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宋人書信藝術 故宮公開「砑花」書信

宋徽宗〈池塘秋晚圖卷〉砑花紋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版提供
第187期
謝子
品味古時尚

北宋可算是中國最為富庶的朝代之一,從孟元老的筆記書《東京夢華錄》中,能讀到當年在汴京活潑的百業動態、建築型態與庶民生活。而這點也可從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日的「宋代花箋」特展中略見端倪。

宋朝經濟暢旺,對文人雅士而言,文房四寶就極為講究了。不僅自製紙張,有閒情逸趣者更將紙張配方視若珍寶,文人來往間的書信圖案也隨之發展出多樣的客製圖樣。
 


▲宋‧蔡襄〈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砑花紋樣。


這批典藏在故宮的宋代書信年代久遠,肉眼已無法辨識信箋花紋。原本外界多以為自明清文人起始,才開始大量使用「砑花信箋」。但經院內十多年來的調查與研究,發現了這批宋人書信上,有多達二十多種不同的砑花箋紙,毫無重複,且具有高度美感。

 

花箋與砑花

近代重要人物或世家都會有「專用箋紙」,或者印上職稱、或者印上家徽以為識別。而宋朝文人除了使用印有淡雅花色的「花箋」書寫,也會自製「砑花」花箋。

「花箋」泛指經過裝飾的箋紙,「砑花」技法乃是利用雕版在紙上研壓出凹凸紋飾。北宋「砑花」,乃使用雕版印刷技術,沒有顏色,只有圖樣,以磨砑重壓紙面而成,花樣平整,沒有凹凸,但因圖樣細緻具有高度藝術性。發展到明代,砑花技術又有所不同,不但有凹凸,對紙質的加工也相當考究。
 


▲宋‧蘇軾〈致長官董侯尺牘砑花紋樣〉砑花紋樣。


故宮這次僅展出的宋代文人書信共十九件,包括宋四家(宋朝四大書法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宋徽宗、陸秀夫等名家書札,在低調中顯露品味,符合宋代典雅的時代美學。

該展是近代最具規模的砑花箋紙特展,故宮更特別運用數位攝影與圖像後製,於現場進行比對,讓民眾能好好欣賞。

 

故宮宋代花箋特展

展期:2018年1月1日~3月25日
陳列室: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208、212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追查人體標本展 薄谷開來案疑雲重重
自8月9日始,與中國殞落的政治明星薄熙來相關的谷開來案、重慶四警察案、王立軍案三案連審,世界所有大牌媒體紛紛趕往安徽合肥,…
共青團治港的陰影
梁振英出任香港特首後,北京即以「大和解」來要求梁振英。只是這「大和解」只是建制派的大和解,還是朝野上下的大和解,似乎人們還搞不清楚,…
韓戰60週年 八成南韓人不願統一
6月25日是韓戰爆發60週年紀念日,當年爆發韓戰是因為北韓想藉由武力統一朝鮮半島。60年後的今天,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南韓人不願意馬上統一…
海軍軍官農夫夢 許瑞明打造「生態工作假期」
你願意暫時拋開電腦、電視和手機,離開熟悉的生活圈,然後到東部後山生活一星期,並付出時間、心力和勞力,參與生態保育和社區服務嗎?…
大學新鮮人 平均變胖5公斤
細心的父母可能很快就會發現,離家上大學的孩子變胖了。這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孩子終於脫離學測壓力,開始真正自主的學習;…
傳承台灣「美好年代」 掌中戲大師陳錫煌的人生寶典
掌中戲,又稱布袋戲,是一門結合表演與工藝的精緻藝術,在清朝同治年間傳至台灣。一百五十年間,歷經日本殖民政府打壓、…
單親慈父李鴻彬 打造100%無毒清潔用品
近年來隨著食安風暴持續延燒,食品中人工添加物的危害已廣為人知。但是,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不只吃進去的東西可能有毒,皮膚接觸化合物也會造成毒害…
陝西菜勺勺客 用菜餚述說古都文化
中國陝西省藍田縣一帶鄉民有一種習俗,會在農閒時離鄉到外地遊蕩,稱之為「下南路」或「走西口」。當中有的人掮著一把刀和兩把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