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雕塑第一家庭!鶯歌光點「對話」展出蒲浩明、蒲宜君對話作品

蒲浩明立於「生命回憶」雕塑對話作品間,右為蒲浩明〈那天I〉,左為〈生命是一首感知的詩歌〉。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被學者譽為「台灣雕塑第一家庭」的蒲添生、蒲浩明、蒲宜君,三代都因不同機緣走上雕塑之路。蒲添生當初持反對態度,蒲浩明卻非常開心女兒選擇美術,「只是她不聽我話啦,不去巴黎,跑去英國。」不聽話的女兒風格與蒲浩明迥異,此次父女也在鶯歌光點美學館舉行「對話」聯展。

「對話」聯展中,共有六件父女對話的雕素作品,最吸睛的是「植物—生命力的延續」主題,蒲浩明在女兒出生時,製作〈葡萄棚下〉,9 年後入選巴黎秋季沙龍(1982)。蒲宜君則以父親作品中的小枝芽為靈感,延伸創作生命樹枝芽的〈化為枝枒〉,亦入選巴黎秋季沙龍,具有承傳意義。

2

蒲浩明,〈葡萄棚下〉,1973。

 

法國名著《小王子》是父女最喜愛的文學作品,蒲浩明以此創作出「圈圈系列」,他表示,一個圈圈就像一個宇宙,也像細胞,更像是每個人在宇宙中找尋屬於自己的星星。蒲宜君則以此創作「玫瑰」素描系列,每朵玫瑰形象不同,也都是一個宇宙。

父女也都喜歡歌手楊乃文「那天」,父女二人不約而同停下手中作業,仔細聆聽,空間中瞬間安靜下來,以此創作的〈那天I〉與〈生命是一首感知的詩歌〉成為「生命回憶」主題。此外,現場還有「擁抱」、「花」、「船」等父女對話系列,充滿生活記憶。

此外,蒲浩明也首度發表與孫兒有關的〈兒子子超長男〉圖像手稿,並在一樓佈置「圈圈系列」藝術空間,充滿溫暖與喜悅。

1

蒲浩明,〈兔子-7〉,線雕。

 

今年是兔年,「對話」聯展現場也有兔子線雕作品,這是蒲浩明紀錄家中寵物兔的幼年到老年的紀錄,每件作品都有當年不同的心情,線條也相當具有童趣。

蒲家三代的藝術之路

蒲浩明父親蒲添生(1912—1996)為台灣知名雕塑家,為黃土水之後、留學日本的雕塑家,外公則是前輩藝術家陳澄波(1895—1947),從小生長在藝術家庭,2 歲就到父親的鑄銅工廠玩耍。蒲添生因藝術家收入不穩,不贊成兒子學雕塑,蒲浩明當時對雕塑已有基礎,只好改讀理工。

大二,他堅持重考,改走美術之路,見他不願放棄,父親也幫忙找朋友教導,讓兒子順利考上美術科系。畢業後,蒲浩明在父親工作室學習,十三年後,妻子鼓勵他前往歐洲學習,各大知名美術館的雕塑作品,不但眼界大開,也讓他印證父親所言「我的作品中有希臘」的內涵。

而女兒蒲宜君從北一女考上台大政治系後,最終仍走上藝術之路,對蒲浩明而言,是意外的驚喜,「藝術家,七分靠天份,三分靠努力,無法刻意培養。」

他回憶,女兒小時經常跟在爺爺蒲添生旁,爺爺捏泥土,她就有樣學樣,「她可以碰我爸爸的作品,我們都不行。」

一次,蒲添生對孔子像不甚滿意,將泥土塑像交給孫女,意思是要孫女邊玩耍,邊「回復泥土原狀」,但 8 歲的蒲宜君卻將其改成戴帽穿裙的時髦女性,首次顯露天份。

蒲浩明表示,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與成長,不管上一代多有名,最終是要想辦法走自己的路,用藝術走出自己的路;而愛女九次入選巴黎秋季沙龍,也讓他感到驕傲,父女預計 2024 年將會在歷史博物館進行展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遊日月潭 緬想文武聖人
從美國西雅圖來到台灣旅行,辭別了大都市台北,乘坐台鐵一路南下,突發奇想要在台灣的雲林住宿幾日。因為我平生喜歡藍天白雲,…
漫畫大師劉興欽 只畫有道德的漫畫
劉興欽因畫漫畫獲得美國聯合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在台灣漫畫界中是獨一無二;不僅如此,劉興欽也是台灣唯一獲得五任總統接見肯定,…
短影音如何商業變現?
書名:《老獅說的商業短影音流量變現全攻略:破千萬營收商業短影音教練教你從直播小白變成流量網紅》 作者:老獅說 Lion 出版社:…
你的身體不只是你自己
很多人在談及健康時常常說:「什麼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身體才是自己的。」不過,科學研究的結果卻顯示,人體超過一大半是由非人類的微生物細胞群組成…
北一女1980校友風雲榜
一般人公認的台北第一、甚至台灣第一的女子高中,非「北一女」莫屬。這樣的北一女,人才濟濟自不在話下。當年青澀的少女經過三十年歲月的洗禮,…
多國力邀,台積電為何只能扎根台灣
全球晶片大戰中,台積電因其5奈米的製作技術,雄踞全球晶片製造廠的龍頭,成了美國、日本、歐盟爭搶的「香餑餑」(比喻受人喜愛的人或事物)。…
克服人生風雨 黃湘詅畫出一片天地
2009年11月27日,台北福華飯店二樓沙龍裡的水墨畫展開幕式,媒體、賓客絡繹不絕,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新黨主席郁慕明也特地前來祝賀致詞。…
那一年 我們一起走上街頭的「自由之夏」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陳為廷,7月28日在電腦前氣憤地看著那幾天的新聞,「走路工」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他在臉書上看到一篇轉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