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宋人書信藝術 故宮公開「砑花」書信

宋徽宗〈池塘秋晚圖卷〉砑花紋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版提供
第187期
謝子
品味古時尚

北宋可算是中國最為富庶的朝代之一,從孟元老的筆記書《東京夢華錄》中,能讀到當年在汴京活潑的百業動態、建築型態與庶民生活。而這點也可從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日的「宋代花箋」特展中略見端倪。

宋朝經濟暢旺,對文人雅士而言,文房四寶就極為講究了。不僅自製紙張,有閒情逸趣者更將紙張配方視若珍寶,文人來往間的書信圖案也隨之發展出多樣的客製圖樣。
 


▲宋‧蔡襄〈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砑花紋樣。


這批典藏在故宮的宋代書信年代久遠,肉眼已無法辨識信箋花紋。原本外界多以為自明清文人起始,才開始大量使用「砑花信箋」。但經院內十多年來的調查與研究,發現了這批宋人書信上,有多達二十多種不同的砑花箋紙,毫無重複,且具有高度美感。

 

花箋與砑花

近代重要人物或世家都會有「專用箋紙」,或者印上職稱、或者印上家徽以為識別。而宋朝文人除了使用印有淡雅花色的「花箋」書寫,也會自製「砑花」花箋。

「花箋」泛指經過裝飾的箋紙,「砑花」技法乃是利用雕版在紙上研壓出凹凸紋飾。北宋「砑花」,乃使用雕版印刷技術,沒有顏色,只有圖樣,以磨砑重壓紙面而成,花樣平整,沒有凹凸,但因圖樣細緻具有高度藝術性。發展到明代,砑花技術又有所不同,不但有凹凸,對紙質的加工也相當考究。
 


▲宋‧蘇軾〈致長官董侯尺牘砑花紋樣〉砑花紋樣。


故宮這次僅展出的宋代文人書信共十九件,包括宋四家(宋朝四大書法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宋徽宗、陸秀夫等名家書札,在低調中顯露品味,符合宋代典雅的時代美學。

該展是近代最具規模的砑花箋紙特展,故宮更特別運用數位攝影與圖像後製,於現場進行比對,讓民眾能好好欣賞。

 

故宮宋代花箋特展

展期:2018年1月1日~3月25日
陳列室: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208、212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蒜頭糖廠蛻變展風華
午後的嘉南平原,天朗氣清,蒸溽的熱氣伴隨我們來到嘉義的蒜頭糖廠。因此地早年聚集很多有錢人家,算來是頭,即稱「算頭」;後這個村落通稱蒜頭村,…
香港主權轉移11週年
正當台灣因為馬英九當選總統加速兩岸統合步伐,中國觀光客在7月4日駕臨台灣,是福還是禍引發激烈爭議時,7月1日,…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加拿大布查特花園紀行
布查特花園堪稱「花卉博物館」,廣受全世界園藝愛好者的青睞。以前曾在名不見經傳的日本三重縣鳥羽市,參觀過一個內容豐富的「海洋博物館」。…
懂得感恩 身心更健康
人生追求甚麼?有名、有利,都不如擁有「健康」實在。錢能買藥,卻不一定買得了健康生活。 感謝神、感謝他人,或僅僅有感恩之心,多說「謝謝」,…
「馬習會」對台灣政治影響有多大?
11月7日的「馬習會」,不少觀察者都用放大鏡找尋其積極意義,比如習打破兩岸領導人不相見的慣例,互稱「先生」,因此算是承認一國兩府的平等地位…
東莞千餘兒童失蹤 父母無奈巡街
「我親愛的寶貝,你離開媽媽已經486天,寶貝你一定覺得奇怪怎麼會離開媽媽?媽媽沒有離開你喔!媽媽的心永遠都會跟你在一起,媽媽真的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