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化」時代與「勒德謬誤」

無人駕駛車在美國加州和英國等地,已經可以有條件地合法上路了。
Getty Images
第169期
林茂昌
林茂昌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最近不論是讀書會或是和朋友談論經濟趨勢,都會提到「無人化」這個詞。無人化工廠、無人化超商、無人銀行、無人駕駛車、無人機等。而這些「無人」事物,已經逐一出現在我們身邊,不再是遙遠的科幻場景。就以這次2016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來說吧,機器人正是焦點之一。參展的華碩公司更發下豪語,要讓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

雖說平價的機器人能有甚麼實際的功用還有待觀察,但從科技進步的經驗來看,我們不難想像,機器人大量取代人工,並從工廠走進服務業的態勢是指日可待。在工廠裡,當人工被機器人取代時,我們可以看到生產效率、品質、和產能的提升。因為重複性的生產作業,人工畢竟不是機器的對手。那麼,當機器人進入服務業,還會有壓倒性的優勢嗎?答案似乎也是肯定的。

 

無人化之下,誰會失業?

以無人駕駛車為例,十年前還是無法想像的事,可是當科技不斷進步,設計不斷精進之後,無人駕駛車在美國加州和英國等地,已經可以有條件地合法上路了。一般人所擔心的安全問題呢?放心,比真人駕駛還安全。Google的自動駕駛技術採用他們最拿手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運算和深度學習,既然他們的人工智慧在下圍棋時能戰勝韓國職業棋士,用來開車上路,研判路況即時反應,當綽綽有餘。而且,有此一說,如果路上跑的都是無人駕駛車,交通事故一定大幅下降,因為沒有酒駕、闖紅燈等違規,更沒有危險的激情駕駛。

首當其衝的極可能是職業駕駛人,例如計程車司機或校車司機,他們的時代將告一段落。

接下來,如果機器人跨進金融業,會是個甚麼情境?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將是血流成河,哀鴻遍野。金融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舒服的特許行業,從業人員優雅高尚,令一般引車賣漿者羨慕。可是金融服務工作,說穿了,有一大部分只是單純的作業,一點兒都不複雜。當數位化和電子化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工就不是那麼必要了。而且台灣很多的銀行,也許是受到法令限制的關係,作業和觀念幾十年沒有甚麼改變,我認為是機器人化或無人化的高危險群。這個行業素有金飯碗之稱,更是不少人嚮往的職業,只是,機器人遲早要進來。

我們不必一個一個行業去討論,反正機器人越來越強,進入服務業取代人力已是大勢所趨了。於是我朋友推論:機器人進入工廠,藍領工人失業;機器人進入服務業,白領職員失業。這豈不是大部分的人都失業了!這樣的經濟還有希望嗎?我們的年輕人還有將來嗎?許多朋友在討論問題時,都深表憂慮。

我很詫異他們竟然如此悲觀,比學經濟的還要悲觀。二百多年來,經濟學被稱為憂鬱的科學,卻唯獨對於科技進步和失業的關係,持樂觀的見解。二百年前,英國發明了紡織機並取代紡織工人,當時就對技術創新是否會造成長期的結構性失業有過一番論戰。當時普遍認為,新機器將取代原有的工人,並造成長期的失業問題。古典經濟學家卻認為這是錯誤的看法,並稱之為「勒德謬誤」(Luddite Fallacy)。

 

「勒德謬誤」問題何在?

基本上,勒德謬誤的問題在於,他們認為世上的工作種類和數量大致上是固定的,當一部分的工作被機器取代之後,工作機會就減少了,於是造成長期的失業問題。而當時的經濟學家則認為,新機器的引進固然會造成一部分工人立即失業,但新機器因為生產效率較高,得以讓產品售價更便宜,或是利潤更好。更便宜的售價讓消費者有多餘的預算可以支出在其他的商品上,更高的利潤可以讓生產者做進一步的投資。這二者都是實質需求的增加,最後促成總體就業水準的增加。也就是說,因為消費者要買更多的商品,廠商要做更多的投資,新的工作機會自然就出現了。

反過來說,如果勒德謬誤成真,則每當科技創新出現,總體就業水準就下降一些,經過二百多年的技術進步之後,大部分工作應該早就被機器或科技取代,失業嚴重了吧。從今天來看,雖然二百多年前的傳統工作,大部分已經不復存在,但人們並沒有面臨全面失業的問題,因為隨著科技進步,不斷有新的工作出現。

簡單說,古典經濟學家認為,技術進步不會造成長期總體就業水準的減少,只是改變了工作內容、種類和組合。事實證明經濟學家的看法沒錯,二百年了,大致上人們還是呈就業狀態,只是現在的工作,多數是二百年前所想像不到的。

回到今天的無人化問題,也許將來很多工作都「無人化」了,但請勿驚慌,「需要人」的新工作將會出現,而且從歷史演進的角度看,機會甚至遠比目前多元,只是我們現在無從預測,也無法想像是哪些工作罷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啟動減支 專家:增稅傷害更甚
就在美國兩黨縮減財政赤字的爭議不斷下,3月1日的「自動減支措施」終於啟動,但是民主、共和兩黨仍忙著指責對方毫無退讓之意。…
腦海中那憨厚的笑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毎個人的小學作文都曾這樣寫過。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又如何能理解光陰似箭? 日前同窗好友的一通電話,…
什麼是魂魄?什麼是精神?
  人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詞彙,如「神魂飛揚」、「魂不附體」、「體魄」,這個人的「精神」很好,那人的「意志」堅強。常用這些字和詞,…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地主與富農的逆襲!
中共建政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先後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其中最涉及財富重分配的當屬「土改」與「文革」,…
俄羅斯邁入高收入國家 中國尷尬?
俄羅斯Ridus新聞網7月初發布消息稱,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俄羅斯每人年平均GDP達1.27萬美元,被認為已經步入「人均高所得國家」行列。…
紐約攬勝 石溪海灘觀雲隨想
以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過兩次位於紐約長島的石溪大學,但是由於行程匆忙,沒有時間欣賞周邊的大海與藍天。2012年初夏,…
日劇《東京家族》 誠摯說一個兩代互動的故事
《東京家族》這部電影改編自小津安二郎所執導的《東京物語》。導演山田洋次向逝世滿50週年的小津導演致敬,於是翻拍了他的代表作。…