧太后鞭打,西逃之後,便遭罷黜。

 

皇子們需學習書法五體、碑體,年紀更長就要學習大字、榜書。謝平平攝影

▲皇子們需學習書法五體、碑體,年紀更長就要學習大字、榜書。謝平平攝影

 

皇子為何不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許多讀者或許以為皇室子弟僕役眾多,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足為奇。描述中國右派人物故事的著作《往事並不如煙》,作者章詒和與父親章伯鈞的對話,或可釋疑。

家世好、經濟狀況優越的康有為外孫女羅儀鳳,不但中英文俱佳,有古典音樂素養,且能整治出東西方一桌料理,甚至種花、燒鍋爐都難不倒她,讓章詒和十分不解。

章伯鈞告訴女兒:「英德兩國的傳統貴族,自幼均接受嚴格的教育及訓練,都有治家的性格與能力。哪裡像你的那些幹部子弟同學,生活上的事共產黨一律包幹,兩隻手除了會花錢,就什麼都不會幹了。」可見東西方皇室貴族對孩子的教育都相當看重。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阿哥養成記」

時間:2023年8月12日至11月5日

地點:故宮北部院區,103陳列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灣民主再深化的貢獻
本文付梓時台灣已經再度選出下屆的總統。從民國八十五年(西元1996年)第一屆民選總統到現在,台灣民眾已經選出五任總統。民主一次比一次深化,…
「大丈夫」該怎麼對待老婆
「娘娘腔」對男子而言,通常是一個貶抑之詞,男子喜歡被人稱讚為「大丈夫」。 春秋齊人晏嬰,聰敏機智,行徑恰如大丈夫,因而名留千古。…
歷史經驗給美國聯準會開了玩笑
美國通貨膨脹節節攀高,拜登政府、美國聯準會(Fed)6月都公開承認過去對通膨誤判了。政客公開承認錯誤,本身就說明問題很嚴重了,…
水果西進 果農有話說
「馬上任」後,水果銷陸在媒體打得火熱,令民眾相當期待,尤其被選為京奧選手村指定的F4水果(楊桃、鳳梨、芒果、芭樂),經農委會廣為宣傳,…
百變酪梨 超人氣的祕密
外型像梨子,口感滑順似乳酪的酪梨,又稱牛油果、鱷梨,是熱帶的樟科樹果實,原產於中美洲與墨西哥,後來被移植到世界各地的熱帶與地中海型氣候區。…
2013年7月中國大事
城管打死民眾引眾怒 7月17日,湖南省臨武縣6名城管與賣西瓜攤販鄧正加發生衝突,鄧正加被打死,臨武縣警方動員數百人於半夜搶走屍體,…
震撼全球 澳洲「力拓案」大事記
1.        力拓案的前因 2008年3月,全球第二大礦業供應者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股價為每股142美元。…
走揣咱的所在 「陳澄波百三特展」解讀台灣島嶼的身世
成立於1908年,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向來致力於以豐富的族群、物件、議題,連結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