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雕塑第一家庭!鶯歌光點「對話」展出蒲浩明、蒲宜君對話作品

蒲浩明立於「生命回憶」雕塑對話作品間,右為蒲浩明〈那天I〉,左為〈生命是一首感知的詩歌〉。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被學者譽為「台灣雕塑第一家庭」的蒲添生、蒲浩明、蒲宜君,三代都因不同機緣走上雕塑之路。蒲添生當初持反對態度,蒲浩明卻非常開心女兒選擇美術,「只是她不聽我話啦,不去巴黎,跑去英國。」不聽話的女兒風格與蒲浩明迥異,此次父女也在鶯歌光點美學館舉行「對話」聯展。

「對話」聯展中,共有六件父女對話的雕素作品,最吸睛的是「植物—生命力的延續」主題,蒲浩明在女兒出生時,製作〈葡萄棚下〉,9 年後入選巴黎秋季沙龍(1982)。蒲宜君則以父親作品中的小枝芽為靈感,延伸創作生命樹枝芽的〈化為枝枒〉,亦入選巴黎秋季沙龍,具有承傳意義。

2

蒲浩明,〈葡萄棚下〉,1973。

 

法國名著《小王子》是父女最喜愛的文學作品,蒲浩明以此創作出「圈圈系列」,他表示,一個圈圈就像一個宇宙,也像細胞,更像是每個人在宇宙中找尋屬於自己的星星。蒲宜君則以此創作「玫瑰」素描系列,每朵玫瑰形象不同,也都是一個宇宙。

父女也都喜歡歌手楊乃文「那天」,父女二人不約而同停下手中作業,仔細聆聽,空間中瞬間安靜下來,以此創作的〈那天I〉與〈生命是一首感知的詩歌〉成為「生命回憶」主題。此外,現場還有「擁抱」、「花」、「船」等父女對話系列,充滿生活記憶。

此外,蒲浩明也首度發表與孫兒有關的〈兒子子超長男〉圖像手稿,並在一樓佈置「圈圈系列」藝術空間,充滿溫暖與喜悅。

1

蒲浩明,〈兔子-7〉,線雕。

 

今年是兔年,「對話」聯展現場也有兔子線雕作品,這是蒲浩明紀錄家中寵物兔的幼年到老年的紀錄,每件作品都有當年不同的心情,線條也相當具有童趣。

蒲家三代的藝術之路

蒲浩明父親蒲添生(1912—1996)為台灣知名雕塑家,為黃土水之後、留學日本的雕塑家,外公則是前輩藝術家陳澄波(1895—1947),從小生長在藝術家庭,2 歲就到父親的鑄銅工廠玩耍。蒲添生因藝術家收入不穩,不贊成兒子學雕塑,蒲浩明當時對雕塑已有基礎,只好改讀理工。

大二,他堅持重考,改走美術之路,見他不願放棄,父親也幫忙找朋友教導,讓兒子順利考上美術科系。畢業後,蒲浩明在父親工作室學習,十三年後,妻子鼓勵他前往歐洲學習,各大知名美術館的雕塑作品,不但眼界大開,也讓他印證父親所言「我的作品中有希臘」的內涵。

而女兒蒲宜君從北一女考上台大政治系後,最終仍走上藝術之路,對蒲浩明而言,是意外的驚喜,「藝術家,七分靠天份,三分靠努力,無法刻意培養。」

他回憶,女兒小時經常跟在爺爺蒲添生旁,爺爺捏泥土,她就有樣學樣,「她可以碰我爸爸的作品,我們都不行。」

一次,蒲添生對孔子像不甚滿意,將泥土塑像交給孫女,意思是要孫女邊玩耍,邊「回復泥土原狀」,但 8 歲的蒲宜君卻將其改成戴帽穿裙的時髦女性,首次顯露天份。

蒲浩明表示,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與成長,不管上一代多有名,最終是要想辦法走自己的路,用藝術走出自己的路;而愛女九次入選巴黎秋季沙龍,也讓他感到驕傲,父女預計 2024 年將會在歷史博物館進行展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從生態學看經濟逆境
資本主義下的經濟,有令人振奮的大繁榮期,也有民不聊生的大蕭條時期。儘管各國政府用盡各種總體經濟政策,在大繁榮期做緊縮調整,…
魔鬼訓練營中的中國奧運童工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總數世界第一,中共黨媒無不自吹這是「舉國體制」的勝利。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崔大林也曾表示,「…
嚴防資本外逃 中國外匯管制升級
近年來大量資本逃出中國,相當一部分資金則由地下錢莊操作完成。日前,中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發布司法解釋,…
經濟?伊斯蘭國?世人最關心甚麼大事?
世界上的人們最為關心的大事是甚麼?經濟不穩定或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ISIS)?俄羅斯的緊張局勢或中國與其鄰國的領土糾紛?…
新竹半畝塘 榕樹下的收冬市集
▲走過門後的小徑,就是別有洞天的半畝塘新竹總部所在的「若水會館」。曾允盈攝影     ▲土地公廟與老榕樹,…
稅改要怎樣算公平?
公平是大部分人都支持的理想,各種政策都應該追求公平。但公平到底是甚麼,卻沒有大家公認的具體定義。有些政策被某種公平的定義綁住之後,…
營造多元發展空間的快樂學校
走進虎山國小校園,空氣中飄著淡淡書香。窗明几淨的圖書室裡,義工媽媽張渼珺和吳佳俞正在整理書架上的圖書,偶爾有小朋友前來借書、還書。「閱讀」…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反共抗俄,解救大陸苦難同胞」等這些台灣戒嚴時期的標語,是90年代前數代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