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復興漢字 中國尷尬

由於取消漢字給生活帶來的不便,韓國國內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Fotolia
第179期
陳秋穎

近年來,由於取消漢字給生活帶來的不便,韓國國內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現象也引發陸媒的關注。

大陸媒體報導,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也一度成為韓國的主流文字。1970年代,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檔中徹底抹去。

韓國詞彙中,70%源於漢字詞。漢字取消後,作為表音文字的韓文有許多同音詞,人名、地名容易出現混淆。更嚴重的是,許多韓國歷史古籍由於是用漢字書寫,如今幾乎無人認得。如今在韓國,不少中學生甚至不會用漢字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而在二、三十年前,韓國的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很常見。

不過,近年來,韓國國內要求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份2014年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五成的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感到生活不便。另外還有67%的韓國人贊成在學校教科書中並行漢字。

2016年底,韓國教育部決定,從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注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也有韓國議員提議,新生兒姓名登記時,將漢字姓名和韓文姓名一起登記。與此同時,一些韓國父母也開始教孩子漢字。

這一消息引發大陸網民關注。有一些網民嘲諷韓國,但也有不少網民提醒大家,韓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台灣、香港目前正在使用的繁體字,而在大陸,廢除繁體字使用簡體字,同樣導致中華文化傳承的斷裂。

中共建政後,大力推行簡體字、拼音輸入法等,嚴重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1956年1月,大陸正式推出《漢字簡化方案》,至1964年5月《簡化字總表》出版時,簡體字總數已經達到2,236個。

繁體字(也叫正體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近年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指出,繁體字才是中國人的「根」。原大陸歷史學教授劉因全曾指出,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維護漢字體系的完整性,能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超級業務員 日相安倍全球拚業績
在10月29日全球最深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海底隧道峻工通車典禮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人意料地出現,他不但是當日唯一受邀的外國元首,…
最豪華的同學會──仁班帝寶
這一屆北一女三十重聚,擔任總召的ING證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怡芬,當年就是仁班的「超級管家婆」。畢業後,熱心的她一直扮演仁班「訊息中心」角色…
「李克強經濟學」可以紅多久?
最近國際媒體將「李克強指數」炒成了「李克強經濟學」,在7月中旬的20國集團財長會及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財長樓繼偉在會議上表示,…
北京奧運 準備好了嗎?
2001年7月13日,北京市市長劉淇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會第112次全體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北京奧運的理念為「綠色奧運、…
小城市太「拼爹」 大陸漂族逃回北上廣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指國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面臨巨大生活壓力,一線城市經濟和健康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而小城市則需要「拼爹…
救貧助人 從小培養子女同情心
  在美國,志願者以各種方式向他們的社區提供幫助。他們捐款、給窮人送去食物、為無家可歸的人建造住房等等。志願者認為,…
H7N9疫情加劇 SARS恐慌再現
在上海首例患者死亡二十多天後,3月31日中國官方首次通報H7N9禽流感病例並告知疫情。截至4月23日,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稱,…
來宜蘭生態綠舟遊冬山河
冬山河「生態綠舟」開園剛滿一年,是宜蘭縣繼冬山河親水公園後,另一座大面積綠色示範公園。延續友善生活、綠色旅遊的主旨,看似新興景點的生態綠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