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學者對談:習近平主政下的兩岸前景

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的兩岸政策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圖為2015年11月7日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突破的「馬習會」。Getty Images
第183期
金雨森

隨著中共十九大在今(2017)年10月即將召開,中共政治權力將重新洗牌。肅清政敵長達五年的習近平,終於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習家軍。那麼未來習近平在其第二任期、甚至有人認為習近平將推出第三任期,將勾勒出怎樣的兩岸前景?會更積極促統?會不惜動用武力?這些問題不僅台灣民眾十分關切,也為國際觀察家所矚目。

長風基金會9月10日對此議題舉行了一場座談會,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吳玉山教授,以及來自新加坡大學的鄭永年教授,就習近平主政下的兩岸前景展開對話。

 

鄭永年:習近平有中國夢

鄭永年教授認為,從習近平個人來看,他所提出的「中國夢」,當然包括兩岸統一,且希望可能在中共建黨百年(2021年),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百年(2049年)內實現。習近平不會拖延兩岸統一的時程,這是習近平想要達成的政績。

鄭永年教授從中國歷史角度來看,認為天下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中國政治定律,兩岸統一勢在必行。為了復興中華民族,兩岸統一刻不容緩,這樣才能共存共榮。

再者,從經濟利益來看,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可以讓台灣加入,解決台灣經濟停滯、發展無方向的問題。而且,當前美、中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已經同意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美國國務卿親口表示要建立與中共的「不衝突、不對抗」的美中關係。當今天下態勢乃中國的機遇期,在美國川普內部衝突不解,相繼退出TPP、巴黎協定之際,中國乘經濟持續上升之動力,透過一帶一路,頗有可為。

 

吳玉山:中共對台政策有上限與下限

吳玉山教授則表示,事實上,中共對台政策一直存在上限與下限,「上限」就是武力統一台灣,「下限」就是防止台灣獨立。基本上過去中共領導人都是遊移在上限與下限之間。

當前,習近平不斷集權的態勢,在經歷十九大後,如果是更高的極權,甚至恢復「主席制」,對兩岸關係是好是壞?那麼究竟習近平是會更往武統方向移動,還是防獨移動?

吳玉山教授認為,決定中共對台促統或防獨政策的主要變數有二,次要變數有三。主要變數之一取決於中共政治權力集中與否,越集中其實越不易採行武統;主要變數之二取決於中國國力上升或下降。

次要變數第一項是貿易和平論,中國與台灣經濟貿易依存度越高,越不容易打仗,因為成本將增高;第二是國際權力關係,也就中國與美國、日本、台灣等之關係,使得中共不敢輕易動武;第三是台灣本身也可能做出舉措,迫使中共必須以武統來回應,或是讓中共找到藉口出兵。

吳玉山教授觀察中共權力鬥爭與對台政策之關係,得出一個重要發現,也駁斥了鄭永年教授的觀點,那就是:中共領導人權力越集中,兩岸關係越穩定;中共領導人權力越分散,兩岸關係越不穩。

中共領導人權力集中,代表他的權力地位相對穩定且鞏固,不易受到政治敵手的攻擊,對台政策也有較多的選項與緩衝。反之,如果中共領導人權力不穩,對台姿態會變得強硬,因為對台示弱恐遭致政治敵手攻擊。

吳玉山教授舉1996年擔任總書記的江澤民為例,在鄧小平過世之前,江的權力還不穩固,當時發生李登輝總統的康乃爾演說以及中華民國首屆總統直選,江澤民因此直接部屬軍隊和飛彈威嚇,導致美國派航母護台,引發台海危機。

反之,到了1999年,鄧小平早已去世,江澤民權力穩固,當時李登輝發表「兩國論」,美國又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這兩件事情都比台灣總統直選要來得「嚴重」,但江澤民卻相對低調處理兩岸關係。

照此邏輯推測,習近平十九大後如果集權態勢不減,就可預期習近平較不會受政治敵手攻擊,有很多政策選項,就沒有必要對台強硬,把事情鬧大或把兩岸關係搞糟。

吳玉山教授進一步反駁所謂「兩個百年」的統一說法,認為習近平如果真的在心中有偉大藍圖,想要在2021年完成統一大業,那距離今年(2017)只剩四年時間,但外界並未觀察到習近平任何推進統一的步驟或計畫項目。如果2049年要完成統一,距今還有30年,時間雖長,但這其中的變數也就更多更難說了。

 

台灣可助中國大陸民主化

鄭永年教授強調兩岸統一的必然性,是從習近平官方言論(中國夢、兩個百年)、中共提倡的民族主義情懷、中國的機遇期,來推斷兩岸必將在短期內統一。吳玉山教授則從實務觀察,推斷習近平並未急著統一台灣,也無任何時程表,但台灣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

吳玉山教授表示,台灣的繁體字,其實是「正體字」,自漢朝使用延續至今沒有大改變,這是其他文明沒有的,理該引以為傲。台灣不僅保存了傳統,也融入了西方的現代,台灣是中華民族經濟發展的試驗場,也是民主政治的試驗場。中國大陸也都是照著台灣模式走過來的。現在,如果叫中國人放棄自由,誰會肯?台灣民眾更不可能放棄得來不易的自由與民主。

不管十九大習近平權力是否再創高峰,不管習近平是否會強力促統,台灣協助中國民主化絕對是利大於弊。自由的中國才是兩岸應該迎接的前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今天,你被「線人」盯上了嗎?
檢索著各種有關中國政府聘用「線人」的資料,手指就不自覺地在鍵盤上敲出了這個標題:「今天,你被『線人』盯上了嗎?」…
土地、生命與歲月之歌 「日本古美術」特展
太平洋畔,美崙山巔,走過九十年歲月,由花蓮高中日治時期教師宿舍群活化的歷史建築「郭子究音樂文化館」,2023夏季奏起了一首旋律悠揚的土地、…
有紀律的閃亮之珠 vs. 冰雪女王與梅長蘇
一個冬雨綿綿的午後,進入座落於總統府旁的百年古蹟台銀總行,採訪尚未開始,台銀董事長李紀珠的祕書提供了一份資料,上面洋洋灑灑寫著學歷、…
中國富豪子女為何留學海外?
如同上一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高層時興留學蘇聯一樣,現在中國的官二代、官三代留學英美已不是甚麼祕密,近年來中國的富商們也不甘落後,…
時髦‧迷人‧Longchamp 2014早秋商品登場
來自法國的知名精品品牌Longchamp是由創辦人尚‧卡仕格蘭(Jean Cassegrain)於1948年在巴黎創立,…
法國人愛美容不愛流汗 健身房難獲青睞
雖然健康飲食與運動有益身心的觀念愈來愈普及,但對法國人來說,「上健身房」這個選項,仍是一小部分人的活動,尚未成為主流。 據路透社報導,…
成為超人氣電商的三項法則
書名:過程商機:分享AI無法生成、對手難以複製的日常,即使沒產品也能嬴利! 作者:尾原和啓 譯者:黃文玲 出版社:采實文化…
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英國與歐盟
英國脫離歐盟的決定引起了全球金融的動盪。英國加入歐盟時並沒有引起這麼明顯的利益,為何英國要脫歐卻好像要造成很大的損失,而竟引起這麼大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