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周杰倫不在同一個時空

▲上一代人和這一代人處於不同的時空。Adobe Stock
第244期
夏言(《看傳媒》集團澳洲主筆)

近日,傳來消息稱,周杰倫的新歌專輯《最偉大的作品》登上了2022年的全球銷量榜首,成為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張獲此殊榮的專輯。

我這才想起那張擱置在書架上的光碟,該精美光碟有著周杰倫的親筆簽名。說實在的,儘管曾幾次與周杰倫邂逅,也目睹粉絲們對他的熱情與瘋狂。但周杰倫出道二十多年,我幾乎叫不出任何一首他演唱的歌名,就更不可能哼出幾句他的歌詞了。我總覺得自己與周杰倫以及他的粉絲團活在不同的空間。

那個「久旱逢甘雨」的時代

與我同齡的一代,都經歷了所謂的文革洗禮,那時候,渴望傳統的音樂與文化成為了一種內心的奢求。當以鄧麗君為旗艦的台灣流行歌曲,通過走私的方式越過海峽登陸中國沿海城市之後,大陸社會群體就像久旱逢甘雨,春風迎面撲來,從那時起,鄧麗君、鳳飛飛、劉文正、費玉清等等歌星演唱的華語流行歌曲,幾乎就是陪伴我們這一代成長的精神食糧。

優美如詩的歌詞、令人陶醉的旋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擊敗政治運動的封鎖、統一了全中國。可以說,從孩童到八十歲老人,人人都能即興哼上幾句,朗朗上口。不是說台灣歌曲有什麼特殊力量,而是在那個年代,中國大陸出現了傳統文化藝術的真空斷層。接近生活抒發愛情的流行歌曲自然就被視如至寶。

記得2002年初,我從澳洲回滬探親,正是卡拉OK風靡上海的時候,幾乎家家都在玩卡拉OK,處處都能聽到走腔走調的自得其樂,那時我才知道有一位叫做周杰倫的台灣歌星正在上海走紅。

不知道是文化差異太大,還是跟不上音樂時代的發展,我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忍受周杰倫的歌曲,唱歌如念經,更何況徹底聽不懂他在唱啥或念啥。可上海年輕人卻迷到發瘋,天天晚上用卡拉OK跟唱。可以想像,打開窗戶飄進來的簡直就是鬼哭狼嚎。

二十二年過去了,我曾經的偶像都已老去,其委婉動聽的歌聲也漸漸淡出歌壇,可周杰倫卻依然風靡華人圈,大紅大紫,雄霸一方。我曾多次詢問周邊朋友,周杰倫的魅力究竟在哪,無人能給我像樣一點的答案。

活在不同的空間

我一直以為〈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曲是周杰倫在光芒萬丈期的自我總結或炫耀,結果看了MV之後才發現,歌曲所描述的是歷史上幾位藝術巨匠及其頂級作品,我突然發現,我應該重新認識一下周杰倫。

〈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曲也就成為我重複播放很多次的唯一一首周杰倫的歌曲。

生動詼諧的影像,充滿聯想的歌詞,伴隨著輕鬆浪漫的旋律與耀眼的色彩,周杰倫穿越時空,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追求狂野的現代派藝術家們表達敬意。

從畫面與歌詞中可以看到藝術史上的諸多反叛代表,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虛無主義、達利(Salvador Dalí)的幻想,馬諦斯(Henri Matisse)的海岸,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星夜〉以及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等等。其中還有兩位著名華人,一位是掙扎在東西方文化夾縫裡的畫家常玉,另一位是活在現實之外的詩人徐志摩。

我認為,整個MV在藉用這些世界級名人來重新塑造周杰倫的個人形象,告訴粉絲們周杰倫的內心思想。這些藝術家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創作靈感似乎來自另一個空間,當他們以與生俱來的才華沖破社會觀念展現一片只有自己才懂的天地時,都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甚至遭到輿論的批判與嘲弄。他們都在孤獨地歷經萬難後才聲名遠播,有的直到死後才被社會認定是天才。

這些天才的作品即使到了今天依然難成共識,是神作?還是垃圾?完全取決於觀賞者的審美觀及價值觀。或許我的思想太過保守,很難在抽象派的色彩中找到共鳴。

從一些介紹中可以看到,周杰倫的成名有著類似的遭遇,他所創作的歌詞不被傳統歌手所接受,曾遭劉德華及張惠妹的拒絕,他所創作的曲調節奏也是獨有的,他也曾在孤獨中奮鬥拼搏與掙扎,直到2000年,在貴人相助下第一張唱片問世才一鳴驚人。

〈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曲的最後一句歌詞是「這世上的熱鬧,出自孤單」。成為了這些著名藝術家以及周杰倫本人的真實寫照,這也是許多懷才不遇者最執著的夢想。

周杰倫開創了獨步天下的奇花異果,文化程度高也不見得懂,擠破嗓子也學不會,卻令無數粉絲著魔一般膜拜二十年,不離不棄,這也足以證明周杰倫的過人才華與其作品的偉大。而這種偉大不是我這一代人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活在不同的空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MR JAMIE林之晨 先做了再說
提起林之晨,不見得人人聽過,但若提到「MR JAMIE」這號人物,想必常接觸網路產業或行動軟體創新服務應用的人一定不陌生。…
中國股市:政府與國企的提款機
北京一直聲稱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與國際接軌。但今年的中國股市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因為政府政策作用,…
美全球戰略布局 華為首當其衝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將正式對外宣布ISIS已被徹底擊敗,這表明美國超過17年的反恐戰爭即將落幕。但同時,…
來自天堂? 「木鱉果」大解密
聽過「木鱉果」嗎?光是名字便令人感到好奇。再看外觀,紅通通且滿布小刺,簡直像是外星來的;剖開後,蹦出的是橙黃色的果肉與大量紅色籽。…
雪掩半中國 如「明天過後」真實上演
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一部災難影片,劇情演的是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星空、稻浪、大坡池 遠離塵囂的池上漫遊(下)
▲一望無際的稻浪。楊櫻淑攝影   在大自然的包圍中一夜好眠,早起一走出客房,就被眼前驚人的美景所震懾──…
新銀髮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早年談到銀髮市場,我們總是聚焦在安養、醫療、照護、生活輔具等所謂「老有所終」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推出了養生村、…
日本震後供電不足 開啟省電新時代
日本大地震後3個月,面臨全國性的電力不足,致使日本經濟負擔沉重,關西電力公司也在6月要求省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