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毒從哪裡來?

Thinkstock
第171期
溫嬪容
作者為明慧中醫診所院長

《黃帝內經》所說「天食人以五氣」中,風、暑、濕、燥、寒五氣,若不均易致偏盛成災,但有風袪風,有暑清暑,有燥滋潤,有寒溫之,都可調解,唯獨濕氣不易去除,濕為陰邪,易停滯性黏膩,為多種慢性病、疑難雜症的病根。

濕多發於夏秋之季,夏多潮濕,東西易發霉,人也容易發霉。每到夏天,就胃口差、四肢困倦、低熱,一到秋天便有症狀全消的現象,稱為「疰夏」。《內經》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濕咳、痰多黏稠、胸悶蔓延時日很難好,易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冬天冷,氣候如果乾燥尚能適宜,如果冷又濕,則令人難受。

濕無孔不入,濕在頭:會「濕重如裹」,好像頭戴鋼盔一樣。

濕在身:身體沉重,如同穿一件濕衣服一樣,令人不爽。

濕在上焦:頭脹、頭重、胸脇悶、口淡無味、痰多、口臭。

濕困脾胃:舌苔厚膩、胃脾脘腹滿悶、噁心、食慾不振。

濕熱薰蒸肝膽:兩脇脹痛、黃疸、四肢困倦、便祕。

濕熱下注大腸:腹痛、腹瀉、下痢、便有膿血、肛門灼熱。

濕熱下注膀胱泌尿系統:尿急、尿頻、尿刺痛、尿黃臭、血尿、結石、砂淋。

濕入子宮:白帶、陰癢、子宮頸糜爛。

濕入皮下:痰濕型肥胖、水腫、濕疹、瘡瘍流水。

濕流關節:肢體沉重而痛、關節活動不靈活、痛風、腳氣。

《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當外受濕邪,不能排解致內濕,而脾虛不能運化津液,易致水腫諸病。

最難破解的是人造濕,曾幾何時,突然健康資訊叫人多喝水,一天喝二、三千c.c.的水,甚至有人喝到5,000c.c.。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體有70%是水,食物約70%是水,人體每一次可接受的最大吸水量約250c.c.。成人的腎,每分鐘可過濾120c.c.液體,每小時只能排水800~1,000c.c.。一小時內進水超過1,000c.c.會導致低納血症、血壓降低。激烈運動後喝大量水,會稀釋電解質,反致中毒,引起頭痛、噁心、嘔吐、抽筋等症狀。膀胱能承受600c.c.尿液,儲存約150c.c.就有尿意,超過300c.c.就會不舒服。

水多不表示代謝多,人體是血管,不是水管,啟動代謝的機制是氣化功能,不是水,必須水經過肺、心、脾、腎,運化成津液,才能成為生化的動力。水如果能把廢物代謝掉,難道就不會把營養物質也排出?水無識別能力,只是一種介質,決定去蕪存菁的是機能。水入消化系統約須15分鐘,當水太濕,來不及運化出去,停滯成死水,就易發霉生菌,水火無情,最終造成水毒,氾濫成災,水滴穿石,水深火熱,水裡來火裡去,嗚呼哀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啟蒙教育的品牌選擇
觀察二十年來,台灣的幼兒教育信仰種類愈來愈多元化,有人本教育森林小學、蒙特梭利、華德福、福錄貝爾或在家自學團體等。…
企業充電站
2022行銷大趨勢論壇 開創行銷新境     品牌能夠透過網路直接接觸大眾,卻也造成資訊碎片化的現象。面對資訊傳播的轉變,…
從律師轉戰立委 蔣萬安盼扮演傾聽者
自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11月的九合一選舉以降,年輕世代翻轉政治的浪潮風起雲湧,整個大環境對國民黨選情相當不利,…
自愚娛人 業娛DJ速成術
我印象中,台灣從90年代晚期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不但唱片行塞滿了各種由「DJ」製作的專輯,唱片公司也拚命進口掛上國外夜店名號(…
千古戰神 北伐名將白崇禧(上)
中華文明五千年,用兵如神的將帥不乏其人,精忠報國的英雄難以計數。然而,若論在大戰中被敵軍尊稱為「戰神」的人,唯有民國時期的白崇禧將軍一人,…
美軍核子潛艇 百慕達三角驚魂奇航
滿載核子武器的美國「聖胡安」號核子攻擊潛艇2007年3月13日晚7時至14日凌晨5時,在著名的百慕達鄰近水域突然神秘失蹤。…
時薪基本工資應該再提高
最低工資限制是極具爭議性的經濟政策議題,贊成者的理由常是要保障勞工最基本的生活,而反對的人卻常主張它反而會使弱勢勞工得不到工作。…
從六四屠殺到汶川地震
轉眼「六四天安門事件」將19週年。在這個沉痛的紀念日之前三個星期,中國四川省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幾萬人喪生。從六四事件到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