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文化遺跡 澎湖海上項鍊「石滬群」

浪漫又美麗的「雙心石滬」,位在澎湖南海的七美嶼。龔安妮
第194期
曾允盈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系列

佇立在海上的澎湖大型地景「雙心石滬」,雙層愛心妝點著澎湖群島的沿海。每一塊就地取材的石滬都來自漁民心血的堆積,是他們一生的命脈。然而年復一年,靠石滬養家的曾經已是回不去的從前,石滬逐漸成為文化遺跡,觀光的重要景點。

許多人對澎湖的第一印象,是那座佇立在海上的大型地景──「雙心石滬」,雙層愛心的形狀,妝點著澎湖群島的沿海。

進一步了解石滬的由來,才發現原來它訴說著人與海洋的歷史關係,見證了討海人與海長年來深切的依存。然而在捕魚方式不斷更迭的今日,石滬的歷史意義已大於生存意義,「澎湖石滬群」則成為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吉貝嶼的雙滬房石滬。

 


▲「澎湖生活博物館」展示澎湖人善用石滬的面貌。


 

海上的財富來源

早在百年前,那是還沒有機動船的年代,「以海為田」的澎湖先民會由幾個家庭一起搭建一座大型石滬,互相分配漁獲資源,維持生計。

石滬位於潮間帶上,用石塊推砌而成,漲潮時帶進魚群,退潮時則阻斷洄游魚群的退路,把魚群圍困在石堤內。石滬就是澎湖先民的冰箱,也是海上的財富來源,想吃甚麼就拿起漁具走向潮間帶,在不同季節使用不同工具,就可以捕捉到不同尺寸的魚種。

那麼怎麼在石滬捕魚?有些漁民會拿竹篙把魚趕進「滬房」,再拿大小不同的網子到滬房裡抓魚,抓到一些後先放進石滬上的小洞「魚井」,等要回去時再一起帶走。抓魚的時機大潮比小潮好,冬季又比夏季好,因為澎湖地勢低平,秋冬時東北季風強,魚群會被大風浪推進滬裡。

全世界的石滬不到六百口,其中五百多口集中在澎湖,吉貝島就占了八十八口,可以說是石滬的故鄉。除了位於七美島最知名的雙心石滬,澎湖本島西嶼鄉的「池西虎目滬」從日治時期建造至今,是池西保存最完整的石滬,形狀也很引人注目。
 


▲石滬因為地形、方向、潮流等因素的不同,其形狀也不盡相同,圖為弧形石滬。



▲「澎湖生活博物館」將澎湖的居民生活、環境生態、歷史文化做最佳的展現。

池西虎目滬讓人聯想到孫悟空的緊箍咒,一端連結礁岸,方便漁民走過去。石滬搭建得非常紮實,走在石滬上就像在陸地上行走一般。雖然沒有親眼看到漁民捕魚的過程,遊客卻可以踩踏感受這門傳統技藝的智慧,低迴不已。

虎目滬上白白的點綴是野生石蚵,石滬搭建一段時間後,附生貝殼類就會在石滬上繁衍,鑲嵌在玄武岩裡,剛巧可以增加結構的強度,也因此石滬並未使用任何人工黏著劑,卻鑲嵌得頗為牢固。由於有穩定的食物與孔隙,石滬也變成稚魚成長的最佳場所。

 

 

就地取材的智慧

石滬捕魚是澎湖先民的生存法則,在「澎湖生活博物館」裡有清楚的解析。博物館內透過石滬造景的展示,演繹先民就地取材的生活方式。

「就地取材」的材料其實選擇性不多,在工法設計上,就必須讓大自然的力量與天然的材料緊密結合。石滬是以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塊堆砌而成,利用各種形狀鑲嵌、堆疊出最密合又穩固的角度,形成具有抗壓力的整體,讓每顆石頭平均承受同樣的壓力。

石材包括當地「黑石」玄武岩,還有「白石」硓--石。玄武岩覆蓋在外,硓--石包覆在內。硓--石是珊瑚礁石灰岩,富含碳酸鈣,遇到酸雨便會分解為碳酸氫鈣留在岩縫內,碳酸氫鈣還原時,就可固結黑石,讓石滬堅固不已,不畏風雨。


 

石滬的每一方組合都來自漁民心血的堆積,漁民從決定共同搭建石滬開始,選定股東、滬位、取得石材、載運石材、施工、維護到漁獲分配,都需要緊密的溝通和彼此的信任,有的石滬甚至歷經十幾年才可以完工。

「澎湖生活博物館」裡還有歷史數據的整理展示,作為早年的經濟來源,1950年澎湖全縣的漁獲量,石滬的產值就占了77%,相當驚人。當時的石滬與田、厝一樣是不動產,可以抵押、買賣,甚至做為遺產分家或嫁娶的基準。因此,石滬連結起的不只是人與海,更是人與人的情感。

許多在地漁民住在澎湖一輩子,石滬就是他們一生的命脈。然而年復一年,看盡石滬的盛與衰,如今靠石滬養活一家大小的曾經,已是回不去的從前。繁華落盡之後,得力於許多文史工作者的努力,石滬逐漸成為文化遺跡被修復保存下來,成為今日觀光的重要景點。

如今,俯瞰這些彷彿海上項鍊的美麗身影,不知它們是否也在海域中輕輕嘆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對沖基金之父:全球股市有反轉風險
據美國媒體報導,日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號稱管理1,020億美元資產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老闆雷…
黑心律師還是黑心法律?
問:律師會給女兒和兒子分別取甚麼名字?答:Sue(訴訟)和Bill(帳單)。 這是一則諷刺律師的黑笑話,反映了人們對於律師們唯利是圖、…
日銀利率為何與全球背道而馳?
日本央行6月17日決議維持負0.1%的短期超低利率目標,並承諾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引導至0%左右,與全球貨幣緊縮浪潮背道而馳,…
《找路》前傳── 林克孝登山心境的轉變
林克孝在大學時就創下登上玉山東峰北壁的攀岩紀錄,外加上他的登山經歷──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座高山他登過半數以上,或許會讓人以為他是那種敢衝…
在廣興紙寮拓上「日日是好日」
客居埔里近7年,環繞著住處的巷裡有幾間造紙工廠,在僻靜的鎮上運轉不息。這座質樸的山城無時不刻水氣氤氳,總是濛霧的天空,…
中國愛滋病與血漿經濟探祕
中國存在許多公開的祕密,這些祕密政府始終絕口不提;但是,眾人卻深知實情。中國以外的人,或許像是在觀看鬧劇;但對於中國百姓來講,…
我的職場工作經驗分享(下)
▲泰山五十週年慶,前排左起張武勇副總、詹仁道總裁、詹岳霖總經理、施泰安副總及幹部。張武勇提供   一、中層幹部對企業的重要性…
國際聲援香港為何強調「和平」抗爭?
11月19日,香港警方包圍香港城市理工大學的圍捕臨近終場。就在同一天還發生了兩件相關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