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不可預測 歐、美、韓企撤離中國

▲LG於2020年出售了北京LG雙子座大廈。圖為LG北京公司的品牌標示牌。Adobe Stock
第235期
邢亞男

中國經濟因政治因素影響前景黯淡,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一歐洲公司,正將投資轉移出中國,是10年來最高比例。美、韓等外企,也加快了撤離行動。

中國歐盟商會:世界不會等待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6月20日發布報告說,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陸續恢復疫情前的常態,中共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已延續到第三年,這讓中國經濟在衰退邊緣搖擺不定,也加劇了企業的經營挑戰。中國歐盟商會眾多會員企業不禁開始思考,還要將多少籌碼留在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顯示,在4月份的問卷調查中,由於中共的清零政策,近60%的受訪公司下調了今年的收入預測;約78%的受訪公司表示,中國大陸的商業環境已經變得沒有吸引力了。

雖然5月份,中國工業生產意外增長,但消費者支出和房地產市場繼續萎縮。今年下半年的前景仍然不被看好,因為北京繼續依靠封鎖和其他封控措施來控制疫情傳播。市場目前還不清楚房地產和汽車行業,這兩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何時會復甦。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女士表示,「今日中國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其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有弊無利。」中共政府目前的清零政策沒有結束,忽隱忽現的封控還看不到盡頭。「這使得歐洲企業總部別無選擇,只能尋找其他投資地點......世界並不會等待中國。」

另一方面,因北京拒絕加入國際社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支持俄羅斯遭受重創的經濟,導致歐洲企業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惡化的擔憂加劇。這項調查顯示,在中國經營的歐洲公司中有7%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他們正在直接審查投資。很多企業在調查中,還強調了他們長期以來對中共當局的不滿,例如強制性技術轉讓、與中國競爭對手相比的不利待遇、模糊的規則和法規等。

在考慮轉移投資的歐洲企業中,16%的公司表示正在考慮搬遷到東南亞,18%表示正在尋找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約19%的企業說會選擇歐洲,12%的企業說選擇北美,11%的企業選擇南亞。

韓國財團:搬離中國,對美投資

《美國之音》6月21日報導,韓國進出口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韓國企業對美國投資額從58.99億美元增至275.9億美元,投資額猛增近370%;而同期韓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額增幅僅為56.4%。過去10年間,韓企在中國的新增法人數量持續減少,去年僅有261家;但在美國則持續增多,去年達到了617家。

典型的例子如樂天集團計畫今年上半年內關閉位於上海的中國法人,相關人員已全部撤離,僅剩下法人註銷等流程,而樂天集團位於瀋陽的主題公園大型項目,也在出售中。

現代汽車在中國共有5家工廠,其中北京第一工廠已於去年被出售;重慶工廠目前處於停工狀態。而現代汽車在5月底的美韓首腦會談期間,公布了105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畫,包括電動汽車及電池、機器人技術、城市空中交通、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SK集團去年也出售了北京SK大廈和汽車租賃業務。SK集團自2020年以來,對美國半導體、車載電池領域的投資額達到156億美元。

LG於2020年出售了北京LG雙子座大廈,並關閉了崑山、天津、瀋陽等地的法人;與此同時,LG在美國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密西根州斥資116億美元建設車載電池工廠,與通用汽車合資的俄亥俄州工廠已於5月竣工。

三星電子在2019年和2020年,就先後關閉了位於惠州的最後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和位於蘇州的最後一家電腦工廠。然而三星卻斥資170億美元在德克薩斯州泰勒市投建生產用於人工智慧、5G等的尖端晶元代工廠。

對此,韓國HI投資證券研究部部長李尚憲表示,目前世界經濟正處於從「全球化」走向「去全球化」過渡的時期,「不同意識形態陣營和區塊內部構建供應鏈已成為大勢所趨」。

逾四分之一美企:轉移供應鏈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最近也傳出面臨挑戰。上海美國商會日前發布一項調查顯示,涉及製造業、消費和服務業的10家美國公司中,有9家下調了今年對中國的收入預期。另外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在中國的美國製造商,正在將其全球產品的生產轉移到國外。

今年4月,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會批准了「在美國製造更多」(Make More in America)計畫,這是拜登總統推動的加強美國供應鏈的一部分。

分析認為,受到俄烏戰爭,以及中共清零政策造成的全球供應鏈斷裂的衝擊,美國政府已經把投資國內製造業當作關涉美國經濟以及國家安全的重要大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香港媒體風波引發67暴動評價
5月16日,香港舉行立法會5個直選席位補選的投票,因為泛民主派內部的分歧,尤其是在北京指示下親共人士的抵制,…
從失敗中學習 電商創業如何避免「踩坑」?
電商創業既簡單又複雜,當市場從藍海變紅海,翻騰起伏,誰能在其中屹立不倒?以提供培育電商人才實戰教育為主的「燒賣研究所」創辦人周振驊認為,…
盡享夏日風情 暢遊花東金針花海
值此盛夏,說到台灣代表夏天的花,除了枝頭火紅的鳳凰花、池中亭亭的荷花,還有一種花東獨有的金黃奇蹟——那就是美麗又可食用的「金針花…
「勇夫」仍需「重賞」
人才,是一個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對管理者而言,總覺得組織當中的優秀人才難以發掘。然而,究竟是組織中沒有好的人才?或者是,人才隱身在組織之中…
做個馳騁公路的飆風牛仔
穿上皮衣,套上皮靴,戴上皮手套、安全帽與墨鏡,跨上帥氣的重型機車,伴隨高亢的引擎聲浪,在鄉野林間或快速道路上徜徉奔馳,…
對抗瘟疫的祕方
一場席捲全球、持續兩年多的大瘟疫,讓很多人失去了生命,老人更是死亡病例的重災族群。但在法國卻有一位118歲的人瑞,在確診染疫新冠病毒後,…
NGO國際行腳紀實 點亮台灣能見度
從2014年開始,作為「台灣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he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of Taiwan)的代表,…
踢假球 歐洲足壇爆特大醜聞
台灣職棒球員打假球的消息重創台灣「國球」界。無獨有偶,歐洲足壇也爆發史上最嚴重的跨國踢假球醜聞,超過200場比賽遭到簽賭集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