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英國與歐盟

英國脫歐公投,51.89%的票數決定脫離歐盟。
Thinkstock
第170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英國脫離歐盟的決定引起了全球金融的動盪。英國加入歐盟時並沒有引起這麼明顯的利益,為何英國要脫歐卻好像要造成很大的損失,而竟引起這麼大的動盪?就好像兩人結婚時固然有很多期望和祝福,但要離婚時卻常有更驚心動魄的傷害。真是「相見時難別更難」。

 

英國脫歐衝擊  四大原因剖析

脫歐比當初加盟時衝擊更大的第一個原因,是加盟的利益多慢慢實現,脫盟的傷害卻因預期心理而一次浮現。加盟要經過長期談判然後加入,加入後也有一些改變是逐漸而非馬上生效,所以其利益是慢慢實現。脫盟卻是先決定脫盟再來談判,談判結果的傷害雖然也是慢慢出現,但基於對傷害的恐懼及談判結果的不確定性,人們的預期心理常會做較壞或是最壞的打算,因而在決定脫盟當時就當很大的傷害來反應,而造成很大的衝擊。

脫歐衝擊比入歐大的第二個原因,是各種加盟行為都使雙方在加盟後的關係比加盟前密切很多,因此脫盟時所牽動的問題會比加盟時多很多。兩人結婚時雖也有父母和居住等問題,離婚時卻更多了共同財產、子女,以及婚姻期間的恩怨之清算等問題。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為了得到同盟關係時的利益,人們可能要投入很多固定資產和固定成本,脫盟時不只失去加盟時得的利益,這些多投入的固定資產和固定成本也要損失。陸客來了使旅館業多得到收益,陸客不來了旅館業不只失去這些收益,多蓋的房舍也要失去價值。所以各種結盟都必須相當謹慎,以免因結盟關係被切斷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脫歐衝擊大的第三個原因,是結盟時得到利益的企業是較單純得到利益,而脫盟時受損的企業卻可能週轉不靈或破產,而引發進一步的衝擊甚至金融波動。在未來談判結果不確定,甚至有人故意誇大可能傷害時,以及相關的經濟金融體系本來就潛藏不少危機時,這種金融波動可能變大,甚至造成遠比脫盟之實質影響更大的傷害。這也是各國在面對英國脫歐事件時必須特別注意防範的問題。

實際上的確有很多人在誇大脫歐的傷害,這是脫歐之衝擊變大的第四個原因。幾十年來許多國家政府、國際組織以及企業界和經濟學者,一直在宣傳自由化和區域經濟結合的好處,雖然現在已漸有更多人質疑這些好處(請參見陳博志:〈自由化和TPP的國王新衣〉,《看》雜誌,2016年6月),但主張或相信區域結盟是好事的人仍難免主張英國脫歐是一種錯誤,而會造成重大傷害。有一些評論甚至把這種不願做更密切經濟結盟的行為,誇大為反智主義以及將引起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在媒體占絕對優勢的這類主張,當然會使恐懼和傷害擴大。

而歐盟和一些相關人士似也加入了誇大傷害的行列。夫妻鬧到要離婚時,不願離婚那方和不想見到離婚的親友,常會誇大離婚的傷害來勸阻甚至威脅想離婚的那方。因此歐盟人士擺出了這樣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說英國若脫歐,要和美國重簽貿易協定需十年,就實在有點過火。美歐的自由貿易協定已談到一個階段,英國目前甚至兩年內仍是歐盟成員,英美之間若要另簽貿易協定,大部分應可比照美國和歐盟的協定,只有少數問題須另啟談判,因此以英美長期的盟友關係,實在不可能須多花十年才能簽成新的貿易協定。美國做為雙方的朋友當然應和朋友要離婚時一樣勸和不勸離,但太誇大英國脫歐的傷害,也可能有擴大實際傷害的效果。

英國既已決定脫歐,各方應收回之前各種誇大傷害甚至相互恐嚇的說法,開始提出各種降低傷害的措施。夫妻離婚前可能會警告對方種種傷害,甚至威脅要玉石俱焚,但無可奈何真的要離婚了,理性的人就該採取補救措施,像是說未來仍可做好朋友,甚至可像是兄妹。英歐不能做經濟同盟,那是否可以努力仍做共同市場,或至少做關稅同盟?雙方多表達這類繼續合作的意願,就可避免外界亂想保護主義這類最壞甚至不可能發生的情況。歐盟和相關各國領袖人物應多想多說互利的解決辦法,不宜再想藉威脅恐嚇來獲取更大利益,或甚至只是要證明自己以前的立場是正確的。如果各方能正確地調整態度和主張,英國脫歐的長期傷害將不大,甚至不一定是傷害。

 

