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瘟疫的祕方

▲生於1904年的安德瑞修女,今年118歲,目前住在法國的一家安養院。Getty Images
第234期
青蓮

一場席捲全球、持續兩年多的大瘟疫,讓很多人失去了生命,老人更是死亡病例的重災族群。但在法國卻有一位118歲的人瑞,在確診染疫新冠病毒後,從容應對,順利康復,被媒體稱為奇蹟。

百歲人瑞確診後康復

1904年出生的安德瑞修女(Sister André),今年118歲,住在法國的一家安養院。她性格樂觀開朗,雖然雙目失明,須乘坐輪椅,但非常喜歡與人接觸交談。

2021年1月,安養院內新冠疫情爆發,安德瑞也確診。被隔離後,她很納悶,自己根本沒事,為何別人不能來看她,她也不能和別人接觸?為什麼大家每天都在談論病毒,這個病毒真的很可怕嗎?當時安養院有80人確診,其中11人過世,但年齡最大的安德瑞卻順利康復了。

在談到118歲人瑞康復的奇蹟時,安養院的管理人員塔維拉說:「如果說有什麼祕訣,那就是她有極強的信念,深信自己生命終結時,會見到創世主。內心強烈的信念,讓她堅持下來。」

也許無神論者會說,這太荒唐了,不科學。但恰恰是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位118歲老人對神的堅定信仰,才是她戰勝病毒的法寶。

哪種人不易染疫?

科學研究發現,有堅定信仰的人,通常都有弘遠的人生觀、明確的人生目標,與人為善。具有這種正向價值觀的人,免疫系統的抗病毒能力往往比較健全。

人體的免疫系統與情緒息息相關,憤怒、悲傷、恐懼等負面情緒都會使免疫力降低,因此,很多人認為,人活著就要開心快樂,及時享受生活,快樂才是健康的根本。但科學家研究發現,不同形式的「快樂」,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卻有天壤之別。

201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簡稱為PNAS)的研究發現,強調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人生的終極意義,並以此為樂的人,其免疫細胞的基因表現非常健康,體內較少發炎,抗病毒能力及抗體生產力較強。這樣的人被稱為「完善型」的人。

而世俗意義上的快樂,即強調趨樂避痛、滿足自身欲望,也稱「享樂型」的人卻是相反,他們的體內易發炎,抗病毒能力及抗體生產力較差。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鮑爾(Julienne E. Bower)與其他專家研究發現,重視人際關係、尋求人生真諦的女性,體內「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強。「自然殺手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能殺死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

專家表示,一個重視生命價值的人,他的自律神經或神經內分泌系統適應壓力的能力可能會增強,免疫系統也隨之變強。

 

法輪功第五套功法——神通加持法。Adobe Stock

▲法輪功第五套功法——神通加持法。Adobe Stock

 

信仰可增強免疫細胞

在這場世紀大瘟疫面前,人類迷信所謂的科學抗疫,把希望寄託在疫苗上,卻忽視培養自身的免疫力。疫苗對抗病毒,是依靠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同時疫苗產生的抗體有期限,而人體免疫系統是靈活、動態的。免疫功能健全,即使病毒千變萬化,也無法入侵人的身體,或者就算感染,也能很快恢復。

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免疫學家曾經研究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的免疫力、嗜中性白血球與普通人的差異,結果發現,法輪功學員的嗜中性白血球內一系列與免疫力有關的基因活性,包括干擾素-γ都明顯高於普通人。干擾素是身體對抗病毒的重要物質。這些人的免疫細胞還具有獨特的「雙向調節機制」。他們的嗜中性白血球在正常狀態(無炎症狀)下,壽命比普通人長,加上吞噬力也強,因而更有利於保護機體;在發炎狀態下,嗜中性白血球消滅病原體之後,會迅速凋亡,這有利於快速消解發炎症狀,避免發生免疫反應過度。該研究成果發表於《替代與補充醫學期刊》(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為什麼人的心態或信仰對免疫細胞影響這麼大?有研究者認為,人體的結構不僅僅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除了肉體,還有許多微觀下的精神層面的東西,疾病也是由許多層面的因素造成的。人類只有打破固有思維的局限,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質。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