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 損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研究顯示,使用智慧型手機導致青少年憂鬱症患者和自殺人數突然增加。Fotolia
第186期
聞天清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官方網站近日發表了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特文吉(Jean Twenge)有關智慧型手機損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

文章稱,約在2012年,美國青少年的生活開始出現了問題。美國全國性大型研究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至2015年的5年時間裡,感到無用和焦慮(典型憂鬱症症狀)的美國青少年人數激增了33%,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了23%,更糟糕的是,13歲至18歲的自殺人數上升了31%。

特文吉教授發表在《臨床心理科學》(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學術期刊的一篇新論文中發現:憂鬱症、存在自殺傾向和自殺的青少年人數的增加,與他們的種族、居住地區無關。研究分析結果顯示,1995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即I世代(iGen),比千禧世代(Millennials)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讓如此多的十幾歲青少年在短時間內患有憂鬱症、自殺傾向和自殺?

據美國獨立民調與智庫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資料顯示,2012年底,美國超過一半的青少年擁有智慧型手機,這正是青少年憂鬱症、自殺開始增加的時候。至2015年,美國已有73%的青少年使用智慧手機。

不僅智慧型手機與憂鬱症人數同時增加,而且上網時間長短也與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相關性。每天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或5小時以上的青少年,與每天上網時間只有1小時的相比,自殺可能性高出71%。

調查顯示,I世代的青少年與朋友互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而面對面的社交互動正是人類幸福感最深層的來源之一。沒有與他人的社交互動,人類的情緒就開始受到影響,經常會感覺憂鬱。社交孤立的感覺也是自殺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上網時間長的青少年更容易患上憂鬱症。

睡眠不足也是罹患憂鬱症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青少年憂鬱症患者和自殺人數突然增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西湖之美 演繹中華神奇傳說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古往今來人們對杭州的讚美。而杭州之美,首推西湖秀麗的風光和迷人的景致。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面積60平方公里,…
賴弘毅的家 30年垃圾不出門
晚餐時刻,一家人正愉快用餐。突然聽到熟悉的音樂「少女的祈禱」由遠而近。於是其中一人不得不放下碗筷,提著垃圾袋奪門而出…… 「垃圾」…
因為「天氣太好」 王如玄擔下勞委會主委重任
現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入閣前,就已經是名律師,也是台灣著名的女權運動者。雖然和藍綠重量級政治人物都保持很好的關係,但無黨無派的王如玄,…
網路股價格回落 逢低買進時候到了?
自金融海嘯後,不僅金融類股票疲軟不堪,在過去兩年內上市的許多網路和社交網站股票價格也回落了很多。逢低買進的投資者可能想知道,…
「發光」的森林小屋
前幾期本專欄介紹了阿丹為了自建房舍,特意前往賓州添購所需木料,過程中巧遇神祕的阿米許人(Amish)的點滴。 本期,…
媽媽魚安心超市 科技人用半導體精神賣魚
以媽媽為名,「媽媽魚安心超市」的目標在於提供消費者最新鮮、零汙染的魚貨。從漁船捕撈,上岸清洗、去鱗、去肚,六小時內急速冷凍,直送到店面銷售…
惠風文集 - 評審席上
在巨大的家庭與親友期待下從媒體工作回任教職。說「回任」是因為我已經千辛萬苦、想方設法離開過一次,但離開得不夠徹底,結果當然是「斬草不除根,…
經濟分析:理性自殺還是不理性自殺
經濟學分析問題,特別是情緒問題,像自殺這種人命關天的事,常會被批評為「冷血」。其實不是,是「冷靜」。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創者馬夏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