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暨開幕式,同為得獎者恭賀

「111年全國美術展」展場一隅。文化部提供
編輯部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30日舉辦「111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暨開幕式,由文化部長李永得主持,透過公開儀式恭賀、肯定並鼓勵所有得獎者。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委員黃國書、國立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全國美術展評審委員,以及獲得金銀銅獎與入選獎等得獎者皆出席。

本展經過縝密而繁複的初、複審評審作業,評選出11類別的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各一名共33件,以及入選作品92件,總計125件得獎作品,並邀請歷屆免審查獎作品6件,全部共131件作品展出。國美館表示,展覽除呈現脫穎而出的精彩作品外,亦可微觀近期臺灣美術創作的表現趨勢。

1

圖說:文化部長李永得(左1)在國美館館長廖仁義(左2)陪同下參觀「111年全國美術展」展場。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兩年多的疫情嚴重衝擊臺灣藝文產業,但是今日全國美術展近1000件的徵選作品,讓我們看到,藝術家在疫情中持續埋首創作,在疫後展現豐沛的創作能量。為了更支持所有的創作者,李永得也當場宣布,「下一屆的全國美術展將提高獎金,並同時頒發入選者獎金」。

此外,李永得也帶來另一個好消息,各界期盼已久的文化發展基金,在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拍板定案下,「將於明(2023)年正式開始運作」。初期以公有建築物及重大公共工程興辦機關繳納辦理公共藝術經費收入為財源,首年預算規模約2.5億元,將用於視覺藝術、工藝、文物等購藏;並規劃透過藝術銀行機制,由原4000萬規模擴增至1億元,擴大視覺藝術品的購藏、流通及能見度。李永得強調,文化部一定會持續爭取資源,並以各項政策支持所有的藝術家。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緊接致詞時也打趣回應李永得帶來的好消息,「有關提高獎金,當場三讀通過」。蔡其昌表示,做為全國最高的美術類競賽,獎金本應逐年提升,相信各界都會全力支持,「臺灣整體藝文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

國美館長廖仁義致詞時說,特別感謝李永得部長的支持,李部長在百忙之餘主持「111年全國美術展」7月27日的臺北記者會,以及今日的頒獎典禮暨開幕式,並且明年將提高本展的獎金、文化發展基金將用於藝術購藏之事,皆代表文化部對國美館與臺灣藝術家的支持。其次要感謝全國美術展的55位評審委員,全國美術展共有11個類別,每個類別各有5位委員。尤其今年共有990件作品投件,評審委員在這半年間歷經初、複審等流程,貢獻相當的時間與精力。他說:「最辛苦就是這55位評審委員。」廖仁義認為,國美館應是臺灣藝術家進入的第一個舞臺,因此他期許國美館應該扮演支持者的角色,「讓臺灣藝術家在嶄露頭角過程中得到國家的支持。」

評審委員蘇憲法表示,很開心聽到李部長說每年將有2、3億的藝術作品購藏基金,「國家重視藝術是我們的福氣。」同時,他勉勵所有得獎者持續創作,落選者再接再厲,「國美館作為國家級的美術館,獲得全國美術展的肯定是得獎者重要的資歷,並自此列入藝術家之林,本展也是藝術家進入商業畫廊的墊腳石,可說是藝術家築夢的舞臺。」

2

圖說:文化部長李永得(左4)、立法委員黃國書(右4)、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左3)、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右5)、審查委員蘇憲法(右3)、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左1)等貴賓與獲獎和入圍者合影。文化部提供

國美館指出,「全國美術展」除以拔擢美術創作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宗旨,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提供藝術創作者一個相互觀摩、切磋的平台,使不同形態的創作理念得以相互激盪、對話。本屆共分為11類別徵件,包含水墨、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雕塑、攝影、新媒體藝術及綜合媒材類,吸引全國各地藝術創作者的熱情參與、競逐切磋。總計徵得990件參賽作品,其中以油畫類、攝影類、水墨類投件最為踴躍。

經評審後,共有125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篆刻類劉冠意女士及版畫類黃得誠先生,連續三年獲得同一類項前三名,榮獲「免審查獎」殊榮;另外還有6位受邀參展的「免審查獎」得主作品,總共131件作品,將於本展精采呈現其創作語彙的獨特性,以及豐沛的創作動能與內涵。

國美館提到,雖然今年疫情仍有所影響,但國美館傾全力辦理實體頒獎典禮暨開幕式活動,邀請評審委員出席與頒獎,得獎者報名出席也相當踴躍,同時國美館也特別拍攝精彩的得獎者簡介影片於頒獎典禮暨開幕式呈現。期待全國美術展未來能持續在當前臺灣藝術競賽展的豐富地景中,借鑒交融,貫徹以拔擢美術創作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之宗旨,並持續匯聚各領域的創作能量,成為滋養藝術創作、獎勵創作風氣的沃土。最後期許藝術創作者再接再厲,持續為臺灣藝術的多元生態注入更多新生命。

 

「111年全國美術展」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07、203-205展覽室、美術街(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即日起至10月2日,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及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15. 一國三公(上)
本期登場人物: 趙東(東科媒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50幾歲但看起來像70歲。 於高科技產業創業,最終跨足媒體業的領袖型人物。 雷新榮(…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祭反補貼重稅 專家:對華政策重大轉變
歐盟執委會6月12日宣布,7月開始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簡稱BEV)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
那夜,我遇見了她
  2008年1月26日晚,神韻藝術團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歐菲姆劇院的最後一場演出在隆隆的鼓聲中圓滿結束。我完成了採訪工作後,…
2014年10月──數字看台灣
聲援香港 台灣3地同步晚會 為響應香港和平占中爭取真普選,在台的港澳人組成「港澳在台民主同盟」,…
高科技「附體」是進步還是退步?
近代以來,西方科技爆炸式發展,美國科幻大片中,外星人想要藉由高科技控制人類的場景,已經不只是出現在電影裡。 「腦機介面」監視人腦…
唐高駿渾身是勁 搶救宜蘭「大病院」
在十年前,從台北到宜蘭,不論是搭二個小時的火車走北迴線,或是開三個小時的車走濱海公路,抑或穿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都不是件舒坦的事。…
韓國六小時戒嚴鬧劇 考驗民主穩定與國際信任
2024年12月3日深夜,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於電視發表全國演說,宣布戒嚴,引發國內震盪、國際震驚。…
陳明業釀出台灣囝仔的「夢想果」
來自法國波爾多的紅酒遇上鮮嫩欲滴的台灣蕃茄,會產生甚麼樣的化學效應?剛推出就造成網路團購風潮、媒體爭相報導的「夢想果」可以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