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不是胖,才怪!

減重難!對成人很難,對兒童也是。Adobe Stock
第207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筆者一直不太願意寫跟肥胖有關的題目,一來筆者本人覺得頗有壓力,二來不少讀者也會覺得若有所指。所以我們今天談肥胖問題將焦點放在美國吧,因為美國肥胖的問題跟它的軍事力量一樣稱霸全球,談到美國人也許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體重還算不錯。

美國人的肥胖問題有多嚴重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依據BMI指數來看,超過20歲的成年美國人當中,有40%屬於肥胖(obese,BMI大於30),另外大約32%屬於體重過重(overweight,BMI介於25與30之間)。數字高也就算了,這兩個數字還呈現每年上升的趨勢。所謂BMI(Body Mass Index)即為身高體重指數,又稱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

所以,台灣的胖客們如果走在美國城市的大街上,往往會得到很大的安慰,覺得自己頂多就是皮下脂肪多了一點好禦寒而已。  

小時候胖不是胖嗎?

成人之外,兒童肥胖是高所得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美國尤其嚴重。每三名美國兒童就有一名超重,而且趨勢還愈來愈嚴重。這形成一個讓家長跟政府都非常頭痛的問題。

很多人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長大之後就會變瘦了,這種想法恐怕背離事實很遠。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在幼稚園階段就肥胖的小孩跟同年齡不肥胖的小孩比起來,有四倍高的機率會在14歲的時候也肥胖。

所以,小時候胖就是胖,長大後肥胖的機率也高。這樣的關連讓美國政府認為要解決成年人肥胖的問題,應該要從兒童時期就開始著手。

要解決肥胖問題,首先得認為肥胖是個問題,而且還要有「肥胖認知」。然而很不幸的,在認知上只有61%的美國父母可以正確判斷自己的小孩是否肥胖。許多胖小孩的父母要嘛覺得自己的小孩不胖,要嘛認為小孩胖胖的「很正常」。

為了提高父母對於兒童肥胖的認知,紐約市政府每年5月都會給父母發一份孩童的體適能報告,其中包括各項體能檢測的結果,以及身高、體重等。重點是,如果孩童的BMI超過同齡兒童所設定的肥胖臨界值,這個報告就會出現以下警語:「您的BMI超出健康體重的範圍,請與醫療保健照護者一起檢查您的BMI。」 ("Your BMI falls outside of a healthy weight; please review your BMI with a health care provider.")  

警告有用嗎?

這個警語的目的是希望讓小孩及其父母增加對肥胖現象的警惕,尤其是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族群。但這樣的策略有用嗎?

針對這個問題,三位美國經濟學家 Douglas Almond、Ajin Lee、Amy Ellen Schwartz設計了一個方法來估計這個政策效果。這個估計方法就是筆者曾經介紹過的迴歸不連續設計(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簡單說,他們將那些BMI剛好超過臨界值的小孩(收到了警告),拿來跟那些BMI剛好低於臨界值的小孩(沒收到警告)比較,並追蹤觀察兩組小孩隔年體重的變化。他們用了一個很大的樣本來進行估計,結果發現該警告對於降低肥胖小孩體重的效果非常小。  

警告為何無效?

為何警告會沒有效果呢?這當然有兩種解釋。第一,父母或者小孩根本沒有認真看報告,所以沒有注意到體重警告;第二,他們看到了警告但是不採取任何行動,或者採取了行動但減重失敗。

作者討論了這兩種可能性,但沒有進一步的證據可以認定哪一種才是問題所在。不過一份針對墨西哥的類似研究發現,體重報告確實提高了父母對兒童體重過重的認知。如果美國的情況類似墨西哥,那比較可能是認知不足並非導致兒童肥胖的主因。

減重難!對成人很難,對兒童也是。成功而且持續的減重往往需要整體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不是採取一個特定的技術或手段。單純的「提醒」或許可以增加認知,但難以收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啟動減支 專家:增稅傷害更甚
就在美國兩黨縮減財政赤字的爭議不斷下,3月1日的「自動減支措施」終於啟動,但是民主、共和兩黨仍忙著指責對方毫無退讓之意。…
腦海中那憨厚的笑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毎個人的小學作文都曾這樣寫過。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又如何能理解光陰似箭? 日前同窗好友的一通電話,…
什麼是魂魄?什麼是精神?
  人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詞彙,如「神魂飛揚」、「魂不附體」、「體魄」,這個人的「精神」很好,那人的「意志」堅強。常用這些字和詞,…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地主與富農的逆襲!
中共建政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先後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其中最涉及財富重分配的當屬「土改」與「文革」,…
俄羅斯邁入高收入國家 中國尷尬?
俄羅斯Ridus新聞網7月初發布消息稱,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俄羅斯每人年平均GDP達1.27萬美元,被認為已經步入「人均高所得國家」行列。…
紐約攬勝 石溪海灘觀雲隨想
以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過兩次位於紐約長島的石溪大學,但是由於行程匆忙,沒有時間欣賞周邊的大海與藍天。2012年初夏,…
日劇《東京家族》 誠摯說一個兩代互動的故事
《東京家族》這部電影改編自小津安二郎所執導的《東京物語》。導演山田洋次向逝世滿50週年的小津導演致敬,於是翻拍了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