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於道 德馨留芳──悼張清溪教授

張清溪教授。
林雨潔攝影
李佳鴻

從大學時代就認識張清溪教授。那時剛考上台大,心情有些激昂興奮,在本系社會學之外,總想多修一些輔系,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張清溪教授的「四人幫」經濟學當時就是經濟學理論的「聖經」,熟讀教授的書籍,讓我的經濟學從此奠定很好的基礎,日後甚至能為文分析國際政經局勢嬗變。

考上大學後,立刻投入社團活動,張教授就是指導老師。一開始聽聞老師很嚴肅,沒想到實際接觸後,發現老師為人親和,常常還會開開玩笑,但求學時代比較內向,也不敢多和老師交流,倒是和開朗健談的師母曹教授更為親近了些。

社會系、政治系研究所畢業後,張教授詢問我是否願意當他的經濟系助教?當時沒有特別想法,只覺得可以試試,就短暫接任助教一職。期間也兼任老師中央研究院研究計畫助理。

實際走出校園,步入職場,這時才發覺張清溪教授工作要求嚴格的名聲並不是空穴來風。老師教學論述、研究治學的嚴謹程度令我印象深刻,在系上,他也明辨是非曲直,始終堅持做對的事。

然而,與此同時,教授又有修煉法輪功而生出的慈善寬容之心。記得有一次,因為行政作業沒有聯絡好,教授劈頭蓋臉就訓了我一通;當時頗覺委曲,但沒有多想,只覺得是自己的錯,沒有聯絡妥當,下次改進。

沒想到過了幾天,張清溪教授竟然主動跟我致歉,說不該那麼嚴厲地訓人。我非常驚訝,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老師,還反過來向學生道歉!由此可見張教授謙和有禮、大度寬容的君子風範。

當年同樣曾經接觸法輪大法的馬凱教授也認為,張清溪教授的轉變令人吃驚,難以置信。因為馬凱教授過去曾目睹張教授為了教育預算,在會議上對著官員激動地大聲發言、還會拍桌子,現在卻變得沒有脾氣了。

當助教過了一陣子,經濟系鍾谷蘭大學姐邀請我到她與朋友合作的《看》雜誌擔任記者,張教授也鼓勵我可以好好做,就這樣在《看》雜誌待了約一年半,期間寫了很多自己希望採訪的專題,盡情發揮記者專業;之後再參加國家考試及格,現在擔任管理師。

記得《看》雜誌要離職時,張教授曾找我談,希望我留在雜誌、到別的部門,但當時認為階段性任務已完成,就婉謝教授的慰留,教授也尊重我的選擇,默默支持學生的生涯發展。

記得還有幾次到系館找張教授聊天,後幾年他越見親和,還就一些事情詢問我的意見,令我受寵若驚。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次,教授有感而發指導我寫文章。他表示,好的文章都只有少數重點,如果字數過多,作文勝於內容,就不好了。這點學生一直牢記。

沒想到張教授竟然於2022年開春遽然逝世!乍聽消息,震驚到說不出話來,足足呆立了好久……之後旋即打電話給師母曹教授,好在師母聲音依然健朗,與師母聊了一下,確認不需擔心她後,我掛上電話。

失去一位良師益友的驚訝與傷感,久久無法撫平。

相信教授已圓滿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回歸天國世界,也祈願教授放心,您未竟的志業,學生會繼續戮力完成。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西藏態度或有歷史性轉變
在中國官員與達賴10月下旬即將舉行新一輪對話前,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發表講話,表示對與中共中央政府談判「失去信心」。…
G20針鋒為歐債 德國或債台高築
6月於墨西哥召開的G20峰會充滿了對歐債危機的抱怨與責難。美、中與新興國家紛紛對歐盟發難,認為消極的態度坐失了解決問題的契機。…
溫家寶「哀歌」亦真亦幻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14日在任內最後一次兩會記者會上與往常一樣,高調提出「政改」。但其言談卻被外國媒體稱之為「swan song」,…
杜文正「裝飾」人文空間
從紐約到台北,從東京到北京,大城市從文化到政治,各有異同。但大都市的一個最大共同點,就是都有成群的摩天大樓——從杜拜的哈里發塔,…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日本清水寺 京都の風物詩
去年寒假有機會遊覽京都,城市內留存的無數寺院、神社等歷史古蹟,與日本殊有的生活方式,讓不熟諳日本文化的我目不暇給,眼界大開。 京都…
中國「中產階級」在個稅徵收門檻前消失
最近,北京又讓世界看到了這個國家非常混沌的一面:全國人大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之後,高達三、…
惠風文集 靈犬
在診所內見一女子進入,隨行的小狗被擋在自動玻璃門外,但筆直的視線沒有片刻離開過主人。看不到她時,小小的身體以各種姿勢高高低低左右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