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如何連續 36 天提升臉書觸及?貼文突破 100 萬觸及數的 5 種寫作策略

Jemmy Ko提供
Jemmy Ko
作者 Jemmy Ko,《JKL SEO》公司創辦人、首席搜尋優化師。精通 SEO 與內容行銷,也提供免費學習資源。
「觸及人數」的意思,就是「你的貼文出現在多少人的臉書版面上」。
󠀠
數字越高,表現就越好;觸及人數越低,就表示越少人看得到你的貼文。
󠀠
我的貼文連續 36 天被系統提升觸及,也在四週內破了 100 萬觸及數。
󠀠󠀠
如果你也想要提升臉書的表現,以下 5 種是你可以參考的實戰寫作策略:
󠀠
▋➀ 站在臉書的角度想,寫「優質內容」
󠀠
如果你是臉書平台,怎樣的貼文越多人看到越好?
󠀠
好內容。
󠀠
這樣才能把大家留在平台上。
󠀠
不然滑臉書的時候如果一直看到廢文、灌水文,大家就會越來越討厭這平台,臉書當然要盡量讓它們觸及越低越好。
󠀠
請創作能讓讀者感興趣、覺得有幫助、願意互動的發文。有了這個概念,你就可以在出發點先贏過幾千則別人的發文了。
󠀠
高品質的內容,不管在哪種平台幾乎都是不變的王道。
󠀠
▋➁ 日更
󠀠
這我覺得比較沒法躲避,因為社群有「稍縱即逝」的特性,系統希望你經常更新。
󠀠
我的經驗是:偶爾中斷不是太大的致命傷,但系統會「每天」用你的貼文互動數來評估是否提高觸及。
󠀠
如果持續都有觀眾來互動,那你的能見度就會持續提高。
󠀠
可是,再厲害的爆紅社群貼文,也很逃過「沉帖」的命運。常常更新才會保持互動、讓系統知道:你發的內容值得推廣。
󠀠
▋➂ 找到合適的貼文種類
󠀠
臉書希望每個人的動態牆保持「營養均衡」,能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內容。
󠀠
也就是說:每個人打開 Facebook,最好都能看到短影音 Reels、圖片、限時動態、短文字、長文章⋯⋯
󠀠
所以,如果同一種內容形式太多人發,你就要跟一大堆「同種類貼文」爭搶能見度。
󠀠
像我就覺得「分享」、「帶外站連結」的發文形式,表現每次都很差。
󠀠
但我寫「純文字」的貼文,往往表現最好。
󠀠
你可以適時換換口味,找出你觀眾最喜歡的發文類型。
󠀠
▋➃ 延續讀者的留言
󠀠
我覺得這是 Facebook 一個很有趣的偏好:它喜歡能「引發留言互動」的貼文。
󠀠
找到「有梗」的話題,然後回應它們,就能增加貼文的「互動次數」。
󠀠
我看過很極端的例子,是發文者故意激怒或嘲諷留言的讀者,想辦法「找架吵」,不然就是爭執時,故意講述錯誤、有破綻的觀點來把別人「釣」出來反駁,其實效果滿好的。
󠀠
我不建議你做到這麼極端,但你一定要知道:臉書偏愛「能引起踴躍留言」的貼文。
󠀠
▋➄ 跟風
󠀠
我猜你常常看到:每當出現某個流行話題,各種帳號都要來「湊一腳」。
󠀠
其實這是因為臉書會提高「跟風貼文」的觸及數,所以你更容易看到它們。
󠀠
發生重大議題,大家都在社群熱烈討論的時候,內容創作者如果「獨善其身」,反而可能會表現不好。因為注意力都被熱門話題帶走了。
󠀠
為了求表現,「跟風」也是迎合演算法不得不的策略。
󠀠
但要注意第 1 點,如果蹭熱度的程度太誇張,例如內容明明沒什麼關聯也「硬要講」,那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品質不怎樣的貼文。
󠀠
▋總結
󠀠
提高臉書觸及,我透過實戰總結了五種做法,分享給你參考:1. 寫高品質內容,2. 日更,3. 注意貼文的不同種類,4. 延伸讀者的留言,5. 跟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01之鷹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中文不太流利的阿丹,用心拍出一張張照片,不用言語就可以讓人感受到畫面的意涵。幾乎跑遍台灣大大小小山區與美景,…
神奇小夫妻新聞的出現究竟為了甚麼
中國有句成語:「無巧不成書」。下面就給大家講一個「無巧不成書」的故事。 在中國,因為人口眾多,人們又喜歡取單名,導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這將會危及台灣的民主自由!」10月24日,在NCC大樓中舉行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的NCC聽證會,與會學者罕見地幾乎一面倒,大力反對併購案…
走進花蓮 親賞太魯閣國家公園奇景
一到花蓮,開始期待簡單的生活方式,與蟲鳴不缺席的自然環境。彷彿土地寬闊了,空氣清新了,沒甚麼事值得放在心上了。…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
法大選塵埃落定 歐洲或掀民粹左風
法國的總統大選在4月22日進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1.45%的微小差距敗給社會黨的歐蘭德(…
蘇清標嚴謹傳承傳統武術
「楊家老架」太極拳掌門人蘇清標老師,年近60,所習「楊家老架」共108式。擁有碩士學歷的蘇清標很健談,雙眼炯炯有神,步伐穩健,一副「練家子…
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美國「平權行動」
1961年3月6日,美國甘迺迪總統簽署了一項重要的行政命令,第一次使用「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或稱「優待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