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淨零全解方,四步驟展現永續新能量

資誠攜手業界領袖打造大自然正成長課程,啟動大自然正成長聯盟暨共好圈。資誠提供
編輯部

2023年7月全球均溫連續多天創下歷史新高,極端高溫不僅凸顯全球暖化帶來的威脅,還可能損害勞動生產率,進而衝擊經濟成長。當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和人類生存的威脅愈來愈大,邁向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各國政府和企業的當務之急。

為協助企業加速邁向淨零,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與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於2023年亞太永續博覽會以「永續轉型 x 數位創新」為雙主軸盛大策展,推出淨零解方四步驟:從碳盤查、規劃減量路徑、制定轉型策略,到永續溝通揭露的「實境淨零路徑」,搭配互動體驗「神碳計算機」和「碳追蹤管理平台」,讓與會者搶先探索最新的數位減碳工具,吸引逾百家企業共襄盛舉。

策展以3R循環設計、以租代買  減碳逾一千公斤

資誠於展場以3R循環設計和以租代買減少碳足跡為核心精神,使用芒菓丹回收晶圓盒為材料搭建,布條以rePET布料印製,秉持「全循環」為概念,後續將皆可回收再利用。現場座椅以取自海洋廢棄物和大型塑膠玩具為材料做成的露露椅和珊瑚椅,兼具環保與美學設計。芒菓丹獲環保署核發展櫃服務碳標籤,本次展覽以租代買的模式落實循環經濟,減輕消費產生的負荷,不僅能減少廢棄物使用,更有效減少達1,403公斤的碳排放量,減碳結果相當於140棵大樹一年所吸收的碳排放量。資誠主視覺元素「彩色方塊」,在展覽結束後延伸運用在其他場景,為其賦予新生命,體現資誠對於永續發展的承諾。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碳有價化時代已經來臨,當全球掀起淨零風潮,臺灣產業勢必受到衝擊,企業應積極布局,降低碳風險。當「排碳必須支付代價」,從源頭開始,從上到下進行超前部署,將成為競爭力關鍵,臺灣企業應積善用資源,導入高效能數位工具,才能超前因應碳風險。

聚焦「永續轉型 x 數位創新」 助企業加速邁向淨零

除了淨零議題,資誠在三天的博覽會舉辦不同主題講座,包含綠電採購、生物多樣性、循環設計與地方創生等,貫穿最新的永續熱議話題,帶給與會者多元豐富的永續能量。

第一天登場的是「ESG焦點論壇:大自然正成長與生物多樣性」,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23全球風險報告》中提到,未來十年的風險感知中,「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衡」名列第四,未來企業除了減碳,如何透過保護、加強及恢復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推動自然環境正成長是企業重要議題。資誠透過本次座談開啟各界對話,分享企業如何從「碳」邁向「大自然」,達成與生物共好的目的。

第二天登場的是「地創開講:當地方創生遇見循環設計」,邀請各界專家分享如何將循環經濟的概念帶入設計,讓地方再次復興繁榮。企業落實 ESG 下的循環經濟推動與淨零減碳的議題,成為地方創生團隊在發展商模及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循環設計的落實,也必須透過不同層面的服務、產品和系統創新跟利害關係人共同創造價值。期待透過「當地方創生遇見循環設計」的分享,持續強化地方創生團隊體質,打造更永續的地方創生發展模式。

第三天壓軸的是「永續講堂:數位工具 x 策略轉型」,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陳世祥說明資誠的碳追蹤管理平台(Emissions Tracker)以及神碳計算機(Carbon Calculator),可協助企業落實永續與數位雙軌轉型的解決方案。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王韻輝,分享企業的綠電採購策略,說明資誠的「綠電採購儀表板」如何協助企業落實綠電交易,成功邁向能源轉型。

李宜樺強調,面對極端氣候頻傳、持續變化的永續議題、國際品牌大廠對供應鏈的要求以及全球法遵新規定,永續議題已經成為企業必須嚴肅以對的挑戰,資誠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淨零解方,在永續路上與臺灣企業一同前行、邁向新未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啟蒙教育的品牌選擇
觀察二十年來,台灣的幼兒教育信仰種類愈來愈多元化,有人本教育森林小學、蒙特梭利、華德福、福錄貝爾或在家自學團體等。…
企業充電站
2022行銷大趨勢論壇 開創行銷新境     品牌能夠透過網路直接接觸大眾,卻也造成資訊碎片化的現象。面對資訊傳播的轉變,…
從律師轉戰立委 蔣萬安盼扮演傾聽者
自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11月的九合一選舉以降,年輕世代翻轉政治的浪潮風起雲湧,整個大環境對國民黨選情相當不利,…
自愚娛人 業娛DJ速成術
我印象中,台灣從90年代晚期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不但唱片行塞滿了各種由「DJ」製作的專輯,唱片公司也拚命進口掛上國外夜店名號(…
千古戰神 北伐名將白崇禧(上)
中華文明五千年,用兵如神的將帥不乏其人,精忠報國的英雄難以計數。然而,若論在大戰中被敵軍尊稱為「戰神」的人,唯有民國時期的白崇禧將軍一人,…
美軍核子潛艇 百慕達三角驚魂奇航
滿載核子武器的美國「聖胡安」號核子攻擊潛艇2007年3月13日晚7時至14日凌晨5時,在著名的百慕達鄰近水域突然神秘失蹤。…
時薪基本工資應該再提高
最低工資限制是極具爭議性的經濟政策議題,贊成者的理由常是要保障勞工最基本的生活,而反對的人卻常主張它反而會使弱勢勞工得不到工作。…
從六四屠殺到汶川地震
轉眼「六四天安門事件」將19週年。在這個沉痛的紀念日之前三個星期,中國四川省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幾萬人喪生。從六四事件到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