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不斷的北宋繁華 故宮南院首展〈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第209期
文⊙謝平平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雜技的一種)蹴踘(踢球),踏索上竿。趙野人,倒吃冷淘(宮廷的一種涼麵)。張九哥,吞鐵劍。李外寧,藥發傀儡(用火藥驅使傀儡做出動作)。」這是中國第一部描寫都市風情的書籍──《東京夢華錄》中所描述的北宋元宵節街頭盛景。

《東京夢華錄》為孟元老(生卒年不詳)所著。北宋亡後,孟元老一路南逃,安頓好之後,提筆寫下當年汴京(今河南開封)風華,其中又以年節、元宵,百戲盡出,奇巧萬端,最能顯示北宋繁華盛況。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宛如寶劍出鞘

無獨有偶,北宋畫家張擇端(1085〜1145年)也費時十年繪製〈清明上河圖〉,從鄉村到都市,汴河一路迤邐入京,亭台樓閣、京橋院落、轎行舟楫、男女老幼,無不精細;各色人物表情動作皆有趣韻,原作目前收藏於北京故宮。故宮南院粉專小編近日以此「借圖發揮」,十分吸睛。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宛如寶劍出鞘,眾人皆驚,當代與後世皆出現許多摹本,最知名者為明代四大畫家之一的「仇英版」與「清院本」,而這二個版本也是近期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清明上河圖特展」的必看畫作,惟此次南下展出的為「仇英版」,故宮表示,該作重彩設色,濃烈瑰麗,推測摹者應為明代「蘇州片」畫家。「蘇州片」意指明代中葉至清初年間,江蘇省蘇州山塘畫店所製作的偽本書畫。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而「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卷長1152.8公分、高35.6公分,比張擇端原作長約一倍,由清朝宮廷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位畫家依照歷朝版本,取其精華重新繪製,完成於乾隆年間。

雖是五人共同繪製,但也足足耗時九年方才完成。清院本中的時空已非汴京,畫中建築乃依西方透視原理繪製,比例精確,畫中也有西式建築,這與清康熙年間帶入西方寫實透視畫法的郎世寧不無關係。

建築樓閣透視畫法

除了人物,在此或許可以說說古代如何繪畫建築。中國繪畫使用毛筆,如何畫出筆直的建築線條呢?這就是「界畫」的起始。

早在東晉顧愷之年代,就已有相關記載,宋朝因為《營造法式》一書的出版,描繪建築的界畫技術更加成熟,也成為普遍的技術。

一般作畫通常使用一枝筆,但「界畫」需同時使用二枝筆,還需熟稔比例觀念、純熟使用界尺,費時耗工。張擇端身處的北宋生活富足、文化鼎盛,對費工的「界畫」更能仔細著墨。到了元代,因文人畫興起而衰退。

宋人對界畫評價頗高,如宋代《宣和畫譜》記載:「雖一點一筆必求諸繩矩,比他畫為難工。」但明清二朝,已極少人專注界畫,界畫於是在清中期逐漸沒落。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的建築樓閣以透視畫法繪製,更能呈現立體空間感,不失為彌補界畫的良方。

這次南下展出的還有宋朝張擇端〈清明易簡圖〉,能作為原始版本的對比。該畫作筆墨線條略弱,用色帶有裝飾性,空間較為平面化,但畫中人物動作描繪細膩,乾隆皇帝對此作頗為讚賞,故宮研究人員認為,該作亦可能出自明代蘇州畫家的仿作。

「清明上河圖特展」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4月26日 展出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院區二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共向海外發功的隱形惡勢力
中共近十年來,在美國下賭注扶植政治代言人--劉醇逸。今年41歲的劉醇逸出生於台灣,5歲隨家人移民紐約。公立中學畢業後考入紐約州立大學,…
七月笑談
在民間各種稗官野史的傳說中,只要加上事發時間是黃曆七月,保證可以提高它的懸疑恐怖效果。戰慄電影或小說不就常常以七月怪談為故事發展的主軸嗎…
萬物皆可訂閱的時代來臨!?
無論媒體、軟體或零售業,越來越多企業對「訂閱」(subscription)這樣的商業模式感到好奇。直觀來看,訂閱能有穩定的現金流,…
青冰白雪 日本日光公園華嚴瀑布紀行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周遊日本列島。足跡不僅踏遍了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還曾南下到九州與沖繩之間的種子島,…
炎夏易出汗 體味知多少
日本進入梅雨季後,大約一個半月都是濕氣較重的天氣,加上日照越來越強烈,走幾步路就可感覺到腋下出汗。雖然使用止汗劑可以暫時抑制汗水,…
排灣族婚禮集錦
這是阿丹記錄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原住民婚禮的完結篇,也就是婚禮當天的盛況。阿丹嘗試以一連串的畫面來展現當時的多采多姿。…
只用凱因斯政策救不了美國
凱因斯是影響極大的經濟學家,很多國家、很多時候都利用其理論增加政府支出以提振景氣;而很多人也指責凱因斯的理論帶來政府職權和負債擴大的禍害。…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