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控股5月12日發布報告指,中國今年在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因中美緊張局勢再度升溫或會拖累投資情緒,加上外需衝擊和政策反應謹慎的因素,中國經濟復甦速度可能比預期緩慢,預估2020年中國GDP年成長率為1.7%(原先預估為3.0%)。
經濟停擺、企業休克
匯豐首席中國經濟師屈宏斌在報告中稱,疫情大流行似乎加強了美國尋求鞏固與中國經濟脫鉤方法的決心,主戰場可能會從貿易轉向技術、供應鏈和資金流。最近中美貿易高層通話承諾實施第一階段協議並說明進展情況步入正軌,有助於平息市場的擔憂,然圍繞著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特別是臨近今年稍晚的美國總統大選,對北京的關注也會加劇。
匯豐同時預計中國基礎建設投資增加率可能將從去年的3.8%提升到今年的10%以上;財政赤字率將達4%。貨幣政策方面,預計信貸寬鬆亦將繼續循序漸進。在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2個基點和存款利率下調30個基點的支持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料將進一步降低30個基點。
《中國政府網》5月12日刊登新聞稿稱,經濟全面復甦需要時間,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仍面臨複雜嚴峻的局面。穩步推動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教育、醫療、養老、旅遊等服務業需求的正常化。報導稱,「努力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要加快中小銀行充實資本金,加大股權、債券市場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考慮疫情導致的某些經濟停擺和企業『休克』情況,制定務實管用的階段性政策,支持各類中小企業尤其是暫時處於困難狀態、發展前景較好的中小微企業順利渡過難關。」
3兆元人民幣輸血無用
據《鳳凰財經》報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此次疫情對消費、中小微企業和就業三個領域產生重大衝擊。統計局第一季度公布的失業數據存在滯後性,裡面可能有大量還未真正復工復產的農民工,同時很多企業雖然復工但沒有復產,裡面還存在很大的隱性失業風險。
到目前為止,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寬鬆,釋放的流動性達到3兆元人民幣的規模。
劉俏指出,這3兆元基本都是基礎貨幣(Monetary base,又稱為準備貨幣,主要指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考慮到貨幣乘數效應,如果乘數是5倍,即到目前為止整個貨幣政策釋放的流動性,基本已達15兆人民幣。但整個實體經濟感受仍不是特別明顯。
劉俏說:「我認為這背後主要的原因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不是特別通暢。這種情況下,央行釋放的大量的流動性並沒有惠及到中小微企業,沒有解決消費不振的問題,同時對就業的扶持力度不夠。」
中國企業在2月底好不容易從春節假期復工復產後,又面臨新一波挑戰:歐美疫情的爆發導致貿易訂單大減,因此中國多地復工復產半個月後,只能再次停工。
據《中國青年報》5月7日報導,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8.6%的受訪者希望用減稅降費、貼息貸款等方式幫助企業減輕負擔;54.4%的受訪者希望加大復工復產政策落實力度,真正惠及廣大市場主體;53.1%的受訪者希望「點對點」協調開通專車或列車專廂,運送職工返城返崗;50.0%的受訪者期待優化營商環境、簡化企業辦事程式。
受訪者中,一線城市的占26.9%,二線城市的占48.4%,三四線城市的占20.6%,城鎮或縣城的占3.5%,農村的占0.6%。
中國就業市場二十年來最糟
兩份來自中國官方與民間調查機構的統計數字,反應了第二波全球疫情對中國製造業造成的打擊。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財新傳媒分別發布了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兩份數據都顯示,製造業PMI在2月份跌入歷史低點後,3月份反彈,現又雙雙下跌。其中,中國官方的數值由3月的52.0降為50.8;財新的數值則由3月的50.1降至49.4。
在這波全球削減訂單效應的衝擊下,中國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有幾種:裁員、減薪、休無薪假。
瑞銀集團在4月發布的報告曾預估,中國正在面臨二十多年來最糟糕的就業市場。至今年3月末,中國的服務、製造和建築業中約失去了8,000萬個工作崗位。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認為,2020年中國有2.5億工人將面臨收入減少10%至50%。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疫情下所面臨的經濟衰退打擊,異常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