歐盟制度得反省  否則恐有更多會員退出

歐盟態度和制度的調整,可能是英國脫歐後最值得做的改變。在過去幾十年自由化和區域結盟的潮流中,歐洲共同市場和歐盟是最主要的成果和領導者。然而這個區域整合的趨勢似乎已走過頭,全球已有很多反思,而歐盟本身也已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幾年來仍未真正解決的歐債危機(請參閱陳博志:〈歐債問題簡要架構〉,《看》雜誌,100期,2011年11月;〈歐元制度是歐債困境的根源〉,《看》雜誌,106期,2012年2月)。移民和難民問題更顯露了歐盟各國意見的分歧,以及自由化和全球化這條路並不見得該急著走太遠的現實問題(請參閱陳博志:〈全球化世界大同的理想與現實〉,《看》雜誌,165期,2016年3月)。這些背景和英國脫歐的決定有很大的關聯,歐盟若不能面對這些問題做改革,就可能再有其他會員想退出,而再一次造成衝擊和波動。

在國際經貿往來很不自由的時代,很多自由化政策及區域合作的確可能帶來一些利益。但過去幾十年不少學者和政治人物卻誤以為愈自由和愈多區域結合愈好。但實際上自由化、區域整合、全球化超過一定程度之後,其提升效率的利益會愈來愈小,但其可能造成的調整成本、經濟金融波動以及不公平的問題,卻會愈來愈大(請參閱陳博志:〈全球自由化像一艘沒隔間的大船〉,《看》雜誌,102期,2011年12月;〈更多競爭不必然造成更大的進步〉,《看》雜誌,138期,2013年11月)。因此自由化和區域整合可能只宜做到某個中庸之道,而歐盟現在很可能已超過這中庸之道,因而使一些成員失去一些重要的自主性和調整能力,並遭到不公平的傷害。

歐盟會尋求過度密切結合除了是因相信自由開放的利益之外,也有部分是想得到大規模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歐盟統一使用歐元並不符合經濟學理,但很多人認為歐元區夠大的話就可以挑戰美元的影響力,也分享美國發行國際貨幣的利益,所以努力想建立和擴大歐元。結果一般人民雖得到在大區域使用歐元的方便或效率,各國卻失去了貨幣和匯率政策;人民得到跨國使用同樣貨幣的小自由,國家卻失去了更大的政策自由。

在歐元制度下,個別國家若能自主地大量擴張信用或發行公債,也就是創造歐元面值的資產,那麼就會得到鑄幣權的利益,而由全歐元區共區承擔其所造成之物價上漲的後果。於是歐盟必須進一步管制各國的金融和財政,也就是更走向中央集權。但在各國像地方政府一樣失去貨幣、匯率、和財政政策的自主性之後,各地像希臘那樣出現困難時,歐盟卻並未像一般國家用財政和各種資源幫助困難地區那樣幫助會員國。換言之,會員國失去了一些自主性和多樣化發展的權利,卻未能得到足以補償這些損失的中央或集體之照顧。

改革歐盟的一種主張是讓歐盟更緊密結合,幾乎變成像一個國家一樣。但各國的經濟社會問題常不相同,文化更有值得尊重和保存的差異,勉強併成一個國家,不只政策難以因地制宜而失去效率、各地間的公平問題,以及種種文化快速混雜所產生的衝突,整體而言都會讓大一統的做法得不償失。

歐盟比較適當的改革方向是在必要的地方給予會員更大的自主性。例如在歐債危機時我即曾主張讓歐元繼續做交易媒介,但各國可另立其貨幣單位做為工資和債務的計價單位,以創立一個新的政策工具或調整機制(陳博志,〈希臘可另訂新貨幣單位而不退出歐元〉,《看》雜誌,114期,2012年6月)。歐盟應多研究思考這類制度改革,不要盲目追求低效率又造成內部衝突的大一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自動化 + 機器人 描繪人類未來新生活
「科技文明」這個名詞到了近年來,越來越難以明確地進行定義。在1970年代之前,大部分的人認為,摩天大樓、高架快速公路、…
溫家寶推政改 西媒稱抓住歷史機緣
近日西方主流媒體,如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英國的《金融時報》等,紛紛在頭版重要位置報導溫家寶正在進行的一系列努力,…
台灣最怕「烏克蘭模式」
俄烏戰爭爆發後,很多人提到「烏克蘭模式」,擔心台灣也遭這種外來軍事攻擊。其實,與以往不同的、真正要擔心的,還不是外來攻擊,…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這將會危及台灣的民主自由!」10月24日,在NCC大樓中舉行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的NCC聽證會,與會學者罕見地幾乎一面倒,大力反對併購案…
「超常科技」的超常表現 ──「一把抓」龍頭避震器
當腳踏車從早期作為交通工具,無論上山下海,全家大小靠的就是那台耐操的老「鐵馬」,演變到21世紀成為休閒運動良伴,人們會依騎乘路況或運動性質…
古坑綠色隧道半日閒
一個夏天的早晨,從南二高驅車南下雲林,在斗六交流道轉入78線快速道路,從古坑交流道下來後,朝古坑方向開去,幾分鐘後,我看到了「古坑綠色隧道…
蘇銀益豁達面對困境 在虎頭蘭領域闖出一片天
中海拔的南投縣魚池鄉,由於濕度高、日夜溫差大,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養蘭,是全國最大的虎頭蘭產區,由於虎頭蘭的花型大而美,深受民眾喜愛,…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