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棄巴黎協定 凸顯中、印、俄無所約束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支持者在白宮前高舉「謝謝總統」(Thank you Mr. President)的標語。Getty Images
第180期
許家棟

美國總統川普6月1日宣布退出2015年得到195個國家支持而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全球震驚。

川普對重返巴黎協議保持開放

川普認為,該協議是讓美國付出幾十億美元和數百萬工作崗位的「罪惡」負擔,代價是降低美國人的生活品質,使得經濟和生產衰退。他稱該協議對美國「極為不公平」,對於中國和印度等主要的汙染國,沒有定義出明顯的規範措施,因而使他們得以從中獲利。

川普也指出,如果以公平、合理方式對待美國,他就準備談判新的、能夠保護美國和美國納稅人利益的氣候協議,他對「重新談判返回巴黎協議」抱持開放態度。他還承諾,將把美國變成最清潔、最環保的國家。

對此,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領導人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說:「我們堅定地相信,這項協議不能重新談判。」

此前川普赴歐訪問北約時,也將問題聚焦於費用分攤上,且未依慣例重申對《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規定的支持,亦即「若其中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等同全體成員國受到攻擊,各成員國將採取必要行動」;緊接著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G7峰會上,依舊與歐盟各國領袖(尤其是德國)最在意的氣候變遷議題上有所分歧,以致包括梅克爾在內的各國領導人未能說服川普同意簽署巴黎協定。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說:「美國不會就這麼退出協議。」要退出「需要3到4年時間」。根據協議,美國直到2019年11月才能提交退出意圖,之後的程序還需要一年。

共和黨議員:與巴黎協議一刀兩斷

川普還把目標對準「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稱其為重新分配財富的巨大陰謀。在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之前,22名共和黨籍參議員發表公開信,敦促川普「與巴黎協議一刀兩斷」。這封信爭辯說,「繼續留在協議中,會讓美國面臨嚴重的訴訟風險」,將讓川普試圖推翻「清潔能源計畫」的努力變得複雜。

「清潔能源計畫」是歐巴馬時代推出的監管規定,涉及到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有害物質排放。依據該計畫要求,到2030年,美國發電廠的碳排放目標必須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32%,這意味著大量燃煤電廠將關閉,因此爆發爭議,並被美國環保局暫停實施。

在川普宣布退出決定後,加州、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等三州州長共同表示,將成立一個新的州聯盟,致力於支持《巴黎氣候協定》下美國方面的減排承諾。目前已有20個州和華盛頓DC承諾,將堅持採用獨立於聯邦政府之外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部分州的標準甚至比《巴黎氣候協定》更嚴格。依據《巴黎氣候協定》,美國承諾到2025年美國碳排放量將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26%~28%。世界各國、各城市領導人對川普的決定表示失望,並紛紛將地標建物打上綠色燈光。

突顯無法約束中、印、俄無奈事實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固然讓防治全球暖化的努力遭受重創,但也一如川普所言地凸顯了協定對中、印、俄這些主要排放大國無所約束的無奈事實。

根據協定內容,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在2030年以前可以「開發中國家」自許,無需付出太多代價與努力即可輕鬆達成預計目標;印度在收到2.5兆美金資助後,才會開始執行減排作業,2020年以前,甚至可以加倍生產煤炭。

這項做法的原意是在不傷害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提下,透過先進國家的標竿效應與資金挹注的誘因,促使「落後大排」的中印等國有意願地「隨後跟上」。不過,該協定最致命的缺失就是毫無強硬約束力,僅靠每5年的碳排成績檢視,以及藉由激勵綠能產業的經濟發展誘因,再透過談判施壓。這讓《巴黎氣候協定》成了「良心事業」,協定目標達成堪慮。

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可以在環保上做得更多,但是北京政權卻吝於付出。2016年北京軍費檯面上的支出高達2,150億美元,但2017年節能環保預算編列,卻只有43億美元。根據全球生活成本統計網(Numbeo)的數據,中國2017年空汙指數是88.96、印度是76.53,美國則是31.19,接近德國的27.05。這樣的預算編制和數據,如何讓川普甘於付出?

川普的決定,對綠能發展不遺餘力的美國而言,不會減損原協定的既定目標,可能的影響是在全球外交上的得失。在川普宣布退出之前,各國的聯合國特使都表示,無論美國參與與否,都將堅持這個協議。美國退出協定,或將讓新的外交聯盟逐漸形成。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少女天賦異秉 逐字母倒背如流
一個人對文章、歷史等事物非常熟悉的時候,我們往往形容這個人能夠「倒背如流」。不過看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14歲少女阿麗薩.克瑞莫(Alyssa…
黑暗中的救贖
 宛如神蹟的真實故事──《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The Zookeeper's Wife)(新片)導演:妮琪卡羅(Niki…
中國血汗工廠的末路──解析富士康N+1跳樓事件
由於開創了世界工業史上絕無僅有的12位員工連續跳樓的悲劇紀錄,有台灣首富之稱的郭台銘尷尬地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米的魔法師 余政隆引領傳香飯糰走向世界
自2000年開始,耗費十餘年親至世界各地收集超過一千種米,余政隆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魔米」廠房,陳列著色彩斑斕、長圓各異的米種。…
宜蘭大步邁向觀光工廠大縣
由台灣西部往東馳騁於前往宜蘭的北宜高速公路,一路上「穿山越谷」,幽雅的景致令人心曠神怡。可是進入雪山隧道後,車挨著車、有氣無力地前進,…
餐廳美食豈能與廚房衛生脫鉤
「本末倒置」是一句常見的成語,意思是事物的先後次序顛倒,比喻一個人做事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這句成語源自《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食尚新風潮 餐桌上的蔬食主義
全球正刮起「蔬食」風潮,你跟上了嗎?中國自古有「藥食同源」說法,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吃得對,可以調整生理機能,維持身體健康。…
「詩家天子」王昌齡 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西元698~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他以七言絕句藝術精湛而著稱,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